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節
有功勞的臣子得到該有的賞賜,讓他們尊貴起來,讓他們富貴起來,君主的天下就會安穩。 子孟啊,你說朕這么做對不對?” 霍光當即躬身下拜道:“陛下圣明,圣人說,士為知己者死,陛下施恩,臣子報恩,這是天地之間的道理?!?/br> 人這種生物實在是太復雜了,就算是劉詢也不能免俗,玩弄權術搞平衡的終極,他還是會把希望放在人身上。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但有值得信賴的人,一切分治都是為了權力的穩定,但在最深的底下,人性的光輝掩蓋了一切。 劉詢緊緊的盯著霍光,盯的霍光如芒在背,不知道皇帝怎么了。 然后就聽到悠悠的一聲,“子孟啊,朕可能要做一件大事,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希望你永遠都能記得住這份信任。 你先下去吧,把朕的意思傳出去?!?/br> 霍光渾身冷汗涔涔的退了出去,一直走到殿外,冷風一吹,他才回過神來,回想起皇帝最后說的那一句話。 “大事?” 霍光很是疑惑,皇帝大權在握,又不和洛氏開戰,這世上有什么事情對他來說是大事呢? 恐怕就連此次進攻匈奴都算不上大事吧? “奇怪?!?/br> 霍光想不出來只能作罷,現在要緊的還是將西域調整透露一下,看看眾人的反應。 ———— 每當筆者研究漢宣帝劉詢時,總是會閃過一個詞語,那就是謹慎。 在他執政的二十年間,筆者幾乎沒有見到過任何暴烈的行為,他總是謹慎而小心,“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個老子提出的政治智慧,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從處理靖難諸侯開始,他總是能合理的處理那些立下大功的功臣,既不影響皇權的運作,又能夠使功臣得到賞賜,這大概就是一個偉大的君王所能夠做到的。 各種賢才能夠肆意的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不擔心受到君王的清算,這就是劉詢被稱作漢代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的原因?!稘h宣帝傳》 第509章 此子類我,當為堯舜 離開長樂宮后,霍光就和一些人喝了一些酒,在醉酒后無意之中把皇帝的計劃全盤托出,于是這些消息就像是長了腿一樣,很快就傳開了。 人與人的思維實在是過于不同。 劉詢運用自己高超的權術水平,幾乎考慮到了方方面面,才使西域達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樣,結果風聲從非官方渠道傳出去后,除了洛氏,根本就沒有太多人在意。 這讓劉詢感覺大跌眼鏡。 西域不過是流放犯人的蠻荒黑暗之地,甚至很多人將西域稱之為域外,發自內心的不覺得那里是諸夏的土地。 這就是天下人對西域的印象,短時間之內無法扭轉,西域漢人自己都這么想,許多在突襲匈奴王庭中立下功勞的將領和士卒都想要調回中原。 皇子們更是多方奔走,所有人都清楚皇后的兒子是不可能去就藩的,那就只有他們這些庶皇子去了,問題是那可是西域,據說那里的太陽直到亥時才會落下。 寧要中原一縣,不做西域一王! 這些皇子奔走可不是為了自己不去,以他們這位父皇的性格,若是見到他們推三阻四,定然憤怒,這些皇子的目標是,推薦自己的兄弟們去。 “皇兄天資英斷,素有才干,定然委以大任,這是弟弟所不能相比的,若是有皇兄坐鎮西域一國,定然安穩啊?!?/br> “誰不知父皇多次稱贊六弟有才能,是我宗家之中的麒麟兒,西域廣袤,有萬里疆域,正是六弟施展才華的天選之地啊?!?/br> 這些皇子們一個個都化身夸夸黨,拼命的稱贊著自己的兄弟,還發動大臣們一起這么做,表面看起來頗有一副兄友弟恭的感覺。 但是這又怎么可能瞞得了劉詢呢? 長樂宮中。 劉詢坐在上首,他的旁邊有一個小孩子正在玩耍,看模樣才五六歲,正是元封十四年皇后生下的嫡次子。 在殿中坐著侍中霍光、安陽侯韓利、太學祭酒洛青、御史大夫劉向,都在望著皇帝和殿中的小孩子玩耍。 宮娥為幾人添茶之后,劉詢望著安陽侯道:“安陽侯,朕準備任命你為西域大都護,前兩任西域大都護可都是戰功赫赫,威名遠揚,你有沒有信心?” 安陽侯躬身作揖道:“啟稟陛下。 孝武皇帝時,曾經贊揚昭武威公,乃是素王上皇天賜予大漢的神劍,臣不過是一個凡人而已,難道敢于和昭武威公相比嗎? 武襄侯馬踏匈奴,陣斬單于,數十年間,西域靖平,這同樣不是臣敢于相比的。 但臣知道,君王賜下了重擔,臣子就該去完成它。 君王給予了信任,臣子就不能辜負它。 臣縱然沒有先祖的才能,卻有一顆為陛下的丹心啊,只有用竭盡生命去做,才能報答您的恩典了。 若是西域有亂,便從臣的尸體上踏過去吧。 臣至高的陛下啊,請您在長安之中安坐即可。 這是臣所能對陛下許下的承諾啊?!?/br> 安陽侯知道皇帝為什么要讓自己去西域,雖然他發自內心的不太想去,但是身上所背負的責任,讓他不得不去做。 這一番話,聽的劉詢頗為感慨,說道:“安陽侯真是忠臣啊,你這樣的臣子才是我大漢的棟梁,有了你這番話,朕坐在長樂宮中,怎么可能不安心呢?” 說著,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轉而有些憤怒的說道:“再看看朕的那些好兒子們! 一個個推三阻四,為了不去西域,竟然還搞出了一出兄友弟恭,真是可笑。 心中一點都沒有大漢的社稷,這樣的皇子,朕怎么能封他們做王,怎么能讓他們成為一地諸侯呢? 真是妄為我劉氏的子孫!” 劉詢是發自內心的生氣,說起來甚至有些咬牙切齒,下面的幾人眼觀鼻,耳觀心,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應,這種事完全就是皇帝的家事,和他們沒有什么關系。 皇子劉佘見到自己的父皇很是生氣,放下了手中的玩具,小步跑過來,直接抱住了劉詢,奶聲奶氣的說道:“父皇不要生氣了,孩兒愿意去西域,為父皇鎮守?!?/br> 劉佘長相本來晶瑩剔透,十分可愛,讓人忍不住心生好感,再一說這話,更是讓劉詢的父愛爆棚,他是萬萬沒想到劉佘竟然會說出這一番話,于是問道:“佘兒,這番話是誰教你說的嗎?” 作為一個優秀的帝王,劉詢對一切不合常理的事情都保持著懷疑,劉佘依舊是奶聲奶氣的回答道:“母后說父皇想讓皇子到西域去,說兄長們不愿意去,所以不開心。 阿佘想讓父皇開心,阿佘可以去西域的?!?/br> 劉詢再也沒有任何的懷疑了,他用力的將劉佘小小的身子抱在懷中,然后松開,仔細端詳著劉佘的面容,然后感慨的說道:“沒想到啊沒想到,朕最孝順的兒子,竟然是這個五歲的小娃娃。朕聽說這世上的人,生來就是不同的,朕的佘兒就是天生的孝順吧。 大漢以孝治天下,這樣好的孩子,足以承擔任何的大任啊。 這樣好的孩子,未來難道不能成為堯舜的那樣的人嗎? 這才是我劉氏皇子該有的樣子,和朕多么的相似啊?!?/br> 他在這里感慨,劉佘是個小孩子,只當父皇在夸獎稱贊自己,于是有些害羞的往劉詢懷里鉆。 但是殿中的幾人卻虎軀一震,兩震,震的根本就停不下來。 劉詢的這番話不算長,但是蘊含的信息卻實在是太過驚人了。 “最孝順”的意思就是其他皇子沒那么孝順,表面上是在說那些不愿意去西域的皇子,但太子呢? 成為堯舜那樣的人! 這句話可真是太有名了,當年周武王想要將周天子之位傳給素王時就說了這句話——吾弟當為堯舜! 就像是負王于背的政治含義一般,這句話所代表的意思,是極為令人沉思的。 當今皇帝是什么人? 他難道會不知道嗎? 還是說他就是故意的! 最后皇帝還說了一句劉佘像自己。 此子類我! 這幾乎是皇帝最高的評價了,這三條,一個可能是意外,或者說是不小心的,但是三個同時出現,誰還覺得不是早有預謀的,誰就是傻! 殿中這四人誰傻? 皇帝的心思立刻就被這幾人猜了出來,皇帝這是升起了換太子的心思,不一定實施,至少是有這方面的想法。 幾人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因為政治是復雜的,皇帝到底是真的想要換太子,還是借著要換太子的事情給現在有些跋扈的太子上點壓力,這沒人知道。 畢竟上次那件事很丟臉,皇帝都沒有說要換太子,這次好端端的怎么會突然升起這個想法呢? 劉詢當然很清楚下面的四人心里在想什么,但是他什么都不說,反而開始說起了另外一件事。 “公子青,武襄侯薨逝,他的無雙侯位由公子藍繼承,不過朕有一些想法,不知道是否合適,想要和你確認一下,如果你不能拿主意,便回昭城和昭公說明?!?/br> 無雙侯? 洛青心中疑惑,但還是直接作揖道:“陛下請講?!?/br> 劉詢沉吟了一下然后說道:“經歷了此次西域封王之事,朕很是擔憂啊,這大漢的貴族對西域依舊是不夠重視,將之視為域外之地。 這樣的態度,朕怎么能夠相信未來這些人能夠保證西域始終在大漢的手中呢? 無雙侯國,占據了伊水河谷幾乎四分之一的土地,雖然表面上是侯國,但實際上卻不比王國差,數遍大漢的列侯國,也只此一例了。 這樣強勢的侯國,若是在忠誠于大漢的列侯手中,那自然是安穩無敵,若是出現什么意外,和某些jian人相勾結,造成的危害同樣極大。 時間和距離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會讓人和人之間變得陌生。 公子藍是洛氏的嫡系子弟,朕自然是放心的。 但是按照傳承法,朕記得下兩代就會失去圣痕對吧? 洛氏可有什么辦法,能夠一直保證以后的無雙侯都心向中原,不割據西域嗎?” 洛青萬萬沒想到皇帝竟然會思考這個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是洛氏之前就想過的,畢竟西域對洛氏來說更重要,始終保持昭城的影響力,是洛氏必須做到的。 洛青當即說道:“陛下,這個問題家族早就考慮過,畢竟洛氏有千年的歷史,小宗分出去之后反攻大宗的事情并不少見。 目前家族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個辦法就是代代過繼嫡子到當代無雙侯之下,然后順理成章的繼承侯位,家族嫡系之間皆是親人,子弟們并不在乎這個。 第二個辦法就是五服之外的無雙侯可以娶家族的嫡女,您是知道的,昭城之中幾乎九成都是洛氏族人,我們沒有那種宗族之間不通婚的習慣。 否則整座城的男女都要不婚不嫁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