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節
在李世民二十三歲的人生中,他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但在他心中能作為他老師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洛蘇。 他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一個人竟然能博學多識到那種程度。 即便這些年他麾下聚集群豪,其中不乏房玄齡和杜如晦這等人,但他曾見過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于是便覺日后的所有都不夠高闊。 “文公?!?/br> 李世民抱拳作揖。 “坐?!?/br> 洛蘇身前擺著一個棋盤,黑白分明的棋盒放在兩側。 李世民規矩的坐在洛蘇身前,洛蘇將黑棋給李世民推過去,在棋盤上發出沙沙的聲音,笑道:“好多年沒有和你下棋了,看看你棋藝長進如何。 老規矩,你先來?!?/br> 老規矩,即洛蘇讓李世民三先。 李世民沒有推辭,文公洛蘇是無死角的強,棋藝是毫無爭議的天下第一,即便是讓三先,他也沒有贏過。 心中藏著事的人,是難以靜下心來執棋的。 望著自己先走三步所出現的優勢,已經消失的李世民,終于忍不住問道:“文公,您來到這里,是有什么話想要和我說嗎?” 洛蘇手中捻著白棋,笑道:“來祝賀你,天下即將一統,政歸李氏大唐,新的天子冠冕將會在諸夏大地上升起?!?/br> 李世民眼神一縮,不曾有很興奮的神色,“哦,這樣啊?!?/br> 洛蘇似乎是在閑聊著,“李氏能夠一統,這是你的功勞,你的父親可曾答應過你什么事嗎?” 洛蘇一問,李世民就想起李淵曾經經常和他說,“你對大唐有功,我在思慮要不要將你立為太子?!?/br> 但李淵雖然這么說過,卻從來沒有正式說過這些話,只是私下閑聊。 但文公問起這些話,那就絕不可能是隨意說說,他強忍著心中激動,“文公,您是為什么而來的?” 洛蘇輕敲棋盤笑道:“你今天來見我的路上在想什么,現在心里想著什么,我就是為什么而來,你知道的,我很喜歡你?!?/br> 李世民只覺渾身被巨大的手所扼住,轉瞬又被巨大的驚喜所充斥,他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嘶啞著,“文公,我……” 洛蘇按下一枚棋子,取走李世民的棋子,“不要急,慢慢想,問些你想問的?!?/br> 李世民收攝心神,俊朗的面容緩緩恢復了平靜,沉吟問道:“為什么是我? 以您的能力,輔佐我的大哥,足以開創比擬漢朝的盛世,他是嫡長,又符合洛氏的傳統?!?/br> 說出來了! 終于說出來了! 李世民從來沒有過如同現在這種心緒,他堂而皇之的將這番話說了出來。 他的心在顫抖,他的手卻愈發的穩定。 就如同在無數次生死之間,他握著弓箭的手,青筋暴起,凌厲鋒寒! 洛蘇捏著一枚白子在石桌上敲著,平靜卻溫和道:“為什么不是你? 我或許有一萬條理由選擇李建成,選擇李淵。 當朝的皇帝,合法的太子,嫡長的身份,不錯的能力,還算溫和的性格。 但我沒有任何一條理由不選擇你,大唐秦王李世民,我要開創盛世,需要一個超邁前古的帝王,而你,就是那個人。 你會是個圣王,我相信自己的眼光?!?/br> 這是至高的評價。 李世民一顫,這是來自文公的評價。 素王的重孫,最接近素王的圣人,或許就連當年那位開創了康召之世的周召王,都不曾得到文公這樣的評價吧。 這種評價讓李世民感受到自己體內所奔騰的血液都在沸騰,他從小就認為自己的身上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驅使著他一次次的完成大業,一直走到如今的地步。 在無數次的險死還生,在無數次輝煌的勝利后,他相信自己得到了某種啟示,他是擁有眷顧的人,所以才能無往而不利。 現在文公認可了這種力量,是不是,素王認可了這種力量? 李世民回過神來,他望著洛蘇依舊沉靜的面孔,卻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洛蘇轉而問了一個問題,“秦王,你覺得康召的盛世如何?” 李世民應道:“史書所記,其燦若星,輝煌如火?!?/br> 洛蘇點頭,又問道:“那漢朝的孝文、孝武之世呢?” 李世民又道:“超邁前古,后世未有比擬者,心向往之?!?/br> 洛蘇聞言笑起來,“我說這些都不行,我要一個比這些更輝煌的大世,而這個大世的開創者,會是你,秦王李世民?!?/br> “我?” 李世民被這番話砸的暈暈的,現在的天下還處于疲敝中,連年的戰亂讓天下百姓都厭倦了戰爭,大片的土地荒蕪,在這種情況下,恢復生產就是第一要素。 漢朝的孝文盛世是有前面打下的底子,他真的能在這種境遇中,開創一個盛世嗎? 最重要的是。 “我還不是未來的皇帝、天子?!?/br> 李世民盯著洛蘇,“文公,您難道是要以素王的名義,將天子的冠冕,加在我的頭上嗎?” 洛蘇聞言瞬間笑出聲來,“如果是李淵、李建成,那我就給他們一頂天子的冠冕,但你不一樣。 這世上哪里有別人賜下的天子位! 通往天子的路途上,滿是荊棘和磨難,你要自己去拿,現在的你,已經幾乎有了一切優秀君王所擁有的品質,但還差一些?!?/br> 還差一些。 對于李世民而言,如今這是最嚴重的問題,他要知道自己哪里還有欠缺,于是連忙問道:“還差什么?” 洛蘇眼神中帶著憐憫,輕輕將手中的白棋放下,殺意凜冽,棋盤已死! 他淡淡說道:“我要你經歷一番磨難,我要你感受世上最大的孤獨,感受失去一切的痛苦,你現在身上還充斥著一層束縛。 你現在還期盼著用來自素王的神圣力量去解決一些事,這不行,我要你自己解決,當你可以自己解決一切的時候,素王的光才會落在你的身上。 為你洗去一切的疲憊?!?/br> 洛蘇的聲音很輕,但是落在李世民的耳中,卻轟鳴作響,他不敢細想這些話背后的深意,低頭一看,便見到自己已經輸了。 他將手中剛剛捻起的棋子扔回盒中,不再想那些繁雜的事,面上帶上一絲苦笑,“文公您的棋藝還是如此出神入化?!?/br> 洛蘇狀若閑聊的問道:“我聽說你答應了竇建德保住他的命?” ??? 李世民有些沒想到洛蘇竟然會問出這個問題,難道保住竇建德的命,不對嗎? “文公您有什么建議嗎?” 洛蘇問道:“保住竇建德的命,我想聽聽你是怎么想的,政治人物的每一個舉動,都要有內核在其中支撐,你的這個舉動是為什么呢?” 李世民這才知道原來是在考校自己,他正襟危坐道:“竇建德在河北有民心,如果擅自殺害竇建德,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安撫河北會成為空談。 而且我和竇建德頗有惺惺相惜之感,他這樣仁德的人,留下他的一條命,正好彰顯我大唐包容萬物之心?!?/br> 洛蘇聞言輕聲笑道:“秦王,你真是個天生的皇,天生的君王,你的本能和你的性格,總是會讓你在不知覺中,就做出一些正確的事情,這真是一種卓絕的天賦。 不殺竇建德是對的。 不要看現在你俘虜了竇建德,就以為平定了河北,這世上哪里有這么簡單的事情。 你知道現在河北的問題以及癥結所在嗎?” 李世民嚴肅起來,抱拳道:“還請文公賜教!” 洛蘇用水蘸了茶水在石桌上劃出兩個圈,“這是關中,這是河北,這兩個地區一直都在互相敵對中。 你出身關隴貴族,應該知道,因為出身的原因,隋朝在河北以及江南都采取了高壓的態勢,無論是賦稅還是徭役,河北和江南都勝過關中。 我將之稱為關中本位。 所以河北一直都不服,民間有極其深厚的反抗情緒,竇建德能夠得到民心,是因為他在河北施行仁政。 什么叫做仁政,就是比在隋朝治下的時候,更好! 河北人在竇建德的治下,感受到了原來這才是人該過的生活。 而不是被關中吸血,被關中奴役,這就是竇建德民心這么足的原因。 現在他在虎牢關被擊敗,被俘虜,但是河北本土,并沒有受到什么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大唐想要拿下河北,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河北依舊不服! 你還沒有擊敗我們河北人,憑什么投降,再被你奴役,這就是主流河北人的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想要讓河北臣服,應該怎么做?” 洛蘇的話,如同撥云見日,將河北現在的情況赤裸裸的暴露出來,讓李世民非常驚艷,這是之前從未有人說過的角度。 和竇建德這種仁德之主無關,和人無關,而是和更宏大的東西有關系。 但是這種角度非常符合李世民的審美,他強行從更深層次的思考中拔出來,沉吟道:“要么就徹底將河北打服,要么就對河北許諾,安撫,別無他法?!?/br> 將河北打服,那就是要針對河北再來幾次打仗,讓河北人一次次的失敗,最終承認戰爭上的失敗,進而臣服。 最后就是隋朝那種形勢。 對河北許諾,那就是改變關中本位,至少不對河北剝削的那么狠。 “秦王,如果是你,你要選擇哪條路?”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說道:“當然是安撫,兵者,死生之地,國之大事,不可不察,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河北強盛,大唐沒有必要招惹這里,而且我看待關中和河北一樣,并不偏袒哪一方?!?/br> 想到這里,李世民猛然反應過來,“文公您是說,竇建德就是一面旗幟,如果殺了竇建德,在河北人看來,就是大唐要繼續對河北施行高壓政策。 而饒恕竇建德,就是代表大唐要對河北施行仁政! 對,就是這樣,一定是這樣。竇建德此人,名聲很好,我答應了要保住他,他和我大唐高層也沒有什么仇恨,留下他的性命還是很簡單的?!?/br> 不對! 如果真的如此,文公不會特意說,既然如此,那就是說明文公認為可能會出意外。 李世民迅速檢索一番,最后將人選定在了自己的父皇身上,父皇會想要殺竇建德嗎?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