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節
“竇建德!” 那跪下地上的幾個官差看了那漢子一眼后,驚聲叫起來。 他們萬萬沒想到竟然會在這里見到此行的目標,洛蘇也沒忍住看了竇建德兩眼,這么巧合的嗎? 驚叫出竇建德的名字后,幾個官差都有些心虛的低下了頭,畢竟自己幾人可是剛剛殺了竇建德的家人。 竇建德見到幾人表情,盯著這幾個官差,心已經沉了下去。洛蘇直接指著幾人道:“竇建德是吧,剛才這幾個官差去你家中抓你,你不在,你的家人都已經被殺了?!?/br> 洛蘇的直接讓幾人都有些震驚。 竇建德臉色幾乎瞬間漲紅,瘋狂的在洛玄夜手下掙脫著,洛蘇一個眼神,洛玄夜手一松,竇建德直接沖了過去,手起刀落將先捅死一個。 另外幾人立刻反抗起來。 竇建德怒吼著,完全不管不顧的沖上去,他成為兩百人長,是以驍勇著名的,打不過洛玄夜,難道還打不過這幾個只知道橫行鄉里的官吏嗎? 洛蘇三人就站在旁邊看戲,親眼看著竇建德一人獨戰五人,僅僅受了一點傷就將五人全部手刃,鮮血流了遍地,那些官差臨死前,一個個臉上都充滿了不甘之色。 殺死這五人后,竇建德直接跪在洛蘇身前,痛哭失聲道:“竇建德多謝公大恩大德,讓我能手刃仇人,若公有所馳驅,建德萬死不辭?!?/br> 竇建德長相頗為英武,洛蘇隨意問道:“你殺了官差,想必之后是不會再在隋朝做官了,聽說孫安祖是你的友人,想必你是要去投奔他了?!?/br> 竇建德眼中有些灰敗的點點頭。 洛蘇饒有興致的問道:“當初你勸孫安祖上山時,是如何勸他的?” 竇建德低下頭道:“當初我勸他,天子不體恤民情,天下幾年來損耗過度,他卻依舊執意要征討遼東,這天下將要大亂,大丈夫生在世上,應該立下功業,不應該東躲西藏,不如舉事,等待天下的大變?!?/br> 洛蘇問道:“你說的道理是很正確的,為什么卻自己不執行呢?最終釀成了今天的禍患,唉?!?/br> 竇建德聞言再次哽咽起來,心中有無數的悔恨。 實際上在這之前,孫安祖就一直叫他去上山,但他之前不愿意落草為寇,是因為在隋朝官場中還能混,現在大隋卻幫他做出了決定,除了落草為寇已經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 洛蘇又問道:“你不是普通的百姓,從你的言語中,能看出你有遠見卓識,那你覺得孫安祖以及縱橫在河北的高士達、張金稱等義軍都如何呢?” 竇建德抬起頭望著洛蘇正色道:“說是義軍,又哪里能承擔的起一個義字呢? 我之所以不愿意落草為寇,也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夠成就大業的人。 這一年來,他們捉到隋朝的官吏和士人后,總是毫不猶豫的殺死,然后奪走那些金銀布帛,這是不對的。 我讀書雖然不算多,但也知道,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多招攬有才能的人。 而這些人卻都被他們推向了隋朝。 他們很快就忘記了自己出身貧苦,不能和手下的士卒同甘共苦,在山上就已經穿上了綾羅綢緞,開始高高在上,就像官軍對待百姓一樣的對待百姓。 唉。 皇帝因為殘暴的對待百姓,而讓天下大亂,他們卻學習皇帝的做法,不用仁義去對待百姓,不為百姓所謀利,不讓百姓能夠安穩的生活。 這哪里是取得民心的道路呢? 這哪里是成就大業的跡象呢? 只不過是真龍出世前猖狂的盜匪罷了,但我現在不得不托庇于他們,否則就連活下去都很是艱難。 我也不過是個普通人,能多活一日,便是一日?!?/br> 隨著竇建德的言語,洛玄夜和洛玄鏡望著竇建德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樣了。 這個竇建德只不過是隋帝國的一個小軍官而已,竟然有這樣的見識,這就是老祖宗說的,那些有真龍存在的階層嗎? 洛蘇也沒想到,自己隨便一問,就找到一個頗有見識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懂得仁義的道理,這可有些不多見。 楊廣若是懂一些仁義的道理,天下就不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 他又上下打量了一下竇建德,伸手從腰間一摸,實際上卻是從戒指中取出一塊玉,這種玉和洛氏嫡系刻著名字的玉佩不一樣,但依舊是價值不菲的寶玉。 他將玉遞給竇建德,“你是個英雄豪杰,記住你今天說的,要仁義的對待百姓,這塊玉贈予你,望你未來如同此玉,永遠此心光明,溫潤光潔。 這天下的確是要亂起來了,你這樣懂得仁義的人多一些,百姓大概會好過一些,有緣再見吧?!?/br> 竇建德有些愣神、呆呆的接過那枚玉,只見玉上有一只騰飛的鳳凰,在背面用一種極其古老的字體似乎寫著一個字。 這似乎是“洛”? 洛! 竇建德這才回過神來,他宛如被雷所劈中一般,呆呆的望著洛蘇的馬車遠去,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竟然遇到了傳說中的洛氏。 還得到了洛氏的贈玉! 這就像是傳說故事突然降臨現實,下一刻,他心中就充斥著欣喜若狂。 …… 那一路遠走的馬車中,洛玄鏡拄著臉頰問道:“老祖宗,您似乎很是看重那個竇建德?” 洛蘇反問道:“你覺得竇建德不行?除了身世背景,他可比李淵強多了,如果說誰能創造更高的功業,我認為竇建德可以?!?/br> 洛玄鏡嬌嗔道:“人家當然能看出來竇建德比李淵強,至少在仁這方面,以及對待人才這方面,就比李淵強。 但他出身這么差,現在投奔那些弱小的義軍,真的能在之后的大亂中活下來嗎? 自古以來的義軍,大多數都見不到勝利的曙光,就會倒在黎明的黑暗中,您既然看重竇建德,為什么不推他一把呢? 至少讓他保住命?!?/br> 洛蘇聞言卻笑道:“阿鏡。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一個要成就大業的人,一定要有強大的抗挫折能力,要能坦然的接受失敗才行,我為什么看重竇建德,就是因為他出身底層,一定會遭遇失敗和挫折。 這很好,能在日后的大業中,讓他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況且,竇建德會遇上我,你以為這僅僅是巧合嗎? 這也許是天意。 他是個有大氣運在身的人,否則是不會遇到我的,這樣的人,不會那么輕易的死去,他一定會在天下取得一些功業?!?/br> 洛蘇的語氣很是平淡,但話中所透出的信息,卻讓洛玄夜和洛玄鏡也不由悸動,即便身為洛氏子,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 只能說,和洛·天命之子·素王老祖最愛的崽·英靈轉世·蘇比起來,他們知道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 “老祖宗,我們去哪里?” 洛蘇一指北方,“去看看這前所未有的百萬大軍到底有多么雄壯,去看看楊廣能不能攻下遼東?!?/br> …… 楊廣的大軍在各種風波下,終于還是在涿郡集結完畢了。 他望著那完全看不到盡頭的大軍,眼中滿是意氣風發,這世上,怎么可能有人可以抵抗這樣的大軍呢? 楊廣在薊城讓大軍開拔,這支軍隊到底有多少呢? 他每日派遣一軍出發,兩支軍隊相距數十里,依此出發,如同長蛇般魚貫前進,因為軍隊太多了,如果不這樣走,根本就走不了。 僅僅旌旗就有千里! 從長安到洛陽的距離也不過千里啊,軍隊的行軍長度,竟然從洛陽排到長安,這只要想想,就是腦子正常的人做不出來的事情。 楊廣御駕親征,自然有大量的隨軍官員,整個朝廷都被他搬過來,三省六部全部都在,僅僅朝廷官員的隊伍就有將近百里。 當洛蘇三人來到涿郡后,知曉了這些事,就算是不太懂軍事的洛玄鏡,也忍不住說道:“楊廣這是在找死嗎? 這么長的行軍隊伍,如果遇到埋伏,會死多少?” 她的話沒人回答她,因為答案顯而易見,可能會全軍覆滅,這毫不夸張,因為從薊城進入遼東只有兩條路。 一條是穿過山脈,盧龍平岡那條道路,但是穿過大山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水源不好找,很可能走著走著,大軍就沒水了,到時候還需要就地挖井,萬一找不到,那就基本上要全軍覆滅死在山里了。 燕國當年就經常小規模軍隊走這條路去遼東。 另外一條則可以容納大量的軍隊出入,那就是遼西走廊。 但這條路現在還沒有完全通暢,在正常時節它是可以通過的,但如果下大雨或者漲潮,那遼西走廊就會被淹沒。 如果軍隊在遼東遭遇了失敗,一場大雨就會斷絕通往遼東的道路,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攻擊遼東國還有一條路就是水路,不過以現在的造船技術,在長江上和黃河上,還能夠航行,進入了海洋,那出事就是大概率事件。 就這種情況,楊廣竟然敢派遣這么多的大軍去征討遼東國,妄圖用絕對的兵力去戰勝遼東國,這豈不是腦子有問題嗎? 楊廣當年平定江南,那是必勝的局面。 因為隋朝大軍的后勤,能夠源源不斷的攻擊,而且不可能被截斷,那就是一場純粹的拼國力的戰爭。 而現在,洛蘇幾乎可以斷定,隋朝大軍的糧草,一定會出問題。 洛蘇來到涿郡,是想看看楊廣有沒有可能打下遼東。 畢竟這百萬大軍,是前所未有的軍容,或許遼東國直接畏懼軍威投降。 但楊廣一個接著一個的saocao作,讓洛蘇幾乎能夠確定,隋朝真的要大敗了。 “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br> “近古大軍慘烈,未之有也?!?/br> 這兩句史書上才會記載的言語,讓洛玄夜和洛玄鏡聽的脊背發寒,就像是傳說中判官的判詞一樣。 “老祖宗,隋朝真的就沒機會了嗎?那些大將軍或許英勇善戰,能夠大破遼東國?!?/br> 洛蘇卻冷著臉搖頭,他回憶起了當初周厲王南征楚國的事跡,那個時候周厲王身邊難道沒有忠臣嗎? 自己能看透一切,不還是因為周厲王不聽從,而不得不離開嗎? 在征討楚國時,難道就沒有人勸諫過周厲王嗎? 但最后周厲王還是死在了亂軍,包括邦周最精銳的天子六軍。 楊廣,這個愚蠢而好大喜功的天子,他會聽從那些隨軍的臣子們的勸諫嗎? 他不會! ———— 人從不從歷史中得到好的教訓,漢戾帝的好大喜功并未給隋煬帝帶來絲毫的警示。 隋煬帝完全不顧忌隋帝國叢生的社會危機以及已經處處烽火的天下,極度自負、傲慢自大、好大喜功的隋煬帝,以他強有力的權力,cao縱著隋帝國這輛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戰車,沖上了遼東戰爭的軌道。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