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節
路邊的農夫見到道人,頓時驚喜道:“是太平道的高士?!?/br> 因為張角的形象實在是過于明顯,尤其是九節杖,加上太平道特有的標識,在冀州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太平道脫胎于道教。 黃老道家本身就帶有頗多的神秘色彩,尤其是圣賢之一的老子寫下的《太上素王篇》,明確的記載了自己和素王化身的對話。 雖然這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偽作,但依舊有許多人堅信不疑,因為其中直接寫下了素王所言,而洛氏竟然沒有辟謠,還讓老子擔任洛氏學宮的祭酒,同時代的孔圣同樣沒有提出質疑。 這就很不正常! 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這篇文章是真的,老子真的和素王上皇之間有過一場有關于道的對話。 道家、神仙家、方士、陰陽家以及各種民間傳說和玄學這些理論的融合,再加上從西域傳來的佛教,這種宗教蠱池里培養出來的教派影響,帶來的一種思維變化,最終從學派之中,整合出來本土宗教形成了道教。 姬昭歷史上的道教一開始是有些黑歷史的,但這個世界中,姬昭的影響力太強了,就連百家學派都要在傳承上和素王扯上關系。 佛教為了生存下去,在西域短短十幾年就完成了西域本土化,寫出了經典的諸佛菩薩化身論,傳進中原又中原文化本土化了一波,已經面目全非。 道教同樣如此,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一個問題,你這個教里面,素王上皇是什么地位??? 沒有? 你這個邪教! 屈居于其他神之下? 你這個邪教! 在這種現實下,道教學習了佛教諸佛菩薩化身論,認為素王上皇是一切道、神、圣的源頭。 祂本尊沉睡,神念分身卻有千萬,三代以來及過往的圣王、諸皇、諸帝,都是素王上皇的化身。 直到三代迎來終結,素王上皇本尊降世化作姬昭,徹底建立諸夏,這就是邦周為何能有千年天命的原因。 而老子則是素王上皇最后一次神念化身下界,留下《道德經》以及諸多道典救世。這就是“素王如天,老子如龍”的來歷,這就是為什么老子一介凡人為什么能感覺到素王的緣故,因為老子本就是素王的一縷神念。 太平道完全吸收了這套根本理論,區別在于教主自稱大賢良師,得到了太上老君的教導,以善道教化百姓。 之所以不說得到素王教導,是因為不敢直接用素王上皇的名頭。 太平道的理論根據民間傳說鋪墊,素王上皇大多數時間沉睡時,天下就會逐漸變成黑暗的世界,而素王上皇所沉睡的世界,是永遠太平的。 素王上皇醒來時,天下就會像天界一樣太平,太平道的目標就是建立太平世界,最終形成地上神國。 太平道在冀州最是興盛,這里的素王上皇信仰很深,張角手持著九節杖,來到昏倒的農夫身邊,周圍的百姓都跪伏在地上。 張角微微皺眉,太平道講究人人平等,俱為兄弟,這種跪拜之禮是不用的。 “素王在上,天下太平!” 這是太平道的道人常說的一句話,張角一愣,知道這些人跪的不是自己,那沒事了。 眾人站起身來帶著希冀的望著張角,張角將昏倒的農夫扶起來,略一察看,便知道是勞累過度導致,又一看周圍眾人,穿著破爛,心中微微嘆氣,然后向周圍眾人問道:“這個農夫平日里可祭拜素王嗎?” 一聽張角發問,周圍人連忙說道:“自然是祭拜的,距離昭城不過數百里,家家皆頌素王上皇天?!?/br> 張角微微點頭,然后說道:“既然祭拜素王,那便取一碗水來?!?/br> 兩人急忙取過一碗清水,張角伸手取出一道符紙,周圍人俱是眼中一亮,據說太平道人以符水治病,只要心誠向道就能醫治。 怪不得剛才這位道人先問是否祭拜素王,若是平日里不祭拜,心中沒有向道之心,那恐怕就沒有效用了。 張角也不說話,只是將手中的小塊符紙,輕輕一搖。 那符紙便自動燃燒起來,周圍農夫見到這神奇的一幕,又驚又奇,個個睜大了雙眼盯著,唯恐錯過道人的施法過程。 心中全都在暗中打鼓,心想這太平道果真是名不虛傳,竟然有這樣神奇的符水之術。 只見張角手中符紙青煙裊裊,火光燁燁,他稍等片刻,嘴中似乎是在念叨著什么,然后將燃燒著的符紙扔進水中。 那符紙甚是神奇,紙上的火焰遇到了水,竟然不熄滅,而是依舊燃燒著,甚至還宛如烈火烹油般,火勢愈發的旺盛。 僅僅短短幾息的時間,符紙就在碗中燒盡化為灰燼,飄蕩在水面上,然后又是幾息的時間,徹底融入了水中。 那一碗清水依舊如先前一般清澈,但眾人卻是眼睜睜看著剛才上面還有著灰燼。 現在灰燼卻全部融入了水中,張角指著農夫道:“來一個人撐開他的嘴,將符水給他喂下?!?/br> 眾人七手八腳的將符水給農夫飲下,等待著效果出現,那農夫很快就醒了過來,眾人驚喜之中又對著張角一陣跪拜,高呼“天下太平”。 張角起身離開說道:“好好活著,蒼天之靈將轉入暗面,光明將如閃電般刺破黑暗,素王將自九天之上蘇醒,天下將要太平了?!?/br> 說完就走上馬車,掀開車簾,馬車中還端坐著一個人。 面如冠玉,俊逸脫俗,如同畫中走出的人。 超凡如圣,眼中帶著無限的圣潔之意。 眉心一點圣痕。 竟是洛氏子! ———— 張角,籍不詳,師承不詳,山中道人,奉事道家,幸得《太平清平經》,遂建太平道,以善道教化天下,號為“大賢良師”。 語出太平經:“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諸圣帝王之德,不若上皇一絲也?!?/br> 角常行于郡國之間,遍及諸州,十余年間,有徒數十萬,皆曰:“蒼天已死,皇天當立。歲在今日,天下大吉!”——《后漢書·張角列傳》 第574章 洛霄 張角坐下,馬車又開始晃晃悠悠的向前走。 前方有蒼翠之山,有清澈之水,有洛陽的大人物看不見的苦難,有太平道一片繁盛景象的根本原因。 《武狀元蘇乞兒》中有句話說的好,如果這天下人人安居樂業,就不會有乞丐,就不用擔心丐幫作大。 如果這天下人人能吃飽穿暖,就不用擔心百姓會揭竿而起。 太平道之所以能發展壯大是因為這世道太黑暗了,甚至百姓都不知道要去找誰的問題,每個人貌似都有問題,每個人又很無辜。 他們拼上自己的性命,憤怒的殺死了剝削他們的胥吏,然后新的胥吏寧愿冒著被殺死的風險依舊那么做。 洛霄回想著剛剛的一幕,笑著說道:“巨鹿,你的符水之術越來越精湛了。 數遍天下,你這樣的得道真修也不會太多啊?!?/br> 張角臉上并沒有什么自傲之意,反而搖搖頭道:“什么得道真修啊,進不能長生久視,退不能安定天下,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雜術而已。 子凌你的先祖昭圣王,那才是得道真修,人間神明,能呼風喚雨,驅策雷霆,若是我有那樣的能力,或許還真能使天下太平吧?!?/br> 洛霄聞言沒有說話,昭圣王屬于神跡,在洛氏之中也是相當的炸裂。 太平道的目標是致太平。 但張角主要是希望依靠明君賢臣來進行改制。 太平道曾經組織教徒,不攜帶任何武器,聚集起來,以特殊的儀式在大道之上行走。 這算是請愿的一種方式。 蒼天即死這種話,實際上早就有流傳,不算是太平道的驚世駭俗之語。 太平道的目標也從不掩飾,早早地就傳了出去。 這就是太平道被稱作善道的原因。 太平道是一個有政治綱領、政治目標和利益述求的政治團體,代表著生活在最底層的百姓的意志。 而不是一個僅僅通過迷信色彩、欺騙無知民眾,從而進行顛覆行動的暴力團伙。 這是洛霄會坐在馬車中和張角一起周游天下諸郡國的原因。 洛霄是個很離經叛道的人,他很欣賞張角,欣賞他的理念,甚至認為張角無論是從能力、品德等都遠遠超過那群公卿王侯。 當然,張角的道術也讓他很好奇。 張角從上車之后,沒有救人一命的快樂,反而臉色一直有些不好,眼中充滿了擔憂。 洛霄略一思索便問道:“巨鹿可是因為英侯上書失敗,黨錮之禍而擔憂?” 之前張角救助百姓,傳道,都充滿干勁,但是現在卻帶著一點點迷茫。 張角微微嘆口氣,點頭道:“這天下世道黑暗,不清平是不行的。 那些清正的大臣,甚至就連英侯上書,皇帝都不聽,我這種山野道人的話,皇帝會聽嗎? 大概可能會聽吧?!?/br> 洛霄絲毫不給張角幻想的機會,徑直說道:“巨鹿,到了現在你應該清楚了,不僅僅皇帝不會聽,那滿堂公卿也不會把你放在眼中。 以前你率領太平道徒不攜帶甲兵集會,結果卻被朝廷官吏畏懼之下攻擊,那個時候你就應該想到的。 朝廷害怕如此多人的聚集,他們報著深深地懷疑,因為他們最清楚雙方之間有多么深的仇恨?!?/br> 洛霄的話很難聽,但卻都很真實,張角不得不信服,轉而便怨憤起來,“皇帝不聽,公卿不聽,那要如何呢? 難道只有仿效曾經的義軍,揭竿而起這一條路了嗎?” 洛霄聞言臉色不變,只是掀開馬車上的窗簾,望著窗外不斷向后的景色和揚起的煙塵。 然后頭也不回的說道:“巨鹿,你起義是必然失敗的,你要有舍生取義,為天下蒼生犧牲的準備?!?/br> 張角聞言臉色微變,強自笑道:“子凌。 太平道有數十萬信徒,還與漢廷高官交好,甚至還有宮中的宦官常侍作為呼應,就算起事,為何一定就會失敗嗎? 皇帝禁錮了大批的士人,這些士人想必對朝廷不滿。 若是能與這些清正的士人聯合,想必變個天下還是可以的,又何來必敗之說呢? 三百年前,天下苦秦久矣,于是振臂一呼,縱然帝扶蘇在位,不過三年就化為灰灰。 如今天下百姓有五千萬,勝過朝廷難道還不容易嗎?” 洛霄聞言嗤笑道:“士人們再清正,對這個天下再不滿,也不可能會和你聯合?,F在他們善待你,是因為你配合他們教化百姓,一旦你反抗朝廷,在他們眼中,你就是賊了。 那些被禁錮的士人,如果真的一直被禁錮,的確會和你聯合。 但最大的可能是你一起事,就有其他的士人會上書放開黨錮。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