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素王曰: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社稷主和天下王尚且要承受那么多的非議,一個祖宗至高神呢? 姬昭本身并不愿意成為受到無數人朝拜的至高神,他又不是信仰神。 但是他知道洛氏很需要,這群子孫為了維護家族延續很努力,姬昭又怎么能因為自己的一點不喜,就讓子孫生存的更加艱難呢? 他是愛著那些為他的目標和理想而一代代奮斗的洛氏子弟的。 洛陵最大的顧慮就是,天下皆知項氏出自洛氏,畢竟嫡系能延續八百年的威望卓著的顯赫家族,實在是太少了,要知道就連齊國的姜姓呂氏嫡系都被殺光了。 天下皆知項羽是素王的后裔,項氏和素王的聯系太緊密了。 若是有朝一日項氏皇族搞得天怒人怨,天下人的怨恨從項氏天子身上轉移到素王身上那怎么辦? 即便不是項氏天子,這天下之間朝拜素王的人那么多,但是素王只能間斷的顯圣,不可能一直關注人間,定然有很多人會失望乃至于唾罵,這是很正常的。 所以必須要給素王找一個擋箭牌,洛陵研究來研究去,發現之前的老天爺就非常合適,地位足夠高,能背得動黑鍋。 天依舊是那個天,素王則作為天的一種帶著公平正義的形象出現,時而沉睡,時而蘇醒,蘇醒的時候就會懲罰那些身負罪孽的王朝和人。 至于沉睡的時候,還有老天爺在,和素王無關。 人在祈禱的時候高呼素王,若是素王沒有回應,那就咒罵老天,簡直完美。 這是洛陵想出來的最適合素王的定位,從這個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時,他和項羽就有了本質的矛盾。 素王是洛氏最不容觸碰的點。 這是一場完全不公平的爭奪,洛陵是能真正面見素王的,這項羽怎么打? ———— 素王成為諸夏文明的至高神的過程,是宗教史上的奇跡,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成熟,同時影響著帝國上層和底層的民眾,在全世界使用多神教的國度之中,這都是絕無僅有的。 筆者甚至不知道是否該用宗教這個字眼,他毋庸置疑是文明的至高神,但并沒有某一個圍繞著他而存在的宗教團體,或者是,諸夏帝國的皇帝和貴族就是這個團體的成員?!吨袊诮萄葑冞M程》 第246章 韓信表示聽洛采的 隨著一場場戰爭的勝利,韓信在劉邦集團之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百戰百勝的統帥總是能贏得更多的尊敬和信服。 韓信早就準備好了劉邦任命自己為鼎定關中的大將,在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之后,他就和洛采說:“采娘,你看吧,三秦之間必有一戰,到那時大王定然點我為將。 大王麾下雖然有不少勇將,諸如周勃、夏侯嬰、樊噲,先登斬將,都是勇士。 乃至于呂澤,有統帥之才,都是一等一的大將,但是能比擬古之名將的卻沒有。 鼎定關中、克定三秦是決定漢國生死存亡的大事,若是被拖在這里就會有社稷傾覆之危,所以漢王一定會交給信。 擊破蒙恬;明攻洛陽,暗破武關;藍田大戰。 這是信之前的功績,現在克定三秦會是另一個,采娘,信真的名滿天下了?!?/br> 洛采望著神采飛揚的韓信,眼中閃過一道柔情和無奈。 韓信的確是軍事上的天才,但是政治上也的確是低能。 完全沒有發覺劉邦對軍隊的控制愈發嚴密,現在韓信所指揮的將領全都是劉邦最信任的人,是韓信絕對拉攏不了的人。 劉邦能這么放心的將軍隊交給他,是因為韓信只有指揮權,沒有軍隊的控制權,只要劉邦愿意,頃刻之間就能讓韓信成為階下囚。 洛采自然很不高興,但是想一想反正沒想著造反,劉邦愿意戒備就戒備吧。 洛采本來想要點撥一下韓信的,但是看著韓信這么興奮,便將那些話壓在了心底。 現在還不急,韓信的功勞還沒有到功高蓋主的地步,張揚一點就張揚一點吧。 現在劉邦真的將克定三秦的重任交到了韓信的手上,他有些得意的挑眉望著洛采,就像是小孩子得到了一塊糖一樣,“采娘,我就說大王定然要將這個重任交給信,雖然秦王和雍王都是庸碌之輩,但畢竟是數百里沃土的君主,大王麾下其他諸將都是……” 韓信才二十多歲,就已經堪比古之名將,總說年少輕狂,他要是不狂那才是不正常的,但多少英才就是因為狂妄而斷送前路。 洛采靜靜地望著韓信,面無表情,韓信的聲音越說越低,這時洛采才笑瞇瞇的問道:“韓君,您剛才想要說什么,大王麾下的諸將怎么了?” 韓信只是情商低,又不是智商有問題,訕笑道:“大王麾下諸將都挺好的,挺好的?!?/br> 洛采微微嘆息道:“良人,您日后說話一定要慎重啊。 人生活在世間,總是要謙遜才能活的長久,您是無雙的統帥,您是能夠與古之名將相提并論的臣子,若是折戟在權力的爭斗之中,豈不是太過可笑了嗎? 這難道是妾身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嗎? 千里之堤,毀于蟻xue的道理您想必是知道的,禍患往往就是從細微之處誕生,您隨意的一句玩笑,或許就會被人記恨于心。 史書之上,甚至有因為君主得罪了御者,然后在兩國交戰之時,御者載著國君沖進了敵軍之中,最終導致大敗虧輸的事情。 漢王麾下諸將在戰場之上雖然遠遠地不如您,但他們都是漢王的近臣,并不比您和漢王的關系差,您難道要一輩子生活在軍營之中嗎? 這朝堂之上難道您以后不再踏足了嗎? 您自然有驕傲的資本,自然可以看不起諸將,甚至嗤笑他們一句功狗,但等到您落入他們手中時,請記得采今日曾經和您說過這番話。 采傾心于您,至多不過是黃泉路上走一遭而已?!?/br> 韓信本來就聽洛采的話,洛采話中對他并沒有強硬的指責,只是淡淡的給他指出可能遇到的事情,這讓他很是羞愧。 更別說聽到最后一句,韓信又是欣喜,又是羞愧,他羞慚道:“采娘,您是賢德的女子,整個諸夏沒有超過您的。 信是個沒有德行的人,卻得到了您的青睞,這想必是素王的恩賜了。 剛剛取得了一點功績就有些狂妄起來,若是您不監督信,想必日后面對諸將也不免這副態度。 正如您所言,禍患就在這里積累了?!?/br> 韓信的神情依舊是那么誠懇,只要是洛采的意見他都會采納,洛采有自信,只要韓信在為人處世這方面聽她的,她就能讓韓信帶著一身的功勛,名留青史善終?!傲既?,您只管向前立功,妾身會伴在您的身邊,大兄答應了我們的婚事,等到安定下來我們就成婚,日后這些事情都有妾身為您cao辦?!?/br> 安定下來就成婚,什么是安定? 自然是天下沒有需要他出手的戰事,韓信的目光陡然銳利起來,禍亂天下的諸侯,你們已經有了取死之道。 洛采隨著韓信一起來到大帳之中坐下,這個時代對貴族女性的壓抑并不大,尤其是洛采這種有能力的,參與政事乃至于封爵都不少見。 諸將自然都已經到了,等到韓信和洛采走進,紛紛起身拜見,齊聲道:“大將軍!” 韓信龍行虎步,披風一甩,上首一坐,整個人完全沒了在洛采面前的樣子,頗為威風凜凜,甚至隱隱之間有殺氣透出。 這才是真正的韓信,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出道以來,敗蒙恬,破武關,擊藍田,三大戰役,凡二十余戰,殺十萬眾,降十萬眾,未嘗敗績! 韓信向眾人拱拱手還禮,便直接開門見山道:“諸位都參加了先前大王的會議,信就不再浪費時間介紹,攻滅秦雍二王,只要諸位用心,不算難事,我等也好早日為漢王報喜。 秦雍二王都是項王的族人,秦楚之間有大仇,項榮和項申雖然為王,但是卻沒有絲毫將自己當作秦人的王,他們所在的地方遭遇了破壞和殘殺。 他們壓榨秦人不亞于始皇帝,帝扶蘇時期實行的一些仁政,都被廢棄,所以秦人都怨恨他們。 如今雖然在秦地為王,但是卻沒有得到秦人的心,秦人都怨恨他們,不愿意親近和依附他們。 沒有秦人的支持,王位就像是浮在水面沒有根莖的荷葉一般,只要稍微挫敗,就會陷入覆亡的境地。 我從未聽說過有失去民心而能夠穩固國家的,秦國和雍國就是這樣不能穩固的國家?!?/br> 諸將都沒有說話,他們已經習慣,在韓信麾下為將就是這樣,韓信負責布置任務,他們則負責完成,有人質疑過韓信,然后就被輝煌的勝利打臉。 “我軍偷襲可以先拿下這三個重鎮,到了那時秦雍二王一定就知曉了這件事,他們自恃兵多將眾,定然會聯合與我軍會戰。 三鎮在手,不論是我軍想要東出,還是秦雍二王想要阻擋,就只有雍地的這幾個縣最適合作為戰場。 在這里殲滅主力,之后就能連破雄關,諸位將軍就可以分別帶兵去平定關中各郡?!?/br> 韓信在堪輿圖上為眾人講述著自己的戰略意圖和戰術方法,“諸位都知道信的規矩,務必按令行事,雖然戰場之上形勢千變萬化,但是信所特別強調的絕對不能違背?!?/br> 韓信給予一線統兵的將軍一些自由選擇的權力,畢竟到了戰場之上各種特殊情況都可能發生,不能死板的按照戰前的布置來,那樣會錯失良機。 但是有一些是風險極大的cao作,韓信絕對禁止,畢竟只有亡命之徒才會去賭那種勝利概率極低的戰術。 韓信是大軍團cao縱天花板,只要按部就班即可獲得勝利,沒必要去玩命。 這也不是第一天接受韓信的調遣了,眾將齊聲諾道:“是,大將軍!” 對外的戰爭和防御戰完全不是一回事,對外戰爭的準備一向都是一件耗費時間精力的事情。 光是糧草的調動就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秦雍二王一直關注著劉邦,沒發現這方面的跡象,于是防范頗為松懈。 誰會想到劉邦那么早就開始準備戰爭,打了一個完美的時間差,韓信意識到形勢的變化,驚喜道:“秦雍二王完全不知道我軍早就備好了糧草。 這一路之上便于儲存物資的就那么幾處,大多數的城邑都沒有足夠的糧草,只要斷絕糧道,就可以不攻自破,秦雍二王若是不想直接退出關中,就要尋求機會和我軍決戰了?!?/br> 雖然韓信是謀戰派巔峰人物,但是他最強的就是指揮調度,正面打起來完全沒在怕的。 “采娘,還請寫信給兄長和大王,信將要和秦雍二王在咸陽之西決戰?!?/br> 韓信這是要告訴劉邦,記得做好準備,這一戰一勝,你要再次進入咸陽了。 第247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 漢王的突然襲擊讓雍王驚恐不已,向著左右問道:“漢王的軍隊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沒有糧草他們是怎么行軍數百里突襲寡人的?” “大王,定然是漢王早就懷有不軌之心,在天子分封之前就已經在關中準備,才能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當務之急是聯絡秦王抵御漢王,霸王向東去討伐齊國,若是劉邦出關,那就要兩面作戰了?!?/br> 雍王如夢初醒,立刻下令出兵。 韓信率領著漢軍正連奪城池,一路向著咸陽直插而來,沒有一合之敵,他還秉持著上兵伐謀的思想,派出說客前往城中。 “諸位鄉老,秦王、雍王受封以來,秦人恭謹的對待二王,但二王卻暴虐的對待秦人。 素王說君王把臣子當作草芥肆意的凌虐,臣子就要把君王作為賊寇和仇人,這世上難道有背負深仇大恨卻不報復的人嗎? 信以為,這樣的人是不值得作為人的。 漢王第一個進入關中,善待秦地的百姓,因為按照諸侯相約,漢王本該王關中,現在漢王起兵,要重新做關中王,他聽聞了秦王和雍王的暴政,愿意廢除那些不利于秦地百姓的,免除那些繁重的徭役。 秦雍二王是始皇帝和二世那樣的暴君,漢王卻是扶蘇那樣仁厚的君王。 一只蛾蝶尚且知道向著光明而去,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百姓應該愛戴那些仁厚的君主,支持那些賢明的君主。 開關獻城,這是您所能為自己做的?!?/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