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節
任何一項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允許私軍存在同樣如此,它的害處很明顯,那就是導致地方作大。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漢廷收繳了列侯國大部分的事權和政務權,王侯國的國相完全由朝廷任命,平時由國相主政,但列侯不是待宰的豬羊。列侯有皇帝的金令,這是洛新創造的一項制度。 金令是一次性用品,用時要折斷,取出里面的加印圣旨,可以用來要求國相移交權力,得到侯國的全權指揮權,包括國相以下的生殺大權。 不過在事后需要向皇帝匯報目的和結果,如果無故使用,按照謀逆罪處理,如果事出有因,皇帝會向列侯下發新的金令。 有了約束之后,武裝列侯的優點就體現出來,尤其是在嶺南、西南夷聚集地、東南夷聚集地、西羌聚集地,能夠有效鎮壓當地的叛亂。 在周亞夫平定西南夷叛亂,還有諸侯王叛亂中,駐守在地方的列侯帶著私軍,隸屬于朝廷的王侯國相則發動侯國百姓,這兩者聯合起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漢廷有春秋遺風,再加上察舉制度,以及風行社會的忠義之風,二元君主制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皇帝有權力征召諸侯的屬臣,但一般來說不會這么做。 就像是劉徹賞賜給敢戰士錢貨等等,但是其他的賞賜就不會越過昭公國直接給。 這是尊重規矩,但同時也是給地方上的王侯上壓力,畢竟同樣的戰功,朝廷給的這么多,結果王侯卻給不了這么多。 人不患寡患不均。 覺得待在地方沒前途,人才自然就源源不斷的向著中央朝廷而來了。 即便是敢戰士同樣如此,這世上沒有人能夠依靠純粹的信仰而活,洛氏深深的明白這一點,對敢戰士的福利待遇極好。 “家主,此次征討匈奴,有許多族人傷亡在戰場之上,實在是令人心痛。 這是亡者名單,都是我洛氏的勇士,按照家族的規矩應當進入祭祀之地,將名單上呈給素王。 這是族人們的功勞,皆手刃胡人,揚我威名,培養他們的子嗣,重賞他們的支脈,這是我們所應當做的。 還有一些族人已經不能再繼續戰斗,還請派人來接他們回家族之中贍養,使他們得以平靜的度過余生?!?/br> 解除敢戰士的后顧之憂,這是洛氏從千年之前就一直在做的,這樣的成本極大,所以敢戰士的規模一直都起不來,但精兵路線本就如此。 寫下第一封信,然后洛無疾開始寫第二封信。 “漢廷的皇帝是個戰略目標很清晰的人,而且他的性格非常堅韌,不達目標絕不罷休,這一場連綿的戰爭不會停下,漢庭已經收回了曾經失去的漠南之地,無疾認為是時候向漢廷的皇帝獻上西域圖了。 只要獻上西域圖,漢廷的皇帝一定會發動針對河西和右賢王部的戰爭,漢廷和匈奴之間全面的戰爭就要開始了,這是諸夏的大業,家族應當更加踴躍的參與進來?!?/br> 洛氏不可能像是對邦周那樣的幫助漢廷,但是洛新鞠躬盡瘁又哪里是僅僅效忠于漢廷呢? 明明是在振興諸夏! 現在劉徹打匈奴這么有底氣,洛氏的功勞不可磨滅。 洛無疾這樣的公子,洛氏敢戰士在戰場之上浴血拼殺,洛氏甚至將靈兵這樣的底蘊帶到危機四伏的戰場之上,這不是為了漢朝的安危,而同樣是為了諸夏的興盛而努力。 洛氏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初心。 在邦周為了維護諸夏的勢力,最終放任了秦楚的坐大,在漢朝為了諸夏的興盛,同樣不懼犧牲,沖鋒在前。 洛無疾寫這封信就是告訴昭公,現在是關鍵的時刻了,他馬上就要開拓西域,家族要準備資源建設西域基地,時隔無數年,洛氏要親自去經營一塊領地。 信件寫完,裝在竹筒之上,然后用蜜蠟封好,洛無疾喚來信使,將這封信送往昭城。 然后收拾東西準備跟著兄長洛景前往皇宮面見劉徹,向劉徹獻上西域圖,給他一點小小的洛氏驚喜。 不過洛無疾也想不到,昭城之中正在緊鑼密鼓的創造一種新的工具,已經進入了最后的試驗階段,馬上就能夠投入使用,這種東西的出現甚至能夠改變整個世界的戰爭態勢。 洛無疾跟在洛景身后,有些好奇,這是他第二次來到皇宮,懷中揣著西域萬國堪輿圖。 第408章 劉徹的宏偉計劃和覺悟 長樂宮中,洛景和洛無疾行禮之后就坐在席上,皇后衛子夫、大將軍衛青和冠軍侯霍去病都在這里。 劉徹讓宮娥為兩人賜酒,然后笑問道:“東阿侯,您有一些時日未曾進宮了,身體可還硬朗? 您是先帝的重臣,是大漢的定海神針,朕很是關切您啊?!?/br> 洛景作揖笑道:“臣多謝陛下掛念,這些時日身體還算是不錯,應當還是能為陛下的社稷出力的?!?/br> 劉徹又轉向洛無疾問道:“無雙侯少年英杰,朕甚愛之啊?!?/br> 雙方一陣寒暄之后劉徹對兩人的來意,洛無疾從懷中取出堪輿圖,緩緩展開大聲道:“陛下,臣來此是為了向您進獻西域萬國堪輿圖?!?/br> “西域萬國堪輿圖?” 劉徹的面容之上滿是疑惑,畢竟現在的西域對漢朝來說就是一團迷霧,漢廷只知道在大漢再往西數千里,是有其他國家的,知道昔年有一些被匈奴打敗的國家被遷徙到了西方。 “陛下! 臣父曾經率領家族敢戰士,過長安,出隴西,橫跨河西走廊,入西域,在長安往西五千里,是一片水草豐茂之地,能養數十萬生民?!?/br> 劉徹聞言一震,噌的一下從坐席上站起,難以置信的問道:“數十萬生民?” 數十萬生民意味著什么? 很多中原的郡國都沒有那么多人! 這意味著漢廷可以在那里建立一個完整的統治機構,建立完整的郡縣,分封王侯過去。 這可是開疆擴土的功勞! 而且。 劉徹走到掛在墻上的堪輿圖之前,那上面標著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地形圖,他用筆在上面劃了一個圈,然后問道:“無雙侯,你說的西域可是這里?” 洛無疾給出肯定的答復,劉徹便臉上有些興奮的踱步,轉了一會兒,然后招呼著所有人過來。 他指著堪輿圖笑道:“朕本來打算掃蕩完漠南之后,就再發動漠西之戰,切斷匈奴右賢王部和河西之地的聯系。 然后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河西大戰,徹底將盤踞在河西地帶的匈奴人清除掉。 一方面斬斷匈奴人和羌人之間的聯系,一方面能夠從左右兩方夾擊匈奴,這叫斷其臂膀,再行聚殲。 但是沒想到朕的將軍們實在是過于優秀,竟然直接將漠西之戰打完了,朕本打算明年就發動河西之戰。 但是現在無雙侯又獻上了西域堪輿圖,朕有了一個新的計劃,一個更大的計劃?!?/br> 劉徹說話之間甚至激動的有些顫抖,這讓眾人都好奇起來,能讓這位皇帝這么激動的計劃,到底是什么? 劉徹將兩幅堪輿圖掛在一起,然后開始為眾人講解。 “朕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同時三路出擊。 衛青出代郡、右北平,率領十萬步騎牽制左賢王部和匈奴單于王庭。 冠軍侯率領五萬精騎出擊右賢王部,然后無雙侯率領五萬精騎出隴西,進攻河西之地的休屠王和渾邪王。 擊滅二王之后,直接攻入西域,清除西域的匈奴人,然后大迂回折返向東,冠軍侯則向西,將直上郡以西的匈奴全部殲滅!” 劉徹的計劃一出口,就將眾人都震得不輕。 他自己則頗為得意,這個計劃的關鍵就在于三個方向的統帥都要能夠獨當一面。 進攻右賢王部的霍去病和進攻河西的洛無疾,都是要擅長千里奔襲的類型,但偏偏漢廷現在就有這么兩位擅長的將軍。 還有衛青這個優秀的統帥來托底,劉徹感覺這是上天要自己成就大事,那他自然不慫。 若是朝臣在這里,一定會勸阻他的計劃,因為實在是太瘋狂了,但是在場的這幾個人,偏偏個個都是不同尋常之人。 洛無疾直接擊掌稱贊道:“陛下真是天資縱橫,這樣的戰略規劃,是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匈奴人是萬萬想不到的,臣愿意率領大軍前往河西,定要斬下匈奴諸王的首級獻于長樂宮前?!?/br> 霍去病笑道:“無雙侯,先前吾就說過要助你一臂之力,我保證右賢王不會有一兵一卒往河西而去?!?/br> 霍去病這話說得還是謙虛的,他心里想的是直接把右賢王的骨灰都給揚了,死人才是最安靜的。 這里的四個臣子之中,只有洛景一人不是武將,當即說道:“陛下所思深遠,但是我大漢目前還沒有如此多的騎兵,即便是現在奪回了河南地,但是想要培養出十萬足以出塞的騎兵,恐怕需要大量的時間?!?/br> 如果按照一人三馬來計算,漢廷現在的騎兵不會超過三萬,戰勝匈奴奪取了很多的馬匹,但是最重要的是,奪回河南地之后,漢廷就得到了一塊養馬地,只要朝廷愿意投入資源,以河南地的資源,養數十萬匹馬都足夠,戰馬的數量會呈指數級增長。但是騎兵不是簡簡單單的有了戰馬就行的,不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只不過是騎馬的步兵而已。 劉徹一向都是個急性子的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及早做大事,他心中有無數的豐功偉業,洛景對劉徹的這一點還是比較了解的。 但是今天的劉徹卻一反常態的說道:“朕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事情。 所以朕本來是打算明年就發動河西之戰,但是現在朕決定延后它,做好萬全的準備之后,再給予匈奴人重重的一擊?!?/br> 劉徹感慨著,然后向洛景和洛無疾問道:“東阿侯,無雙侯,你們是洛氏嫡系,家中有無數的史書,想必最是清楚歷史,自齊桓公尊王攘夷以來,有過像匈奴這么強大的蠻夷國度嗎?” 洛景搖搖頭道:“未曾出現過,諸夏前所未有的強大,胡人同樣前所未有的強大,這是出乎預料的事情?!?/br> 劉徹嘆道:“是啊,胡人前所未有的強大起來,這是整個諸夏的威脅,就像是農田之中的雜草一樣,如果不除去雜草,難道禾苗能夠成長起來嗎? 恐怕唯一的結局就是枯萎了。 胡人現在還只能在塞外游弋,但是數十年前他們還是魚骨之箭,現在卻已經有了鐵甲,甚至不比大漢的甲胄差。 胡人一直不斷的在學習我們的先進制度和文明,若是放任下去,胡人會強大到什么地步呢? 有一天會不會踏破長城,甚至將戰火燒到朕的長樂宮呢? 若是連朕的長樂宮都不能保住,諸夏的世界恐怕已經要被匈奴的鐵騎踏破了。 從朕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就知道消滅匈奴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做的事情,這一代的大漢有朕,有大將軍長平侯,有冠軍侯,有無雙侯,若是我們還做不到,下一代人就更難了。 徹底毀滅一個龐大的國家,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業,自素王以后沒有人做到過。 不過朕同樣知道,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業,有些事情的確是急不得,就像是馬術一樣,就像是騎兵一樣,要靠時間去磨。 朕愿意等,用一生的時間,去為大漢,為諸夏,消滅匈奴這個前所未有強大的蠻夷政權。 素王上皇啊,您選擇朕為諸夏天子,朕絕對不會辜負您的期望?!?/br> 經歷了祭天結果被賜予年號之事后,劉徹對姬昭的存在深信不疑,從祭天回來之后,劉徹就開始研究姬昭想要什么,這種研究當然就是從姬昭留下的典籍,以及姬昭做過的事,說過的話里面研究。 然后就研究出了夏夷之辯重于泰山的道理,這就讓劉徹感覺很舒服,他本來就想要開疆擴土打蠻夷,得到這個研究成果之后,非常美滋滋的想道:不愧是我,素王上皇選中的天子。 劉徹做出了這份表態,眾人算是徹底的感受到了劉徹的決心, ———— 在非學界流傳著一種說法,甚至在史學界存在著一種觀點,那就是漢朝對匈奴戰爭的勝利,主要是臣子的功勞,漢武帝劉徹在其中所占據的并不是關鍵角色,這個結論簡直荒謬可笑。 筆者有一種推翻這個謬論的方法,針對一個皇帝是否對他任期內的某一件事享有功績,我們只需要確定三件事情。 第一,皇帝是否大權在握,即是否享有正常的君主權力。 權力來源于誰,是功績認定的一大原因,臣子攝政期間所取得的功績,不應當計算在皇帝頭上,而應該歸屬于攝政臣子。 第二,皇帝是否堅定的支持并且投入資源。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