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節
臣以為應當將周國公召回,至于嶺南,淮安王、沮陽王、河間王等宗室諸王都有才能,可以獨當一面,又是我李氏至親,臣以為都可以勝任?!?/br> 把洛玄夜搞回來,無論發生什么事,李世民心中都更有底氣,但李淵下定的決心又豈是那么容易改變的。 況且在李淵身邊還時時有人吹風,李世民還沒有回來的時候,就已經在他面前說,“秦王本就因為功勞大而倨傲,失去了作為臣子的敬畏,現在又立下大功,想必更是無法無天了?!?/br> 李淵老了。 他年輕時尚且算得上有作為,現在老了之后,被女人和臣子在耳邊一哄,就基本上沒有自己的主見了。 他的脾氣也變得敏感多疑,就像是每一個畏懼死亡的老年君王一樣。 李世民是他的兒子,他又重視親情,所以他強行克制著,否則按照他對李靖、竇建德那些人的殺伐果斷,的確早就動手了。 不得不說,李淵和李世民間是真的有很深感情的。 李淵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李世民的要求,李建成笑著說道:“此番秦王為我大唐安危立下大功,為兄甚是欣喜,太子妃在府中為秦王布下了酒宴,父皇,我李氏有秦王,這是李氏之福啊?!?/br> 李淵聞言很高興,他有些醉醺醺的,突然覺得太子和秦王之間也不是不能和平相處,現在建成就很有兄長的模樣。 “好好好?!?/br> 李淵有些暈暈乎乎的笑道:“你們兄弟間,感情好比什么都重要,我們大唐開國,就是父子、兄弟、姻親、故舊,不要忘記這些東西啊?!?/br> 李淵這么說,而且太子和秦王又沒有徹底撕破臉,太子給李世民舉行慶功宴,無論如何,李世民都沒有不去的道理,除非李世民已經準備好掀桌子了。 “多謝太子和太子妃了,我會準備去赴宴的?!?/br> 慶功宴就在一片還算是和睦的氛圍中落下,李世民乘坐馬車返回秦王府,然后他收到了來自洛玄夜的信件。 “見信如面。 我留下這封信,你打開的時候,想必已經奪取了對突厥的勝利,我相信你總是會勝利。 我被調往嶺南,是為了什么,想必你是明白的,這或許是一個完全無法預知的未來。 從晉陽起兵開始,我們不曾分離過,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我不知道你到底會不會走到最后。 但如果你真的有想法,給我一封信。 關山萬里,我會回到你的身邊,我拿著矛,你持弓,我們會再創造最后的勝利。 我愿意賭上一切。 還記得那一篇《威鳳賦》嗎? 敢在洛氏面前,敢在文公老祖的面前用鳳凰來比喻自己,你是我見過的第一個人。 你是能濟世安民的二郎,我在千萬里之外等著你。 文公曾笑著說不如以后給你起個諢名叫做‘二鳳’,真好聽,愿你揚翼四海,振作八荒?!?/br> 信中并沒有寫什么關鍵的東西,但這封信卻如同一汪清泉,灌注進李世民心中,他是個無比強大的人,也是個非常需要精神力量的人。 從這封信中,李世民仿佛能夠看到洛玄夜挑燈坐在書桌前,沉思著該要寫些什么,最后舍棄了那些勸告的言語,只寫了自己內心深處最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對親人、對朋友的擔憂,以及那種愿意為朋友兩肋插刀之意。 只要李世民一封信,關山萬里,洛玄夜愿意回來。 沒有天子的命令,擅自離開嶺南道,回到長安參與一場政變,如果李世民失敗,洛玄夜會死。 但他義無反顧。 李世民滿含熱淚的將信放在懷中,想了想,還是燒掉,這封信對洛玄夜不好。 對于李世民要去東宮赴宴,秦王府的每一個人都反對,如果單純是李建成還好,但有李元吉那個瘋子在,萬一直接對李世民下手怎么辦。 但眾人又都知道,李世民不能不去。 李世民更是知道,李元吉真的準備搞些小動作,他在李元吉府上有一個沒有人想得到的內應,這個內應絕對不會傳遞假消息。 “秦王,我陪您去?!?/br> 洛玄凌不僅僅是秦王府的衛士統領,同樣也是李世民的貼身護衛,他決定跟著李世民去,以免有什么意外發生,自己還能帶著秦王逃命。 在東宮里面,就算是李元吉搞小動作,也不敢太過于肆無忌憚,畢竟李建成又不是傻子。 就在這種憂心忡忡的氛圍中,李世民進東宮赴宴。 …… 幾乎沒有任何人想到,在皇宮中,洛蘇竟然在這里,李淵望著面前的文公,臉上的神情很是復雜,又有一絲欣喜。 “還請文公教我?!?/br> 李淵只說了這四個字,他知道根本就不需要他長篇大論去說什么,文公知道他想要知道的。 洛蘇笑著望著李淵,暗自感慨,這開國君王,真是…… “大唐天子,從長安到西域,有五千里,從長安到遼東,又有五千里,但是漢朝卻能夠統治這么廣袤的土地,你知道為什么嗎?” 不等李淵說話,洛蘇就說道:“因為大漢實際上沒有真的統治西域,那里是西域都護府在統領,相當于另外一個政治中心,遼東是一樣的道理,有一座遼東都護府,在薊城有一個政治中心,壓制遼東。 你當了這么多年的皇帝,應該已經感受到,朝廷直接統治州縣是做不到的,你一天處理政務的時間只有不到五個時辰,僅僅聽兩百個州的刺史匯報本地情況都來不及,更不用說還要無數其他事務。 于是你在州上設置了道,就如同漢朝在郡上面設置了州一樣,這是必然的結局,你也知道,這會讓你的權力有一些減少,畢竟你不給下面人權力,你就不可能讓他們能夠管理當地?!?/br> 李淵一向知道文公對政治權利的本質清楚到極點,他靜靜聽著,洛蘇轉而道:“現在大唐基本上統一了中原,但你想過以后的大唐嗎? 廣袤的遼東、河套、草原以及西域,甚至更大的疆域和國土,你說將政治中心設置在哪里才能夠顧及呢? 你說征討遼東國的時候,你也要學隋煬帝那樣做嗎?” 李淵隱隱約約似乎知道了文公想要說什么,這么大的大唐,未來或許更大的大唐,一個人是管不過來的。 但真的能共存嗎? 洛蘇又笑著說道:“今天秦王是不是去東宮了?天子,你怎么敢讓秦王去東宮的,還是你心里真的不把秦王放在心里?!?/br> 李淵聞言宛如被刺激到的野獸,幾乎瞬間汗毛戰栗起來,他緊緊地盯著洛蘇,有些緊張的問道:“文公,你說什么?” 洛蘇收起笑容,離開殿中,邊走邊道:“你又何必問我呢?” 李淵只覺眼前一黑,他不想讓李建成就這么黯然下臺,但不代表他能夠容忍李世民被傷害! 他是不想見到兄弟相殘的,他立刻派人前往東宮。 …… 李建成自然是不敢讓李世民死在東宮的,所以他在酒中下的毒,屬于非常輕微的,可能會讓李世民身體受到傷害,但又不會直接死。 洛玄凌感受著胃部的絞痛,低聲吼道:“秦王,這酒中果然有毒,但毒性不會立刻致死,我們必須立刻走,離開這里,否則就走不了了?!?/br> 李世民嘴角也有一絲鮮血,以不勝酒力為由離開這里,見到這一幕,李建成和李元吉知道功成,又不好阻攔,于是任由李世民離開,剛出東宮,李世民和洛玄凌就同時吐了一口血,李世民上了馬車,二人靠在一起,“青玉,多虧了你,如果我全部喝下去……” 洛玄凌預估最差都要臥床幾個月,這還是李世民現在身體好,如果是身體不好的,比如李建成,可能不久就會死。 發生在東宮的事情在李淵刻意的調查下,自然沒有瞞住了,很久就有一道旨意頒下,“秦王不勝酒力,日后不允許再宴請秦王喝酒?!?/br> 這道旨意幾乎是赤裸裸的指向了太子,這讓李建成提心吊膽了很久,但見到李淵沒有再繼續追究,他也就漸漸放下心來。 他不知道,李淵對他這件事有多失望,兩個兒子之間的爭端已經到了現在這種你死我活的境地中,一個誣陷太子造反,一個竟然在酒中下毒,李淵知道再不處理,真的就不可挽回了。 他回想起洛蘇對他的種種暗示,思來想去,將李世民召進宮中。 李世民已經對李淵基本上絕望了,直到現在李淵都不曾處罰李建成,現在又把他召進宮中。 李世民跪在殿中,略有些昏暗的光透過窗戶打在他的臉上,明暗不定。 “陛下,臣有一些話想說?!?/br> 李淵沒想到李世民會直接說出這么一句話,他望著李世民的面容,心中一軟,嘆息道:“二郎,你有什么想說的,你就說吧?!?/br> 李世民先是一叩首,臉上帶著回憶的神情,緩緩說道:“陛下,臣是您的兒子。 這些年來,臣一直在為大唐而戰,卻不知道為什么越做越錯,越做越讓父皇厭惡。 世民世民,濟世安民。 這是父皇您為我改的名字??!現在兒子真的有了濟世安民的能力,為什么您卻這么不開心呢? 當初在晉陽時,兒子從萬軍叢中將您救出,我們父子齊上陣,當時您稱贊我是李氏的麒麟。 后來兒子一次次的立功,父親您稱贊兒子,說要立我為太子,說建立大唐,我功勞最大,我都很開心。 因為您是我的父親,在母親死后,您就是我在這個世上最親近的人。 您經常說大唐是我們父子兵打下來的,是姻親故舊給我們建立起來的,當初我們能夠一起共患難,但現在大唐建立了,您成為了天子,得到了天命,為什么我們卻疏遠了? 母親去世的早,沒能見到今天這一幕,我時常為此而憂傷,如果母親見到現在父子兄弟走到這一步,該有多傷心呢? 我去東宮赴宴,最后卻中毒離開,楚王多次構陷我,這不是對待兄弟的態度。 父親,我到底是什么人,難道您不清楚嗎? 我從未主動出手針對過楚王和太子,這難道還不夠嗎? 到底要我做些什么,才能夠讓我安全呢? 我為大唐建立的功勛,現在卻成為了射向了我的利箭,卻成為了我的催命符,父親啊,這難道是我的過錯嗎?” 說著李世民直接失聲痛哭起來,他哭著但是臉上的神情卻愈發的堅定,“父親啊,這不是我要的結局,這不是我該有的結局!” 李淵聽著聽著也愈發的愧疚起來,自己對這個次子的確是虧待許多,他上前抱住李世民,李世民有些意外,同樣反手抱住李淵,父子二人竟然在大殿中相擁哭泣起來。 李淵想了想后說道:“二郎,你不能留在長安了,去洛陽吧,以后都別在回來,不見面或許是最好的結局?!?/br> 李世民今天來,完全就是為了抒發一番自己的感情,他已經基本上下定了決心,卻沒想到今天會有這個意外的收獲。 “父親?!?/br> 李淵沉聲說道:“你去洛陽,你去建立皇帝的行宮,使用天子的禮儀和器具,除了諸夏天子不能給你之外,以后你也是大唐的皇帝。 以后大唐有一個天子,兩個皇帝,長安一個,洛陽一個。 你的帝國就按照陜東道大行臺的區域。 你到了洛陽當皇帝,以后要負責征討遼東,還要配合長安征討冬突厥,能不能做到?” 李淵這番話聽的李世民一愣一愣的,一個國家兩個皇帝? 在亂世的時候,諸夏曾經有過五個皇帝,雖然那是五個國家,但貌似問題也不算是大,皇帝還是要聽天子的命令,至少名義上聽。 去洛陽建立皇帝行宮,這天大的好事,李世民不答應就是傻,只要他去了洛陽,他就天下無敵。 他幾乎立刻說道:“父親,兒子自然愿意,但唯獨擔憂的是,以后再不能見到父親了?!?/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