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節
尉遲敬德真是個殺才,而且和秦叔寶等人還有些忌諱不一樣,他不僅僅砍下李元吉的頭,還直接砍下李建成的頭,然后拿著兩顆頭到宮門前,將那些還在頑抗的東宮之兵全部喝退。 見到太子和楚王已經死去,東宮以及楚王府的士卒,瞬間作鳥獸散去,還想要頑抗的東宮將領,諸如薛萬徹等人,只能無奈逃離。 事情進展之順利,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僅僅一箭就殺死了太子李建成,然后尉遲敬德一矛刺死了楚王李元吉,就像是兩個人站在那里被殺一樣。 事情進展之順利,甚至讓人有些懷疑,事情真的就這樣結束了? 是不是還有些事情沒有做。 但地上潺潺流著鮮血的兩具無頭尸體,告訴所有人,真的結束了。 玄武門的廝殺,震得整座皇宮都在響,甚至就連長安城的許多周圍坊市都聽到了這里的動靜,但皇宮中的禁衛卻安靜若素。 沒有人來到這里,成千上萬的禁軍就安靜的看著僅僅只有八百人的秦王,砍死了太子和楚王。 這場爭斗何止是結束在玄武門呢? 這場爭斗結束在李世民曾經奮斗過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中,在那些歲月中,他披甲上陣,他有了巨大的威望,無數人都相信,李世民才能帶來更輝煌的未來。 于是如同現在,這里是李淵的宮殿,但李世民在這里暢通無阻。 李世民給洛玄凌一個眼神,洛玄凌搖搖頭,然后望向尉遲恭道:“我在這里保護秦王,防止太子和楚王余孽作亂,請尉遲將軍去看望一下陛下,是不是安全?!?/br> 越是最后時刻,越是要穩重,洛玄凌絕不能允許自己離開李世民半步,尉遲恭抹了抹手中的鮮血,嘿嘿一笑就策馬持著馬槊往宮中而去。 他一路狂奔到岸邊,洛玄夜遠遠見到就讓游船返回岸邊,一見到渾身是血的尉遲恭,立刻厲聲問道:“尉遲將軍,你怎么出現在這里?” 尉遲恭立即說道:“啟稟陛下,周國公,太子和楚王果然謀反,秦王已經帶兵誅殺了他們,這是他們的首級。 太子楚王余孽在宮中亂竄,擔心驚擾了陛下,所以讓我來保護陛下。 驚擾圣駕,這是臣的過錯?!?/br> 洛玄夜聞言立刻說道:“真是好賊子,果然謀反,陛下,太子和楚王果然謀反!” 李淵陷入了失神之中,他無言的流下淚來,無盡的痛苦在他心中交織。 縱然經過了洛玄夜和平陽的鋪墊,但當事實真的出現在他面前時,他還是心緒難以平靜。 他曾經那么努力的在彌合太子和秦王間的裂痕,但最后還是失敗,甚至走上了最不能接受的結局。 一場骨rou相殘的慘劇發生在他的面前。 這是誰造成的? 是我嗎? 回想起李世民曾經在自己面前說過的“那些兒子曾經立下的功勛,現在卻化作刺向兒子的利劍”,回想起今天早上平陽撕心裂肺的控訴“太子和秦王走到現在的地步都是父皇您的錯啊”,李淵如何能不動搖呢? “朕錯了,朕真的錯了?!?/br> 李淵呢喃著這兩句話,他的目光迷茫到了極點,他望著尉遲恭身上的血跡,那就是太子和楚王的血嗎? 如果我早早的立秦王為太子該多好。 如果…… 沒有如果。 李淵眼前出現了幻覺,他好像見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年幼時的模樣,然后是李世民,最后是他們倒在血泊中的模樣。 陪伴在李淵身邊的那些老臣面面相覷,一切都結束了,裴寂有些茫然,在洛玄夜出現的時候,他還存在著一絲僥幸,但現在一切都失敗了。 太子死了。 但事情還沒有真正的結束,洛玄夜立刻說道:“陛下,現在東宮余孽一定還有人不知悔改,在頑抗,請陛下下令讓禁軍都聽從秦王的命令,以防止東宮余孽作亂?!?/br> 這是一個理由,但并不是完美無缺,但形勢到了現在,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如果換做一個性格剛強至極的君王一定會拒絕這個提議,但李淵不是,他本質上是一個貴公子,年老之后也不曾有什么變化。 他意興闌珊的將這道詔令讓尉遲恭帶走,而后在洛玄夜的保護下,前往正殿,等待著李世民。 …… 李世民終于見到了李淵。 在那座昏暗至極的殿中,在那座不曾能見到光的殿中,就連燭火也不曾有一支。 陰沉、潮濕。 在一場血腥的殺戮后,父子終于相見。 李淵以為自己會見到一個英武冰冷的叛逆之人,但李世民褪去了鎧甲,只身著冕服,一見到李淵,便直接跪倒在地上。 “兒子救駕來遲,請父皇降罪!” 李世民跪著,李淵的眼中有無數復雜的情緒在涌動,在這一刻,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這個兒子,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優秀到了自己難以置信的程度。 他再一次的開始后悔自己為什么沒有立秦王為太子。 他招招手,李世民膝行向前跪在李淵身前,李淵摸了摸李世民的頭,顫抖著溫聲道:“秦王,你做的好,如果沒有你,就要讓jian人作亂了?!?/br> 李世民頓時痛哭起來,平陽跟著哭,殿中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哭泣聲,氣氛壓抑至極。 左右都退了下去,只剩下了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相對。 父子二人分開,李淵顫顫巍巍的向后退了兩步,他望著李世民,終于將自己的情緒爆發出來,痛哭道:“二郎,二郎啊?!?/br> 李世民伏在地上,他聽到了李淵痛苦的聲音,以及蘊含著無盡悲傷的話音。 李淵泣聲道:“當年我的姨夫經歷了這樣的事情,現在我也經歷了這樣的事情,我殺死了大郎和四郎。 這難道就是承天受命的結果嗎? 自古以來的天家,難道就真的沒有親情嗎? 如果早知如此,我寧愿做一個富家翁?!?/br> 李世民流著淚道:“陛下! 父皇! 父親!” 一聲高過一聲,就如同李世民現在心中激蕩的心情一樣。 李淵喃喃道:“是我的錯,是我的錯,我不能再犯錯了,我不能再犯錯了,你要什么,我就給你什么,給你什么?!?/br> 黑暗幾乎無光的殿中,只留下父子二人的聲音。 …… 不知道過了多久,擦干淚痕的李世民走了出來,他的腳步依舊穩重,臉上帶著不怒自威的氣勢,手中則握著李淵剛剛頒給他的詔令。 如今整座皇宮都在他的控制中。 在大唐,秦王控制了皇宮,就控制了長安。 控制了長安,就控制了關中。 控制了關中,就控制了天下。 李世民一走出來,一行人便簇擁著他向前而去,一直走到殿外。 “秦王,天亮了!” 陰云密布的蒼穹中,那些陰暗漸漸散開,所有人都以為會下雨,但沒想到竟然會放晴,就像是上天也知道為李世民而慶賀。 天亮了! 李世民聽到這句話,心中突然被觸動,是啊,天亮了,過去的一切就像是一場夢,無論曾經有多黑暗,現在都天亮了。 李世民握了握手中的詔書,這封詔書給了李世民掌握皇宮以及長安所有兵權的權力,以及真正的十二衛大將軍的權力。 他現在已經可以節制天下兵馬,無論是實際上,還是名義上。 名正言順。 他一直所追求的東西。 …… 發生在玄武門的事情迅速傳遍了長安城,沒有多少人談論,畢竟這件事非常忌諱,但抨擊李世民的人并不多。 因為他們縱然不相信是太子和楚王謀反,但他們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太子和楚王想要謀害秦王,秦王只不過是被迫反擊而已。 人心中真的有一桿秤,秦王的處境之艱難,早就傳得民間到處都是。 所以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并沒有多少人去惋惜,李世民自己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但實際上外人對他的評價并不是如此。 拿到所有的兵權并不是一個結束,在僅僅兩三天后,李淵就正式下發詔書。 “詔:儲位之重,社稷所擔,建儲立位,協于萬邦。 天策上將、太尉、司徒、尚書令、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揚州大都督、領十六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世民,器質沖元,宏圖夙著,德行日尚,威儀日隆,職兼內外,朕屬意之,朝野俱見,宜承邦國,可立為皇太子,所司具禮,以時策命?!?/br> 冊封李世民為皇太子的圣旨很快就到了秦王府,同時命太子李世民監國的旨意也同時下發。 “詔:命太子世民監國,軍機要務,三省職事,咸由其決,而后呈報?!?/br> 明眼人都知道,這道旨意一下,李淵就是真正的光桿天子,徹徹底底的有名無實,而后呈報,只不過是一句虛言而已。 到了這一步,李世民已經事實上成為這個帝國的掌舵者,一場政變,這就是結果。 李世民進位東宮,曾經所有的官職都不再需要,曾經秦王府的一眾人紛紛進入東宮,房杜、長孫無忌,尉遲恭、程知節、秦叔寶等人,紛紛在東宮有了新的官職。 “李建成的舊人,太子準備怎么處理?” 東宮中,李世民負手望著湛藍的天空,洛玄夜在他身后一個位置,問道。 “饒恕他們?!?/br> 李世民果然說出了那個洛玄夜知道他一定會說出來的答案,李世民溫聲道:“不要讓大唐陷入內戰中,這是我的愿望,寬恕他們,就像是我曾經寬恕我的敵人一樣。 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我知道其中有許多大才之人,青陽愿意去走一趟,讓他們歸順我嗎?” 洛玄夜溫聲笑道:“太子,你有比泰山還高,比大海還寬廣的胸懷,足以容納世上所有的高山和大川。 沒有人會臣服于你,就像是過去所經歷的一切?!?/br> 李世民緩緩伸展開雙臂,“青陽,真暖和啊,未來會是什么樣呢?” 洛玄夜微微笑著,“我不知道未來會是什么樣,因為我難以想象會有多么的輝煌,但有一個人知道?!?/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