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節
“誰欺負我們三位公主了?告訴表哥,表哥去教訓他?!?/br> 若說諸位公主中,誰最受李世民寵愛,那一定就是晉陽公主了,她是唯一一個,親自由李世民帶在身邊養大的公主,而且晉陽公主李明達,擅長書法,尤其是一手模仿李世民的飛白,幾乎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這更讓喜歡書法的李世民喜歡到極點。 晉陽公主紅著眼眶奶聲奶氣道:“外面的宮人都說太子哥哥和表哥,還有jiejie,以后就要離開長安,到特別遠特別遠的地方,以后再也不回來了,這是真的嗎?” 洛君成和李承乾對視一眼,溫聲道:“表哥和太子是有一些大事,要離開長安?!?/br> 話沒說話,晉陽公主已經無聲流下淚來,白皙粉嫩的小臉上,淚珠滑落,在光下閃閃發亮,宛如琉璃一眼,讓人忍不住心碎,“太子哥哥和表哥是不要晉陽了嗎?晉陽以后不淘氣了,不要走好不好?” 李承乾偏過頭去,幾乎就要哭出聲來,洛君成也只覺心中刀絞一般痛,只能強撐著笑意說道:“怎么會呢?晉陽這么可愛,沒有人會不要公主的?!?/br> 晉陽嗚咽著,淚水完全停不下來,“父皇說母后就是去了特別遠特別遠的地方,直到現在晉陽都沒有見過母后,太子哥哥和表哥也要離開晉陽了?!?/br> 這童言本來有些好笑,但李承乾聽到母后二字,卻落下淚來,城陽公主略大一些,知道母后已經去世了,她為李承乾擦拭著淚水,“晉陽,不要胡說,太子哥哥和表哥和母后不一樣?!?/br> 最小的衡山公主伸出雙手摸在洛君成臉上,奶聲奶氣道:“嬤嬤說,笑得不好看的時候,就是想哭,表哥,你想哭,為什么要笑呢?” 這小孩子的言語最能讓人破防,現在洛君成和李承乾是真正感受到了,二人剛才在東宮收拾良久,只不過是有些懷念,現在被這三個小孩一說,竟然想哭。 “噔噔噔?!?/br> 腳步聲從外間傳進來,幾人抬頭一看,是洛君成的弟弟洛君卓,他今年已經十歲,身量已經頗高,他走進來后,見到晉陽等人果然在這里,略微松下一口氣。 “秦王殿下,兄長?!?/br> 洛君卓向二人行禮,晉陽公主和衡山公主見到洛君卓過來,連忙跑過去,晉陽公主雖然小,雖然不明白什么叫做未婚夫,但她周圍的人都在說,以后洛君卓就是要和她共度一生的人,所以她很是親近洛君卓。 “表哥表哥,你快勸勸太子哥哥和君成表哥,讓他們不要離開長安好不好?!?/br> 望著神色焦急的晉陽公主,洛君卓眼眸一黯,當初長孫皇后的離世,晉陽公主雖然還不太懂事,但卻隱隱約約知道些什么,這導致她特別沒有安全感。 今年初的時候,晉陽李治開始處理政事的時候,晉陽公主就拉著晉王李治的衣裳,不讓他走,兄妹二人哭成淚人,最后是洛君卓將哭累的晉陽公主抱走。 晉陽公主經常會問洛君卓會不會離開她,而現在又出現了李承乾、洛君成、長樂公主李麗質,這三個對于晉陽公主極其重要的人,都要離開長安,這讓晉陽公主怎么受得了呢? 洛君卓伸手將晉陽公主柔弱無骨的身子攬進懷中,然后溫聲道:“太子和兄長只是去外地一段時間,以后有時間,我帶著公主去找他們好不好?” 晉陽公主不是只會哭鼻子,她很聰明也很懂事,她很了解洛君卓,因為洛君卓從來都不會拒絕她,總是滿足她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如果洛君卓都做不到的話,那說明這件事就真的做不成。 她的淚珠吧嗒吧嗒落在洛君卓脖頸間,“晉陽知道了,以后表哥一定要帶晉陽去找太子哥哥、jiejie還有君成表哥哦?” 洛君卓輕輕拍著晉陽公主,“真乖?!?/br> 望著眼前這一幕,洛君成只覺真像是當初他和長樂年幼時,他酸澀中發自內心的有些欣喜,真好。 年紀小的時候就很容易累,晉陽公主竟然就這樣在洛君卓懷中睡著了,臉上的淚痕還沒有抹去。 洛君成望著洛君卓輕聲道:“君卓,以后為兄就不在長安了,周郡王的宅子留給你,周郡王府的名頭,不要墮了他,父親的身后名,以后就靠你來維持了?!?/br> 洛君卓肅然點點頭,擔心吵到晉陽公主,只輕聲說道:“兄長放心!” 這一代周郡王這一脈的洛氏子,都是有素王庇佑的,天賦都非常不錯,洛君成對洛君卓也沒什么擔心的。 等到幾人都離開東宮后,李承乾和洛君成對視幾眼,都放下了手中的東西,更是陷入了沉默中,良久后洛君成才說道:“承乾,去看看表嫂吧,看看她的家族中,有沒有人要走,還有你的孩子。 我也是?!?/br> …… 周郡王府,這里一向都是門庭煊赫,今日卻有些凄涼,在這種時候,沒人會上府來,洛君成推開府門后,見到的府中眾人,一個個都匆匆忙忙。 宮中的任命已經下來了,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和流放的區別就是,流放在路上是被押送的,而王府是自己主動去。 但長安城中有多少番邦之人,寧愿在長安城中當個無權的廢物,也不想去塞外當個首領,這就非常說明問題了。 更不要說這次前往可不僅僅是塞外,據說還是完全沒人去過的野地,那簡直太可怕了。 當然這些人或者說,現在根本就沒人知道。 實際上李承乾挑的地方應該是最好的一塊土地,那塊土地雖然也算是草原,但和漠北完全不一樣。 首先氣候就沒有漠北那么差,不會動不動就有白災和黑災,而且草場極度肥沃,溫度也沒有那么低,和河套差不多,在那里放牧遠比在漠北好的多。 而且那里還不是漠北那種只能放牧的地方,那里實際上不是草原,而是“長著草的平原”。 尤其是再往西的東歐平原,那可是溫暖氣候下的黑土地。 以中原人的種地天賦,在那里隨便刨兩鏟子土,就比中原的河北和關中平原,產量高,可以說開荒的難度很低。 現在自然沒人知道這些,畢竟生活在那里的部族,都沒有種地天賦,只能任由那些土地浪費。 現在擺在洛君成面前的一個問題是,他的孩子,才僅僅兩歲。 長樂公主李麗質,嫁給他已經幾年,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洛氏的子嗣艱難,他算是感受到了,也不知道當初他的母親是怎么生下三個孩子的。 “夫君和兄長前往蠻荒之地建國,妾身肯定是要跟隨的,但我們的孩子還太小了?!?/br> 趕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很多大人都扛不住,更不要說嬰兒。 洛君成聞言嘆口氣道:“夫人,實際上我不擔心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是受到素王庇佑的,在他十五歲前,不會夭折,即便是生病最后也會轉危為安。 我擔心的反而是太子的孩子,他的孩子雖然比我們的大,但五歲,也的確是太小了?!?/br> 這還是李麗質第一次聽說,她有些驚疑不定的說道:“素王庇佑?真的能讓我們孩子沒事?” 洛君成看著旁邊粉雕玉琢的小孩子,臉上閃過一絲柔情,“這兩年難道你沒發現嗎? 我們的孩子從來都無病無災。 周郡王一脈的嫡系子嗣,都受到素王的庇佑,這是老祖宗親自說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br> 李麗質明顯的擔心一下子松懈下來。 她驚人的美麗,柔順的黑發披下來,膚質白皙如玉,“那就好?!?/br> 洛君成握住她的手,溫聲歉意道:“夫人,以后養尊處優的生活可能就再也沒有了,日后會遭遇什么危險,我也不知道?!?/br> 李麗質卻猛然昂揚起來,她的神情讓洛君成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那位平陽鎮國長公主,兩個人的神態簡直如出一轍。 “夫君啊,妾身是女子不錯,但李氏的女子,哪里有柔弱不能自理的? 洛氏子的妻子,又哪里有只能風花雪月,而不能經受風吹雨淋的? 我們一起長大,你也太小看妾身了。 長安是個溫養之地,妾身只需要按時進宮,以及和貴戚聯系即可,但如今向外,妾身也敢說一句,巾幗不讓須眉。 離開長安后,在那新的秦國中,日后能走到什么地步,還要我們夫妻二人一同走下去。 夫君這般想法可不能有啊?!?/br> 她仰著頭,意氣縱橫,洛君成只覺她過于美麗! ———— “至高的素王在天上照耀,陌刀閃出的雪亮劃破沉幕之夜,疾馳的戰馬和大唐兒郎鐵甲呼嘯,凄涼的寒夜映在雪與血中,這是天堂,這是地獄?!薄段髡饔⑿蹅鳌?/br> 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針 縱然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三十年,但無數人依舊對那個充斥著鮮血和黑暗的時代而深深恐懼。 日月寒微,山川泣血,蒼穹哀悼,道路兩旁是橫陳的尸體,黃河中所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征人的淚。 遼東! 中原心中的痛,高高壘砌的京觀,麻木、怨恨、驚駭,滔滔黑氣從空洞的骨質眼眶中透出。 “自一千六百年前,遼東便屬夏土,經久以來,莫不服中國為宗主,隋朝不武,以至于宵小竊據,朕心甚難抑?!?/br> 這是貞觀初年時,李世民就偶然說過的話,若非要經略漠北和西域,他早就著手平定遼東了。 太極殿中,李世民大馬金刀的坐著,威嚴深沉,“遼東動亂,君臣相斗,朕要乘此機會,出兵收服中國之土?!?/br> 殿中諸宰相和將軍皆肅然而坐,如今的大唐,海內富庶至極,且政治清明,不似隋朝那樣國富民苦。 編練的海軍,已經成了氣候,有大小運輸船只數千,在齊州儲存的糧草,已經足以供給數萬大軍經年消耗。 可以說,萬事俱備,只待一聲令下,便可發萬軍踏平遼東。 如今唯一所慮的便是,諸位宰相齊聲道:“陛下萬金之軀,國家儲位不定,不可親征??!” 太子出鎮后,國無儲君乃是大事,這種情況下,天子不能有任何閃失。 殿中大臣里面,隱隱分為兩派,支持李泰的自然是多,但也有長孫無忌這種和強勢的李泰關系不好,轉而支持晉王李治的。 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天子早就已經下定決心立李治為太子。 李世民并沒有解釋,而是眼神復雜的掃過自己倚重的諸位大臣,他從御座上,緩緩坐直了身子,顧盼間宛如獅虎巡幸領地,“遼東本中國之土,中夏之翼,隋文一征,隋煬三征,而不能得,以至其國流離中國之外,其民不受光明所照,以至我中夏將士,禍死連族,首筑京觀,歷三十年,而風吹雨淋,蛇蟲鼠蟻,競相侵蝕,何其可悲? 朕今東征,欲收其土于中國,欲為中國報子弟之仇,欲彰中夏之威,欲顯大唐之盛,欲使天下知曉,隋煬帝無能,非吾諸夏天子無能。 至于儲位,朕將攜魏王泰親臨遼東,使晉王治留鎮長安監國,諸卿可有異議?” 魏王李泰跟著天子去遼東,晉王李治留在長安監國,這種安排讓殿中這群聰明人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晉王還是個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留在長安能有什么用,還是要看誰是鎮守大臣。 陛下將魏王李泰帶上,難道是想要讓魏王李泰立軍功? 魏王才華出眾,和文士的關系一向很好,現在陛下又讓他隨軍,看來是真的要立魏王為太子了。 對于李世民一定要親征的原因,其實群臣都知道是為什么,還是之前挑選遠征高昌的理由,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他親自上。 在一位大權在握的君主手中,只有李世民不想做、不愿意做,而沒有做不成的事,在李世民說出那一番為中國子弟復仇的言語后,殿中所討論的問題便已經成為了,如何穩妥進攻遼東。 “以洛玄凌為箕子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三萬水軍渡過渤海,進攻遼東半島,并且建立穩定的軍備糧倉,接應陸路大軍。 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六萬步騎從陸路進攻遼東。 以燕王李恪為遼北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五萬騎兵進攻遼東?!?/br> 三路大軍,番漢共計十四萬人,雖然從聲勢中遠不如當初楊廣的一百多萬軍隊,但這已經是建立大唐以來,對外用兵最多的一次。 李世民是做好了一座山城、一座山城去攻克準備的,在不影響國中的情況下,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一尊天子,兩位郡王,十八位國公,十二衛大將軍有七個出征。 自貞觀元年以來,李世民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穿上這一身甲胄。 他渾身的血液在沸騰,他是馬上的君王,開國的君主,戰場是他的秀場,當他騎在高頭大馬上,馳騁在壯闊的平原上時,他建立了林木的荒涼和河川的奔騰。 他高聲向所有人高聲大笑著,“朕仿佛回到少年時,躍馬揚刀,敵酋湮滅,從來如此,遼東亦是!”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