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節
沒有人想死,必須要把太平軍拖住。 “陛下,勤王諸侯都被擊敗,但是涼州董卓還在,他麾下還有西涼騎兵,這是我們可以依靠的力量,在關東,還有五姓七家的力量,只要我們能堅持幾個月,他們一定能平定關東的太平軍。 英侯是個忠臣,只要平定了太平軍,英侯一定會來勤王的,幽州、并州、荊州、揚州,益州、全都在我們手中。 張角雖然來勢洶洶,但是他是沒有根基的!” 這一番分析避重就輕,讓皇帝再次振奮起來,他現在負面情緒太重,不這么說,他整個人都快要撐不住了,如今天下大多數的州,的確是還在勤王諸侯手中,但僅此而已了。 只要積蓄一兩年,勤王諸侯還是能夠卷土重來的,但皇帝大概沒有聽到過一句話,勤王諸侯太遠,太平軍太近。 皇帝神情振奮了一些之后,回想起洛空毫不猶豫的離開,這是完全沒有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中,甚至還巴不得自己能快點死,越想越是憤怒,于是當即怒聲道:“眾卿,洛空如何處置!” 皇帝的憤怒群臣都是能夠理解的,這里大部分人都對洛空充斥著憤怒,恨不得把他挫骨揚灰,但是現在洛空都已經帶著太子和皇子跑了。 還能怎么處置? 難道還能把洛空抓回來嗎? 若是真有那樣的實力,現在這些人也不至于在這里商議怎么在太平軍鐵蹄之下活命了。 皇帝只要一想到自己徘徊在生死邊緣,而洛空卻能逍遙就憤怒到了極點,他這個人的確是很聰明,但也自私到了極點,甚至是那種只管自己享受,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性格。 被仇恨和憤怒蒙蔽了雙眼的皇帝,望著群臣疑問的目光,他只覺得所有人都在問他,人家已經走了,還能怎么做? “朕還是不是大漢的皇帝?” 皇帝的話中充滿了焦躁,群臣當即回道:“您當然是大漢至高無上的皇帝,是整個諸夏的天子,上天之下,以您為尊,最最尊貴的上天之子?!?/br> 這是毋庸置疑的! 天子的神圣性是不允許質疑的,就算是洛霄也從來沒有質疑過天子之位的神圣性,他一直都是說漢廷天命不再,漢朝的皇帝已經沒有天子之位了! 皇帝的聲音冷肅起來,沉聲道:“既然朕還是皇帝,那現在就傳朕的旨意。 任命董卓為司隸校尉,假涼州牧兼假西域大都護府大都護,持節,加征西將軍銜,輔佐太子。 免去洛空驍騎將軍銜,免去洛空無雙侯爵位,他沒有子嗣,讓洛氏重新提報無雙侯爵位人選,任命洛空為侍中,讓他速速回京面圣!” 轟! 皇帝這一番話瞬間讓所有人都震驚到了,萬萬沒想到皇帝竟然會搞出這么一手,這可真是為了出一口氣,簡直太瘋狂了。 無雙侯洛空這一次是要帶著太子去長安,重建朝廷,但是現在董卓卻是司隸校尉,主管整個關中事務,而且他還代理涼州和西域事務,等于整個西北他一言而決,這就是針對洛空的。 征西將軍就更不用說了,目前的大漢,出了洛陽城之后,征西將軍絕對是最高階的武官,與此同時皇帝還免掉了洛空的驍騎將軍銜和西域職銜,這就是徹徹底底的釜底抽薪。 至于無雙侯的位置,皇帝自然不敢直接奪爵除國,但是讓洛氏重新提報一個是沒有問題的。 這些大臣都知道洛空只有一個小女兒,而且妻子在前些年因病去世了,之后就沒有再娶,所以是沒有兒子的。 雖然在場的公卿大部分都對洛空充斥著憤怒,按理說都應該趕緊落井下石才對,但事實卻不是如此。 這些公卿都是典型的極其復雜的政治人物,有的人貪財好色,但不得不說是個忠臣,有的人殘暴不堪,但不得不承認心中懷著大義,關鍵的時刻從來不會做錯事。 這些和洛空不對付的人,現在面對皇帝這明顯的亂命,出聲反對,但是正面直接硬剛,那自然是不行的,于是有人旁敲側擊道:“陛下,董卓是涼州人,按照三互法是不能擔任涼州牧的?!?/br> 反駁皇帝通常都要用各種明文的規定,法不可知,則威不可測,這句話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成立的。 任何成文的東西都是對權力的束縛,這些約定俗成,然后被官方認可的規定就是臣子對抗皇權的工具。 皇帝冷冷的看了一眼這個相當不會看眼色的臣子,冷聲道:“國家存亡的時刻,這是朕的特許,且朕任命的是假涼州牧,不是涼州牧?!?/br> 見到皇帝不愿意改變自己的想法,殿中頓時有比較正直的大臣起身。 雖然對于洛空將他們直接拋下有所怨憤,但是這些人清楚,洛空是為了漢室社稷不得不如此,否則誰都走不了。 所以真正導致他們被拋下的就是皇位上和那些汲汲于財貨的蟲豸! 蔡邕同樣起身說道:“陛下,董卓是邊郡武人,這些人都懷著虎豹豺狼之心,沒有人知道這些人是不是忠臣,您將這么大的權力交給董卓,難道就不擔心董卓是王莽亂國的權臣嗎?” 王莽雖然沒有篡位,但是他的名聲不太好,尤其是他輔助的皇帝最后把皇位丟了,甚至漢室的天命也斷了一次。 洛文王地位太高,民間通常用王莽和霍光做比,這名聲就徹底區別出來了。 皇帝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但是蔡邕完全沒有顧忌,依舊說道:“無雙侯洛空,乃是千年世家的嫡子,無雙侯的爵位傳承了兩百年,一直都忠心耿耿,這才是朝廷應該信任的重臣啊。 現在舍棄了忠臣,卻去選擇一個邊郡的武人,臣以為這樣是不智的,大漢的江山社稷,可能就在這其中毀滅了。 臣斗膽,洛陽城若是守不住,那前往長安的太子就是……” “閉嘴!” 蔡邕的話還沒有說完,就從上首傳來了皇帝的怒吼,前面他還聽一聽蔡邕的話,但是沒想到蔡邕后面會這么說,當即咆哮道:“朕的近臣是jian臣?舍下朕出奔的是忠臣? 你這jian人,朕真想直接殺了你!” 蔡邕還想要說些什么,但是皇帝立刻向衛士下令道:“將這個亂做妄言之人拖出去,丟出宮外?!?/br> 衛士立刻拖著蔡邕就走,皇帝眼中帶著殺機,望著所有人道:“立刻按照朕的旨意去頒行,還有幾道旨意,一并推行。 朕是皇帝!” ————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也,君靈而無德,國之大害,譬如漢靈?!兜鄯丁?/br> 第623章 兵臨洛陽城! 皇宮之外。 蔡邕渾身都有些臟兮兮的,躺在滿是塵土的地上,他的目中滿是羞憤之色,甚至出現了死志。 光天化日之下,一位國家大臣竟然直接被皇帝扔出來,這是莫大的羞辱。 士可殺,不可辱! 剛才在大殿之中,皇帝對洛空的不信任和憤怒到達了極點,但僅僅是撤掉了實權的官職,還給予了侍中的官職。 這在后世人看來可能比較過分。 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尤其是和蔡邕這件事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洛空直接將皇帝留在洛陽,皇帝盛怒之下做出回擊,而且回擊的很有分寸,甚至比當初直接黨錮官員強的多。 侍中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卻很清貴。 殿中公卿朝臣只是覺得在這個關鍵時候,不重用洛空是一件很不妥的事情。 而蔡邕這件事有多嚴重,以這個時期的君臣觀,蔡邕和皇帝之間的君臣之義基本上就算是斷絕了! 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更剛烈一點的人,完全會回到家中自殺。 這是因為皇帝有天子的身份,人不能殺天子,若單純是主君的話,恐怕就要直接以君臣之論復仇了。 “不行,我不能死在這里,萬一能在太平軍手中保存下來書籍,萬一還能活著見到文姬和貞姬,我要見到她們成親,我要保存這些天下的精粹?!?/br> 蔡邕眼中的光漸漸亮起來,他從地上爬上來,卻感覺自己的腳腕受了傷,每一下都極其的疼痛。 突然他感覺到自己一晃一晃的身子被扶了一把,轉頭一看,宮門大開,進宮的朝臣都陸陸續續的走了出來,自己的好友橋玄正攙扶著自己。 “伯喈,你……” 望著蔡邕這頗為狼狽的一幕,橋玄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他算得上是位高權重了,只要再進一步就是三公,但剛剛卻什么話都說不出來。 “公祖!” 蔡邕并沒有怪橋玄不為他說話,他緊緊的握著橋玄的手,語帶悲哀的說道:“皇帝所頒下的是亂命,大漢將會因此而亡!” 橋玄哀嘆一聲道:“我又如何不知道,殿中公卿又有誰不知道呢? 董卓是不是忠臣我不知道,但無雙侯一定比董卓可信。 但無雙侯忠于漢室,卻不忠于皇帝啊。 皇帝之所以那么憤怒,是因為他心中實在是太恐懼,他實在是太擔心自己死了,所以只能這樣發泄。 你說的話觸怒到了他最恐懼的地方,你明白嗎?” 蔡邕有些愣神,他在政治上沒有什么天賦,和自己的好友相比更是差的太遠。 聽到這番話,他只能愣神的說道:“或許吧。 但皇帝的旨意一旦發出去就收不回來。 馬上所有的旨意都發布不出去了,那個時候就算是后悔,也一切都晚了?!?/br> 橋玄明白他說的是什么,太平軍一旦包圍洛陽,那定然是水泄不通。 到了那個時候洛陽的旨意發不出去,天下的局勢就不由洛陽朝廷來掌控,只能按照之前送出的旨意執行。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想要再讓無雙侯擔當大任,那也沒戲了。 橋玄望著從宮中沖出的上百信使,身上都帶著用蜜蠟封起來的竹筒,騎著高頭大馬,策馬而走,速度極快,甚至將街道上的人群沖散,輕聲說道:“已經晚了,朝廷的信使已經派出去了?!?/br> 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信使,是因為洛陽城周圍很是危險。 這百多人之中,真的能將圣旨送到的,恐怕十不存一。 這就是皇帝為什么不逃跑的原因。 那些將自己家子弟送走的人家,都是聯合起來,將武藝高強的護衛組織起來,才能夠保證一點安全的離開。 實際上也是在拼命,留在城中幾乎是必死的,這可不是諸侯叛亂,還會估計很多東西,按照之前約定俗成的規則來走。 農民軍是沒有規矩的,進城多數情況都是亂殺一通,尤其是張角這種武力逆天的農民軍,殺起勤王諸侯來毫不手軟,在朝廷的人看來,一定是嗜殺的魔王。 除非是碰到那種有大志于天下的農民軍領袖,知道籠絡士族的重要性,才會做出禮賢下士的舉動。 但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寒門也不愿意跟著純粹的農民軍去混,這種情況之下,只有離開洛陽城或許才能活下來。 隨著信使全部離開,洛陽城的各道城門全部重重關上。 朝廷的軍隊開始清場,執行最嚴格的軍管政策,比宵禁時還要嚴格。 一列列士卒出現在街頭巷尾,精銳登上城頭,開始查驗那些守城的武器。 天上的那一輪熾熱了一整天的驕陽正在向著西方偏過去,此刻距離洛空拔營而走,差不多兩個多時辰。 所有人都在等著太平軍的出現,可能會是兩個時辰之后,可能會是更長的時間。 從洛陽巍峨的城墻之上,遠遠眺望,在地平線上,出現了一道道身影。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