第1006節
人活一口心氣,當那口氣沒了,人也就該死了。 在感覺到身體愈發不好之后,武曌終于將所有的權力都轉移給了太平,就像是當初李治將權力都轉移給她一樣。 武曌則留在宮中,洛君薇的身體還算不錯,時常在宮中為武曌撫琴,武曌也很擅長音樂,二人就這般應和著。 “薇薇,聽說你最近收了一個女弟子,還是上官儀的孫女?” 武曌好奇的問著。 “是啊,是個長的很美,寫詩很不錯,也很有才華的小丫頭,準備以后留給太平,日后可以和千秋,一文一武輔佐她?!?/br> 第968章 君薇薨,武曌崩 明堂熠熠,在這座地勢頗高的宮殿中,明亮的光總是大片大片的撒進來,透過窗孔的斑駁光點也照的空氣中的塵埃,粒粒分明,上下沉浮。 “好平靜啊?!?/br> 武曌躺在搖椅上,曬著溫煦的太陽,暖暖的光照在她的身上,讓她愜意的有種欲要睡過去的感覺。 “薇薇?!?/br> 武曌聲音輕柔,輕聲喚著。 “二娘,我在?!?/br> 洛君薇也不再稱臣,喚起了二人幼時的稱呼,她也躺在搖椅上,身下墊著和武曌同樣花紋的厚厚被褥。 “薇薇,你說如果我沒能遇到你的話,我這一生會是什么命運呢?” 武曌突然偏過頭來望向洛君薇,洛君薇聞言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的記憶碎片,而后輕聲道:“二娘你應該還是會有一番作為吧,畢竟老祖宗選擇了你,你生來就是要做大事的?!?/br> “做大事啊?!?/br> 武曌摩挲著搖椅的扶手,邊回憶邊幽幽道:“你是這世上最了解我的人,我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我喜歡將一切都掌控在手中?!?/br> 洛君薇當然知道,武曌在那些過往歲月中,午夜夢回的突然驚醒,突發變故后手腳的冰冷,近乎偏執的趕盡殺絕,她比誰都清楚。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br>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br>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人不狠,站不穩?!?/br> “我一向將這些話奉為圭臬,我喜歡讀歷史,歷史上有許多寬恕后得到對方效忠的事,但更多的卻是中山之狼的故事。 所以我不喜歡寬恕敵人,我不喜歡讓對我有威脅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即便他暫時威脅不了我,但我從微末中崛起,那些曾經比我高高在上的人,都被我所敗,所以我最知道,永遠都不要低估任何一個人,只有死亡,才能斷絕任何威脅?!?/br> 這些凜冽的言語,帶著冰冷殘酷的味道,從武曌的口中輕而易舉的說出,就像是寒冬拂過冰川的風。 洛君薇靜靜聽著,伸手將武曌的手牽過來,武曌的手有些涼,武曌倒覺得洛君薇的手依舊那么溫暖,就如同過去每一次安撫她時,“二娘,不要這么說自己,你寬恕了王庶人、蕭庶人,還有他們的孩子,你寬恕了王氏和蕭氏,只將他們流放,還有許多人,天下以及史書,都會稱贊你的寬仁?!?/br> 王皇后,蕭淑妃。 武曌嘴角閃過一絲冷笑。 “那不是我寬恕她們,而是薇薇你拯救了她們?!?/br> 武曌并不自夸,她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趕盡殺絕才是她的常態,“如果沒有你,她們都要死,還有那些和我作對的大臣,都不會有致仕的機會,我會讓他們全都家破人亡。 我說過,我沒有安全感。 但在你身邊,我有安全感,我只覺心中暖暖的,而不是那種孤寂之感,沒有那種舉世皆敵的感覺,我能放下手中的利劍。 這都是薇薇你帶來的?!?/br> 洛君薇替武曌攏了攏垂下的鬢發,溫聲道:“二娘,這個世上沒有如果,人生在世上,本就不是一成不變,每一個相遇的人,每一件遇到的事,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你說是我改變了你,焉知沒有我,就不會有另外一個人亦或者一件事,去同樣改變你呢? 你總是心中有一片光明存在,我只是保護你這一片光明的人而已?!?/br> 武曌便明媚的笑起來,眼睛都瞇起來,“薇薇,你總是這樣?!?/br> 薇薇。 真是美好的字眼。 武曌有些困了,眼皮欲睜難睜。 真暖和。 宮娥從外匆匆走進,穿著布鞋,走起路來幾乎寂靜無聲,“陛下,皇太女和洛公世子聯袂在外殿求見?!?/br> 武曌擺擺手,不多時,太平和洛千秋從外悄聲走進,二人給眼前的兩位母親行禮后,便由太平道:“母后,女兒有些軍國重事,摸不太清楚,希望母后和母親能做主?!?/br> 武曌睜開眼,眼底帶著疑惑,洛君薇同樣疑惑,武曌將政務交給太平后,雖然說是如果有軍國重事,可以前來問詢,但實際上,武曌已經不管事了。 朝廷上有武曌提拔的宰相,諸如狄仁杰、張柬之、裴炎等人,年輕的臣子里面,有武曌很看好的姚崇、宋璟、張說等人,內廷文書事務有上官婉兒,武將也有黑齒常之、程務挺,還有洛千秋等一眾洛氏子弟,即便是她主政,也就是依靠這些人,還有什么問題需要來問她? 太平和洛千秋對視一眼后,便低聲匯報道:“母后,武氏有人坐法,朝廷官吏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于是報到了朝廷,狄閣老的意思是秉公處理,裴相認為要顧及母后的顏面,從輕處罰就可以了,女兒不知該如何做?!?/br> 武氏? 武曌聞言有些懵,這武氏是什么東西,竟然能影響朝廷的判罰? “按照狄閣老的意思,秉公處理就可以了,不,加重處罰,朕不讓武氏子弟入京,現在看來這些武氏子弟在地方上,怕是做了什么事,地方官吏竟然瞞著朕,沒有匯報,簡直敗壞朕的名聲。 楚王那里不是缺少人手嗎? 將武氏闔族都遷徙到楚國去,也算是不辱沒朕的出身?!?/br> 武曌三言兩語就決定了武氏全族的命運,她依舊是當初那個雷厲風行的天后,說罷后,太平正想要告辭,卻沒想到武曌將二人攔下,“恰好你夫妻二人來了,便就在此交待吧,朕時日無多,稍后將群臣喚進宮中?!?/br> 太平和洛千秋聞言,幾乎瞬間跪在地上,“母后!” 武曌讓自己略微坐直了身體,望著跪在地上的太平,越看越像自己年輕時,同樣的豐腴,同樣的艷麗逼人,同樣的英氣中帶著嫵媚,眼波流轉中,帶著威嚴和多情,黑色鎏金雕鳳的冠服,襯的她膚白如雪。 “日后做了君王,治國理政,處理軍國大事,我是不擔心你的,你性格果決,能察善斷,比你的哥哥們都強得多,還有一眾賢臣,朕不擔心。 但朕要提醒你的是,你要注意李氏宗親。 歷朝歷代的宗親問題都很大,你不要覺得他們都是自家人,就如何如何,你是天下的大宗,他們都是小宗,這小宗從大宗中挖墻腳,才是自然之理。 朕既然能夠如此對待武氏。 你就要學習此法,日后對于那些坐法的李氏宗親,該罰就罰,乃至于該殺就殺,不要有什么手軟的地方。 高祖和太宗皇帝都有很多子嗣,這些人出鎮外藩,尚且還算得上是有些用處,但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原還有封地食邑。 朕畢竟不是李氏,所以對這些人沒有什么感情,這些年已經大肆削減他們的中原封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百姓。 你一向注重親情,朕一直擔心這件事,不要將朕好不容易壓制的李氏宗親再次釋放出來,日后要嚴格控制他們的封地。 記住,你每放縱一家士族、放縱一個宗王,就有百戶、千戶的百姓會流離失所,會被隱匿人口,會被奪走土地。 土地兼并,國朝崩毀的第一危機。 謹記這一點。 其余事,朕沒什么值得教你的?!?/br> 太平叩首,臉上滿是肅然,鄭重道:“女兒謹記,日后定然不會放縱皇親國戚?!?/br> “前些時日,薇薇從織造局中,親自給你將天子的冕服帶了回來。 擇日不如撞日,今日朕宣群臣進宮,你就先繼皇帝位。 等朕駕崩,你再敬拜素王即可即天子位。 朕今日將遺詔傳下,日后你們就不用進宮了?!?/br> 太平聞言臉上滿是悲戚之色,悲呼道:“母后切莫如此自咒啊,女兒會為母后祈福,定能長命百歲?!?/br> 在武曌的諸多兒女中,武曌最為寵愛的就是太平,或者說很少見的有母子、母女間這種情感的,就是太平,太平出身的時候,武曌已經大權在握,心態頗為不同,再加上太平和她實在是太像了,讓她不由的寵愛,將自己曾經缺失的東西,都彌補給太平。 “癡兒?!?/br> 武曌笑罵。 外間的宮娥再次靜悄悄走進,微微屈身行禮后,“陛下,朝廷四品及以上的公卿大臣,都已經到殿外候著了?!?/br> 武曌從搖椅上站起來,伸開手臂,宮人為她披上絲綢制成的冕服,她剛剛還是個普普通通的婦人,此刻卻充斥著威嚴,顧盼之間,那個統御天下眾生數十年的君王,又回來了。 洛君薇也站起身來。 四人向外殿而去,殿中人實在不少,一眼望去大概有四十多人,這么多的人,即便是商議大事,也很少叫來。 鳳閣鸞臺的諸位宰相以及尚書臺的六部尚書,還有宗正、樞密使、理藩令、大將軍等人,基本上朝廷中四品以上有實權的都在這里了。 等到武曌從后面走進,即便武曌已經交權,但群臣依舊肅然,齊聲敬拜。 武曌高坐在御座之上。 “眾卿平身?!?/br> “此番將眾卿喚進宮中,所為的便是一件事,皇太女太平,這些時日處理軍國之事,內外稱贊,朕亦有所耳聞,朕思忖時機已經成熟,已經到了讓太平登基之時,將諸卿喚進宮中,敬拜新皇,見證此事?!?/br> 立新皇! 殿下群臣都以為這件事會等天后武曌駕崩后才會開始,沒想到天后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就讓皇太女登基,要知道以皇太女的身份監理國政,和以皇帝的身份主持國政,可是不一樣的。 看來天后是真的下定決心了,不再有任何改變的意思。 武曌掃過眾人,又道:“朕已經能感受到皇天在召喚朕,看來朕是時日無多了,朕便將遺詔一并頒布,待朕萬歲之后,諸卿便按照遺詔行事,依舊由諸卿見證?!?/br> 群臣剛要說話,就見到天后一擺手,“群臣不用說場面話,朕沒有那么脆弱?!?/br> 將群臣想要說的話都噎回去后,武曌就笑著對狄仁杰道:“懷英,你如今是鳳閣令,執掌敕命,就由你來記錄吧?!?/br> 作為武曌一路提拔上來的宰相,狄仁杰做事穩妥,為人正直嚴明,而且還擅長隨機應變,很受武曌信任,洛君薇在內主政,狄仁杰很多時候就掛著宰相銜在外行事。 狄仁杰胖胖的臉上此刻也滿是肅然,“遵命,陛下?!?/br> 行過禮后,就走到旁邊,執筆,攤開詔令,隨時準備下筆。 先王的遺詔,主要就是記載,由誰來繼位,這一步已經可以省去,畢竟太平馬上就要繼位皇帝,大唐已經有了一個君王。 遺詔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點評一下自己,然后對未來的君王,提出一些要求,而后對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一些安排。 以及任命一些顧命大臣作為輔佐。 遺詔里面的每一件事,都很重要,因為先帝的詔令,尤其是遺詔,擁有很高的法理性,乃至于能影響下一個皇帝任內的軍國大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