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節
洛空腦海之中還在回想剛剛賈詡說的話,越想越覺得巧妙,于是認真地說道:“先生還請說吧?!?/br> 賈詡沉吟一下道:“君侯勤王而來,西域諸軍精銳,定然天下震動。 詡有一言想問,君侯勤王要如此做? 是攻伐太平軍,還是入洛陽守衛?” 洛空沉吟道:“外軍入洛陽,恐怕不行。 只要能解洛陽之危,擊敗太平軍便足夠了?!?/br> 賈詡聞言沉聲道:“那君侯就要小心了,一著不慎,就會全軍覆滅的結局,而且不是敗在太平軍手中,而是死于jian佞之手?!?/br> 賈詡此言宛若在平靜的湖面上砸下一顆巨石,讓洛空不能平靜,他緊緊地盯著賈詡,等待著他后續的言語。 賈詡緩緩講述著自己的推斷,洛空越聽越振奮,甚至直接坐到了賈詡身邊。 ———— 空進涼州,駐武威,州郡諸將官往來拜見,甚乏,及賈詡來投,空與之談,半夜不覺疲累,乃嘆曰:“吾得文和,有若高祖得良也?!薄逗鬂h書·無雙侯世家》 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 洛霄軍中。 許多渠帥都不明白大賢良師到底在做什么,為什么不直接殺進洛陽,忍耐了許久,他們終于憋不住了,前往洛霄帳中詢問。 洛霄望著掛在墻上的大漢地圖,相比較前漢的地圖,這幅地圖有了一些縮水。 東北的遼東都護府被強勢的燕國占領了極大的一塊。 燕國是漢人建立的,又有洛氏的暗中幫助,他們有文化,有文明,在那殘酷的冰天雪地之中生存,讓燕國士卒的戰斗力強的可怕,四個字足以概括——悍不畏死! 在那殘酷的環境中,本就隨時會死去,誰還會珍惜生命呢? 這幾年之所以沒能繼續前進,是因為燕國內部幾大氏族的矛盾很大,火并倒不至于,但牽制了很大一部分精力。 聽到眾渠帥的問題,洛霄微微感慨著,他指著墻上的地圖說道:“多么強大的漢朝啊,數遍周圍,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能算得上它的對手。 這么強大的王朝,內部卻腐朽到了這樣的地步,但三百年的積威,沒人會想過漢朝滅亡。 攻破漢朝天命要怎么做呢? 僅僅抓到皇帝就足夠了嗎? 可能天下人都覺得皇帝本就是昏君,不能代表漢朝了。 我思來想去,唯一一個辦法……” 眾渠帥都被洛霄的辦法震驚的無以復加,然后就是深深地戰栗,他們紛紛跪伏在地上,不斷呼號著,“素王上皇,無量壽福?!?/br> 洛霄從跪在地上的人群中走過,走到帳外,不斷有太平道的精銳從各州而來,他沒有關注。 他只負手觀天,看天下大勢。 …… 與賈詡徹夜交談之后,洛空深深地明白了母親所說的話,他出西域,剛進涼州,就有一個天資如此絕頂的謀士出現。 而且按照賈詡的說法,他的那位摯友,輔佐董卓的李儒,不亞于他,就算是略有吹捧,也應當在仿佛之間。 涼州這種文華稀缺之地,還有這樣的英才長成,那人杰地靈的中原,又有多少的英萃呢? 賈詡被洛空留在身邊,他準備前期把賈詡培養成自己的謀主,后期則準備將賈詡介紹給家族,這樣的英才,不應該陪著自己去死。 西域軍沒有在涼州多待,聯絡了沿途的官員和大族,經過友好的交談,拿到了補給的糧草,最重要的是拿到了給馬匹喂得糧食之后,西域軍就一路向東而去。 董卓則在聯絡羌人部落,以及那些比較小的涼州軍閥,還有和羌人之間關系比較密切的大族,涼州這片土地能挖掘的潛力極大。 在騎兵為王的時代,涼州縱然人口不及那些大州,戰爭潛力或許較差,但是驟然的爆發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若不是后勤的壓力,以涼州人的馬術,控弦三十萬,不成問題。 …… 沛郡。 在大漢的諸多郡國之中,沛郡算是比較出名的,曾經蕭何所封的酂侯國就在沛郡之中,隨著酂侯國遷走到蘭陵,沛郡就沒有了頂級的家族。 直到霍光為漢成帝延續子嗣尋天下美婦,然后沛郡曹氏得侯位,由此而興。 等到先漢末大亂,光武皇帝要為自己的親近封侯,天下有侯爵的人就太多了,所以先漢的侯位除了有功者,大部分都失卻了侯位,曹氏因為和皇室之間的關系,只是由縣侯降為了鄉侯,已經算是很不錯的。 但沛郡曹氏依舊是郡中大族,雖然不斷衰落,比起洛陽豪門來說差得遠,但得益于皇帝賣官鬻爵,曹氏還是偶爾能擔任三公九卿的高官,在洛陽之中算是有頭有臉的家族,在地方上也算得上是二流的士族。 在天下之間,沛郡曹氏還是有幾分名聲的。 曹氏這一代最杰出的子弟就是曹cao曹孟德,說他最杰出,不僅僅說是文治武略都出類拔萃,關鍵是他會來事,這是家族最看重的能力。 曹cao在洛陽求學時,就和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交好,在洛陽混的風生水起,到處都是他的好友,而且對他的評價都頗好。 他在族中的人格魅力也極高,族中子弟都服氣他,愿意以他為首。這就是曹cao的本事,是很多人都學習不來的。 沛郡身處中原,自然是太平道起事最為重要的地區之一,早在太平道剛剛起事的時候,曹氏就已經開始悄悄的募集鄉勇抵抗,曹氏族中子弟頗為優秀,有不少作戰相當勇猛之人。 從勤王詔書傳到沛郡的那一刻,曹cao就明白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他為朝廷盡忠的機會到了,家族翻身的機會到了。 祖祠堂外,曹cao慷慨激昂的說道:“以曹氏的底蘊,想要世世名列三公九卿,何其之難。 更何況我曹氏雖然添列士族,但卻不是經學家族。 那想要再進一步,就只能以軍功顯貴。 cao自幼讀書,便想要以軍功為自己,為家族博一個出路。 大漢有四征將軍,涼州最亂,機會最多,所以征西將軍是cao的愿望。 后來燕國起勢太快,我等在洛陽求學時,許多人說征東將軍才是天下頂點。 如今天下大亂,正是機會,不以家第,憑借手中鋒刃,若是能平判立下大功,封侯拜將,就在旦夕之間。 我沛郡曹氏,本來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隨時覆滅的普通豪強而已,卻能存世一百多年,憑借的是什么呢? 是因為先漢成帝對家族的愛屋及烏,于是就得以顯貴起來,這是什么樣的恩典呢? 如今大漢社稷陷于危難之間,家族難道能夠坐視不理嗎? cao以為,立刻以家族子弟為骨,聯絡郡縣豪杰之士,奮起揚威,平定太平軍,到洛陽去勤王才是最重之事。 還有人汲汲于勤王之令是下達給州郡長官的。 愚蠢! 真是愚蠢! 簡直就是愚蠢。 陛下下達了勤王令,上面寫下了誰的名字嗎? 勤王令能送到每一個人的手中嗎? 這勤王令就是下達給大漢每一個人的,我們都是陛下的臣民,難道這世上還有他能救陛下,而我不能救的道理嗎?” 曹cao的聲音響徹整個曹氏祖祠,震耳欲聾,眾人沉默! 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 曹cao數言,祖祠之外,一片寂靜,年輕人臉色帶著振奮之色,年長一些的人則面面相覷的互相對視幾眼,眼底則是欣賞。 這世上有一些人,生來就是要成就大業的。 因為他們有常人所沒有的偉大性格,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意志,敢于爭先、不畏艱難的品質,都是其中一些。 曹cao就是這樣的人,他有許多做大事的人才能擁有的性格,比如堅持,比如執著。 這世上大多事,從上帝視角去看,應該怎么做都明明白白,后來者總是能任意的評判一個人的智慧高低。 但實際上置身于那滿是黑暗迷霧的環境中,不知道前方是機會還是危險,有多少人敢于堅定的去做一件事呢? 起兵勤王這件事,說說容易,做起來卻難到極點。 想要組建一支能戰的軍隊,所耗費的資源有多么龐大,是難以想象的,稱之為吞金獸毫不夸張。 而且組建了軍隊,總要打仗,獲勝還好說。 只要戰敗,一切投資都化為烏有,瞬間就賠個底掉精光。 即便是以曹氏的底蘊,如果組建勤王軍,最多經歷兩次失敗。 再多的話,整個家族都會破產,家族就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政治經濟集團的復合體,沒有了家資底蘊,家族徹底敗落下去只是時間問題。 那些頂級的士族為什么不自己單打獨斗,而是要扶持諸侯? 難道是嫌諸侯的權力太大了嗎? 還是皇位不香呢? 為什么不自己一家投資某一路諸侯,而是拉著本郡本州的士族一起投資呢? 難道是發善心希望其他人來分潤自己的得利和權力嗎? 當然不是! 是為了在保證權力分紅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失敗帶來的損失,而且多拉幾家投資,成功的概率更大,投資化為烏有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家頂級士族都扛不住諸侯的幾次失敗,這毫不夸張。 按照士族生存法則,曹cao這種舉動是不合適的。 因為曹氏已經不是那種需要把全家性命壓上去的普通豪強了。 只有那些地位低微的豪強,才會用身家性命去博一個未知的未來。 但是這就是曹cao的魅力所在,他不是一個賭徒,而是明確的告訴人,家族應該做什么,家族應該怎么做。 曹cao的話在眾人耳邊響徹,“因為先漢孝成皇帝對家族的愛屋及烏,于是才得以顯貴起來,如今大漢社稷陷于危難之間,家族難道能夠坐視不理嗎?” 我曹孟德要報效君主,守衛大漢社稷,爾等可愿意追隨嗎? 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就在祖祠之間,之外回蕩,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仿佛曹氏的祖先在說話。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