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節
或許有人覺得堂堂諸侯王和列侯難道就連護衛都沒有? 但問題是,私軍能帶多少? 前往長安朝見天子的諸侯有兩百家,一家帶上五百人,那就是十萬人,十萬不屬于朝廷管轄的私軍,還都是精銳之中的精銳,皇帝能坐得住嗎? 所以最多的也就帶了不足一百人,甚至大多數都是幾十人而已,而且甲胄也只敢帶不足十副而已,還要依靠沿途的郡國保護才行。 但是洛氏不一樣啊,人家不帶慫的,管你皇帝心里怎么想,安全才是第一,這世上愛洛氏的人很多,但是恨洛氏的同樣不少,不保護嚴密一點,真是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洛氏出行一向是三五百敢戰士,一人三馬,刀槍弓弩全部配全,甚至馬車之上還帶著甲胄,一旦有變就隨時準備殺戮。 諸家自然就愿意跟著洛氏一起走,而且一起走還能聯絡感情,平日里這些人都鎮守在自己的封國內,一般是不可以離開郡國的。 尤其是諸侯王們非常樂意和徹侯聯絡,甚至結為姻親。 由于流動封建的制度,諸侯王雖然爵位上比列侯更加尊貴,權勢上包括軍力和財力都比列侯豐厚,但是這種尊貴完全取決于和皇帝的血緣。 一旦血緣開始疏遠,墜落的也更快,縱然是轉化為列侯貴族,但除非離開宗譜,只要還是宗親,皇室就會始終帶著一絲戒備。 反而是徹侯因為鎮守要地,是皇室最鋒銳的刀,享國的時間更久。 至少目前為止,開國功臣之中大部分的侯國都還在,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區區兩代就都被奪爵除國。 昭城派出的人是洛陵的兒子之一,還帶來了洛無疾,洛無疾目前還是一個連記憶都不太全的小娃娃。 但是洛陵從洛無疾誕生的時候就知道這是一個不一般的孩子,因為家族底蘊都在顫動,他還感覺到沉睡中的素王特意醒來關注了這個孩子。 這種情況只能讓洛陵想到素王曾經和他說過的天命之子,他知道天命之子擔任家主對素王和家族是有好處的。 從那時起,洛陵就確定了日后由洛無疾接手家主之位,昭公的爵位會從他這一系轉移到洛仲堪一系。 對于其他家族這或許很難以想象,但是對于洛氏這并不算什么,嫡系之間有神魂的聯系,是真正的親如一家。 洛氏加上諸侯王和列侯足足五十多個家族一齊行動,聲勢極是浩大,以三百敢戰士為核心,數千精銳的聲勢還是極大,震驚到了沿途的官吏,但是望著那一面面飄揚的旗幟根本沒人說什么。 先不說這是正常的行為,即便不正常,除了那些極為剛強的官吏,其他人也不會說話的,得罪一個王侯是強項令,得罪一群估計還沒等鬧到皇帝那里就人間蒸發了。 一路走在朝廷修建的直道上,這算是當年秦王朝留下的政治遺產之一了,對天下的溝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度過伊洛之水,離開繁華的洛陽,然后走過昔年的舊函谷關,這里已經漸漸廢棄,徹底進入秦川之地,渭河平原就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再向前走,那座巍峨的都城就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長安。 大漢皇冠之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第379章 大漢諸侯王和列侯們提刀上洛,不,提貢品來長安之時,東阿侯府中,董仲舒正在被洛景狠狠的鞭撻。 這位在劉徹面前尚且談笑風生的大儒,面對洛景卻顯得有些謙卑,實在是雙重壓制,讓董仲舒不得不如此。 望著眼前的洛景,董仲舒心中不禁升起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中年窮的想法。 洛景淡淡的聲音響起:“董仲舒? 你可真是個人才,沒進儒家譜系,只是自己聽過課,讀過春秋經就能作出這么多的理論,甚至自創董氏春秋支系,數遍現如今的儒家子弟,像你這樣的人才也是不多見的?!?/br> 在這個時代直呼其名屬于不太尊重人,不過面對直接借用先祖名頭的人,洛景沒直接打死他都算是脾氣好的,董仲舒沒生氣,呵呵笑道:“君侯實在是謬贊了?!?/br> “你把你對春秋經的理解說一下,我想聽一聽?!?/br> 董仲舒沒想到洛景竟然會讓自己給他講道,怔楞了一下,然后開始講述,洛景越聽越皺眉,董仲舒講的是春秋經,其中很多還比較有啟發,但是從根子上不太對啊。 洛景直接問道:“你是出身法家和陰陽家嗎?你的春秋經又是從哪里學的?” 各個學派之間并不是徹底涇渭分明的,比如賈誼就是孟儒和齊法雙料出身,還學了一身的黃老之術。 董仲舒感覺自己有些被侮辱了,當即道:“君侯何出此言呢? 法家和陰陽家,如何能和洛孔二圣的大道相比,放著大道不去學,卻去學那些小道,下臣雖然愚笨,但也知道高低上下?!?/br> 洛景奇道:“那你理論之中那nongnong的神鬼之說是從何而來的,即便是昔年大談天志明鬼的墨家,學說之中的讖諱之語也沒有你的多。 儒門各派雖然理論有異,但是敬鬼神而遠之才是共識,你這滿篇的神神鬼鬼,天人之道,那不是陰陽家嗎?” 董仲舒整個人都懵逼了,你一個洛氏子在這里和我說敬鬼神而遠之? 至高神不是你們家的祖宗嗎? 昭公大君這位現世神還坐在昭城呢! 結果你現在和我講要敬鬼神而遠之,這也太離譜了,董仲舒滿腦子疑惑的問道:“君侯您在說什么???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君主失德就降下災禍,這難道不是自然之理嗎?” 見到董仲舒的表情,洛景終于明白了,董仲舒是個野路子儒生,他沒接受過正宗的儒家教育。 儒家教育之中有關于天人關系和神鬼理論的辯論,而且有完整的關于素王和天的解釋,董仲舒沒學過,結果搞理論的天賦又好,所以自己搞出來了現在這一套歪門邪道! 是的。 歪門邪道,這就是洛景對董仲舒天人理論的評價。 “素王怎么可能因為對君主不滿而對人間降下災禍呢? 君主造下禍事和百姓有什么關系,素王至高至圣,怎么會降罪于百姓? 若是從沉睡之中醒來,定然直接毀滅昏君,你這套天人感應簡直就是胡說八道,若是執迷不悟,不用等素王醒來毀滅你,洛氏就會先出手將你人道處理掉?!?/br> 說著洛景直接半抽出了利劍,劍身閃著寒光,映照在董仲舒的臉上。 這其實是在嚇唬他的,董仲舒這個人還算是個人才,一個野路子卻能搞出這些東西,即便是在諸子百家大爆發的時代,也能得到子的尊稱。 董仲舒這個人膽子有點大,不狠狠地pua一下,現在就敢搞天人感應,以后他敢做什么,想都不敢想。 但是董仲舒不知道啊,他現在覺得只要自己一句話不對,洛景就會直接一劍砍死他,而且還沒人能說什么。 因為在洛景看來,董仲舒是在編排自己的祖宗,即便是殺死他,朝廷恐怕還要獎賞洛景的孝順。 董仲舒心中亡魂大冒,連忙急聲道:“君侯,稍安勿躁啊,還請不要動劍,您說怎么改都可以,而且下臣可以解釋的?!?/br> “哦?” 洛景聞言緩緩收起利劍,拖長聲音道。 董仲舒見到洛景的殺意降低了一些,連忙說道:“下臣觀昔年壽光侯和洛文王之舉,似乎是想要擴大相權,不希望君主唯我獨尊,但是皇帝乃是人間的極致,尤其是還有法家那群無恥之人,恬不知恥的恭維皇權,憑借制度怎么可能約束皇權呢? 所以下臣為此感到憂心啊?!?/br> 洛景聞言有些無語,董仲舒自己舔皇帝都舔的飛起,竟然還有臉說法家舔皇帝。 董仲舒沒在意繼續說道:“思來想去只有至高至尊至圣的素王才能夠有足夠的威懾力讓皇帝謹慎一些,君侯,下臣一片丹心向著素王啊?!?/br> 董仲舒這話倒是沒有說謊,他這個人最能審時度勢,在他的心中,洛氏是比皇帝更厲害的。 皇帝只是他傳播道統和實現抱負的工具人罷了,真效忠那還得是洛氏。洛景淡淡道:“素王至高,不在乎人間君主品德如何,若是世間有獨夫,自有百姓揭竿而起,神的歸神,人的歸人。 素王大部分時間都在沉睡之中,人若是不能自強,是無法生活在這世上的。 回去之后將你所著的經典上交,存在昭城之中,片字不許流出,所有傳到外面的都必須是修改過的,修改完之后交到府中,我要審查一番?!?/br> 董仲舒聞言長吁一口氣,只要沒有將他直接毀滅掉就好,至于修改自己嘔心瀝血寫下的文字,對董仲舒來說根本不是個事,他是儒生之中最偏向實用派的那一種。 望著離開東阿侯府的董仲舒,洛景微微皺起了眉頭,董仲舒的這件事算是解決掉了,但是這一次卻暴露出來了關于素王的問題。 上天背黑鍋還不夠,要持續不斷的深入最基層,天和人要繼續分開,素王只能作為最后的威懾,絕不能讓素王全面參與到世界的方方面面,不能讓天下人養成等、靠、要的習慣。 …… 來自天南地北的諸侯王、徹侯們進了長安城之后,各自安定,然后開始等待皇帝的召見,大多數都是走個過場,在皇帝的面前混個臉熟。 洛氏的使團倒是不缺地方住,除了東阿侯府之外,還有壽光侯府和英侯府都可以居住,這些府邸的主人雖然不在長安之中,但是府邸自然是沒有收回的。 這些王侯在長安城中等待了不太長的時間,就接到了皇宮的通知,確定了前往素王陵園的日期。 長樂宮。 無數的儀仗自然早就備好了,祭天一樣都是最為盛大的政治活動,彰顯受命于天的神圣,尤其是這一次前往素王陵園祭祀,就更是重要。 劉徹對這一次的祭天極為重視,遠遠超過了以往,因為這是除了登基之外,他第一次前往素王陵園之中。 作為一個還沒有什么功績的皇帝,他只能通過不斷宣揚受命于天的神圣性和大漢劉氏的正統性來保證自己的權威。 素王陵是不在長安城內的,甚至距離長安城也不算是太近,畢竟昔年邦周的首都鎬京城和長安并不在一起。 從高空望去,從長安城開始,無數的馬匹和馬車走在直道之上,連綿不絕,旌旗招展。 許多百姓都對著這雄壯的馬隊指指點點,突出一個大漢君臣百姓之間的和諧,這都是劉恒時代遺留下來的風氣。 劉徹并不太在意這些百姓的言論,他對權貴比較嚴厲,對豪強執法比較嚴,因為權貴能夠威脅到他的地步,至于普通的百姓,劉徹喜歡給他們撒錢,賜予他們美酒美食,這一次也不例外。 劉徹豪橫的大手一揮,說道:“丞相,朕要去洛縣祭拜素王,這是普天同慶的大事,應當給予百姓獎勵。 賜予關中百姓民爵一級,另外派人給予沿途各縣六十以上老人酒食、衣服,每家每戶都要送去錢,記得要官吏親自送到家中,不要讓百姓到官府去取。 做的好的獎賞,做的差的要考核,若是有官吏欺上瞞下,中飽私囊,重罪者坐死,輕罪者流放,這是朕對天下百姓的態度! 另外此次朕的座駕所經過的縣,減免今年的稅賦,還應當減免他們的徭役,讓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恩德?!?/br> 賈誼聞言嘴角略微抽了抽,心中暗自腹誹真是個敗家子,賞賜也沒這么賞賜的,沿途經過這么多地方,這一下子要撒多少幣。 若是一直這么搞,國庫還真的扛不住,賈誼自認沒有洛新那份變錢的本事。 不過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在劉徹瘋狂的撒幣行為下,這些百姓深切的體會到了當今皇帝陛下的恩德,紛紛高呼皇帝陛下萬歲。 在百姓心中,劉徹已經暫時成了不比孝惠皇帝和孝文皇帝差的皇帝。 劉徹喜歡這種被人所擁護的感覺,洛氏帶來的些許不快也消失了個無影無蹤。 洛氏的車隊走在最前面帶路,兩側則是敢戰士,皇帝的車隊跟著洛氏的車隊一路向著素王陵而去,數千禁軍保護著劉徹,最后面則是貴族們的車隊。 不多時,素王陵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第380章 稟素王,建元 陵。 天子埋葬之所。 姬昭的陵墓修建在一處山明水秀所在,按照他的遺愿,并不如何豪華,和后來那些一座比一座巍峨宏偉的陵墓比起來,差的遠。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