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節
李世民認為自己對李靖有救命之恩,而且還是兩次,應該是可以收服他的。 而后李世民就生平第一次見到洛玄夜說了別人壞話。 李世民記憶深刻,那天洛玄夜很認真的說道:“秦王,如果你認為你救過李靖,他就會站在你這邊,那你就錯了。 之前老祖宗說過李靖,這個人很有才華,不遜色古之名將。 但只能使用他的才華,不能作為心腹。 他心中想著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施展抱負,所以他不會參與您和太子間的這些事。 他要旱澇保收。 如果你未來成為天子,那可以使用他去作戰。 但如果想要將他招攬進秦王府,那萬萬不可?!?/br> 洛玄夜是什么人? 李世民再了解不過,他都這么說,洛文公都這么說,那看來自己是真的不能招攬李靖了。 洛玄夜之所以會將洛蘇的評價告訴李世民,是因為他真的不喜歡李靖,因為李靖這個人,為了避嫌太子和秦王的爭斗,居然連洛玄夜都疏遠。 這洛玄夜能忍得了他? 沒當場砍了他已經是這些年脾氣好很多了。 洛玄夜說這番話很重要。 李世民奪儲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極其驚險的拉鋸戰,秦王府上下都要一心,絕對不能有叛徒。 而李靖,在這方面不行,不是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洛玄夜不會讓他進入秦王府。 至于以后李靖會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失去重用,那關他洛玄夜什么事,他又不是李靖的爹。 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 李靖混成現在這樣,也都是他自己選的。 等到洛氏底蘊再次深厚起來,洛氏的天才會再次井噴,有沒有李靖不重要,況且洛玄夜也不覺得,以李世民的豁達和胸襟,不會因為李靖不幫他就疏遠李靖。 無非就是讓李靖的成名之路往后拖一拖而已,問題不大。 而且正如李淵說“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有天賦,以后很容易就立功立的封無可封,現在把他壓一壓,以后還能多用用。 正在南方的李靖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洛玄夜已經安排了他以后不少年,讓他的仕途升遷之路變得艱難了些許。 李唐的南方攻勢已經開始,水陸大軍并進,梁國自然是難以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進攻,梁國已經被包圍,南方天險只有一個襄陽在梁國手中,其余的巴蜀以及江淮都在李唐手中。 這場戰爭就像是當初隋朝平定陳朝一樣,誰來都行,區別只在于是超大勝、大勝還是中勝。 …… 南方進剿蕭銑,魏征得知太子和李世民之間的事后,神情微松,太子至少是聽他話的,那干死秦王問題不大。 知道竇建德不用死后,魏征就放心的去河北安撫竇建德舊部了,要不然他真不敢去,每次見到洛玄照他就害怕,他敢肯定,只要自己出現在河北,竇建德又死在長安,那他魏征一定會死! 魏征可不愿意,他的人生目標也很純粹,那就是施展抱負,然后榮華富貴,最好還能娶上一個高門大閥的女人。 至于效死之類的話,可不要說,人死了還怎么榮華富貴,不過就是換個老板的事,非要搞成生死。 這種觀念是他和洛玄照對不上的根本原因。 魏征的速度很快,他一進河北就直奔洺州,去見洛玄照。 ———— 王世充,中原人士,初為煬帝左右,諂媚獻上而興,及至終末,屠戮隋室而據偽王位,猜忌刻薄,臣下離心,遂以中原河南之地,竟不得一年安穩,屬將多畔,內外交離,王師進剿,據圣城洛陽,不知天時,致百姓流離,圣城殘破,其罪其深,遂放之。 世充殘義行世,多所寇仇,死于旁道,豈非天有所定乎? 竇建德,河北人士,初為隋軍吏,匿河北盜而亡家,遂舉義旗,據有河北,僭造偽趙,頗得人心。 時人稱“漢末有袁公,隋末有竇王。河北二趙國,仁義盛人望?!?/br> 王世充刻薄jian猾以死,竇建德仁義巍然而活,唐世治隆,由此二人可觀?!短茣ぶT隋末群雄列傳》 第873章 洛玄奘,素王賜姓,天下歸一! 河北洺州,斑駁古城,青苔古跡堆滿了墻角墻底,城中古樸,寥寥堂中,昔日同僚再相見。 洛玄照坐著,面前是一張略顯陳舊的桌案,但每一條紋路中都不曾有點點灰塵,他身上穿著一身簡單的素服,端正的待著發冠,既有書卷氣,又有一股正氣。 “請!” 他展開的手掌白皙修長,和洛玄夜幾人頗為不同,對著風塵仆仆而來的魏征指著自己對面的位置。 魏征臉上似乎還帶著行旅的味道,有些許憔悴和疲憊,但他穿著大唐的官服,佩戴的玉和印,都顯示出他的不一般。 有才華的人在哪里都受到重用,魏征這些年來無論投身于誰,都是高層,他只是不能盡情施展能力,而不是得不到榮華富貴。 二人相見,沒有半絲敘舊的溫情,縱然語氣不冷,卻依舊盡是陌生之意。 出趙國時,魏征是趙國高顯,如今卻已經是大唐的說客了。 魏征臉上掛著看起來很真誠的笑意,向洛玄照彬彬有禮的行禮道:“赤嶺公,征有禮,可安好否?” 洛玄照端正冠冕,溫潤如玉,回禮道:“久未曾見,玄成公風采依舊,你我已經不再同殿為臣,玄成公不必如同拘禮,有什么話坐下說吧?!?/br> 魏征一怔,洛玄照的態度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他坐在洛玄照對面,略有些黝黑的面容上,有些許嘆息之色道:“我以為赤嶺公會將我趕出去,不愿意見到我這個不與河北共進退之人?!?/br> 侍女適時為二人端上茶來,洛玄照輕吹茶上浮沫聞言輕笑道:“識時務者為俊杰,大唐氣勢凜凜,即將一統天下,得到天命。 公有王佐之才,趙王敗績,公投往大唐,這是自然之理,我為什么要因為這件事而責怪你呢? 我河北多慷慨悲歌之士,愿意為河北而效死者眾,倒是不缺玄成公回來送死?!?/br> 魏征聞言有些感覺刺撓,他連忙舉起茶杯邊喝邊道:“赤嶺公所言,正是征心中所思,既然如此,赤嶺公何不投往大唐呢?” 洛玄照眼簾耷拉下去,臉上笑容一收,只淡淡說道:“我氏洛?!?/br> 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就像是頂級的此刻,在關鍵的時刻亮劍,所謂圖窮匕見! 這三個字才是洛玄照最真實的情緒,我理解你們那些人的行為。 但我氏洛,我卻不會去做那些事,在我的人生中,沒有不得已,只有我想做。 當年漢戾帝做下那種事,無雙侯洛世尚且想要保他一命,洛氏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 兩人間剛剛似乎有些融洽的氛圍被洛玄照這貌似平淡卻銳利無比的一劍直接斬落! 魏征何等聰明,自然知道洛玄照話中的意思,暗自怪自己自討沒趣,連忙說道:“陛下冊封趙王為承恩公,南方蕭銑不日即將安定,其時天下一家,誰能說赤嶺公一句不是呢? 此番陛下和太子派遣我來安撫河北諸士,太子麾下正缺少公這樣的大才,若是赤嶺公愿意投效太子,豈不是兩利之事?” 洛玄照只隨意笑笑,魏征此人的確是有王佐之才,但缺點同樣明顯,他不接話,只是微笑道:“河北已逝,新君既然派遣公來安撫,公可要認真行事。 莫要使河北諸士對公生出怨憤,莫要使河北諸士以為公用他們作為進身之階,那可就不妙了?!?/br> 這平平淡淡的一句,卻讓魏征汗毛直立,他幾乎立刻說道:“自然! 陛下深感暴隋時河北賦稅過重,不利于民生,特遣我前來,告慰河北父老。 如今暴隋已亡,大唐新立,昔日種種恩怨是非皆以煙消云散,河北賦稅依舊以竇王時為準,作為大唐定例?!?/br> 魏征此言讓洛玄照頗為感慨,他知道這道詔令頒布下去,河北反抗之心一消,李唐就真的奄有四海,要承天受命,擁有自己的天下了。 他站起身,望著窗外略顯幽寂的景色,有些遺憾,有些欣喜,遺憾于不能親手締造一個王朝的建立,欣喜于天下一統,新王朝再次出現,洛氏的大業將要在這個新的王朝中發光發熱。 洛玄照手觸碰到窗臺上的含羞草,兩片葉子瞬間收回,他突然問道:“我七弟在長安還好嗎?” 魏征飲下一口甘冽的茶,帶著回味道:“玄云公子還在軟禁中,不過生活等皆沒有什么問題?!?/br> 洛玄照點點頭,“玄成公請吧,有這道詔書旨意,河北會安定,你的目的將會實現了,至于我,看日后命運如何吧,大唐人才濟濟,并不缺少我一個人?!?/br> 魏征知道這是洛玄照的逐客令,不過洛玄照話中也說了,他不會再守在洺州,隨時準備發動河北大亂。 他向洛玄照告辭,便興高采烈的離開,此番進入河北,他最主要的目的是為太子招攬河北士族,這里人才眾多,若是能夠成為太子的基本盤,那必定是將來對抗秦王的王牌。 望著魏征離開的背影,洛玄照搖了搖頭,這魏征有謀國的本領,但除此之外,幾乎樣樣稀疏平常。 如果不是跑的快,投的快,早就不知道沒命多少次了。 投靠太子是不可能的,洛玄照知道在虎牢關結束后,老祖宗去見了李世民。 這代表著老祖宗看好李世民,這種情況下,不會再有洛氏子會投入李建成麾下。 河北來了兩個人,兩個洛玄照有些意想不到的人。 洛蘇和洛玄星。 洛蘇依舊是舊日模樣,洛玄星則愈發的威武,伴隨著大唐漸漸一統,他率領著敢戰士往幽州這些邊疆而去,在那里,洛氏聲望和武力極高,生存很是容易。 一直以來云淡風輕的洛玄照,已經忘記自己有多少年不曾見過洛蘇,他激動的行禮,然后垂手等待洛蘇出言。 洛蘇溫和的說出了和洛玄照見面后的第一句話,“玄照,你想過改一個名字嗎?” 改名? 洛玄照滿臉都是疑惑,無緣無故的為什么改名? 洛蘇解釋道:“這些時日我做了一個夢,大概是素王托夢而來吧,你如果愿意改名的話,將會改變一些世間運行的東西?!?/br> 和素王以及家族有關? 洛玄照毫不猶豫的說道:“老祖宗,我愿意改名,還請賜下!” 洛蘇卻不急,似乎在思索著什么,緩緩道:“洛氏你這一代中,你是個最怪的怪才。 你出身遼東武力還不錯,但不到萬人敵,主政河北這些年,治國也不錯,但多是按圖索驥,想必你自己也能感受到。 但這不代表你很平庸,我看過你的文章,你這個孩子,讓我想起了族中那個成為儒家圣賢的后輩。 現在的你,現在的家族,大概是太過于中原正統,導致你只想著出將入相來施展本領。 這是不對的,眼光要放長遠一些,統治這個世界的,不僅僅有王侯將相,這個世界也不僅僅只有中原。 在這些時日中,我福至心靈,想要給你改名為玄奘,你不要再留在中原了,去西域吧,以你的學術造詣,那里是你施展一身所學的樂土?!?/br> 【洛玄奘(曾用名:洛玄照): 權斗:82;治國:83;御人:84。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