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節
我得到了一個君主啊。 “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我等應當立刻告知長安及關中士民,然后迎逢新皇,還請呂侯遣使告萊西侯,我等愿奉其為主! 履極天下!” 呂產振奮,大事成矣。 他的meimei一旦成為了皇太后,呂氏就可以安心的待在即墨,即便是他不說話,也沒有人會忽視,最重要的是,可以安安心心的低調了。 諸侯同樣振奮,新帝一旦選出,這世界都仿佛開朗起來,只要我等同心戮力,平定關東的sao亂,振作關中的局勢。 大漢的社稷就會安穩如山,大漢的國勢一定會蒸蒸日上! 經過一年的奮戰,終于快要撥開云霧見光明了。 眾人蜂擁著向外走去,洛斯慢慢的走在最后,望著前方哈哈大笑,個個喜笑顏開的諸侯,抬頭望了望天,他想起了昔年先祖宣公帶著諸姬勤王,最后將國都遷到了洛陽。 現在的靖難諸侯似乎沒有這個意識,他們只想著振作局勢,這是連洛斯都沒有想到的,真是一群忠臣??! 新的皇帝,愿你可以善待他們,百年養恩,報在此時! ———— 孝宣皇帝者,孝武皇帝孫,膠東悼王子也。 元正十五年,五月,戾帝已逝,國家無主,天日惶惶,諸侯議曰:“國不可無君,戾帝禍亂,諸子有罪,不得為王。 漢室有德,承襲孝武,擇支子孫賢者為嗣。 孝武皇帝孫病已,年二十,受《孟子》、《尊王》、《管子》,cao行孝順,慈仁愛人,有文皇之德,武皇之姿,可以奉承祖宗,興盛社稷,成子孫萬世基業。 宜迎之?!?/br> 諸侯曰可,請呂侯產至孫里舍,洗沐,賜御府衣。 宗正立以皇嗣車輦奉迎皇孫,就宗正府,入長樂宮,見靖難諸侯。 皇孫面南而坐,靖難諸侯往而拜之,奉上璽、綬。 遂即皇帝位,謁高廟,又謁素王陵,即天子位?!稘h書·孝宣本紀》 第464章 帝心莫測 元正十五年。 五月,大赦天下,戾帝劉旦以言治罪者,冤假錯案者,輕罪重罰者,悉數釋放,天下歡騰。 上諭:靖難諸侯皆加封五百戶,金銀、寶物等無算,爵號加靖難,以作彰顯。 六月,群臣議定年號,以明年為元封元年。 靖難諸侯上書,稱“戾帝已誅,應當遵循朝廷的制令,回返關東,關東動亂還未平定,鎮守國家,不可耽擱,特敬告陛下?!?/br> 皇太后與皇帝下詔挽留。 “自古非常之時有非常之君,非常之臣,天下失序,朝綱不振,朕正需要諸位賢臣的輔佐啊,諸位如何就要離開朕了? 這難道是朕的德行低下,不足以讓群賢輔佐嗎? 這難道是朕的胸懷狹隘,不足以容納諸位功臣嗎? 還請諸位忠臣多多思慮。 朕愿意以丞相、大將軍、御史大夫,九卿以及兩千石的高官來給予諸位靖難功臣,再次誠懇的挽留諸位,留在長安輔佐朕?!?/br> 劉病已的言辭很是情真意切,不論是靖難諸侯,還是百官士民,皆贊嘆道:“陛下仁義,社稷之福?!?/br> 于是有的靖難諸侯便留了下來,有開國元從勛臣,有劉氏宗親列侯,有孝武皇帝時興盛的列侯將門。 這些人都將迎來富貴,因為經過政治清算的朝廷實在是太過干凈,三公九卿近乎一空,無數的位置都被騰了出來。 但是真正最富貴的那些人卻再次上書,要返回關東。 尤其是呂產,把當初和靖難諸侯所說的那一套說辭拿出來,皇帝就沒有了拒絕的理由,于是呂產成了靖難諸侯中第一個返回關東的。 臨行之前,皇太后和皇帝前來送行,皇帝輕聲說道:“舅舅回到關東,多多寫信來長安,在您院中的那棵樹,可要好好照料,讓它茁壯成長,朕很是關心啊?!?/br> 呂產聞言瞳孔一縮,然后深深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定會好好照料,每月都往長安寄信,就像是您曾經見過的那樣?!?/br> 見到這一幕,之前就若有所思的幾家,紛紛加快了腳步,準備回關東悶聲發大財。 長安貴族跌倒,關東諸侯吃飽,這句話就是如今最好的寫照。 洛世沉默著離開了長安,率領著西域和河西大軍回返,他帶走了劉旦幾乎所有的女兒和許多妃子,眾人都當作沒有見到一般。 他現在是西北王了。 他騎著最好的大宛天馬,走出隴西,進入河西,望著眼前遼闊的天地,然后回想起皇帝所說的,“卿,西北的擔子在你的身上,你是洛氏子,又久經戰陣,從孝鼎皇帝時到如今,鎮守西域以十年而計,朕很是放心。 此次回西域,務必要小心一些jian邪之人的低語,不要讓仇者快,親者痛,這是朕所能說的?!?/br>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一個男孩身上,然后落在那些已經漸漸從驚慌失措中恢復的少女和少婦身上,各個都是頗為美麗的女子,輕聲呢喃道:“真是個不簡單的皇帝啊,你會如何對待這些人呢?” 七月。 上諭:“戾帝殘酷的對待百姓,使用嚴苛的刑律,不多加以察查就逮捕下獄,漢律就像是紙一樣,沒有了絲毫的威嚴,廢除掉戾帝時的律法,使用孝武皇帝的法令。 朕以為,執行律令應當嚴謹,刑訊逼供的結果是真心的嗎? 朕以為不是的。 證據有疑點就落實,這是正確的嗎? 朕以為不是的。 朝廷辦案應當公正,百姓才會服從,這是朕在民間流落之時所知曉的道理。 至于有汪洋大盜借此逍遙法外,朕以為不必多慮,有官有民,有俠有盜,郡國官府應當放寬對百姓復仇的懲罰,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之事,為什么要阻止呢? 曉諭天下,使百姓都知道朕的意思?!?/br> 九月。 皇帝連續下達五條詔令,幾乎將劉旦曾經作為皇帝的一切痕跡都清除了個干干凈凈,因為劉旦被貶斥的起復,因為劉旦被殺死的慰問親朋好友,因為劉旦而受到冤屈的全部清洗,因為劉旦而顯赫富貴的早已流放。 靖難諸侯的政治清洗太過于表面,只針對了最顯赫的列侯、諸王和三公九卿兩千石,劉病已的這一次清洗甚至觸及到了鄉一級,其中或許有些許的冤假錯案,但是得到的效果是極其顯著的。 一個剛剛即位半年的皇帝,通過這種強制選邊站的行動,擁有了威望和權力,無數官吏百姓受到他的恩惠,成為了他的鐵桿支持者。 十一月。 長安公卿悉數發落,皇帝曉諭天下,令諸侯各自安定國家,撫鎮士民,又降旨關東,除窮兇極惡之輩,悉數赦免作亂之民,官府不作統計,各歸其家即可,于是關東漸漸平定。 諸事已經落定,朝堂之上多數都是靖難諸侯,聲勢煊赫,幾乎比剛剛開國時的元從諸勛還要興盛。 十二月。 上諭:“戾帝是個獨夫啊,就像是紂王那樣,天下有忠正的臣子不知道使用,于是被諂媚的小人所蠱惑,這難道不是因為偏聽偏信的原因嗎? 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愛好招納賢才,于是得以創造功業,孝鼎皇帝和戾帝不這樣做,于是造成社稷動蕩。 朕出身膠東,不曾見過西域的艱難,不曾見過并州的風霜,不曾見過天南的難行,朕是天下的君主,卻不知曉天下的難處,這不是賢君所應當做的。 朕想要得到賢能的臣子,但是天下有萬里之大,于天地而言,朕不過滄海一粟罷了,想要遇到諸位賢臣又是何其難?,F在煩請四方的列侯、諸王、郡守,在你們的郡縣和國家之中,為朕選舉德行良好和才能出眾的人吧,朕愿意用黃金和顯爵來恭敬的對待他們?!?/br> 一道光明正大的求賢令。 一道光明正大分潤權力的詔令。 這是皇太后第一次如此鄭重的望著自己的這個兒子,劉病已靜靜地端坐在呂瑩對面,呂瑩問道:“皇帝所做的,可是深思熟慮了,招納而來的賢才,是要給予地位的,和靖難功臣位列同班?!?/br> 劉病已望著自己的母后,沉默了一瞬才開口道:“若是沒有靖難功臣,您和兒子又如何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呢? 若是沒有靖難功臣,先王的大仇此生恐怕都不能報復了。 我想要讓他們更加的顯赫起來,于是賜予了他們榮耀。 我想要延續他們的富貴啊。 就像是高皇帝所做的那樣,過分的恩寵難道是好事嗎? 那就不能過多的賞賜,那會讓他們驕躁起來,那就不能給予他們一切的權力,那會讓他們驕橫起來。 我不愿意他們改變,我不希望有朝一日走到刀劍相對的地步,那可真是太難堪了,這是兒子所能做的?!?/br> 呂太后深深的望了劉病已一眼,說道:“你是個聰明有手段的孩子,所以我不愿意阻止你的施政,但聰明人通常會忽略一件事,那就是人心。 我出身呂氏,史書之上有太多聰明睿智的君主,但是創造功業的圣主明君卻并不多。 你記住,永遠不要讓天下人認為你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王,即便你能橫壓天下。 如果臣子以為你刻薄寡恩,那你就再也得不到盡忠之臣,而盡是為利之徒,若是幸運尚且有心懷社稷之人,若是不幸,就只剩唯唯諾諾之人。 一個刻薄寡恩的皇帝,會毀掉百年的恩情培養。 戾帝禍亂,敗壞社稷,漢室天下有傾覆之危。 因為高惠文武的百年遺澤,于是有靖難諸侯起事,誅殺獨夫,又不戀權位,還政漢室。 昔年周室諸姬輔佐周懿王,尚且要求懿王遷都到洛陽。 靖難諸侯沒有要求遷都,是因為他們真的想要興復漢室。 這是不遜色于迎你上位的恩情??! 如果你背上了刻薄寡恩的名聲,如果你清算了靖難諸侯,如果忠臣的一腔熱血被殘酷撲滅,昭昭史冊之上,會清清楚楚的記著。 曾經有一群人挽救了漢室,然后晚年凄慘。 等到再有這等社稷傾覆之禍時,就再也沒人來挽救漢室了! 你明白了嗎?” 劉病已耳邊依舊在回響著母后的言語,三月的長安城還有些寒冷,但冬日的光卻很是溫暖,他望著巍峨的未央宮以及整座皇宮,然后抬起自己的雙手映照在和煦的陽光之下,很纖細很白,但是很有力量。 元正十五年要過去了,元封元年將會到來,這是朕的時代! ———— 孝宣既立,群臣奏議曰:“國不可無君,君不可無后,請選賢良淑德為后。 吾等選關中、關東三十六家淑女,呈報陛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