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節
這世上沒有人可以欺騙洛氏,如果有朝一日我發現你用我們作為晉身之階,你會死。 阿夜,走!” 洛玄夜應了一聲“是”,然后從腰間將盤纏拋給李靖,戴上斗笠便直接離去,靈兵們已經甩干凈了兵刃上的血跡,依舊前后左右的跟在馬車后。 李靖掂著手中的盤纏,有些怔愣,他渾身冷汗涔涔,已經頗入深秋的涼風吹來,讓他打了個寒戰。 今日的一切都仿佛是像是做夢一樣。 他怎么也沒想到會遇到強盜,除非落草為寇,否則他時刻處于生死邊緣,更沒想到竟然會遇到從長安出來的洛氏嫡系! 這是什么際遇? 這簡直是傳說故事中的“淮陰侯遇洛女”,只可惜自己是個中年人,不似淮陰侯那樣年少。 “老爺,那真的是洛氏嫡系?” 比李靖更不堪的是跟隨他的家仆,直到現在還有些難以置信。 李靖深深感慨道:“圣痕還能有假嗎? 這天下可真是不一樣了,洛氏嫡系竟然真的出現了,以后的天下會是什么樣子呢? 還會不會是這數百年來的模樣? 今日和洛氏嫡系相識,他們對我有恩,對我也算是贊賞,這是一份聯系,日后或許有機會能夠搭上線。 那可是洛氏啊。 注定會成為最頂級權貴的家族!” 洛蘇幾人和李靖的相遇,對于李靖來說是一件相當震撼的事情。 但對洛蘇等人而來,這并不算什么大事。 這就是位勢的區別,洛蘇雖然夸了李靖一句,但那不過是場面話而已。 僅僅一兩句交談,即便是洛蘇也不可能知道李靖有多優秀,所以洛蘇只是按照洛氏傳統,隨手埋下種子而已。 來自洛氏的稱贊,這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份榮譽。 …… 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沼澤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澤中卻與其他大澤不同,這里到處都是樹木,那些低矮的灌木叢更是遍地都是,樹影在水中搖曳生姿,有著一種死寂和虛無的美感。 一叢叢的蘆葦蕩,隨風搖曳著,發出沙沙的聲響,已經徹底進入深秋時節,滿是枯黃零亂乃至于折斷的蘆葦桿。 在水面上,處處是泥濘和不至于是浮在水面上,還是落在泥面上的碧綠色物體,綠油油的,卻沒有半分生機。 在兩百多年前,這里是昭城所在! 那場連綿不絕的大雨毀滅了一切,那座城池就這樣淹沒在這里,只能在那連綿不絕的雨林中,隱隱預約見到昔年那座巍峨城池的一角。 那是一點斷壁殘垣。 那是唯一剩下的曾經的證明。 洛蘇三人就站在大澤外,向著里面眺望,三人都摘去了斗笠,洛玄鏡和洛玄夜解開了系帶,恭恭敬敬的向著昭城所在行禮。 【洛蘇來到了昭城遺址,昔日天下文華首重之地,如今卻只剩下草蕭疏,水縈紆。 嘆一曲物是人非,唱一曲人終離散,洛氏的兒郎啊,莫要在悲傷中沉淪,高舉光明,昭城終將重新升起?!?/br> 【氣運點 1000,當前氣運點1433623?!?/br> 洛玄鏡帶著些許哭腔的說道:“老祖宗,當年那場雨下了幾年,然后整座昭城的所在都變成了這幅模樣,大概有半個城池都直接陷進了那些淤泥和水中,只剩下那些比較高的城墻和建筑物,還有一些露在地面上。 我們所見到的那些破舊的飛檐,還有那些探出的墻體,就是當年昭城的殘余?!?/br> 對洛蘇來說,即便是這些飛檐也極為的陌生,實際上這一路上的所有他都很陌生,即便是洛陽城。 在他的時代,建筑都是用土堆起來的,區別只在于規制的恢宏,但材料自然是沒有現在這么好。 但他依舊能夠對那些失落去感同身受。 因為他所失落的東西更多,他是真正的獨孤一人,惟有念天地之悠悠,所以他很喜歡洛玄鏡這些后輩和他嬌聲說話,讓他有種還像是人的感覺。 洛蘇大手按在洛玄鏡因為抽泣而不住顫抖的肩膀上,安慰道:“阿鏡,你放心吧,昭城會回來的,這一切都是暫時的。 待有朝一日,時機成熟,昭城一定會自大澤中升出,重新綻放出無盡的光彩。 你只要做好你這一代人的事情就好了?!?/br> 洛玄鏡沒有說話,默默擦拭著淚水,又向昭城行禮,洛蘇見到昭城這片大澤邊,有不少詩人所題的詩詞,其中最多的大概就是昭城懷古。 僅僅他所見到的就有不下數百首,似乎詩人都喜歡來到這里題詩,吊唁一番昔日的那個輝煌時代。 就在洛蘇幾人正憑懷昭城時,又有游人來此,這里雖然是大澤,但多年來人卻并不稀少,從那林間縫隙所見到的昭城舊景,就足以讓人流連忘返。 來到洛陽和昭城都得到了一點點氣運底蘊。 雖然只是一絲絲,但洛蘇很滿意,氣運底蘊這種東西,亦是積少成多,不能想著一蹴而就,這種沒有副作用的氣運底蘊增加,就算是100、200也極好。 洛蘇三人踏上了此行的最后一程,前往江南。 隨著往關東走,隋帝國的基層就愈發的混亂,這種混亂不是表現在隋帝國的城池被奪走,而是壓迫比較嚴重,有不少人落草為寇。 洛蘇早就斷定過,隋帝國的官府極強,無論是錢糧,都極盛,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短時間內所能夠反抗的。 除非隋帝國放任國中造反的百姓,否則平定國中的叛亂,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以隋帝國的狀態,根本就不可能造反成功。 洛蘇為洛玄鏡和洛玄夜講解道:“那些揭竿而起的百姓,唯一的機會就是等待隋帝國陷入一場長久的對外戰爭,比如漢匈大戰那種級別的戰爭。 內外不能俱安。 強盛的王朝也禁不起內外兩線作戰,尤其是內戰會毀滅生產,遭致外戰失敗,損兵折將,進而導致內戰也失敗,這是唯一的機會?!?/br> 洛玄夜聽的很是認真,洛蘇老祖宗的每一句話都是非常珍貴的,日后他注定是要成為一方大員的,現在自然要多學習一些。 洛玄鏡同樣聽的很認真,靈均老祖說過,接下來的時代,可能要讓洛氏嫡女開始大規模的參與政治。 這是素王老祖早就定下來的,當一個叫做隋的國家出現后,就是時機已經成熟時。 ———— 蓋文公臨世,洛神降旨,洛氏諸女子擇能大啟,舊俗盡除,洛氏恢宏,革新定鼎,此空前之世也!——《洛氏大觀》 第847章 江南洛氏! 自西子于吳越出,江南出美女便廣為流傳,和江淮以北不同,江南歷來所經歷的戰事都極少。 自大隋以北定南,奪取天下,江南在時局中,便退居次席,諸多江南士人頗為不忿。 所以江南士族積極參與楊廣的奪嫡之事,希望可以在政治上翻身,但唯有姑蘇洛氏,封閉山門,只在本地為官,多婚姻故舊,不做奪嫡之舉。 開皇初年,楊堅廢除天下郡這一級別的建制,徹底改為州縣制,姑蘇郡取蘇字,改為蘇州,不過對于這種累世門閥,天下人依舊以舊郡之名稱之。 蘇州千年似不曾變過,洛蘇三人經過揚州,又乘船渡過長江,徑直穿過建業,便仿佛進入了一幅細膩的畫卷之中。 尤其是出身于凜冬極北的洛玄夜和洛玄鏡,這里的每一處小橋流水都深深吸引著二人。 三人下了馬,乘上輕小的舟船,在狹窄的巷子里,望著那些粉墻黛瓦的建筑。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br> 洛玄鏡纖纖細手在水中撥弄著,仿佛在指間有魚兒在穿行。 她輕聲哼唱著流傳在漢朝時的樂府詩歌,即便是洛玄夜這種冰冷至極的人,也忍不住動容道:“不到江南,永遠都不知道這字里行間的好風光,竟然真真如此?!?/br> 江南帶給二人的震撼極大,但對于洛蘇來說,更是讓他感懷深刻。 此番降世,對他而言,最震撼的就是看到那些當年荒無人煙,根本就不適合生存的土地上,種滿了累累的糧草。 那些曾經崎嶇難行的道路,被平整的可以通行幾輛馬車。 長江以南,這曾經是流放都嫌棄太遠的地方,現在卻變成了繁華的魚米之鄉。 生活在當世的人是感受不到這種一點一點的變化的。 只有洛蘇這種曾經在兩個時代都生活過的人,才知道這到底有多么震撼。 那是改天換地,那是換了人間! 蘇州,江南的中心大城之一,這里很是平和,這里雖然有朝廷的官員,但所有人都知道,這里只有一個主人,那就是洛氏! 作為盤踞在這里數百年的家族,洛氏的樹大根深是幾乎所有人都難以想象和估量的。 但洛氏并不如何浮華,在蘇州城中,洛氏有不少府邸,或者說,有一整座坊市都居住著洛氏的族人以及家仆。 這里是洛氏經營的商鋪和對外的窗口。 “大多數的洛氏族人都生活在蘇州城外的莊園中,那里洛氏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蘇州兩成的土地都在洛氏名下,那可真是顯赫到極點?!?/br> 蘇州的百姓熱情的給洛蘇幾人介紹著洛氏,聽到兩成的土地時,洛蘇幾人臉上都滿是驚訝。 這也太恐怖了! 洛蘇一使眼神,洛玄鏡就問道:“老伯,洛氏占據了這么多土地,難道就不會導致其他百姓無地可種嗎?” 那老者聞言卻笑著擺手道:“給洛氏種地可是個搶不來的好差事,洛氏并不如何盤剝,聽說是商鋪賺錢的很,不在乎這些黃土中的產出,只存著做糧食?!?/br> 典型的洛氏作派! 洛蘇三人一路到了洛氏莊園前。 那是一座有些煊赫的門庭,通體由石質以及圓木交雜而成,盡顯莊重。 莊園的大門頂端的牌匾上寫著仁義傳家。 大門兩側靠墻的位置,列著一塊塊石碑,石碑上有許多文字,上面有人名,以及對所列人名的功績說明。 這是江南的一種風氣。 江南士族尚人物,所以會將自己家杰出的人物列出來,以品評閥閱高低。 此刻門前很是熱鬧,洛氏的主人將一行人送出來,那些人從服飾以及配飾上,大概是朝廷派來的監察使、刺史之類的官員。 蘇州四成的賦稅都由洛氏繳納,幾乎每一個前來蘇州任職的官員,都會前來拜訪洛氏家主。 即便洛氏受到打壓,沒有爵位,沒有勛位,文散官和武散官都沒有,但實力并不是完全依靠官職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