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節
“君成,你和我一起去見國師,有你在,我放心一些?!?/br> …… 靈天閣中,檀香冉冉,大幅大幅的堪輿圖,或者掛在殿中的幕布上,或者就直接鋪在地上,氣勢恢宏,頗有一種山河社稷,盡在殿中的感覺。 李承乾有些緊張的跪坐在洛蘇面前,他來到靈天閣后,才突然反應過來,自己來找國師做什么,說什么? 難道說國師您能不能保住我的太子之位嗎? 那可真是開玩笑了,國師從來都不關注這些事,就連大唐大部分的事務都不看一眼的,只有關系王朝帝國的大事,他才會出現在政事堂御前會議,以及大朝會上。 換句話說,自己這個太子,沒成為天子的那一天,對于這位國師而言,都只是一個小蝦米罷了。 他的眼神投向洛君成,洛君成心領神會,給了他一個安心的眼神,而后對洛蘇直接拜倒,“老祖宗,太子有些疑問,他覺得自己身為一國太子,卻總是坐在長安城中,對邦國無益,他想要效仿燕王守北,為大唐做些實質上的貢獻和功績,不知是否可行,您的智慧通天徹地,想必能夠為他給出一些明燈?!?/br> 洛蘇淡淡道:“不行,太子是國之儲位,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穩定,如果太子在外,宮中有變,有人矯詔該怎么辦,如果有趙高和李斯那樣的jian臣,扶持胡亥那樣的人上位,又該怎么辦。 太子留在長安尚且會被內外隔絕,出外是絕對不行的,我和陛下說讓燕王守北,是因為燕王本就繼承不了帝位,那還不如早早放出去,發揮他那一身能力?!?/br> 洛蘇干脆利落的否決了太子的想法,讓李承乾一下子頹廢了下去,洛君成卻再次問道:“老祖宗,真的沒有其他辦法嗎?” 洛蘇微微瞇著眼道:“太子不行,其他身份可以?!?/br> 轟! 這一句話宛如雷霆炸響,直接轟擊在李承乾耳邊,他不蠢,他當然知道洛蘇在說什么,有些目眩神暈的感覺,他張了張嘴,卻數不出來話。 國師要讓自己把太子之位讓出來! 李承乾的腦海中一片混沌,但是來自李氏血脈中的那種果決天賦,突然竄上了他的后腦,“國師,如果我真的愿意放棄太子之位,您真的能讓我離開長安嗎?” 對于李承乾而言,他放棄的是即將不屬于他的東西,用這個來換取一個光明的未來,他認為是非常值得的。 至少,不用再想怎么去自救! 他緊緊地捏著拳頭,然后緩緩松開,放棄一個帝國的繼承權,這是誰都難以做出的決定,但李承乾其實已經想過很多很多次了。 他先前和洛君成說,他羨慕燕王,是真的羨慕,那就是他的夢想,在廣袤的草原上馳騁,而不是留在這里,望著頭上那柄劍,一點點的斬落自己的頭顱,還要連累身邊的所有人。 靈天閣中,燭火的聲音噼里啪啦作響,李承乾沉重的呼吸聲,洛君成沉默著,洛蘇饒有趣味的望著他,良久笑道:“你先回去吧?!?/br> 李承乾心咯噔一下,不明白國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但還是乖乖起身離開了這里。 …… 待二人走后,從屏風之后走出一個女子,竟然是洛君薇,她一走出來就有些震驚的問道:“老祖宗,剛才我沒有聽錯吧?” 這個瓜簡直太炸裂了,堂堂太子竟然要主動出外就藩,連太子之位都不要了,自古以來,這種事都幾乎沒有。 “李承乾對危險的嗅覺還是有的,或者是他周圍人給他說過,他這是預感到自己真的危險,面對李世民又不可能用玄武門之法,所以想到了外向而生,在內而亡,在外而安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br> 洛君薇更震驚了,“老祖宗您也覺得天子要廢太子?天子應該還不至于吧,上次我見到天子的時候,還……” 作為李世民最寵愛的郡主,洛君薇還是經常能見到李世民的,她個人感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還不至于那么不穩。 洛蘇站起身,寬大的袍服下擺拖在地上,“要以動態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天子和太子間的關系,隨著時間在向著深淵滑落,而能夠改變這個態勢的人,都已經死了。 那未來就是注定的。 我看天子的身體,還能活不少年,太子可撐不住那么長時間。 你去看過她了?”這個她,自然就是武曌,洛君薇有機會的話,就會進宮來看望她一下。 洛君薇不再想太子的問題,聽到洛蘇問,便點點頭嘆息道:“比上次見,有些憔悴了,皇宮,可真不是養人的好地方啊?!?/br> 洛蘇負手向前緩緩道:“人就像是花朵,再嬌嫩的花,身處在黑暗中的時候,都會憔悴,希望能夠有一束光來拯救自己,如果有人補上了這個位置,那就會一輩子都存在于心中。 之后你來接替你姑姑,做宮中的史官吧,這樣你接觸武曌的時間會多一些?!?/br> 誒? 洛君薇眼中亮起了晶瑩的光,“老祖宗,真的可以嗎?” 洛蘇灑然笑道:“這有什么不行,讓你來記錄后宮之事,天子恐怕也很是放心,你可是他最寵愛的外甥女?!?/br> 洛君薇眉間飛揚,一下子整個人都生動起來,身為洛氏一員,對史冊有一種神圣的感受,她最敬佩的就是她的姑姑洛玄鏡,竟然能夠主持編纂史書,而現在,她也有了這樣的機會。 洛君薇匆匆離開,洛蘇回想著剛才李承乾的話,心中將計劃重新梳理了一下,突然嗤笑一聲,“真是有趣,還真是,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武曌啊,你的姻緣來了?!?/br> …… 李世民很放松的半靠著躺在靈天閣中。 洛蘇也在半躺著。 殿中很是安靜,只有宮娥煎茶時,碗碟碰撞的聲音,清脆作響,就如同一首樂曲。 待熱氣騰騰而起,李世民捧著茶杯輕飲一口,才舒口氣道:“今年的冬天可真冷,也不知道朕讓戶部給長安百姓送的炭都送到位沒有,雪后可不要凍死人?!?/br> 貞觀十三年已經漸漸過去,又是一年卓有成效的治國,“瑞雪兆豐年,來年一定又是大豐之年,希望年年歲歲,都如此,天下的百姓都能夠過上好日子?!?/br> 李世民在這里遙望著自己的江山,越想越覺得美滋滋的,“國師,你看朕這些年的治理怎么樣?” 洛蘇朗聲笑起來,“天子治理的怎么樣,天下的百姓已經告訴你了,貞觀這么多年,沒有一場超過千人規模的民變,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再堅持幾年,你的盛世就會超越歷史上的那些,成為新的標桿了?!?/br> 李世民聞言喜不自勝,“那魏征老小子,朕有時候想要夸耀一番,他還非要多一嘴,朕想去泰山封禪,他也不允許,說勞民傷財?!?/br> “最后天子還是沒去?!?/br> 李世民嘆口氣道:“魏征說的也沒錯,從長安到泰山,兩千里的路途上,不知道要有多少官員接待,是真的勞民傷財,朕打個仗都要積累幾年,以免讓百姓家無余糧出征,這沒有用純粹的夸耀功績,就算了吧。 朕的功績,也不需要去泰山,有素王的天啟,素王會給朕最公正的評價,算了,算了,朕和一個鄉巴佬計較什么。 來,國師,以茶代酒,同飲此杯?!?/br> 在現在這個世上,也只有李世民能和洛蘇這么平等的說話了。 洛蘇飲下熱茶后,李世民給兩人倒上,就聽到洛蘇悠悠道:“天子是想換太子?” “噗!咳咳咳!” 李世民直接一口將茶水全部往旁邊噴了出去,重重咳嗽起來,殿中已經除了二人之外,沒有其他人了。 李世民盯著洛蘇,“國師在說什么,朕沒有這樣的心思?!?/br> 洛蘇盤桓看了李世民幾眼,“那看來是真的有了?!?/br> 李世民有些惱,“國師別開這樣的玩笑,太子可是儲君,朕……” 洛蘇淡淡的很平靜,“天子可不要說些違心之言,在我這里,是真是假,逃不過我的眼睛?!?/br> 李世民沉默了一瞬,“偶爾會有這樣的心思,但朕知道不對,所以從來沒有想過付諸實行,所以朕真的沒有換太子的想法?!?/br> 洛蘇再次使出了一劍封喉的言語,“十年前,你滿心歡喜的想讓李承乾未來繼承你的帝國。 五年前你為了表達決心,讓青陽擔任太子太師和太子太保。 三年前,你依舊想要讓李承乾繼承你的位置。 去年,你把魏王李泰當初一個有才華的兒子看待。 而現在,你心中偶爾會升起廢掉太子,立魏王作為儲君的想法。 時間,可真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啊?!?/br> 真正的一劍封喉! 洛蘇只是簡簡單單的將不同時間線上,李世民的態度變化列出來,就直接讓李世民破防了。 只有這么強烈的對比法,才能讓李世民感受到,他自己潛移默化的變化。 李世民是真的破防了。 他鼻孔中簡直要噴出火來,但面前的是洛蘇,他又只能憋回去,“國師的意思是說,朕未來一定會更厭惡太子,然后廢掉他的儲位? 他可是朕的兒子啊,朕怎么會那么做,廢太子的下場,自古以來都沒有好的,朕不會……” 洛蘇卻好像什么都沒做一樣,“你可是個優秀的君王,像漢孝文皇帝一樣的優秀?!?/br> 漢孝文皇帝。 極其有名的廢太子,漢九江厲王和漢武帝間的事情,就是發生在漢孝文皇帝身上。 李世民捫心自問,如果他在漢孝文皇帝那個位置,他也會這么做,那現在的太子…… “國師,你說的大概是對的?!?/br> 李世民思索良久,痛苦的不得不承認這件事,如果太子再這么荒唐下去,他最后也只能狠下心來,廢掉太子。 “看來今天國師就是為這件事而來的,雖然不知道國師為什么會參與立儲之事,有什么話就直說吧?!?/br> 李世民一下子有些頹喪,一旦涉及到自己的那幾個兒子,他就是如此。 太難了。 比打仗和處理國事都難。 “還記得我曾經說過的話嗎?有一件你無法接受,卻不得不接受的事情,一件你難以抉擇的事情,就是這件事?!?/br> 李世民一下子回想起來,洛蘇早就和他說過這番話,他一直都在猜測,現在想來,原來國師早就料到了今天,“國師難道能預料未來嗎?” 洛蘇搖頭,“不是預料未來,而是合理的推測,當河道在這里劃開,那水流的方向就注定了,人也是如此,天子你不改自己的性格,太子也不改,那結果就是注定的。 我今天和你說,而不是在過去的某一天,你想必知道為什么?!?/br> 李世民苦澀道:“因為朕現在對太子的態度,會同意國師你今天說的這些話,如果是過去,朕不會認同,這就是國師說的時機合適吧?!?/br> 洛蘇不說話,只是倒了一杯茶,給李世民推過去,這就是默認了李世民的話。 一件事,只有在合適的時間,才能成功。 李世民到底是卓絕的帝王,他雖然因為被洛蘇直接揭開心中所想,而受創極重,但還是強撐著說道:“朕就知道國師不會參與立儲之事,想必國師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對朕說,擇日不如撞日,就在這里說吧。 希望是好消息?!?/br> 李世民現在對洛蘇還是比較了解的,他為什么能這么輕易的和洛蘇說自己的心里話,因為洛蘇是真的不在乎。 “天子,你對李靖這個人怎么看?” 李世民聞言沉吟著說道:“大唐最鋒利的一把刀,鋒利到朕都有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朕倒是不怕他做什么,但如果朕身體不好,李靖最好是能陪著朕去地府打天下?!?/br> 這話其實就是,要把李靖帶走,李靖的年紀比較大,但身體挺好,這讓李世民有些覺得不可思議,畢竟其他將領都身體一般。 如果李靖不自己病死的話,李世民自忖自己一定要在死前把李靖帶走,讓他體面的“病逝”。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