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節
還有些官員,只是單純的反對你,同樣沒有犯下什么錯誤,這些人我們要怎么對付呢?” 王莽聞言深深的望了孟林一眼,孟林和他對視著,王莽沉默了,王成和劉欽同樣望著王莽,等待著他說話。 過了許久,王莽的聲音才悠悠的響起,“我難道不是拯救天下的賢人嗎? 我難道不是天下人所共同呼喚來挽救垂暮世道的人嗎? 我難道不是上天所選定的那個人嗎? 那為何要反對我呢? 那些反對我的,難道不是jian佞嗎? 難道不是對抗天下人嗎? 難道不是違抗上天的旨意嗎? 我不知道什么對錯,只是恭敬的執行上天的旨意罷了。 面前的所有阻礙,在上天的旨意下,大概都會直接推平吧。 這就是我想要說的?!?/br> “彩!” 王成立刻擊掌大笑著,他喜歡這番話,就是要這樣毫無拖泥帶水的去做。 孟林是大儒,但是卻嘴角含笑,就是要這樣的干凈利落,這世上哪里有萬全之事呢? 瞻前顧后,顧忌那些小的德行,卻忘記了大的德行,那是腐儒才做的。 第550章 關東諸侯扛不住了! 英侯國。 當代英侯洛眾色有些復雜的望著面前的信件,坐在他身邊的則是當代的呂侯呂常,信是王莽拜托呂侯送來的,內容很是簡單。 就是簡簡單單的將天下和朝廷之間的局勢與他講解了一下。 最后說道:“昔年高皇帝和孝宣皇帝都許下誓言,兩百多年的時間,還沒有改變啊。 但是如果大漢傾覆,這些誓言就會化為飛灰了。 現在不挽救社稷,又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鎮守列侯。 從大漢開國時就不容忽視的力量。 尤其是在地方郡國的博弈之中,士族大豪強、郡縣長官、鎮守列侯這三者之間,唯有鎮守列侯立于不敗之地。 最差的結果不過是削減封戶,然后改遷而已。 這算是皇室對鎮守列侯的回護。 洛眾將信放下,然后望向旁邊的呂常問道:“文常愿意為王巨君送信,想必是支持他了?” 呂常直接搖頭道:“當然不是,家族的準則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追隨皇帝的腳步。 但是家族同樣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從靖難之后,我們鎮守列侯基本上很少將手直接插到中央朝廷。 只通過察舉等方式來舉薦人才,與曾經最輝煌的歲月相比較,已經差了許多。 二十年前,青州刺史,不過一個六百石的官員,竟然就敢借著監察的權力,直接欺負到呂氏門前,若不是父親果斷應對,即墨呂氏就要在天下的面前出丑。 這些年天災頻繁,青州流民不少,盜匪層出不窮。 家族的土地、商隊都遭到了打擊,外出的族人也有不少死在外面的,十年前發生了那件事后,更是直接下令,不允許家族女性隨意出侯國。 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子臣兄,我聽說英侯國的商隊在揚州地面上被水匪劫走,這是一個極其不好的信號啊。 雖然英侯國商隊不加洛氏標識,但以前至少還顧忌一些,現在…… 如果再不改變,青州本就是人口稠密之地,等到流民四起,很快就能卷出實力強大的義軍。 那時作為鎮守列侯,極有可能會家族覆滅。 上一次戾帝之禍,很多人都忘記了,但是呂氏沒有忘記,多少家列侯都被攻破了侯國,多少諸侯王被殺死在王座之上。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縱然是以洛氏的聲望,一旦天下亂起,想要獨善其身也極難。 民心如流水啊。 呂氏在青州算是有善名,但是依舊不能幸免。 王氏是關東人,對這些當然是清楚的,所以才來說服我,而且我承認,我被他說服了。 這個天下真的不改不行!” 呂常的話中帶著滿滿的擔憂和隱隱約約的恐懼,隨后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想要維持一個家族的富貴實在是過于困難了。 雖然列侯削爵不像諸侯王那么快,但開國時上百家列侯,到了現在,侯國還在的,不算是特別多了。 畢竟皇位的變換頻繁,列侯這種依附于皇帝的貴族,肯定會受到影響,多有改封到別處的。 而且拿不到軍功,戶數也是一削再削。 雖然即便是最后失爵,有這近百年的繁衍和積累,還擁有大量的財富、傳家的經學、政治上的人脈,這些曾經的列侯家族,都很輕松的就能轉型,甚至因為失去束縛,還能瘋狂的擴張起來。但呂常不愿意! 或者說幾個大列侯都不愿意,爵位和姓氏是他們的驕傲。 王莽見到了這一支力量。 他明白鎮守列侯的實力還是很龐大的,如果這些人站在他的對立面,那他的大業一定會受到影響。 洛眾沉吟問道:“這封信絕對不僅僅給了我們二人,肯定還有其他的列侯。 那么其他家會做什么呢? 這些多年遠離朝廷的中樞權力,還能讓他們保持淡定的心態嗎? 面對這重返中樞的機會,這些列侯家族會怎么想? 現在是皇帝不支持改制,你我能怎么辦? 難道再來一次靖難,把皇帝拉下來嗎? 那英侯和呂侯以后恐怕就成了亂臣賊子的代名詞了! 越是在這種時刻,越是不能著急,先將自己侯國周圍的情況理順,保證一個比較安穩的環境,然后再去考慮其他?!?/br> 呂常聞言沉吟著點了點頭,他的確是因為這些年發生的事情,而有些昏頭了。 那些大列侯自然都收到了信,相對比某些列侯來說,只要不考慮未來的話,這些大列侯的日子過的還是比較舒服的。 因為侯國人口多,私軍多,在地方就有實力。 一旦逼急了他們,他們就能讓那么仗勢欺人的官員好好看看什么叫做開國勛臣的底蘊。 面對王莽的招攬,不少家勢衰微的列侯攀了上去,但是這些開國列侯的態度很是曖昧。 尤其是那些有金令的列侯。 因為王莽畢竟不是皇帝,一時的顯赫不算是什么,這些家族動輒一兩百年,如果每一個權臣都去攀附的話,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石沉大海的信件并沒有讓王莽有任何的沮喪。 因為鎮守列侯本就是皇帝的最后一層保險之一,他和皇帝之間的關系算不上特別融洽,列侯們自然是有顧慮的。 但是他拉攏列侯是順手而為,不算是特別放在心中。 因為現在已經不是靖難之時了,若是哪個時候,面對武德充沛的鎮守列侯,王莽還真的需要顧忌一下。 但是現在關東的大部分列侯和諸侯王,經過這么多年的榮華富貴,大部分都沒有了昔年的勇武。 這些諸侯王和列侯即便是加起來,實際上對長安朝廷也沒有什么威脅,甚至在王莽的眼中,如果沒有皇帝拉偏架,鎮守列侯不一定就比當地的豪強強大。 在王莽的改制計劃中,列侯都不屬于重點打擊對象,本來就是一群廢物,有什么可打擊的? 以關中御四方,以朝廷御地方,這兩條沒有人說出來,但是卻實行了這么多年的政策,導致誰掌握了中樞,誰就掌握了天下,除非天下皆反。 但是王莽絲毫不擔心,等到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權,只要不搞到戾帝時那種秩序全崩的境地,擁有三河六郡、羽林孤兒的他,將是無敵的存在! 沒有任何人是他的一合之敵! …… 對于王莽,昭城洛氏同樣一直都在關注,畢竟天下之間已經許多年都沒有見過聲望能有這么高的人出現了。 當年王莽前來昭城求學的時候,就比較有名氣,在洛氏子之間也有所流傳,甚至還得到了一個“其誠近乎偽”的評價。 這個評價雖然聽起來怪怪的,但的確是實打實的稱贊,王莽的那一顆堅定之心,任誰見到了都要高呼。 “家主,前御史大夫突然參與了謀逆,在家中自殺,皇帝任命王莽為御史大夫。 王巨君擔任光祿勛不過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升任御史大夫,據說丞相在向皇帝遞交辭呈,希望能夠乞骸骨。 從現在的情況看來,王莽很快就會升任丞相,因為漢朝現在沒有大司馬大將軍,他基本上會掌握朝政。 王莽是改制派的士人領袖,這是否是皇帝改變了態度呢?” 當代家主洛伏沉吟道:“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畢竟還有皇太后在上面壓著他,而且朝廷中改制的聲音越來越大,甚至就連鎮守列侯都開始匯報各地的不良情況,民怨太大,快要壓不住了?!?/br> ———— 神爵十七年夏,關東民變四起,盜匪愈烈,諸侯遂持劍,破金令掌州郡兵者十,有甚者,一年三破金令,諸侯尚不能保,曰:“惜戾帝之禍,流民遠甚于此,亦拔劍而定,今有精兵,亦有糧草,竟不能制,此非天之不佑?” 諸侯聯結,皆垂首而嘆,不能振作,盜匪破國者四,身死者十一,有功者復其社稷,有過者削戶減民,奪爵除國者七,諸侯衰微,盡在此時?!稘h書·漢興以來諸侯年表》 第551章 洛氏之中的分歧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