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節
任何權力的下放都是迫不得已的行為,是無可奈何之下的妥協。 沒有下面的豪強宗族支持,他們就連縣鄉都下不去,更不要說去收繳這些豪強的土地了。 “朝廷一直讓我清丈土地,收回國家,但是我怎么去清丈啊,我怎么能收回??? 對面就是給我們辦事的,這是把刀子遞到他們手上,讓他們自殺,你猜對面會不會直接持刀反殺?” 最后只能去問郡長官,兩千石的郡守崔毅,他才是郡中一切的主宰。 “上官,朝廷的詔令,我等該要如何做???” 面對著眾人的滿臉愁緒,崔毅安然的端坐,淡然朗聲道:“還能如何做呢? 我們是朝廷的忠臣,自然是要不折不扣的執行朝廷的命令,況且巨君公,他的品德就像是圣人一樣,難道會有錯誤嗎?” 聽到崔毅的話,屋中眾人互相對視幾眼,眼中有些詫異,這和他們了解的崔毅可不是一個人啊。 崔毅就像是沒見到這些人的神情一般,繼續朗聲道:“傳令下去,讓郡中官吏都動起來,不要懈怠。 嚴格的執行王田制度,收繳全郡的土地地契,無論是那些豪強的,還是百姓的,逐門逐戶,統統收繳。 本官知道郡中人手不足,先向郡中臨時征召那些學子。 等收繳完土地后,本官一定秉公分配,使每一個百姓都公平公正的分得土地。 還有朝廷法令中說,要官吏、富賈、豪族都節儉一些,豪族大魚大rou,百姓卻食不果腹,這不是圣賢所期望的。 本官同樣深深的為此痛心啊。 朝廷說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豪強商賈從倒買倒賣中漁利,才使百姓不堪其負,些許錢財不能果腹,所以加強了均輸平準司,由朝廷統一買賣,以保證百姓的溫飽,本官深以為然啊。 傳令下去,收繳郡中的糧食、布帛等物,統一由官府調配。 嗯。 為郡中百姓留下一成糧食,畢竟調配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總不能缺了百姓的吃食。 還有廢除奴婢的法令,真是圣賢所為??! 立刻通知郡縣之中的各個大族,讓他們放那些奴婢自由,大漢以孝治天下,七十以上的老人,縱然是平民,見到陛下尚且不需要跪拜。 在大族之中有多少年過五十的奴婢卻依舊賣身啊,先行將這些人釋放出來,讓他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正合我大漢孝順之道啊。 朝廷的功德應當讓天下人知曉,本官很是擔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辛苦,卻使陛下和巨君公的功德受到了損傷。 到下面辦事時,一定要向那些百姓和豪族說,這都是朝廷的恩典,是巨君公的功勞! 本官是萬萬不敢貪功??!” 崔毅的話落下,殿中一片寂靜,所有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他見狀眉頭一皺,正氣凜然道:“你們還待在這里做什么? 朝廷的大業也膽敢推三阻四嗎? 早日完成,朝廷那里還等著看本官的結果呢! 你們下去做事的時候,記錄清楚,收繳分配了多少土地,均輸平準取得了多少成效,放還了多少奴婢,都給本官記好了!” 這下殿中眾人才算是如夢初醒,對這位郡守只剩下深深地敬畏,齊齊躬身道:“喏!” 等到眾人退下,崔毅才緩緩地端起茶輕抿一口,悠悠道:“為政以民,圣賢之道啊?!?/br> 大漢郡縣眾多,形勢各不相同,有的郡守是完全依靠本地的豪族才能夠坐穩位置的,雙方之間是互惠互利的關系,于情于理,這種郡守自然不可能去對豪族動手。面對朝廷法令,這些郡守又不敢什么都不做,畢竟有繡衣直指、刺史以及隨時會出現在郡國之間的監察使。 于是很快就演變成了官府借著這道法令強搶百姓的土地,問就是要重新分配。 再問為什么還不分配,答案就是土地還沒有全部收繳,目前還不具備分配的條件,耐心等待就好了。 但是很快那些被收繳的上好的土地上就出現了豪族的佃戶耕作。 最狠的還不是直接收繳土地,而是收繳糧食,簡直是把百姓往絕路上逼。 這一下鄉野之中就徹底炸了,幾乎在瞬間就形成了流血的沖突,起義的烽火瞬間就被點燃。 郡治之中,崔毅望著這一段時間的成果,簡直樂開了花,他的政績在各個郡守之中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還借著這個機會,大肆收刮了上好的土地,分配的刀子在自己這里,劃一塊最大的給自己一點都不過分吧? 真的去實行變法,去和郡中的大族翻臉的膽子他沒有。 他可不想哪天游街時,突然從暗處射來一支箭。 但是借著變法的名義斂財的膽子他是有的,而且還能直接把鍋甩鍋朝廷。 “我這都是奉旨辦事??!” 崔毅正美滋滋的想著,至于所謂的大同治世,年輕的時候大概會信吧,就像是那些愚蠢的士子們一樣。 “郡守,郡中多處有賊子造反,短短時間之內就聚集了數萬人,兇焰滔天,這可怎么辦??? 是否要上報朝廷?” 崔毅眼中閃過一絲驚慌,上報朝廷那肯定是不行的,現在剛剛開始變法,就搞出這么大的事情,豈不是顯得他很沒有能力? 那以后他還怎么升遷? 區區一些流民武裝而已,鎮壓不過是易如反掌,和朝廷以及大族比起來,這些普通的流民戰斗力實在是太弱了。 于是當即憤怒道:“這些賊子,當今圣人治世,降下甘霖,不思報國忠君,竟然反而起兵造反,速速使郡中兵前往鎮壓?!?/br> 等到使者走出,崔毅踱步沉吟了一番,又對自己的親信說道:“不能浪費這些人命,這件事還是要上報朝廷。 就說有jian險賊人不愿意配合變法,竟然陰謀造反,現在已經鎮壓。 郡中變法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臣一定竭盡全力推行變法,使陛下的圣恩垂及郡縣之間的每一個角落,使每一個百姓都感念陛下的恩德,定不辜負陛下圣恩。 多帶些禮物去送給大將軍周圍的人,金銀、美玉、美人,前些時日,不是有商人為本官送來了吳國的美人嗎? 帶到長安去,為本官說說好話,本官就不相信,大將軍自己是圣人,他身邊的人難道還全部都是圣人嗎? 還有那些宮中的宦官,都給本官送一份禮過去?!?/br> 親信聽罷離開了庭中,崔毅思索了一下,還是覺得有些不穩,然后想到了皇太后的趙氏家族,撇撇嘴輕蔑道:“一個因為女人而驟然興起的家族,定然都是一群暴發戶,只要吾稍加奉承,便能將其玩弄于股掌之間?!?/br> 心理上蔑視,但是行動上卻很是重視。 畢竟那可是皇太后。 雖然總說權力是來自于下的,但那是從宏觀角度來看,在一個秩序穩固的社會中,名位天然就附帶著無限的權力。 就連洛氏都認真的對待皇太后的聯姻請求,崔毅這個算是大漢高官的兩千石,在皇太后的面前,就是一只隨手就會被碾死的螞蚱。 簡直不值一提。 崔毅做事的本事或許有,但他不愿意做,因為不需要,只需要寫的漂亮就可以了,然后再用好處將那些監察之人全部賄賂,不愿意接受的就搞走或者死于意外。 從一個縣令到郡守,皆是如此而為,從無失手。 “這就是世道??!” 崔毅捻須而笑,帶著無限的陰冷,提筆在紙上寫著,“臣毅問皇太后陛下安……” ———— 及法令通行郡縣,縣中惡吏色厲內荏,懼豪族而惡百姓,逼之愈急,侵之愈深,豪族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米生脂蟲,貧者無一餐之食,官衙通斷,五貨皆收均輸平準之間,及一尺布,尚不可得,民不堪命,遂作奮起,刀兵而向?!稘h書·食貨志》 第561章 東海舉義! 自新政以來,長安周圍就顯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因為長安作為帝國的首都,關中作為朝廷的腹心,大量的資源被投入到這里,其他郡縣承擔不起的改革費用,關中有天下輸入,財政是可以負擔的。 官吏多、監管嚴,朝廷對這里的控制還算是比較深,可以說深入縣鄉之間,大部分問題都能很快就反饋上來。 再加上有洛琪的親自關注,他是執金吾,可以在整個關中追捕盜賊、察查不法、直接審判,可以第一時間就將那些意圖渾水摸魚之人拿下。 即便是有官吏想要欺上瞞下,但是在遍布關中的繡衣直指監察之下,基本上逃不脫被發現的結局。 新政就算是不能完全按照預想之中實施,但是只要釋放一部分活力就足以讓關中的情況變好。 可以說局面一片大好! 王莽府中,改制派的主要領袖聚集在一起,臉上滿是開懷的笑意,王莽大聲笑道:“關中新政推行的很是順利啊,按照這個速度繼續下去,不要說孝文皇帝的治世,恢復到素王上皇的盛世,難道還會遠嗎?” 眾人紛紛直接大笑出聲,洛琪則保持著憂慮之心,沉聲問道:“不知道關東的郡縣推行新政如何了,應當是比關中慢幾分的?!?/br> 正說著,便有使者奔上堂來,是個頗為精干的漢子,皮膚黝黑。 有關東的上奏而來,一式兩份。 雖然目前大漢的最高統治者是太后和皇帝。 但是一個是稚童皇帝,一個是滿腔心思不放在國事上的皇太后。 主政的是王莽,所以奏章都直接交到他這里,需要用印時則聯系皇太后,一般都是洛琪進宮去尋找皇太后。 趙合德喜歡進宮陪皇太后說話,皇太后時常在宮中置酒宴,洛琪作為丈夫自然是要隨同,有時就會留宿在皇宮的客殿中,所以對宮中很熟。 王莽笑著展開一看,不過兩眼就狂聲大笑起來,甚至不住的拍著旁邊的坐席。 見到一向守禮古板的王莽竟然失態至此,眾人都好奇的看過來,不知道信中是何內容。 王莽揮舞著手中的奏章,然后遞給其他人,大笑道:“剛剛公子琪還在問關東境況,這東??さ目な卮抟憔退蛠砹怂淖兎ǔ晒?。 看看崔毅在東??ぷ龅?,完全不比關中差,甚至還猶有過之?!?/br> 眾人聞言都是一驚,連忙取過觀看,王莽見到眾人驚奇,又說道:“這說明什么呢? 說明新政在關東同樣可以順利的實施,這是符合天下人心大勢的。 那些做的不好的,一定是不盡心去做。 這崔毅要好好獎賞,這么快就能做出這番成績,是個人才啊,應當作為天下郡守縣令的楷模,那些不好好做事的都應當好好看看?!?/br> 崔毅的奏章在眾人手中傳遞,上面詳細的羅列了他做出的成績,讓眾人嘖嘖稱奇,根本沒人想到會有人膽敢欺騙他們這群大佬。 而且這種東西想要造假可不容易,王莽甚至洛琪估計不敢相信,會有兩千石的郡守會冒著百姓不堪其命的風險造假。 但是洛琪還是從中發現了有些不正常的地方,那就是這個成績太好了! 關中基礎比關東好,尚且做不到這種程度,關東一個普通的郡中竟然能有這份成績。 這名叫做崔毅的官員,年近四十,往年并不算是特別突出,轉任兩三次郡守之職,都是無功無過,若是有大才,早就應該聲名鵲起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