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節
而氣運點,無時無刻不在產生。 但現在老祖宗消失,洛氏產生氣運點的渠道砍斷了很多,目前最穩定的進項就是洛陽,魏國的東都,能夠得到不少氣運點。 現在洛氏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氣運點在降到一個比較低位的時候,系統自動斷掉了洛氏的祖宗保佑。 這是洛攸在冥冥中感覺到的,所以現在的洛氏子嗣是有夭折風險的,每一個洛氏家主都知道要留存嫡系子弟,這是素王的要求。 有桃花源的存在,嫡系子弟在最危險的境地中也能逃走,但生病那就沒辦法,所以洛攸讓洛羲之擔任家主,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洛氏的嬰兒安穩度過幼年期,少年期,青年期,讓他們健康長大。 相比較將家主位傳給洛羲之,更讓眾人心驚的是,洛攸竟然要親自上戰場! 自然有人勸說洛攸,身為家主,坐鎮家族便可,洛攸卻擺擺手道:“我心中有一個想法,如今想要去驗證一番,諸位不必再勸,洛氏從不因一人而敗,我洛攸,不過是中人之資而已,生死無畏?!?/br> 洛攸這番話說的更讓人有些擔心,從來沒聽過,還未曾上戰場,就已經說這些喪氣話的,大多都是說些回來后云云的吉利話。 唯有洛氏大祭司,才知道洛攸要驗證什么,她微微垂著頭,掩著眼中的悲傷。 …… 草長鶯飛二月春,正是春忙時節,縱然是慕容承光這樣的狂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薊城城門大開,早就有人于道旁灑水清掃,城中的大道亦清理的干干凈凈,凜冬城派人出來實在是不容易,但商議結盟大業,還是要親至。 慕容承光望著面前的頗為年輕的洛呈之,有些艷羨,自他與洛諶在普陀河相遇,到現在二十年了,洛諶都已經死了十年,他的鬢間也滿是華發,再不復當年。 他認真的翻看著手中由洛呈之帶來的國書,突然說道:“這一封國書沒什么必要,不過是盟誓而已。 本王如今年歲漸高,這一戰可能就是此生最后一次領兵出征,本王所想要知道的,是洛氏對此戰抱著什么心態,會出多少力。 此戰為素王而圣戰,除了留守防御漢國的大軍外,本王要親率我燕國精銳北上,至少要大破鮮卑一大部才行,洛氏呢?” 洛呈之斬釘截鐵道:“大王放心,此戰我洛氏亦由父親親自征討,三位洛氏子,敢戰士精銳盡出,這一戰就要將遼東掃蕩一空,而后西進!” 將遼東掃蕩一空! 聽聞此言,慕容承光頓時叫好,當即就和洛呈之擊掌為誓,相約出擊時間,就在胡人比較虛弱的時間。 洛呈之一走,慕容承光當即便召開大朝會,小皇帝因病未曾參加,慕容承光站在皇位側,望著殿下的所有人,高聲道:“遼西王令:著大燕諸地士卒,匯集薊城,鮮卑悖逆,征而討之?!?/br> 來了! 殿中所有人燕國大臣都心中一驚,這對燕國來說,不是僅僅一場戰爭那么簡單,同樣是一場慕容氏對皇位發起最后沖鋒的號角聲。 魏武帝曹cao這些年來一直都有些被詬病,就是因為他最后打輸了,還以功高德厚去加冕。 慕容承光不想那樣做,他要燕氏自己把皇位送過來,達成真正的禪位。 這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方向無非就是胡人和漢國。 在群臣看來,先前遼西王所有的備戰都是準備打冀州,奪取黃河以北的土地,徹底成為天下第一諸侯。 但現在有洛氏襄助,遼西王看來是準備先打胡人,掃清后方隱患,以防止被漢國用“聯胡滅燕”的戰略打個措手不及,現在漢國不用,是傳統觀念還在作祟。 但現在洛氏的威望本就遭遇了巨大的打擊,等到洛氏離開中原日久、漢國走投無路的時候,說不準就會有不肖子孫這么做。 畢竟不是誰都是那種能夠慨然赴死的義士,對于很多人來說,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無論何時都不會缺少這樣的人。 經過這些年的征戰,尤其是慕容承光這個實際上的君主每次大戰都親征。 燕國別的方面比起漢國和魏國可能差,但戰爭這方面,強悍至極,他總是親自檢閱軍隊,在燕國中,沒有任何人敢于在軍隊上動手腳,他給予士卒的福利待遇同樣很好。在燕國中,士族的地位并不高,燕國或者說慕容承光所依賴的是戰斗力強悍的燕胡貴族軍事集團,而且燕國不是胡人國度,需要和士族合作,進行漢化來維持自己的穩固統治。 燕國有自己的經學世家,這些經學世家本就是軍事集團的附屬,進了中原依舊如此。 燕國大量剝奪屬于士族的土地,同樣是當初被漢國在冀州擊敗的一大原因,屬于是被漢國和河北士族里應外合所擊敗。 但慕容承光在當政后,并未對這個策略有絲毫的改變,反而還將這一條徹底貫徹下去,在慕容承光看來,什么士族,把你們這些高傲的士族殺光,看你們還囂不囂張,他屠殺公孫氏就是因為公孫氏有些不適應燕國的政治法則,犯了慕容承光的忌諱。 擁有幽并二州的燕國,再加上不斷從漢國中以及遼東胡人部落中掠奪的人口,如今的燕國兵強馬壯,胡漢騎兵呼嘯著聚集在慕容承光的大旗下。 慕容承光麾下有一支精銳部隊,只有三千人,稱之為“卻邪軍”。 加入卻邪軍很簡單,以一敵十能活下來,就能夠加入,至于活不下來,那就算是白死,這支軍隊的戰斗力之強悍,無可比擬。 燕國的動作嚇壞了漢國,以為燕國要發兵和漢國大戰,漢國冀州各城的守將都開始不斷地往奉高發書而去,通報著燕國的動向。 而后便收到了燕國的來信,或者可以說是一封嘲諷信。 “茲爾漢皇,我大燕軍威滔滔,此番不過微動,便使爾社稷震蕩乎? 爾不必有此畏懼,我大燕不向南,而向北。 素王神廟摧毀,鮮卑兇焰熾烈,三百八十年來,未曾見蠻狄兇殘有若此時,此諸夏之民所不能受也。 爾且安居南國奉高,觀美娥之舞,聞靡靡之音,本王自當親率燕國兒郎,踏冰臥雪,血海之間,為素王復此仇也!” 此信一出,簡直堪稱殺人誅心。 漢國不要害怕,我們出兵不是為了征討你們漢國,我們燕國是諸夏的貴胄,使素王的子民,現在鮮卑胡人敢羞辱素王,我們要去為素王而戰,我們不怕死亡,你就在南國好好享受吧。 這話傳出去,一定會被各種士人記載下來,而且一定會被燕國的史官記在史書上,一個不好,就是要留下千古罵名的。 畢竟直到此刻都沒有人意識到,洛氏可能會在中原消失很久很久,大多數人還在用傳統的歷史眼光去看待。 這封信傳到奉高后,氣的劉禪這么好脾氣的人都直接破口大罵,這件事甚至直接讓劉禪把所有重臣都聚集到宮中商議。 最后漢國群臣集思廣益,使人回信道:“爾不過燕國一臣,無有帝位,竟對吾皇出此逆言,真蠻胡無禮之人,吾深厭之。 燕國駁雜,罪孽后裔,胡血駁雜,吾皇甚厭,不欲與爾言,爾盡做假言偽飾,所謂為素王之復仇,不過為一己之私利,爾胡人間爭權奪利,真可恥也。 吾皇尊奉素王上皇,不使兵出,皆爾燕賊使軍壓境,欲亡吾國之因也,倘使我漢國在北,爾燕在南,出十萬軍者,乃吾漢也。 爾燕為胡,貌似夏人,實為禽獸,無信無義,爾慕容承光,不忠不義,頗類曹賊,吾漢國不與燕交,不使兵向北,不為素王而戰,不為攘夷使力,非吾漢之過,實爾燕之孽也! 于我民間,亦有仁人志士,自攜器具、錢糧,矢志向北,此吾漢之心也,吾皇甚贊之,此吾皇之心也,豈容爾這悖逆之臣,僭主之輩,于此謠言,欲于青史之上,使吾皇受難乎?” 這封信的措辭就相當的嚴厲,把燕國的出身先是貶了一頓,還貶低了燕國行動的正義性,赤裸裸的揭露了燕國就是想去撈好處,然后說自己不能出兵就是因為燕國害的,如果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調換,那出兵的就是漢國,又把慕容承光比作曹cao,從品德上批判他,最后用呂氏等自愿前往的百姓,抬高整個漢國,可謂是短時間所能想出的最好應對了。 慕容承光收到這封信后,沒有生氣,反而在群臣面前狂笑道:“有句老話,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啊,漢國君臣太急了,急的都慌不擇言,我大燕是不是蠻胡,難道是由他來決定的嗎? 素王可是說過,蠻夷入諸夏則諸夏之! 況且,就算是從血統上說,或許兩百年前的時候,他劉禪和我慕容承光,還是一個祖宗呢,他說本王是蠻夷,難道他也是蠻夷嗎? 有本事他就回兩百年前,把我們這群被流放到大鮮卑山的先祖全部殺掉,這樣從大鮮卑山走出的就皆是胡人了!” 慕容承光當然知道自己慕容氏肯定不是蠻夷,他這番話是說給那些還覺得自己是胡人的臣子看的,有的人加入燕國時間還短,還沒有徹底化夏,子嗣還沒有長大,成為夏民,胡漢穩定融合是燕國的立國之道,是如今燕國戰力爆棚的主要原因,慕容承光絕不容任何人破壞。 他話音一落,燕國的大殿上,頓時響起歡騰之聲,這些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將軍們,笑得一個比一個肆意,慕容承光將劉禪回的信撕碎往空中一扔。 伴著那宛如雪花飄散的碎紙片,他高亢的聲音響起,“去整肅軍隊,進攻遼東!” “喏!” 殿外都要被掀翻的齊聲大喝。 …… 如今的西域,可謂是風起云涌,無雙城的陷落對整個西域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這是西域百姓的黑暗日,同時是西域宗教各派的瘋狂日,當初勉強融合的各派,徹底開始各自劃分地盤,然后互相攻擊。 自伊力河谷到玉門關,無數的聲音在其中響徹,鮮卑單于死在無雙城,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但并不影響鮮卑占據西域的事實,在無雙城陷落前,西域大部就已經落到了鮮卑人的手中,否則無雙城也不會那么容易陷落。 在鮮卑單于死去后,鮮卑貴族只是在西域諸軍,沒有時間管理這里,他們紛紛回到草原上,要推舉下一任單于,從燕回的兒子中推舉一位最優秀的,依舊能夠帶領整個鮮卑向前的單于。 這給了洛珈藍和趙瓔珞收拾山河的機會。 洛珈藍和趙瓔珞二人一路從無雙城逃亡回天金國,這里是曾經大宛國的土地,如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已經變了許多,很多遷徙而來的漢人百姓。 天金國當然知道鮮卑在西域縱橫,攝政公主帶著天金國大量的軍隊被包圍在無雙城,殊死抵抗著鮮卑大軍,而且大概率會死在無雙城。 趙瓔珞回到天金國后,所面對的并非是她的弟弟,而是那些曾經就陰謀反對她,在無數噩耗傳來后,終于忍不住奪權的貴族,貴族奪權在西域可謂是屢見不鮮,這片土地學會了很多東西,但是忠誠這個東西可謂是沒有。 王能夠坐穩位置的唯一原因就是他的實力更強,支持他的軍隊更多,這與西域的文化是有關系的,忠孝仁義這種東西沒有傳到西域,至于宗教,紛亂的宗教并不能維護統治。 不過這些東西對于趙瓔珞來說,問題不大,廢黜她弟弟的王位,她可能還會有一絲羞愧,廢黜這些人的王位,她可真是沒有負擔。 她的突然歸來,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沒有人能夠想到,她是怎么從無雙城逃出來的,當洛珈藍出現的時候,這種驚訝到達了極點。 權力的本質是自下而上的,這就是名望這種東西為什么會有用,只要有人認為你是領袖,你就會是領袖,趙瓔珞就是這樣的人,她在天金國中,不是僅僅憑借攝政公主的名頭掌握權力,而是有一批貴族認可她的能力,于是她得以以此撬動更大的權力。 當她歸來后,很快幾個她的忠實下屬和盟友就表示了臣服,趙瓔珞當即向所有人介紹洛珈藍,“這是新任的神廟大祭司,也是天金國未來的王夫?!?/br> 王夫! 這個詞中所傳達的信息那可就太多,首先就是未來的公主已經選好了自己的夫婿,一個尊貴的洛氏子,其次就是公主這是要自己做王,成為天金國的女王。 在西域這片土地上,女王不算是少,最著名的樓蘭國女王,那曾經可是艷冠西域的美人,引得多少西域英豪折腰。 幾人瞬間跪在地上,向趙瓔珞臣服道:“天金的女王,至高的權力者,萬安萬福!” 趙瓔珞和洛珈藍對視一眼微微點頭,而后沉聲說道:“當務之急是奪取天金國權力,王將軍你是宮門守衛,可否放我們入宮,我們直接在宮中發起宮變?!?/br> 跪在地上的幾人都有些驚愕的望向趙瓔珞,王將軍有些詫異的問道:“公主,您才剛剛回來,不再多做一些考量嗎?” 趙瓔珞盯著幾人堅決道:“如今的天金國是他們的地盤,我回來的消息遲早是瞞不住的。 你們幾人現在還能夠保持地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我還活著,所以不急于一時動你們,如果我回來的消息被知曉,你們很快就會被處理掉。 只有快準狠的控制他們,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去奪取最大的成果,當年先王的時候,若不是如此,我又怎么能成為攝政?” 在場幾人參與過當初的宮變,都是當初見識過趙瓔珞手段的人,趙瓔珞面對自己的父王,可是沒有半分手軟,直接把詔書扔到了火盆里面,然后自己親自寫,最后蓋上了寶印,還從先王的手中硬生生掰開手指把象征王權的權杖給搶了過來。 相比較當初,現在似乎的確是沒什么大不了的。 在趙瓔珞頗有些壓力的眼神下,幾人最終同意了發動這一場宮變,在幾人分別離開后,趙瓔珞同樣拉著洛珈藍就要走,二人一邊走,洛珈藍低聲道:“你擔心那幾人有人會告密,所以才這么著急的發動宮變,才這么著急的換地方居住?!?/br> 趙瓔珞搖搖頭道:“我不擔心,那幾人不可能受到現在的王重用,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難測,萬一有什么意外,我絕不冒這個險,萬一有人腦子不好,想要用我來換取信任,或者言語不密,被府中下人知道,這都是不可忍受的過錯。 發動宮變不僅僅是因為擔心他們泄密,還是因為夫君你的那幾個靈兵,她們雖然是女子,但是武力高強卻不遜色于猛將。 如今的天金國中,精銳士卒很少,大部分都被我帶著死在了無雙城。 只要夫君你麾下的那十個女子披上甲,再有二三百士卒,我們就有機會在大軍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直接殺進宮中去,只要控制住天金王,主動權就在我們的手中?!?/br> 原來如此! 洛珈藍對靈兵的戰斗力更是自信,靈兵可不僅僅是武力強大,還擅長配合,一向都是作為神廟軍和敢戰士箭頭來使用的。 只可惜無雙城的局勢,靈兵填上去也無用,靈兵是要和家族同休的神器,不能白白損耗,所以洛谷就沒有使用,而是在洛珈藍走的時候讓他帶走。 此刻果然用在了宮變中。 洛珈藍和趙瓔珞藏身到一處人流相對稀少的破屋中,開始商議之后的細節,如今的王宮,很多地方都是趙瓔珞重新修繕的。 她對王宮實在是過于熟悉,很快就找到了一條最快的可以直達寢宮的路線,宮變這種事,自然是要警惕性最差的晚上行動。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