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節
張懷整理了一下衣領,望了洛青一眼,然后說道:“報仇而已?!?/br> 劉向和霍光聞言心中一沉,糟了,最壞的結果! 還真的是報仇。 然后兩人不約而同的側視了洛青一眼,心中同時想道:“不應該把公子青帶來的?!?/br> 果然洛青問道:“報什么仇,愿意說說嗎? 你知道你是必死的。 太子未來做皇帝,這件刺殺案是要上史書的,你張懷在史書上是‘意圖弒主’還是‘報仇刺殺’,就看你的原因,我今天來這里,就是要公正的記錄這件事?!?/br> 張懷是必死的,就算是洛青也救不了他,但挽救他死后的名聲還是能做到的。 洛青這番話一出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洛青的身上。 洛氏記史,務求公正。 有過曰弒,無過曰殺,有功曰誅。 這就是公正! 張懷本來平靜的面容被洛青兩句話就打破了,幾乎短短時間之內,兩行清淚就潸然落下。 他深深的跪伏在地上,痛哭失聲,地上不斷掙扎的刺客同樣停止了掙扎。 痛哭了數聲之后,張懷收斂了一些情緒,緩緩說道:“想必卑職府中的家眷諸位上官都見過了,其實卑職還有一個二八芳華的女兒?!?/br> 這句話一出口,洛青三人臉色大變,就連周圍的禁軍將士也都有些驚疑,不會吧,不會是那種最沒品的強搶民女的戲碼吧? 身為主君強搶臣下的女兒? 這樣的無恥之徒,不攮死他,枉為大丈夫,在這世間走一遭! 張懷輕聲述說道:“一年前,小女前往集市采買一些布帛,想著給卑職做一件新衣裳,小女的女工很不錯,在周邊街坊鄰居之中都有名聲。 沒想到啊,這一去,竟然就是天人永隔,陰陽兩界互不相見了?!?/br> 死了? 眾人一驚,不僅強搶民女,竟然還殺了人? “卑職見到小女直到夜幕之時還沒有回來,于是便出門尋找,一陣詢問然后得知小女被虜到了公主府中,長安百姓說搶走小女的是公主的兒子。 卑職畢竟是太子府中的官吏,還算是有一點面子,得以進入公主府中,左等右等不見小女出現,沒想到過了片刻,公主府竟然二話不說的派人將卑職趕了出來。 卑職當時就覺得不對,于是一直暗中守在公主府外,親眼見到他們扛著一個麻袋走出,然后往亂葬崗走去。 當時卑職就知道小女恐怕是已經糟了不測,但是心中總還是有些念想,渾渾噩噩的走到亂葬崗中,打開了麻袋?!?/br> 張懷似乎是說不下去了,然后咬著牙道:“那么一個靈秀的小姑娘啊,她就那樣躺在亂糟糟的亂葬崗上?!?/br> 第494章 重判重刑 “我要他死!” “我要他償命!” 張懷的聲音有些激烈起來。 “皇太子的命或許珍貴,但在我的心中卻不比我的女兒珍貴,而且我是他的臣子,我從未對他有過絲毫的不敬啊,他竟然這樣對待一個忠臣。 素王上皇說過,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殺死寇仇,難道哪里不對嗎?” 張懷的話說到這里,霍光和劉向的臉色都有些難看。 不是因為這件事太過慘無人道,比這還慘的事情他們都見過、聽過。 尤其是劉向在廷尉多年,什么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事情沒見過? 有些人心中的險惡遠遠超過這世間最深最黑暗的深淵。 但普通百姓這么干,影響的是一個人,太子不一樣,他應該是表率,他現在是儲君,未來是君王,有這么一個君王,做臣子的能不感到丟人嗎? 諸夏文明自古以來就很鄙視私德有虧的人,對道德的追求甚至超越了功績,自古以來被尊重推崇的都是道德模范和功績并存的人。 就算是求賢和求學都首先要求品行要端正,儒門先不說實際做的怎么樣,至少在理論上明確規定了君子所應該達到的品德。 上古對圣王同樣有九項至高的品德要求。 萬惡yin為首! 失德本就是大事,更別提是色和性,這兩者是直接和臟亂的印象聯系在一起,一提起就會讓人產生一種黏糊糊的不適感。 誰能忘記這件事? 以后太子當了皇帝,做了天子,當他說起愛民時,所有人都會想起這件事。 “陛下啊,曾經有一個二八少女的血濺在您的天子冠冕上! 現在您在這里冠冕堂皇的說什么愛民,難道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霍光和劉向兩人越想臉色越難看,洛青認真的說道:“元封十七年,太子及同行貴子掠臣張懷良家女,害之,棄尸荒郊,元封十八年夏,懷欲殺太子,以劍擊之,未果,悲夫?!?/br> 史官會對許多人表達出一種同情,洛青告訴張懷,你做的沒錯,只是力量不夠罷了,而且史書上只說害,不說yin害,算是為三娘留一份體面。 “太史令前些時日與我相見時,說正在編纂一種前所未有的通史,今天這些事我會交給他,作為太子劉賀的生平事跡?!?/br> 這是洛青在告訴他,劉賀這件事在史書之上會被定性,這是洛氏所能做的。 張懷聞言一怔楞,俯首磕了兩個頭,泣聲道:“懷多謝公子,愿公子平安喜樂,萬年萬福?!?/br> 被按倒在地上的刺客吐出了口中的布帛恨聲道:“只可惜沒能殺死劉賀那惡賊,沒能為三娘報仇。 大仇未能報,我不愿意進牢獄之中宛如行尸走rou,請諸位在這里殺死我。 若是能讓我與三娘合葬,來世定當牛做馬報答諸位上卿?!?/br> 刺客的聲音有些沙啞,但還是能夠聽出是個年輕人。 張懷解開了三人心中的疑惑,喟然嘆道:“他是三娘的未婚夫,本是經學士子,卑職還準備將他推入文館之中,充當東宮后役,沒想到啊,人算不如天算,竟然走到了這一步?!?/br> 屋中的氣氛顯得有些沉悶起來,一種不適感充斥在每個人的心頭,甚至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張懷被帶走,洛青三人隨著禁軍返回。 坐在馬車中,洛青靠在車邊閉目養神,霍光和劉向對視,劉向突然說道:“太子做的確實不對,張懷復仇無可厚非,但太子之位擔負社稷,不能輕動,一動死傷就不僅僅一人,張懷有他復仇的理由,我們有維護秩序的理由,秩序和穩定才是至關重要的?!?/br> 說出這番話劉向感覺有些不適,根據他所著的經典,律法是有一個懲惡揚善作用的,但是這種道德追求,在最根本的職責面前,似乎都成了一種奢求。 他覺得張懷復仇沒做錯,他也覺得自己抓張懷沒做錯。 關于朝廷的職責,某常任秘書有過經典的論斷,即朝廷不在乎善與惡,只在乎治與亂,朝廷是用來維持天下穩定運轉,預防混亂,制止分裂,即防止天下進入到各種人命比豬狗還賤的亂世之中。 在完成這個的基礎上,如果還有余力,才可以開始著手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平,進而提升整個朝廷的道德水平。 劉向是大漢的統治者之一,而且是經歷過底層生活的刑律家,當然很清楚這一點,他是在說給洛青聽。 洛青撇撇嘴。 世人總對洛氏有種誤解,認為洛氏是道德君子,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道德君子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被道德綁架,最終陷入道德困境。 洛青不需要他指點,對政治穩定的重要性他比劉向更清楚,在邦周洛國時期,洛國公室也不是僅僅用恩情來養民的,這些事情都很清楚。 但他還是不高興,所以不想說話,也不知道該怎么說。 昭公國公子要大漢皇帝把自己的太子殺了償命? 洛青想想都感覺瘋了。見到洛青沒說話,霍光便說道:“子政公,太子之位不能輕動,但懲惡揚善還是應該做的,大漢律法的威嚴也不容置疑,不如效仿衛鞅舊事吧?!?/br> 劉向恍然,有些驚異的看了霍光一眼,他承認霍光是個人才,但是霍光不愛讀書他也很清楚,沒想到竟然能說出衛鞅舊事。 先秦時期,太子坐法都是累及師長,不會直接對太子動刑。 “動不了太子,還動不了其他人嗎?” 霍光意味深長的說道:“張懷是有祿位在身的,他的女兒三娘是良家中的良家,三娘的未婚夫還是士子,身份又不是最底層的庶民能比。 殺死這樣的人,真當自己都是太子嗎? 況且孝鼎皇帝當年能下罪己詔,向天下承認自己的過失,區區一個太子難道就不會錯了嗎?” “嘶~” 這一下就連洛青都認真的看了自己這個表弟一眼,霍光一向都很是低調,能不說話的時候不說話,給人一種可以信賴的感覺。 洛青一直都清楚自己這個表弟不一般,但是現在突然發現,霍光心黑的很,而且頗有一種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必殺的感覺。 劉向和霍光匆匆向皇宮而去,向皇帝去匯報這一次刺殺太子案的結果。 長樂宮中。 劉詢見到調查的結果,表面不動聲色,但是手卻直接將案卷翻扣在桌案上,這個下意識的動作,讓劉向猜測劉詢心中現在大概很是憤怒。 “子政,你曾經主管廷尉,你覺得應該怎么處置?” 劉詢這個問題就非常的含糊其辭,只說了處置,卻不說處置誰,霍光侍立在劉詢旁邊,一言不發,劉向直接躬身作揖道:“陛下,張懷因為仇怨意圖殺死太子,按照律法自然是要處死的,三族之內都要流放。 張三娘是良家女子,孝文皇帝說漢室帝王為舟,良家子為水,承托大漢社稷,權貴殺害良家子女,按孝武皇帝時律令,應該處死。 太子之事,則請陛下做主?!?/br> 之所以要按照劉徹時期的律令,是因為劉旦時期打仗缺錢,各種收刮的辦法都想到了,犯了罪可以花錢贖買,就算是死罪都可以贖買。 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對皇權的威嚴神圣是重大的打擊。 劉詢上臺之后自然要廢除掉這條法律,為了否定劉旦,劉詢基本上把劉旦的各種惡法吊起來鞭尸,能廢則廢,毫不留情。 劉詢奉行嚴厲卻不嚴苛的刑律,聽到劉向的作答,他心中大概有了數,知道了自己這位重臣的想法。 沉吟一番后,劉詢果斷說道:“子孟擬旨,張懷和刺客留個全尸,三族流放到齊地即可,參與張三娘案的全部處死,太子朕會下旨訓斥,罰沒他的各種儀仗等,再關禁閉。 這樣大概可以了?!?/br> 確實可以了,劉向和霍光都有些振奮,這下應當可以向長安的百姓交差了。 翌日。 廷尉的緹騎踏破了長安城的寧靜,一道道逮捕的文書傳出,然后一個個貴族子弟,直接從不同的風月場合被緹騎帶走。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