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節
待洛君卓離開府中后,洛玄凌望著那漸漸落下的淅瀝瀝的雨滴,微微皺眉,這種政治案的構陷風氣,什么時候才能夠停下來,他思索了片刻,無奈搖了搖頭,這根本就不是一個人所能夠阻止,尤其是在皇權的強勢期。 當長孫無忌被貶離開長安的時候,他在想什么呢? 從權傾朝野,到落魄離開,僅僅幾年的時間,這就是皇權時代,殘酷的政治,讓洛氏都只覺心有戚戚。 等待長孫無忌一離開長安,其余的長孫無忌同黨就更是容易被收拾,甚至有直接在流放地被打死的,政治報復的殘忍,可見一斑。 李治完全不準備給長孫無忌留活路,在政事堂會議中,他要繼續查,都已經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還查,那長孫無忌就只剩下死者一條路了。 從一開始就一言不發的洛玄凌,終于出聲了,他的聲音高高的,“陛下,臣有奏!” 李績猛然睜開眼,好奇的望向洛玄凌,不知道他開口要說什么,這件事和洛玄凌沒有關系。 李治也有些沒想到洛玄凌會開口,他有些不安的挪了挪身子,這代表著他并不想聽洛玄凌說話,因為他都能猜到洛玄凌要說什么,但他不能不聽,勉強笑道:“雍國公請言?!?/br> 洛玄凌在眾人目光中走出席中,來到殿中跪坐下,而后施施然說道:“陛下,臣認為長孫無忌的謀反案,有蹊蹺,可能是有人構陷,他是先帝選定的顧命大臣,又怎么可能謀反呢? 況且當初先帝選定顧命大臣,讓臣和英國公為陛下羽翼,而后讓長孫無忌執掌政事堂,他手里沒有一兵一卒,根本就沒有造反的能力。 這些年長孫無忌執政,多有錯漏,也有黨同伐異,構陷忠良之事,落到現在這個被貶的下場,可以說是陛下目光如炬,但若是說長孫無忌對陛下沒有忠心,那就有些過了。 如果說先帝選擇的顧命大臣竟然會造反,那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先帝乃是圣王,位列古今第一,怎么可能會將一個心懷異心的悖逆之輩,放在陛下身邊呢? 當初先帝分封諸國公,因為希望長孫無忌能夠輔佐陛下,所以沒有分封他,現在在外分封的諸公都享受榮華富貴,輔佐陛下的長孫無忌卻落得族滅的結局。 陛下聰慧,有先帝和文德皇后之風,想必是能夠知曉其中道理的?!?/br> 洛玄凌一番話說出口,殿中頓時一片寂靜,幾乎所有人都低下了頭,眼角則悄悄的注視著天子的反應。 雍國公這番話既客氣,又不客氣。 但關鍵就在于先帝所選,誰都知道雍國公洛玄凌是先帝的親近大臣,在凌煙閣的諸多國公中,他是武將第一,雍就是秦,能將這個國公號封給洛玄凌,可想而知他在先帝心中的地位。 雍國公認為長孫無忌是忠臣,不僅僅是陛下你的忠臣,而且是先帝的忠臣,那他就不該死,這世上沒有忠誠卻被無故殺死的道理。 即便長孫無忌猖狂一些,但現在這種結局,已經足夠了。 雍國公還特意點出了文德皇后,陛下,你身上流著長孫氏一半的血,你能成為皇帝,也多虧皇后和長孫無忌,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殺,那可真是可怕。 洛玄凌望著李治。 李治也在望著洛玄凌,他突然想到,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先帝身上,那會怎么樣呢? 先帝是從來沒有用過構陷這種手段來對待忠臣的。 先帝總是和臣子們講道理。 李治轉頭望向其他的大臣,突然有些羞惱,不僅僅是這件事,他突然想到了,當初在貞觀時期,臣子們都以諫諍為榮,但是進入永徽之后,卻很少有臣子諫言了。 若是說之前是因為長孫無忌執政,沒人敢于得罪長孫無忌的話,那長孫無忌都已經倒臺一年多,現在為什么還是沒人諫言,就連英國公和雍國公這兩個從貞觀時期一路走過來的大臣,都沒有諫言過,今天還是雍國公第一次進言,結果就是為長孫無忌求情。 李治猜到了,他在這些大臣眼中,是不如先帝的,而且是遠遠不如。 超越自己的父親,是李治一直以來的愿望,李氏的子孫,從血液中,就都有這種不甘于人下的想法,當初李世民是這樣,要證明自己比父親、兄長更強,現在的李治同樣如此,這種想法驅使著他做出一件件事。 “雍國公,您認為是誰在構陷長孫無忌?” 李治瞇著眼輕聲問道,他這句話卻不是真的在問,而是在確定洛玄凌真的要保長孫無忌嗎? 洛玄凌同樣瞇瞇眼,慨然道:“臣相信無忌不曾謀反,之前查案之人,可以不用,臣可以舉薦幾人來查案?!?/br> 查什么?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有多冤。 長孫無忌有沒有謀反,李治比誰都知道,那些謀反的證據,本來就是他指使人查出來的,現在洛玄凌如果自己要查,那結果到底如何,誰會不知道呢? 這下李治是確定洛玄凌真的要保長孫無忌了。 他有些不明白,這件事和洛玄凌有什么關系,明明之前洛玄凌還幫助他打垮了長孫無忌,現在卻又站到了長孫無忌那一面。 他當然不明白,洛玄凌從來都沒有站在他這一面,他所站的,從來都是先帝和洛蘇這一面,幫助武曌成為皇后,這是洛蘇的意志,而保住長孫無忌,這是李世民的意志。 從來都沒有李治的意志。 李治沉默了一瞬,而后望向殿中其他人,尤其是李義府和許敬宗這兩條李治忠實的狗腿,面對天子的眼神,二人很是為難,但還是出列道:“陛下,臣以為雍國公所言不妥。 正如江河奔流,星河旋轉一般,人又怎么可能不變呢? 常言說,人心就像是水一樣,正是這個意思。 先帝是開國之君,威勢煊赫,所有縱然是有jian人,也只能裝作忠臣一般,誰敢作亂呢? 長孫無忌,暗懷jian刻,很可能就是這種人啊。 怎么能夠因為先帝認為他是忠臣,就認定長孫無忌一直都是忠臣呢? 雍國公所言不妥,至于查案,自然有朝廷刑部,臣掌管刑部,這件事就不勞雍國公了?!?/br> 李治強忍住笑意,裝作無奈的望向洛玄凌,“雍國公,宰相的話,朕以為很是有道理?!?/br> 洛玄凌轉向李義府,快走兩步,厲聲道:“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我認為他們是咎由自取,就算是殺了他們,我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妥。 但他們怎么能夠死于謀反? 坐法就有坐法的死法。 讓一個忠臣死于謀反,難道就不擔心讓其他人兔死狐悲,而心生哀戚嗎? 以后忠臣還怎么做忠臣? 刑部的律書能夠改掉,難道能夠改掉青史之上的文字嗎? 漢末以后的國史,有多少撥亂反正的人,有多少曾經被污蔑,現在卻重新興盛的人。 那些將忠良殺死的皇帝,一筆筆都在記下,你們這些人,竟然要讓陛下背上這等亂名,真是該死!” 洛玄凌的話可謂是很重了,他本就是沖陣的猛將,人高馬大,此刻站在李義府面前,瞬間將李義府籠罩住,每一聲都幾乎擊在他的心間。 李治很是無奈,臉上青一陣紅一陣,他又如何不知道,洛玄凌表面上是罵李義府,但實際上卻是在提醒自己,“你就算是把刑部的卷宗修成古今第一駢文,史書上也不會記錄長孫無忌想要謀反,你自己干的事有多糙,你自己明白!” “陛下,妾身認為雍國公說的有幾分道理?!?/br> 在垂簾之后的武曌聲音透出,李治一愣,就又聽到武曌的聲音,“陛下,不能同時得罪兩位顧命大臣啊,將長孫無忌流放到南方去,就這樣算了吧?!?/br> 聽到就連武曌都決定算了,李治頓感壓力,裝作沉思后,緩緩說道:“雍國公所言很有道理,證據不算是特別確鑿,不應當就這樣草率的認定長孫無忌造反。 造反之事,就此終結,朕不再過問。 長孫無忌遷廣州刺史,剝奪爵位、勛位等,同黨皆廢為庶人,流放嶺南?!?/br> 等待了幾息之后,見到天子沒有別的話說,殿中眾人都松了一口氣,洛玄凌也回到了殿中央,“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長孫無忌流放,洛玄凌出鎮安南都護府大都護,后貞觀時代徹底結束了,李治迫不及待的廢棄了“永徽”這個年號,使用了一個新的年號——“元德”。 他用這個年號來告訴整個大唐的臣民,新的時代開始了,在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牽絆他的腳步,貞觀已經是過去,現在是他的時代?!短仆醭d衰史》 ———— 玄凌曰:“無忌、遂良量小,橫行羽翼,多能???,而有破家之禍,此誠至理,然構陷謀反,忠而獲罪,人皆哀之,狀若兔死狐悲,此心有凄然也?!薄短茣ぶT洛世家》 第946章 至高的權力 女主天下,可以說是素王親自傳下的讖言,這是姬昭的意志。 但實際上,即便是找到了武曌這個關鍵的人,但就連洛蘇都還沒有徹底搞清楚,這件事到底是如何去實現的。 從素王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建立宗法制度以來,在諸夏這片土地上,幾乎就不可能存在女性君主。 西域趙瓔珞,以及再往西那些存在女性君主的國家,都沒有宗法制度,這種完全以父系為主的文化。 在諸夏,一個女人掌握大權,是要依靠丈夫或者父親的,即便如此,到如今為止,權力最大的姬靈均和呂雉,二人雖然一個是洛隱公,一個史書是本紀規格,但那是以實權來算,究其根本,畢竟差半截,而且如果分析一番她們的權力來源,姬靈均的權力來自于她的兄長洛國君主,呂雉則來自于她的兒子漢孝惠帝。 所謂政由靈均,祭則洛君,姬靈均和呂雉都是半條腿走路。 真正的君主呢? 實際上的權力來自于臣服于她的臣子,神圣的權力則來自于天! 任誰都不會去想讓一個女性承受天命,在現在的大唐局勢下,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洛氏不會因為推動女主天下,而讓政治局勢走向不可預知的未來,強推一件事,只會讓未來陷入不可預知的結局,就算是洛蘇,他雖然一直以素王意志為己任,但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底線。 在這種情況下,洛蘇將目光落在了武曌身上,他相信一個素王所選定的人,一定是不一樣的,對于武曌他也算是比較了解,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人。 除了比較心狠手辣之外,但混政壇的人,沒幾個不心狠手辣的,這倒也不是大事。 武曌在政治上的天賦,以及對于內政上的天賦,乃至于對權斗上的天賦,極高,甚至可以說,沒幾個人能比得上她的天賦。 她完全可以成為呂雉第二,不,她甚至能夠超越呂雉,從能力上,呂雉不如她。 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呂雉對于漢朝政務是基本上難以插手的,而武曌在扳倒長孫無忌僅僅兩年后,就已經有宰相以及不少大臣站到了她的陣營,這些大臣甚至甘愿受她的驅使,去否決天子李治的決定,這份能力讓人震驚。 王皇后當初失去了李治的寵愛,說廢就被廢掉了,呂雉的皇后之位,是被洛呂二家以及諸多功臣保下來的,而現在,武曌要將皇后之位握在自己手里,達到就算是天子李治也廢黜不了的地步。 幾乎所有人都眼睜睜的看著武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增長的速度讓天子李治都有些不安,武曌那旺盛的政治熱情簡直不像是個女人,而且武曌做的很好,這又讓李治非常滿意,極大的分擔了他的壓力。 在這種關鍵的時刻,就像是老天都在幫武曌一樣,天子李治竟然病了,而且這種病和他的祖父李淵以及父親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一模一樣,這種深藏在李氏骨髓中的病灶,就像是詛咒一樣,誰都知道得了這種病,再想要視事就很難了。 武曌真正在各種意義上走進了帝國的中央,所謂帝國的權力,就在那一枚大印上,誰執掌大印,誰批改奏章,誰擁有拍板的權力,誰就是君王,武曌所掌握的事務甚至超過了李治,誰才是真正的君王? 外朝會給出反應! …… 太極殿,這里是帝國的中心,武曌堂而皇之的坐在這里,但她卻不曾處理政務,而是看著洛君薇在處理那些奏章,在外朝她有一眾宰相,在宮中則有洛君薇幫她,內外已經隱隱有人稱呼洛君薇為內相。 洛君薇一邊處理奏章,一邊說道:“皇后,聽說前日,你和天子不歡而散了? 他畢竟是天子,總還是要讓他一番,否則當初長孫無忌之事,未必不會落在你的頭上?!?/br> 武曌聞言更是升起對李治的不滿,平日里尚且算了,在洛君薇面前,她不用裝,憤然道:“當初薇薇你說的沒錯,男人的承諾果然是靠不住的,如果我現在如同那些傻女人一樣,現在恐怕已經要成為第二個被廢的人了。 權力只有在自己手里才有用,我要死死攥住,他實在是太過分了?!?/br> 洛君薇停下手中的筆,微微嘆了口氣,安撫武曌,她是最了解現在李治和武曌間關系的,要說這兩個人,的確是有真感情,但就是有真感情,才麻煩,如果真的是純粹的利益,那倒是好辦。 李治覺得現在的武曌變了,沒有了當初的溫柔小意,什么事情都要管著他,不僅僅生活上,還包括國家大事上,他好像又回到了當初那個被長孫無忌管著的時候。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