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節
如今的大唐帝國,就像是一具儀器精美的機器,一環扣一環來保持平衡,這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從貞觀年間開始,大唐就是盡力減少冗官和冗兵,這樣對于財政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但也有缺點。 比如發生了現在這件事,帝國東北的局勢就有些難以收拾,造成了政治上以及軍事上的雙重危機。 一直對武曌懷有敵意的宰相劉仁軌當即出言道:“天子,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派遣朝廷重臣,出鎮安東大都護府,就算是方丈島丟失,至少要保住半島的據點,以及防備某些人的陰謀。雍國公洛玄凌,從先帝時就是久經戰陣的大將,可以作為大都護鎮守,陳國公洛玄云,亦可以率領朝廷禁軍出征蓬萊,穩固齊國國勢?!?/br> 直接把武曌作為依仗的兩大宰相都調出去,政事堂中只剩下洛君薇這一個偏向武曌的宰相,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洛君薇在封禪之后,立刻就被加為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宰相銜,已經正式拜相。 李治聞言有些猶豫,而后轉頭望向武曌,“天后,現在局勢嚴重,你覺得呢?” 現在蓬萊島和箕子半島上的情況如何,還不是特別清楚,齊王李泰和遼國公洛玄星是確認遇難了,還有哪些權貴死在上面,也不太清楚,這些人是否絕嗣,同樣不太清楚。 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 武曌冷冷掃過殿下,眼中有凜凜殺機,她可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當即厲聲呵斥道:“荒謬,區區齊國之事,難道就值得雍國公和陳國公出手嗎? 我大唐難道除了貞觀舊臣,就無人可用嗎? 況且雍國公和陳國公都已經逐漸年邁,又沒有大的戰爭,將二公派遣出去,是何居心? 太宗時,有一將名為薛仁貴,在征討遼東時立功,雍國公也稱贊他有能,這些年在邊境累功為將軍。 朕以為,召遼國公洛玄星嫡子洛君駿回返遼東,擔任安東大都護,繼承遼國公爵位,鎮守遼東。 再以薛仁貴加左青龍衛大將軍,為齊國道行軍大總管,平定叛亂,至于齊王爵位之事,先查看一下,齊王泰還有哪些子嗣在世。 待薛仁貴平定叛亂之后,將齊國諸王公繼承人,帶回洛陽,再行冊封?!?/br> 政治危機可不僅僅在外部,也在內部,如果將洛玄凌和洛玄云調出洛陽,那朝廷內部就會開啟新一輪的倒武行動。 而這次的進攻者,不是李治,而是太子,這些宰相以及很多大臣,都是太zigong中的人,無論愿不愿意承認,李弘現在和武曌是政治上的對手,這母子間的執政理念是不一樣的。 武曌自然能看到這一點,所以她不會讓洛陽的政治勢力失衡,洛玄凌和洛玄云留在洛陽所發揮的作用,比去當個將軍大的多。 軍事終究是為政治服務的,政治才是這個世界的核心。 至于洛玄凌和洛玄云為什么會成為武曌的支撐,而不是太子的,這甚至不由洛玄凌和洛玄云來決定。 洛玄云不必說,他和李唐皇族的關系并沒有那么親近。 洛玄凌雖然是堅定的?;庶h,但這不代表他就站在李弘的一邊,換句話說,現在最能代表李唐皇族的不一定是李弘和李治。 這說起來雖然很是別扭,畢竟天子和太子竟然都不能代表李唐皇族,似乎很奇怪,但在政治上,這實際上是成立的。 因為國朝社稷、李唐皇族、天子本人,這三者的利益,實際上并不是一致的。 朕即國家是一種非常落后且可笑的理論。 現在維持著天下局勢,大唐安穩的,是武曌,只要武曌不謀朝篡位,那和她作對的反而是不顧及天下。 正如那句名言,“假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br> 維持漢朝框架的是誰呢? 在邦周時期就有霸主政治,對于天子而言,霸主可以說是相當的僭越了,幾乎奪走了天子的權威和權力,但霸主最終所維護的反而是邦周的秩序,是天子的分封制度,等到霸主制度沒人玩了,天子徹底走下了神壇,諸侯相王開始了。 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武曌的話說罷之后,當即洛玄凌等人就躬身道:“臣附議!” 見到攻擊被武曌輕而易舉化解,其余幾人也說不出其他話來,這件事便按照武曌的安排去做。 諸宰相離開后,洛君薇卻沒有走,而是跟著武曌走進了后殿中,她是宰相兼任禮部尚書,此番襲封以及追封事宜,幾乎都是她禮部和理藩院的工作,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她是一定會很忙的。 武曌給二人倒上茶后,輕聲道:“薇薇,接下來禮部會很忙,為了給你減少一些工作量,一些比較重大的事宜,我們就在這里商量掉吧,齊王和遼國公的封賞等事,就不要一次次的上奏,駁回,再上奏了?!?/br> 如果是其他人擔任禮部尚書的話,那基本上就要經歷幾輪商議,最終才能確定結果,但武曌并不希望洛君薇在這些事情上白白花費太多的時間。 “關于齊王的追封,他本就是齊王,爵位上就沒什么可追封的了,給他加揚州大都督,幽州牧,追贈太傅,謚號的話,他既然是死在了出征的路上,這些年開拓也相當有功勞,爵位又是齊,那就謚號桓吧?!?/br> 齊桓公是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現在給李泰謚號為齊桓王,也算是對得起他了。 大都督以及幽州牧的加封,都屬于比較常規的皇族。 太傅才是這其中的核心,三師之一,這算是真正的榮譽了,目前為止,在大唐還沒有人生前得到過三師,都是死后追封,比如洛玄夜,大多數人即便是魏征和房玄齡這些人,死后也只不過是追封三公而已。 “關于遼國公的謚號,定為湯吧,朕記得遼國公是當初手刃隋煬帝楊廣的人,這個謚號再合適不過了?!?/br> “湯???!” 洛君薇都震驚了,萬萬沒想到武曌竟然會把這個謚號給拿出來。 謚法解里面,對于湯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除虐去殘”,從這個解釋中,就能看得出來湯的確是很合適,但“湯”之所以會是這個,是因為“堯舜禹湯”這四位,商湯的功績就是推翻夏桀的統治。 “陛下,其實如果要表彰伯父殺死獨夫的功勞,‘武’就可以了,‘除jian靖難’,當初殺死漢戾帝劉旦的靖難諸侯,都是這個謚號?!?/br> 武曌微微笑道:“薇薇,你錯了,遼國公可從來都不是隋朝的臣子,他可不是靖難啊?!?/br> 洛君薇無言。 “就‘湯’,這是朕對遼國公的蓋棺定論,這是遼國公應該得到的,數遍史冊,像遼國公這樣親手殺死獨夫的人,都不多。 遼湯公。 讓這個獨一無二的謚號,伴隨著洛氏世世代代的傳下去?!?/br> “陛下?!?/br> 洛君薇不再出言。 第950章 太子陰云 李治覺得自己壓力很大。 因為他的父親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壓在他的頭上,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廟號中有一個頂級的廟號,那就是高宗,但這個廟號,有一個隱含的寓意,那就是由盛轉衰。 從李治登基開始,他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父皇李世民,已經把大多數能做的都做完了,文治武功都走到了君王的頂端。 雖然他一直想要超越他的父親,但實際上,他內心深處明白,基本上不可能,能開拓的疆土都開拓完了,內部也整肅的差不多,大唐走到了巔峰。 大唐走到頂峰之后,無論怎么走,都是下坡路。 他能維持現在的帝國都很難,但只要有絲毫的差錯,那就是他的過錯,所以他活的戰戰兢兢,做事瞻前顧后,生怕一個不注意,就成為了毀滅巔峰大唐的兇手。 在奪回皇權之后,他不愿意再大動干戈,挑起內部爭端,就有這個原因,武曌既然這么能干,那就讓她去干吧,這大唐天子終究是他李治,現在這鼎盛的大唐,是他的社稷。 在這種情況下,李治便將精力都放在了培養太子李弘身上,除了軍國大事他會聽武曌說一說,其余的事,他已經基本上全部放權給武曌,帝國的中心變成了二人的寢殿,國家的大事,基本上就在夫妻二人的聊天中決定。 在沒有人強力掣肘她的情況下,武曌展現出了卓絕的內政能力,她對于朝堂平衡的把控是絕佳的,對于用人識人也非常強。 在發生了齊國之事后,她一方面派遣朝廷去接手齊國的爛攤子,一方面趁此機會,很快就拔擢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官員出來,都是從科舉中被揀選出來的,其中寒門的人數達到了一半,她就是故意在貶抑豪門望族,提拔寒門庶族。 在武曌看來,從大唐開國開始,這宰相班子,太過于純粹了,要么就是跟著李淵的老關隴,要么就是蕭瑀這種大士族,只有房玄齡和魏征這少數幾個寒族出身的官宦家庭,相對身份比較低。 房玄齡比杜如晦先跟隨李世民,但最后地位卻后來居上,不就是因為出身京兆杜氏,這可是大豪門望族。 武曌可沒有忘記自己當初是為什么被國師洛蘇賞識,所以她掌握大權后,立刻就開始著手執行當初早就定下的大計。 對于武曌的權力,現在唯一可能會造成影響的,就是太子李弘,武曌掌握權力,實際上是李治將權力讓渡給她,如果李治愿意撕破臉的話,武曌的權力就會失去。 在帝國中,只有君王的權力才是生來就有的。 李治曾經有過直接禪位給李弘的想法,自己去做太上皇,但最終這個想法還是取消了,畢竟現在國家大事雖然是武曌掌管,但他畢竟還是有權力的,如果做了太上皇,那大臣可能就真的轉頭投奔李弘去了。 夫妻一體,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父子一體的。 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就會感受到,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男人可以說了算,即一家之主,通常情況下,這個一家之主,都是父親這樣的長輩,但如果兒子快速成長,從財力和權力上超越了父親,那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除非父親甘愿放棄在家里說了算的權力。 在一個帝國中,也是這樣,只有一個權力核心,李治將許多大臣都列為李弘的東宮屬臣,這就很危險,一旦李弘得到了名位,那李治就會從上而下的失去權力。 東宮之中,李弘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極大,武曌是絕對意義上的嚴母,對于幾個兒女,都很是嚴厲,尤其是對于李弘和李賢,她覺得這兩個兒子都和她八字不合,理念上就非常的不一樣。 李弘反對武曌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李賢的影響,李治的幾雙兒女,娶得王妃自然都是名門貴族,所以在這方面自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當初漢孝惠帝也是這樣,呂雉也是嚴母,但那個時候有洛文王洛新在其中斡旋,所以漢孝惠帝劉盈后來的處境還算是不錯,但李弘和李賢可沒有這方面的人。 更比較坑的一件事在于,李治想為李弘選幾個洛氏子入東宮,但最后這件事卻被武曌搞黃了,這實際上是洛氏也不愿意進入李弘的東宮。 因為洛氏無法忘記當初所有人都覺得最穩的那個太子,李承乾,當初洛氏已經在東宮布好局了,結果李承乾出鎮秦國,一波清空,現在李弘這病懨懨的身子,讓人一看就心不安。 如果李弘是單純的生病,那洛氏還能調理一番,但遺傳病這玩意根本就治不了,又沒有抗生素那種特效藥,就算是現代,很多就算是知道什么病,也治不了,更別說唐朝這個時代。 對于洛氏而言,投資李弘還不如投資李賢,而投資李賢,那還不如讓武曌保持現狀。 而且誰敢說一定就比武曌更優秀? 在現在的大唐,說句不好聽的,武曌已經是李氏皇族里面,最優秀的那個。 而且武曌因為洛君薇的關系,把洛氏當成宗族和外戚在用,恰好彌補了她缺乏有力的宗族支持的缺點,雙方簡直互補。 而李弘和李賢,都有強大的宗族和母族,以及妻族和一大批勛貴集團可用,分給洛氏的東西自然會少。 現在洛氏快要比李世民的時候還要顯赫了,洛蘇甚至有點擔心洛氏的地位如果太高的話,會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大唐的周邊情況頗為復雜,中樞的復雜程度更是難明,就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引爆了陰謀家心中的火花——太子李弘暴斃。帝國儲君的突然死去,幾乎在瞬間引爆了整個大唐政壇,李治很是悲痛,他培養了這么多年的儲君,竟然真的讓他白發人送黑發人。 本來這雖然是一件很令人悲痛的事情,但實際上在許多人心中,都已經有準備了,畢竟李弘的身體實在是太差了,但事情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有流言出現在洛陽! 流言信誓旦旦的說是武曌殺死了太子李弘,而且這個流言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整座洛陽,這還沒有停下,這個流言傳往四方的速度太快了。 一眾人,無論是李治還是武曌,還是諸位宰相,幾乎立刻就知道,這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推動,這又是一輪新的倒武行動,至于是誰推動就不清楚了,最后的目的也不清楚,畢竟現在這種情況,還要倒武的人,太多了。 被武曌丟在長安的關隴舊貴,被武曌打壓的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都有可能是這其中的推手,這甚至可能不是一撥人這么干。 李治在權斗上卓然的天賦立刻就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他僅僅思考了一瞬,就果斷了站在了武曌的這一邊,在大朝會上,向所有人宣布道:“太子從小身體就不好,現在終究還是回歸了皇天的懷抱,朕和天后都很是悲痛,現在有一些傳言,朕知道,但那只不過是蛇鼠之輩的窺探罷了,天后在朕的身邊為太子的薨逝悲痛,是朕親眼所見,朕和天后決定,將弘兒追封為皇帝,以做懷念?!?/br> 李治相信不是武曌做的,因為他的表姐洛君薇并沒有和他的皇后有什么沖突,洛君薇是絕對不可能同意武曌做這種事的。 但是誰殺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事預示中政治危險,而這將會牽連到他這個天子,武曌在這件事中,一直沉默著,她自然已經做好了迎接狂風暴雨的準備和反制手段,但李治的突然出現,以及默契的手法,讓她不用再沖鋒陷陣,待李治處理完這件事后,武曌提議立李賢為太子,李治同意,這件事在朝廷中,就算是結束。 在帝國的中樞結束之后,武曌又派遣諸國宣慰大使,將李弘薨逝的事情告知,以及對于李弘的追封,還有李賢的太子冊封之事,這三件事就是要那些心中懷著不可告人心思的人,收斂一些。 李弘的薨逝,讓許多人心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已經是大唐第四個沒能成為天子的太子了,李建成,李承乾,李忠,李弘,這大唐的太子位置就好像是有毒一樣,誰來誰出事,李承乾如果不是有洛玄夜保他,現在肯定也已經出事了。 那現在登上太子之位的雍王李賢,會有一個好結果嗎? 很多人都在這么想著,尤其是李賢一向都以反對他的母親而出名,這更讓人捏了一把冷汗,如果李賢真的是那種完美的君王模版也就算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