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節
“丞相,皇后她……” 洛新安穩道:“陛下不要過于憂心,皇后吉人自有天相,您是上天之子,一向仁善慈愛,難道上天會不庇佑您嗎?” “哇!” 隨著一聲嘹亮的啼哭聲響起,剛剛還壓抑至極的大殿,就像是一滴油落到了水中,瞬間沸騰起來,劉盈直接跳了起來,宮娥臉上滿是笑意的從殿中跑出,喜聲道:“陛下,上天庇佑,母子平安?!?/br> 兒子! 洛新微微瞇瞇眼,大漢皇帝的嫡長子,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太子了,劉盈臉上滿是笑容,朗聲道:“好啊,殿中所有人賞百金,為朕的皇子賀?!?/br> 呂雉的聲音從殿外傳來,笑道:“朕再賜百金,從未央宮出,為朕的嫡長孫賀?!?/br> 眾人紛紛行禮,洛新微微瞇起眼,皇帝有了嫡長子,諸王該往長安來一趟了,這么些年都取得了什么成果該匯報一下了。 皇帝得了嫡長子,在皇室的撒幣行為下,整座長安城瞬間陷入了歡樂的氛圍之中。 而且呂雉雖然攝政,但劉盈還是有權力的,這些年做了不少事,在長安民眾的心中威望并不低,他得了嫡長子大多數人是真的為他高興。 一封詔令從長安城向著四方散去,到各個王國、侯國之中。 “代行王事、攝政太后詔: 素王說,天子居于天下的正中,而藩屬在天下的四極拱衛天子,代代不變,世世不易,這樣邦周的天命,諸侯的富貴就能夠永遠的延續下去。 后來果然如此,當諸侯不再拱衛天子,邦周的天命就結束了,諸侯的富貴也就不在了。 這難道不是最值得警惕的事情嗎? 高皇帝分封諸侯王和徹侯,是因為見到周王朝分封有千年的天命,而秦王朝郡縣卻只有十數年的天命,引以為戒,于是讓宗親和功臣鎮守各方。 直到現在二十年了,大漢的天命越來越穩固,天下漸漸從疲敝之中恢復過來,這都是諸位公卿大臣所同心協力才做到的。 但是現在朕卻開始憂慮,人總說共患難是容易的,同富貴卻是困難的。 你們都是高皇帝的兄弟和臣子,高皇帝還賜予你們封土和爵位,自然是效忠高皇帝,因為高皇帝的恩典而效忠皇帝。 但這和邦周時是何等的相像啊,第一代總是那樣的親近,越往后卻越陌生,朕年歲漸長,不知何時就會到碧落黃泉。 那時皇帝還需要諸位的輔佐,但是不熟悉怎么能信任呢? 朕為此而感到憂慮啊。 皇帝誕下了嫡長子,這是劉氏宗族的大事,朕以為諸位劉氏宗族的強藩都應當前來長安恭賀。 至于天下徹侯,君主誕下嫡長子,朕以為諸君都應當前來恭賀,就像是諸侯朝拜天子一樣。 當然國中若是太過忙碌,那便不用來了,朕是通情達理之人。 若是愿意來長安朝貢的王侯,不需要準備太過精美的貢品。 朕和皇帝最想聽到的是,國中恢復了多少人口,有多少耕地,能產出多少糧食,又能收取多少的賦稅。 這些能讓天下百姓衣食豐足的錢糧布帛,難道不是勝過奇珍異寶萬分嗎?” …… 這份詔書激起了極大的反應,這是朝廷第一次從官方層面,要求天下所有的王侯都到長安來,雖然詔書中說了可以不來,但誰要是真的信了,那就真該死了。諸侯王們對離開自己的地盤都心有疑慮,尤其是面對呂雉這個攝政的皇太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之間是對立的。 但最終還是紛紛動身前往長安,整個天下瞬間忙碌起來,規模龐大的王國使團豪富到了極點,震的長安城的民眾反而以為自己才是土包子了。 其中尤其以楚王,吳王最為豪富,然后是越王和淮南王,都是當年的楚國舊地,在天下的戰爭之中受到的損傷相對來說比較小,只有長沙王稍差。 代王,燕王,遼東王算是比較寒酸的,但士卒很是雄壯,都是北地常年作戰的邊軍,高頭大馬,氣勢凜凜。 最有權勢的自然是趙王,在山東諸王之中,就屬趙王權勢最大,而且能夠節制代王,燕王,遼東王的軍事大權。 這個位置上一定要是皇帝的心腹,這就是洛亦為什么不讓劉邦冊封劉如意的緣故,真要那么做,洛亦不會去保劉如意的。 其中有一個很尷尬的王,那就是膠東王,在劉邦的規劃之中,他本來應該是齊王的。 但正牌齊王后裔就是呂氏,在呂城卸下齊王位之后,依舊是齊公,一個大漢不可能兩個齊的爵位,所以他就只能以膠東王的名義來統治齊地了。 而且齊地最繁華的臨淄也不在他的手中,呂城的兒子們同樣占據了大片肥沃的土地。 除了諸侯王之外,那些徹侯同樣不容小覷。 雖然大部分的開國功臣都在長安城,但在地方上還是有不少徹侯的。 不僅僅是劉邦分封的,呂雉上位以來,像是洛新受封了東阿侯,還有呂氏的其他宗親故舊。 最為顯赫的齊地徹侯們,大部分都是呂城的兒子,和呂氏宗親,一家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長安。 感覺起來甚至不比先前的劉氏宗王差,充分彰顯了呂氏現在在大漢朝的地位。 這引起了長安城不小的轟動,很多人都問道:“這是哪幾家貴族,真是顯貴啊,遠遠勝過之前的徹侯了?!?/br> 有懂行的人便說道:“當然顯貴,這可是攝政皇太后的同宗。 當先的齊公,當年可是異姓諸侯王,現在雖然沒了王位,但有大漢朝唯二的公爵之一,還有十數位兒子,都是徹侯,權勢之煊赫,是難以想象的?!?/br> 這些子弟大多數還是第一次來到長安,對于富麗堂皇的長安有無數的好奇,這些豪富的公子王孫,紛紛在這里肆意的消費,大手筆的狂擲。 呂城來到長安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兒子們去見洛新和呂雉,他對這次呂雉突如其來的召集天下諸侯同樣有些摸不著頭腦。 大多數的宗王到了長安之后基本上都在互相聯絡,這些人雖然是近親,但真的是很多年都沒有見過了,一番述說下來,竟然覺得呂雉找的理由還真是挺合理的。 劉氏的宗王們紛紛向宮中請求拜見劉盈這位劉氏的大宗之主,這正是呂雉召集眾人前來的理由,自然不可能阻止。 長樂宮中,劉盈望著這些有些陌生的叔伯兄弟們,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么,但劉氏諸侯王卻顯得很是親近。 他們紛紛將從封國之中帶來的奇珍異物獻給劉盈,然后恭聲道:“陛下,臣將忠誠于您,您的子孫將會永永遠遠的坐在大漢天子的位置上,即便日月崩毀也不能改變?!?/br> 嫡長子繼位所帶來的無可爭議的正統性,絕不是藩王小宗入繼所能夠相提并論的。 至少劉邦分封的諸王的確是劉盈能夠安穩坐在皇位上的保障之一。 從無數的贊美之中,劉盈終于對眼前這些人有了些許的親近,消除了陌生的隔閡。 劉盈第一次感受到了東阿侯所說的皇帝的力量,終于明白了東阿侯所說的,維護皇帝安坐在皇位上的力量,宗親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一環。 未央宮中,洛新和呂雉兩人正在弈棋,呂雉眼神有些晦澀,輕聲問道:“公子,您說這些劉氏諸侯王會乖乖的聽話嗎?” 洛新落下一枚棋子,淡淡道:“娥姁,不是他們聽不聽話的問題,而是必須聽話,否則就是戰爭。 王國豪富卻承擔的責任少,朝廷窮困卻處處都要耗費,這不是世間該有的道理。 我們給予了功臣集團無數的特權,難道是為了讓他們作威作福嗎? 是為了支撐一場必勝的戰爭,天下的勇將都在我們這里,這就是我們的底氣。 一千年前,素王在鎬京城三次召集諸侯,每一次都是為了影響天下的大事,這一次同樣如此?!?/br> 呂雉聞言神情一松,緩緩點點頭,“是時候了,該將王侯都聚集到未央宮了?!?/br> 一聲令下,風起云涌,天下最顯貴的一批人進了未央宮。 第295章 廢王 在皇帝嫡長子誕下的第一個月,一場盛大的滿月宴在皇宮之中舉行。 已經待在長安城不短時間的諸王們終于要見到一直沒有出面過的攝政太后了。 劉氏諸侯王們是很不愿意見到呂雉的。 他們不愿意承認,從心底里面,他們對呂雉有一種恐懼。 呂雉能攝政是因為呂氏的力量和宗法的力量,當然還有譬如韓信這樣的功臣的支持。 換句話說,呂雉的顯貴是呂氏拼出來的。 而劉氏諸侯王則是由于血脈,又因為劉邦出身平凡,劉氏宗族人才實在是太少。 所以但凡是近親都安排了王位。 但即便是在邦周那個血統決定一切的時代,有才能的和沒有才能的,待遇也完全不同。 姬昭能被武王傳位,拒絕之后還能成為攝政,是因為他在眾兄弟之中堪稱卓絕的才能。 武王認為只有姬昭繼位,姬周的天下才能安穩 劉氏諸侯王里面只有楚王和淮南王有才能。 其他的說不上酒囊飯袋,畢竟現在天下沒有危急險重的大事來檢驗這批劉氏諸侯王的成色。 但即便如此,依舊能看出大部分人只能算是普普通通的中人之姿。 大漢的皇宮修建的很是壯麗。 洛亦在修建這座城池的時候,就立志要恢復昔年鎬京城的至高,要將這座城池修建成和洛陽東西交相輝映的大城。 皇宮如果不壯麗,就無法震懾群臣,就不能彰顯皇帝和天下至尊的威嚴,中央就不能震懾地方諸王。 至少從這次第一次來到長安的眾人表情之中,洛亦所修建的城池是非常成功的。 這一次的王侯公卿不是如同往常一樣零零散散的聚在一起走進,而是直接由大批的宮娥帶著眾人進了大殿之中。 這里是專門為舉行宴會而修建的大殿,寬闊而高遠。 進了殿中眾人都沒有怎么交談,就直接被引導的宮娥帶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在坐席之間穿梭的一隊隊宮娥宛如花叢之中的蝴蝶一般。 呂雉、劉盈和皇后張嫣在最后出現,這是嫡長子的滿月宴,那位嫡長子自然是要出現的,褪去了剛剛出生時褶皺的皮膚,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嬰兒。 洛新是丞相,位在諸侯王之上,自然在群臣之前。 隨著呂雉落座,殿中的絲竹之聲響起,群臣同聲共唱贊歌。 這算是姬昭所帶來的變化之一,洛國之中產出了大量的頌圣詩。 這些詩都是可以直接頌唱的,每逢祭祀都要贊美祖先,最終演化成了一種專門的贊美詩體。 “君王的壽誕萬萬年,愿您永遠有光明?!?/br> 群臣三唱,殿中一片肅穆,然后小皇子就被帶了下去。 群臣落座,呂雉笑道:“因為上天的庇佑,皇后順利的誕下皇子,這是大漢的喜事,所以朕與皇帝想要諸位一起來到長安共享喜悅之情。 而且從高皇帝分封王侯,到現在十幾年了,朕甚至都快要記不清諸位的面容了?,F在能借著皇帝有嗣這個機會見到諸君,真是讓朕欣喜,高皇帝泉下有知,恐怕也會欣慰。 先前在詔書之中,朕曾經對諸位說了朕與皇帝想要知曉一下現在諸國之中的情況。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