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節
這是一起強有力維護漢廷集權的標志性事件,為漢王朝向巔峰盛世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稘h王朝興衰史》 第349章 陵邑 邯鄲。 一輛馬車在繁華的街道上緩慢行走,馬車之中正是巡視山東的洛景,望著眼前的盛世繁華,洛景滿意的點了點頭。 作為天下最為繁華興盛的商業城池之一,邯鄲的情況對整個天下都是富有參考價值的。 數年之前朝廷褫奪宗親封國之后,就在天下各郡國設置了監錢司,專門用來監視各個郡國之中,是否有那種明顯的差錢在市面之上流通,一旦發現就是扭送官府,依照罪責或重罰,抄家,乃至于流放。 通過如此嚴格的監管,雖然不可能真的徹底消弭掉那些差錢,但是基本上已經見不到那些花樣百出的造假手法了。 “君侯,如今天下數十個郡國之中,絕大多數都已經使用朝廷所鑄的天漢錢,前些時日下臣拜訪大司商時,大司商說去年朝廷的歲入增長極多,這鑄幣之利,真是可怕,由此可知昔年的那些王侯到底賺取了多少利潤?!?/br> 洛景聞言沒有應答,反而說道:“陛下這些年減刑行仁,減免農稅,雖然大大恢復了民間的經濟,但是因為施政過于寬仁,民間兼并定然嚴重,但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卻是不可能,希望這一次前來,能夠緩解一些?!?/br> 說完拉下了馬車的窗簾,馬車之內陷入了靜謐之中,只聽見嗒嗒嗒的馬蹄聲在不斷向前。 “信使向四方散出,征召天下的豪強,告訴他們,按時來到邯鄲朝拜,吾有大事要宣布,未到者,后果自負?!?/br> 洛景來到邯鄲之前就已經向諸多的豪強大族發出了征召信,要求他們按時到邯鄲接受召見。 這些豪強大族之中,許多都是從邦周時流傳下來的貴族支脈,不過經過歷次的戰亂和大漢朝廷對豪強的割韭菜行為,已經遠不如從前了。 不過這些人手中畢竟有藏書,教育資源豐富,還有土地,發展起來很快,只要朝廷稍微控制不嚴,基本上二十年之內就能徹底控制地方。 知識就是力量,就是財富,在這些人的身上真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面對這些人就連洛氏也沒有什么辦法。 因為不論愿不愿意承認,這些有文化、有進取心、有武力的豪強,就是目前諸夏最有力量的一批人。 若是大漢朝廷能許諾他們利益,這些人甚至可以自備武裝去干翻蠻夷。 洛氏一向奉行既要強干弱枝,保證國家的一統,又能保持枝干的活力,若是主干出了問題,枝干能快速成長為新的主干。 這種思想的根源來自于姬昭所著的書。 前世明朝末年,朝廷一敗涂地,但是下層宗族又原子化到無法支持豪杰成長。 竟然沒有出現本地士族支持諸侯混戰的局面,清廷這個外來戶,幾乎勢如破竹的接納了整個士族體系。 這實在是千年未曾聽聞過的景象! 要知道就連腐朽的門閥貴族時代,東晉都能把北方打的滿頭包,雖然一北伐就拖后腿,但起碼守土沒問題,結果千年過去,士族已經連守土都做不到了。 只能說宋明士大夫比漢唐豪強更貪婪卻更無能,起碼漢唐大族上馬打仗,下馬治民,手里是真有幾把刷子的。 至于土地兼并,豪強會本能的吞噬周圍的一切壯大自己的力量。 而在如今的時代,土地這種能產量養人的資源就是最強大的力量。 土地兼并是不可逆轉的,這由政權的性質而決定,只能盡量去緩解。 因為皇室自己都在兼并土地,又怎么可能管的了其他人呢? 洛景所召集的豪強,不是那些簡簡單單的大商人,因為那些商人大多數還都是處于依附地位的,他所召集的都是在郡縣之中做了一些小官,家中資產又極其豐厚的人。 對于洛景的召見,這些人心中只有惶恐,因為洛景從長安而來,身份太高,遠遠不是他們所能相提并論,面對這種人,稍有不慎就會引來禍患。 …… 洛景正與趙王寒暄。 經過裂國推恩,如今的趙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能節制整個燕國代國諸國軍事的諸侯王了。 雖然還掛著趙王的名義,但稱作邯鄲王可能更加合適。 王宮之中已經坐滿了來自各個郡縣的大族。 這些人平日里走南闖北,有些人認識,還有些人甚至有仇怨,但是在這個地方都按捺住了自己的心思,紛紛交頭接耳想要知道有沒有人知道一些內幕。 趙王陪著洛景走進大殿之中,所有人都起身行禮。 洛景環視半周道:“今日將諸位召集來,是有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需要諸位為朝廷出力。 在長安之外有三座大漢皇陵,為太祖高皇帝陵,高皇后陵,仁宗孝惠皇帝陵,日前陛下前往祭拜之時,曾經感慨三座皇陵人煙稀少,于是落下淚來,稱是因為自己不孝,才使得先祖如此孤零。 直到祭拜結束,陛下依舊感傷不已。 身為臣子見到君上有難卻不相助,這不是臣子應當做的。身為臣弟見到兄長哀傷卻不安慰,是不足以稱作孝的。 吾出長安,來到山東見爾等忠臣,正是為了皇帝陛下而來啊?!?/br> 洛景剛剛說到這里,那些豪強大族的臉色就已經大變了,甚至是驚駭之色。 陵邑! 這是整個大漢所有豪強聞之色變的詞語。 皇帝是想要再派人去守皇陵啊。 從后世的角度來看,陵邑制度就像是噶韭菜一樣,一茬一茬的收割著大漢朝的各個郡縣的豪強,不斷的防止豪強在地方坐大,是極其具有進步意義的政策,雖然這項政策手段太過粗糙,但中央朝廷實力強橫的時候,這些人不得不服從,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但是對這些豪強來說,這就是毀家滅門的政策,甚至因此而對抗朝廷。 畢竟朝廷都想要他們的命了,還指望他們能夠忠誠,那的確是有些太不要臉。 趙王也有些震驚于竟然直接說出來,這種事情不應該是直接一封旨意強令他們遷徙嗎? 臨死之前還將這些人聚集起來,告訴他們,我要來殺你們了。 這也太講究了。 “君侯!” 有人忍不住了,直接起身道:“君侯可是要致我等于死地嗎?” 洛景笑道:“為先帝守陵,此乃對朝廷的忠心之舉,閣下又何出此言呢?” 這句話直接讓眾人都繃不住了,就連趙王臉上都開始抽抽,他當年也是在長安生活過的,皇帝陛下當然不會在意這些外地豪強。 但是沒有根基的外地人到了遍地勛貴和皇親國戚的關中,那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嘛。 “君侯!” 直接有數人都忍不住悲憤起來,這個時代的人,相當的有血性,一言不合就血濺當場。 洛景仿佛沒有感受到他們身上傳來的凜冽殺機,依舊笑道:“稍安勿躁,若是真如爾等所想,便直接一封旨意,爾等難道還敢不去嗎? 但陛下仁慈,不愿意強令爾等遷徙,離開故土,所以才命吾來勸說爾等,好好商議一番?!?/br> 笑言笑語,卻讓人如墮冰窖,話中甚至隱隱有血腥氣和金石鋒銳之音,若是想要殺死你們,還需要廢這么大的勁? 這一盆涼水直接讓眾人都冷靜了下來,是啊,以前都是直接旨意下發到郡縣王國之中,然后開始遷徙,現在卻是洛景親自來。 洛景是什么人? 那是皇帝陛下最親近的臣子,基本上他出馬就代表著皇帝的意思。 皇帝親政這些年,做事一向仁慈,都是用寬廣的胸懷和崇高的品德來感化天下人,就像是當初楚王被陛下的仁慈所感動,主動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腦子靈活的人很快就反應過來,直接下拜高聲道:“吾等愚笨,還請君侯示下!” 洛景緩緩收起笑容,淡淡道:“你們這些人今日能夠坐在這里,是因為你們雖然豪富,但巧取豪奪的少,和官吏勾結的少,所以吾才愿意見你們。 若全是依靠壓榨百姓才得來的財富,早就把你們抄家流放了。 聽好了。 陛下要在山東大族之中遴選一批文采出眾,亦或是有一技之長的子弟,作為郎官充入宮中,郎官乃是侍中備選,即便是不能充任侍中,那也是陛下的近臣。 但大漢自然有大漢的規矩,陛下知道諸位都是大族,族中人口眾多,所以要求諸位為入宮的郎官備足家資,郎官的親屬等等同樣都要帶往長安。 陛下要在皇陵周圍建立大縣邑,為了盡快使縣城興盛起來,需要天下豪強大族入駐其中。 陛下一向公允,不會巧取豪奪爾等的家資,你們若是愿意遷徙,陛下會記著你們的功勞,爾等皆知我大漢以察舉入仕。 陛下說了,山東有諸子圣殿,百家同樣多出山東,乃是文華璀璨之地,人才極多,除遴選郎官之外,察舉同樣應當關注山東子弟,若是爾等愿意遷徙,近些年的察舉同樣會大開方便之門?!?/br> 洛景每說一句,眾人眼中的光就亮一分。 “君侯,王氏愿意遷徙到關中?!?/br> 立刻就有人踴躍起來,洛景說的好聽,遷徙不遷徙全憑自愿,誰信誰傻,現在遷徙還能獲得皇室的關系,再不同意就是傻了。 第350章 阿景,你要老婆不要 長安皇城。 劉恒到未央宮陪著太后張嫣吃飯,兩人正隨意閑聊著,張嫣突然問道:“皇帝你又把東阿侯派到山東去了?” 劉恒有些感慨的回答道:“阿景實在是閑不住,非要做些事,大概是姑父的影響太大了,他想要證明一下自己。 阿景和兒子情同親兄弟,也是為了兒子的天下奔波,他向兒子央求,兒子實在是沒法拒絕,只能由他去?!?/br> 張嫣帶著一絲提醒道:“皇帝,你看龍嶺之上的千丈巨木,那是用來做宮殿棟梁的,若是用作了生火的薪柴,那便是大材小用。 你再看那些灌木荊棘,短小干硬,則是用來做薪柴的,若是去做棟梁,則不能支撐大廈。 這就是圣人所說的物盡其用,人盡其力的道理。 東阿侯景有文華之才,皇帝你卻一直把他用在那些邪路上,對他不是好事,對大漢也不是好事。 他或許想要為你的天下出力,但實際上沒有必要,天下有無數在這方面的可用之人。 他已經富貴榮華至極了。 圣人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他才第二世而已,尚可以享受洛文王的余澤,不需要如同其余臣子一般,去用命博一個前程。 現在一直奔波在外,舟車勞頓,風餐露宿,若是中途出了什么變故,你悔之晚矣。 洛文王唯一的子嗣,你應該好生對待才是,還是把他留在長安城為好?!?/br> 劉恒聞言一愣,這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說,略一沉思,“母后說的有理,這是兒子的疏忽?!?/br> 離開未央宮之后,劉恒便直接下令洛景返回。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