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節
第282章 洛辰 有呂雉的旨意,洛辰一路走水路,先是走長江,然后從漢水直接進入了關中,一路上的險關要塞都為他洞開。 在太陽將要落下的時候,洛辰施施然走進了長安城,然后他就被接到了丞相府,“公子,君侯還在宮中沒有回來,仆先帶您到后院之中安置下來?!?/br> 洛辰默然,然后拱手道:“有勞了?!?/br> 等到洛新從宮中返回府邸,天色徹底暗了下來,但兄弟兩人還是有無數的話說。 洛辰笑道:“太后對兄長如此的信重,數遍家族歷史,也是少見,這正是您為天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啊?!?/br> 洛新聞言笑道:“不過是舊年的一些恩情,才讓太后信重罷了?!?/br> 皇室的信重對洛氏來說還是挺重要的。 若是皇室不愿意重用洛氏,又不做出過激的舉動,只是單純的疏遠,那洛氏也只能離開政治中心。 畢竟洛氏不可能因為皇帝不愿意重用,就霸道的直接殺死皇帝,那和洛氏直接當皇帝又有什么區別。 為兩人斟上酒之后,洛新問道:“阿辰,你心中的天下已經構建完成了?” 洛辰將酒一飲而盡,朗聲笑道:“是的兄長,天下在我心中?!?/br> 洛新臉上滿是笑容,他們兄弟幾人對洛辰可都太了解了,洛辰對國家、制度認識極為深刻,甚至深刻到兄弟幾個人都不愿意和他談論。 因為他會赤裸裸將溫情脈脈的面紗全部撕裂,只有洛陵才能旁敲側擊的將他繞進去,但這只能算是取巧。 他尤其擅長架構調整,但是缺點就是,實cao太差,他能描述出來,他能確定完成度,但是他做不來,需要其他人來做。 不過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這世上有太多只會循規蹈矩做事的人,洛辰這樣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 洛新又問道:“到了太后的面前說話可要注意些,你的思想不要過于激進,就連家族之內都接受不了,理想和現在的現實還是有差距的。 你很清楚,洛國當年的王道有多么困難,即便家族拼盡全力,還是相差甚遠?!?/br> 當年洛國能部分實現王道,是因為洛國富裕,而且有一批高素質的官吏勤勤懇懇,在洛國公室的監察之下,沒有人敢于作jian犯科,而且洛國后期還在有意識的控制人口和土地的平衡。 洛辰聞言點點頭道:“兄長放心,辰明白的,理想就像是冰雕成的花朵,一旦放到陽光之下,就會消失?!?/br> 洛新勸慰道:“倒也不用這么悲觀,理想就像是光,洛氏則是那一只撲火的飛蛾,總有一天,我們會擁抱真正的光明?!?/br> 翌日。 洛新帶著洛辰便直接進了宮,呂雉給了他進宮的令牌,通行無阻,到了未央宮。 呂雉恰好在吃晨飯,見到洛新和洛辰兄弟,當即停了下來,笑問道:“東阿侯,這位就是您的五弟公子辰吧?” 說罷,對宮娥吩咐道:“給東阿侯和公子辰送來餐食,來的這般早,想必還沒有吃食,東阿侯平素喜歡的點心多上幾份?!?/br> 又轉頭望向洛辰,笑問道:“公子辰可有什么喜歡吃的?” 洛辰沒想到呂后會這么平易近人,恭謹道:“多謝太后,辰隨意即可?!?/br> 兩人于是落座,這個時代當然是分餐制,不一會宮娥便為兩人奉上了餐食。 呂雉知道洛氏一向奉行食不言的規矩,于是側室之中一下子靜謐起來,過了一會兒,隨著宮娥退出,三人的神色都正式起來。 呂雉正色道:“公子辰,您的兄長舉薦了您,朕等待您許久了,還請您獻策,朕洗耳恭聽?!?/br> 呂雉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除了面對洛新時常沖動之外。 即便是千年血盟,即便是洛氏公子,她還是要考察一番的,才會決定是否真的要重用。 三公九卿,國之重器,不可不察,一旦任命的人選有問題,對天下萬民和朝廷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尤其洛辰是來給大漢定下新的制度,幾乎會影響接下來至少五十年,乃至于一百年的命運,這就讓呂雉更加的慎重。 這份慎重讓洛新更加滿意,有時候看到呂雉,就像是見到了自己最完美的作品一樣。 呂雉本來就有天賦,在洛新的調教之下,更是耀眼奪目。 即便是沒有洛氏的輔佐,她依舊能夠創造不朽的功業。洛辰端正了坐姿,開始向呂雉闡述自己的思想,“太后,辰研究的實在是太多,今日就先講制度吧。 當年素王定下等級的制度,在邦周的制度之中,是沒有奴隸的生存空間的,即便是洛國,同樣只有國人才能享有權力。 先祖文公嘗試改革,并且得到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卻并沒有觸碰絲毫的奴隸制度。 這難道是因為不愿意將恩惠遍及那些奴隸嗎? 是因為還不能! 邦周是國人所建立的,是貴族所維護的,不保護這些為邦周浴血的,而去惠及那些敵人化作的奴隸,是愚蠢的行為。 在邦周的早期,王室主要是依靠王畿中的大量軍事貴族而存在,所以在厲王失敗之后,文公第一時間安撫了這些人。 等到這些人破產之后,王室就完全依靠姬姓和姜姓的諸侯國而存在,于是大量的權力就被分享給諸侯,王室得以存續下來。 這就是您所需要注意的,大漢,是哪些人支持之下建立的,需要哪些人能夠生存下去,才能夠讓天下穩定下來,保護他們,一切的制度都要圍繞這個來建立。 一旦這些人對大漢失望,大漢就會像是秦王朝一樣,短暫的輝煌之后,轟然倒塌,這就叫做眾叛親離?!?/br> 洛辰僅僅第一段話就直接震到了呂雉,這些話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呂雉從未聽到過的。 她連忙說道:“朕的兄長是呂侯,在軍中有威望,還有齊地的公侯宗親,東阿侯是朕的心腹重臣,淮陰侯韓信站在朕這一邊,豐沛功臣同樣敬服朕,想必大漢的社稷是穩如泰山了?!?/br> 洛辰搖搖頭道:“這是您的攝政之位穩固,這是劉氏的江山穩固,而不是大漢的江山穩固。 大漢就像是一間裝飾華美的房子,您就是這棟房子的主人,貴族就像是這間房子的門窗鎖以及那些房中的裝飾,若是門窗不愿意為您打開,這就是您失國了,這間房子會迎來一個新的主人?!?/br> 話說到這里,呂雉已經明白了,果然洛辰緊接著就說道:“但是真正支撐房子的,是梁柱,是無數的木材,是渾厚的地基,若是這些腐朽了,那整間房子都轟然倒塌,再也不會有新的主人到來了?!?/br> 呂雉徹底明白了洛辰想要說什么,呂雉的地位是非常穩定的,但是大漢卻沒有穩定,王朝若是崩塌了,那太后、皇帝,又算是什么呢? 呂雉聲音有些發干的問道:“公子,不知道您認為支撐大漢的是哪些人?” 洛辰說了這么多自然不會再拐彎抹角,直接說道:“是那些手中擁有少量土地,足夠供養自己的家族,還能有余力習武,穩定為大漢提供賦稅和兵源的人,就像是昔年魏國的魏武卒,洛國的敢戰士一樣。 這些人有一萬,五十萬人就會安穩,這些人有二十萬,一千萬人就會安穩,一千萬人安穩,那么大漢的天下就不可撼動。 您只要保護這二十萬人就足夠了?!?/br> 這當然是一種略顯夸張的說法,但是呂雉知道洛辰話中的核心是,要保護那些連豪強都算不上的小地主。 怎么保護? 呂雉當然清楚豪強是怎么兼并這些人土地的,這些人失去了土地就會變成流民,流民多了就是反賊。 想到這里,呂雉神色肅穆道:“公子,您真是有大才的賢能之人啊,朕該怎么做才能讓大漢的社稷安穩呢?” 洛辰拱手道:“在朝廷直轄的郡縣上,減免他們的賦稅,讓他們努力的耕作,朝廷則儲備糧食,儲存錢貨,召集士卒訓練。 山東諸王的王國之中則放任,那些王國本來就權力極大,不是朝廷能隨意插手的,您只要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賦稅即可。 萬萬不要因為那些諸侯王權力過大就想著與他們爭斗,收攬權力,現在所需要做的,是齊心協力先將戰亂導致的民生困頓度過去。 但是向天下宣揚您的存在卻是必要的,要使天下人知道,這都是出自您的手筆。 天下人無論是關中治下之民,還是山東的王侯,都會見到您的仁慈。 財富聚斂再多,不過是一座座金銀之山,又有什么用處呢? 天下的人心,不可辯駁的正統,這才是最珍貴的東西,金銀布帛,花掉才有價值?!?/br> 呂雉頗為振奮的問道:“您的言語是如此的振聾發聵,那么朕該在朝廷直轄的郡縣之中怎么做呢? 朝廷應該實行什么樣的制度,才能從各方面得到您所說的不可辯駁的正統呢?” 洛辰笑道:“一套高效的官員體系,一套維護中央朝廷的思想,用這些就足夠了?!?/br> 第283章 漢廷的對洛人大殺器 這么簡單? 呂雉有些錯愕,一套官制和一些思想就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嗎? 洛新輕聲笑道:“太后,子襄所說的,是化繁就簡后,想要實現這兩點,是需要很多政策的,尤其是思想的推行,要持之以恒的去做?!?/br> 呂雉聞言鄭重道:“還請公子辰教朕?!?/br> 洛辰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人的根本在于思想,而不在于血rou,如今生活在大漢的千萬子民,雖然各自稱作秦人、楚人、齊人等,但都有諸夏的認識。 殷商的后裔難道消失了嗎? 當然不可能,宋國是人口百萬的大國,是因為他們已經在周禮之下,變成了周人。 等到宋國被瓜分,就變成了洛人,齊人,楚人等等。 晉國當年多么強大呢? 但是現在只有趙人,韓人,魏人。 所以秦朝崩毀之后,趙魏韓都有人復國,但卻沒有人為殷商復國,沒有人為晉國復國。 因為從思想之中,晉國以及過去那數百個諸侯國都已經滅亡了。 所以想要大漢安穩,您就要建立漢人的認同,不論是楚人,齊人,趙人都是漢人。 否則若是有人在山東振臂一呼,要復立社稷,那就萬事皆休了。 這實際上并不難! 因為山東諸國都遵循周禮的制度,都信奉素王,各國之間沒有本質的差距,所以只需要短短時間之內,就能融為一體。 大漢想要長治久安,就要進一步將這些人融合起來,現在天下只有夏夷的分別,沒有建立對大漢的認同,這是王朝是否能延續數以百年計的根基?!?/br> 呂雉聞言回想起自己所經歷的,如今的天下人,依舊以齊人,楚人等自稱,而不是齊地的漢人,甚至就在漢廷的大本營關中,還是習慣性稱之為秦人,之前并沒有覺得哪里不對。 但是現在洛辰一說,瞬間就反應起來,漢朝卻沒有漢人,難道漢朝是建立在夢境中的嗎? 洛新聞言卻是眼底帶著笑意的望了洛辰一眼,洛辰這番話的確是有道理,但可不僅僅是為了漢朝著想,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山東諸國都信奉素王! 想要融合成為漢人,要么都信素王,要么都不信。 那么作為漢廷根基的關中自然不可能和天下都對著干,唯一的選擇就是讓關中和巴蜀的數百萬生民同樣信奉素王。 呂雉略微沉吟一番便道:“您說的是對的,山東之地互相交流極多,但是關中卻不是這樣,雙方之間互相敵視,這是不利于天下穩定的。 素王是洛呂二氏的祖先,朕未嘗聽聞有不崇拜祖先而能讓社稷安定的。 從現在起,就應當逐步在關中之地傳播素王的至高和偉大?!?/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