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節
他公孫瓚畏袁紹如虎,導致每戰皆敗。 打不過還要打? 除了自取滅亡,還能有別的結果嗎?” 劉虞感覺自己都快要憋屈死了,公孫瓚這個真的蠢得讓他著急,典型的色厲內荏。 嘴上一直喊著要打打打,但真的戰場上卻動不動就慫,稍微有些傷亡就撤軍,還不如劉虞麾下的那些軍隊堅挺,這分明就是對河北軍已經心中生出了恐懼才會如此。 但是等到打完之后,他仿佛就忘記了自己之前是怎么輸的,然后又開始叫囂。 劉虞自忖若是將公孫瓚麾下的軍隊交給自己,袁紹絕對別想進幽州,除非整個幽州的糧草都耗盡,不得不投降的那一日。 公孫瓚大營中。 面對劉虞的批評,公孫瓚將之視作羞辱,破口大罵道:“這劉虞老匹夫,若不是他克扣我軍糧草,導致我軍每每乏力,我堂堂幽州鐵騎,怎么可能不是冀州那些短腿的對手? 竟然還準備和袁紹和談,那袁紹就是為了吞并幽州而來,怎么可能和談的了?” 幽州間的割裂是如此的明顯,從上到下,每一個人都知道劉虞和公孫瓚不和,兩個人誰也吞并不了誰,想要聯合卻又不可能真的聯合起來。 尤其是面對袁紹軍時,二人都擔心自己的軍隊受到損傷太大,這導致在戰場上頻頻被河北軍擊破。 幽州的力量本就不如冀州,現在還分裂成兩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顯而易見。 劉虞和公孫瓚都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但是卻沒有辦法解決,唯一的手段就是除掉另外一個人。 但那實在是太難了。 一方之主哪里是那么好死的,尤其是公孫瓚一直待在軍營之中,唯一有危險的就是劉虞,畢竟他在城中,很有可能會被刺殺。 袁紹麾下的謀士團所制定的計劃就是激化劉虞和公孫瓚之間的矛盾,讓二人感受到再不統合起來,幽州的覆滅就在旦夕之間。 …… “河北軍前來叫陣了?!?/br> 這條戰報同時傳進了公孫瓚和劉虞處。 河北軍一直以來都是能拖就拖,主打的就是一個用糧草來殺死他們,現在竟然會主動進攻。 劉虞感覺有些奇怪,但這畢竟是機會。 公孫瓚是肯定要出戰的,他雖然對公孫瓚很不爽,但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公孫瓚一個人去和袁紹對抗。 公孫瓚麾下的幽州鐵騎是幽州最精銳的士卒,若是折損在這里,那幽州是肯定守不住的。 劉虞率領著他的軍隊,主要以幽州豪強士族為主,公孫瓚麾下則主要以公孫氏這種邊郡豪族為主。 二人策馬向前,劉虞冷著臉望向公孫瓚,卻見到公孫瓚一反常態的對著自己拱拱手道:“伯安公,別來無恙乎?” 劉虞隨意的拱拱手,算作回禮,公孫瓚見狀閃過一道寒意,然后冷聲道:“伯安公,本侯怎么說也是朝廷欽封的鄴侯,你這樣的態度是否不妥?” 劉虞聞言一指袁紹軍,朗聲道:“在幽州有一句話,想必君侯很是清楚,那就是胡人從不相信言語,而是相信刀劍。 既然君侯是朝廷的列侯,現在袁紹大軍就在那里,用你手中的刀劍去讓袁紹知道,你是大漢的列侯,而不僅僅是在這里夸夸其談的人?!?/br> 公孫瓚還沒有說話,便聽到一道朗聲大笑,卻見到袁紹走到了陣前,對二人大聲笑著,“伯安公,之前我所講過的,直到現在還有效,不知道伯安公意下如何呢? 若是伯安公愿意稱帝,安陽侯以及二呂都可以尊稱你為皇帝,就像是那徐州劉備一般,伯安公為什么不愿意呢?” 劉虞冷聲道:“袁本初,你不用再說了,廢立皇帝,那是董卓那樣的jian臣才會干的事情。 你既然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個jian臣,又為什么要做這些事呢? 至于我自己,我沒有承受大漢皇位的命格,便是問一千遍,一萬遍,那也不可能?!?/br> 袁紹聞言帶著略微感慨的嘆息道:“真是可惜啊,伯安公,這天下間有那么多的漢室宗親。 但是又有多少是如同你這樣有才能的呢? 為什么你要牢牢地守著劉協那個偽帝呢? 難道你真的認為劉協那個偽帝有資格坐在皇位上?” 烈烈的風吹起了劉虞的衣角,他滿是皺紋的臉上,胡須亂舞,明明是一副滑稽的景象,但是因為他的聲音太過肅穆,卻顯得格外不同。 “皇帝上坐著誰我不在意,但他必須是劉氏的皇帝,他必須是最無可爭議的那一個,那才是大漢?!?/br> 劉虞高聲的說著,“周武王曾經想要傳位給素王,但是素王說,天子有子嗣,卻將王位傳給弟弟,這難道不是禍亂的根源嗎? 邦周想要傳承下去,就要嚴格的執行宗法制度。 自先漢末年以來,到如今后漢百年,正是因為皇帝的傳承總是出現意外,才導致皇帝的權威不能樹立。 這正是我現在想要說的,建安陛下成為皇帝,這是宗法選擇了他。 這很好,大漢的威嚴就在這其中所樹立了?!痹B聞言強行忍住了笑意,就劉協那個廢物還能樹立大漢的威嚴,進入曹cao麾下時間不短了,還沒有任何的舉動,從之前的表現來看,劉協也不像是那種有能力的帝王。 袁紹沒笑,公孫瓚卻直接笑出了聲。 他萬萬沒想到一直以來和自己作對的劉虞,心中竟然懷著這么幼稚的想法,那曹cao可是一個人杰,又豈是劉協所能夠對抗的。 若是愍帝劉辯那還差不多,畢竟劉辯身邊有無雙侯洛空,雖然面對大權在握的董卓無計可施,但面對現在還沒有徹底掌握一切權力的曹cao,或許還真的有辦法收回大權。 劉虞當然知道公孫瓚在笑什么,他心中有些許的憤怒,但又不知道自己能憤怒些什么。 這就是如今的現實啊。 漢室皇室不振,忠臣良將幾乎全部死去,只剩下英侯等少數人,但英侯更看好劉備,對真正的漢皇后裔不置可否。 “蒼天啊,漢室的生機在哪里?難道真的就在那劉玄德的身上嗎?他的血統實在是太偏遠了?!?/br> 劉虞仰頭望著那湛湛青天,他只覺那一道道風就像是一道道繩索般,慢慢的加在了自己的身上,然后將自己束縛住,不能掙脫。 無數的聲音在自己的耳邊響起,那是自己的父親曾經和自己說的。 “伯安,一定要清平世道?!?/br> “伯安,一定要振興大漢?!?/br> “伯安,一定要鏟平jian佞?!?/br> “伯安,一定要正直為官,不負天下?!?/br> 一道道聲音就在自己的耳邊響起,然后閃過的是他年幼時踏入仕途所發下的誓言,他要振興這疲敝的天下。 這數十年來,勤勤懇懇,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位居三公之位,走到了人臣的極點,在最后關頭還成為了幽州牧,為大漢牧守一方,相對天下其余人的開局,不知道好了多少。 但即便是如此,如今卻陷入了這樣的境地。 大漢似乎越來越衰亡了,他不知道能做什么,只能跟著自己的感覺去走。 “咚咚咚!” 當戰鼓聲在戰場上響起的時候,劉虞從那沉沉的回憶中醒轉而來。 河北軍發動了進攻! 在這片寬闊的戰場上,河北軍、公孫瓚軍以及劉虞軍相當的涇渭分明,公孫瓚和劉虞都擔心因為對方的潰敗而引發己方的潰敗,所以雙方之間相隔了一段距離。 袁紹等河北一眾人都面無表情的望著河北軍向前進攻,但是眼底的神情卻顯得是在期待著什么。 這似乎只不過是一次正常的戰斗。 最終的結果或許依舊是分不出太大的勝負,最后鳴金收兵,至少在目前看來,三方之間的士氣都比較穩。 幽州鐵騎的靈活性以及沖擊力都極強,先登死士不在這里,河北軍的騎兵自然是不如幽州騎兵。 河北軍只能躲在盾牌之后,以保證自己不被那些拋射而來的箭矢傷到。 劉虞很快就感覺到了不對勁。 因為他感覺這些河北軍的實力有些太強了,他的兒子策馬沖過來大聲道:“父親,這些河北軍似乎將精銳都調集到了我軍這一側,這不對啊,河北軍怎么敢放任公孫瓚軍進攻呢?” 劉虞雖然對公孫瓚看不上,但是他麾下的幽州鐵騎的實力可是很強的。 如果河北軍全部將精銳調集過來,那面對公孫瓚的軍隊就勢必會出現問題,畢竟河北雖然強大,但兵力畢竟是有限的。 面對幽州鐵騎,通常需要一點五到兩倍的精銳數量才能夠對抗,這是步兵面對騎兵的天然劣勢,前提是先登死士不上場的情況下。 劉虞望向公孫瓚和袁紹交戰之處,戰斗的很是激烈,幽州鐵騎如同之前的進攻那般,猛烈的壓著河北軍打,而河北軍如同之前那種,先是防御,然后防守反擊。 雙方之間的戰爭很是焦灼,沒有什么變化。 劉虞心中升起了不妙的感覺,難道是袁紹又有精銳趕到戰場了? 但是呂布并未出現??! 這些人一看就是河北軍,根本就不是呂布麾下的并州狼騎。 況且劉虞知道,并州周圍同樣是強敵環伺,之前呂布離開并州,現在可能已經被人盯上,不可能輕動。 最重要的是,現在草原上的胡人同樣在聚集,試圖進攻河南地,即河套草原,也就是現在并州的九原等郡,作為并州牧,呂布現在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的家鄉。 不可能放著自己的家不要,千里迢迢的趕來幽州協助自己的親家,他和袁紹的關系還沒有好到這個地步。 并州和冀州之間的結盟程度也沒有這么深。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劉虞冥思苦想,但是卻實在是想不出來,不明白怎么短短時間之內,河北軍的實力就有了這么大的提高。 雖然不知道原因,但是劉虞卻知道不能再這么下去,否則他這一邊的軍隊很有可能會在戰陣之上,直接被河北軍打崩,進而影響整條陣線。 讓劉虞頗感意外的是,公孫瓚這一次竟然沒有因為幽州鐵騎受到了損傷就直接退卻,反而愈發的戰意激昂。 坐鎮在中軍中,不住的呼喚著進攻,看那副模樣,這一次公孫瓚是真的準備和袁紹死磕到底。 劉虞正在思索現在自己應該做什么,便見到有一騎進入陣中朗聲道:“稟幽州牧,我家將軍說,他還有秘密練就的奇兵,定能一戰戰勝袁紹軍,還請州牧能夠撐住,幽州危機可以解決?!?/br> 奇兵? 劉虞沒想到公孫瓚這樣的人竟然還會練出什么奇兵來,看來這些時日的不斷失敗讓公孫瓚痛定思痛,這是真的要振作了? 想到這里,劉虞便咬了咬牙道:“回復你家將軍,本公會在這里抵擋住河北軍的攻勢,絕不會讓河北軍突破我軍的防線?!?/br> 待那傳信兵離開,劉虞的兒子劉申走過來焦急的問道:“父親,我軍如何能擋得住這么強的河北軍呢? 若是公孫瓚的奇兵不奏效該要怎么辦呢?” 劉虞沉聲道:“兒啊,雖然為父一直想要和袁紹和談以爭取更多的時間,甚至之后去合縱連橫,譬如聯絡曹cao劉備乃至于呂布等一同進攻袁紹。 但這世上沒有求來的和平,想要讓袁紹同意和談,就要讓袁紹明白,憑借著武力他是絕對不可能進入幽州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