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衛國、吳國、宋國這種稱臣,都是直接爵位降為君的,諸侯尊位都沒了。 沒想到韓相竟然直接大聲笑道:“王者,有德者居之,國君感慕于齊公的德行,愿意以姬姓之裔,請您稱王!” “轟!” 宛如隕石砸到地面,瞬間震得所有人說不出話來,有的人是驚駭莫名,還有的人是單純的沒想到。 霧草! 魏相目瞪口呆,他同樣是想要請齊公稱王的,就連原因都和韓國一模一樣,魏侯不愿意像吳侯一樣去掉諸侯的尊號。那就只能給齊公升格到王了,這樣作為諸侯給王稱臣,就非常合理。 魏侯和韓侯兩個人真是大聰明,還都是姬姓的諸侯,實在是太離譜了。 眼見被韓相搶先,魏相趕忙走出,同樣躬身說道:“齊公,魏國同樣愿意奉您為王,您的德行之高,只有王位才能夠匹配?!?/br> 秦國公子勝有些尷尬的站在原地,臺詞被搶了怎么辦? 連續兩位姬姓諸侯愿意奉齊公為王,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洛太子理,這件事洛國會怎么做? 中原諸侯,姬姓諸侯,要奉另外一個諸侯為王,這是赤裸裸的挑戰邦周天命。 齊國君臣的目光同樣落到了洛理的身上。 韓魏兩國奉王的事情,他們也沒想到。 雖然私下里想過這種事情,而且殿中現在就有楚國這個早已稱王數百年的存在。 但是身為中原諸侯,王,依舊是一個神圣的字眼,這個稱號只屬于洛邑之中的那一位。 想到洛邑之中的天子,齊公突然覺得自己稱王非常合理。 洛理明白所有人都等著自己的態度,他明白這就是父親所說的,踐踏王權所引來的后果了。 韓魏都敢于直接奉齊公為王,若是今天自己不在這里,恐怕齊國直接就應下了,到那時定然是天下紛紛稱王。 那周王室的地位自然就低的更不能看了。 于是直截了當的問道:“若是您要做王,那日后吾是稱呼您齊王,還是齊天子呢?” 所有人心中都是一個咯噔,齊公連忙道:“自然是齊王,孤或許有些許德行,但并未承天受命,怎么敢僭越天子之位呢?” 洛理又道:“既然如此,您的王位從何而來呢? 王位難道能夠由諸侯共舉嗎? 若是您認為德行已經足夠做王,便到洛邑之中,請周天子祭祀昊天,為您請下王命吧?!?/br> 既然阻止不了齊國稱王,那就直接把王和天子剝離好了,反正天下之民皆稱天子。 這相當于同意了齊公稱王,齊公幾乎要高興的跳起來,呂忌輕輕拉了拉他的衣袍低聲說道:“國君,縱然洛國同意,但稱王可以,但不能獨自稱王,應當與秦楚兩國一起稱王。 秦國是西陲霸主,之后還要打壓魏國,秦國是值得拉攏的對象。 楚國一直以來都獨自稱王,若是有中原諸侯認可他的王位,想必短時間之內不會和齊國敵對?!?/br> 齊公皺眉道:“若是如此,這天下之間豈不是出現了四位王?” 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天下只有一位王的時候才是最尊貴的。 若是有兩位,作為真正有實力的王,也可以忍受,但是一下子這么多的王,那稱王還有什么意思。 呂忌依舊低聲道:“國君,太子理剛才說王不等于天子,天子才是唯一的,但成為王,您就不是單純的臣子了,這才是您需要的?!?/br> 王和非王,這完全是政治位格的不同。 齊公被說服了,于是對眾人說道:“魏侯和韓侯愿意奉孤為王,孤如果拒絕兩位國君的好意,那實在是太過傲慢了,不是對待諸夏國主的禮儀。 但孤不敢獨自一人稱王,還請公子勝和楚相回稟秦伯、楚侯。 孤愿意尊兩位國君為王,若是愿意,便到洛邑之中,在周天子的面前,祭祀昊天,若是德行足夠,昊天垂憐,便共同為王?!?/br> 楚國這邊自然是無所謂的,但是公子勝就有些猶豫。 他沒想到齊國會尊秦國同時為王,之前左庶長衛鞅沒提過這一茬啊。 但此時此刻,不容他多想,只能躬身行禮道:“大王,外臣這便回國,稟告國君此事?!?/br> 隨著眾人將這個震撼性的消息帶回國中,洛理走出臨淄,向著西方眺望,又看了看齊國,搖頭道:“可惜了?!?/br> …… 三國相王是戰國中期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標志著周王室的進一步衰落,周王室已經空剩下天下共主的名義和象征著王權的九鼎。 相王事件不僅僅將周天子的神圣性完全擊潰,還同時擊潰了“王”這個稱謂的神圣性。 洛國提議由周天子祭天從而為三國賜王,這本質上是“諸侯王”,與周天子的“天王”有唯一性的區別。 從天人關系上將“諸侯王”置于“天子”之下,這是洛國為了保證周天子唯一神圣性所作出的努力。 但造成的結果是,一向同“王”所聯系的“至高”、“天子”等神性的含義漸漸從“王”之中被剝離出去。 最終在事實上,“王”降格成為了五等爵之上的一種爵位,在天下一統后,“皇帝”最終取代了“王”的地位?!吨芡醭d衰史》 第142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 這世上從來沒有常開不敗,這世上同樣沒有人能長生不死,英雄豪杰終究會化為冢中枯骨。 姬匿二十八年,齊王薨于臨淄,謚號“宣”,史稱齊宣王。 這是第一位薨逝的諸侯王,隨著他的逝去,締造了齊國盛世的那一批名臣紛紛開始凋零。 詭異的暗流開始在諸夏的土地流淌,在這片土地之上,從洛國退隱,一批實力相近的國家并存以來,就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不允許超級強國的存在。 楚國最強,六國便連橫攻楚,魏國最強,列國便共同削弱魏國,現在齊國最強,許多有識之士都知道應該是削弱齊國的時候了。 齊國中的能人自然同樣知曉,昔年的那一批賢臣就是預見到了這種危險,所以才選擇拉攏分化列國。 但隨著那一批賢臣的逝去,齊國又沒有完全廢除世卿世祿的制度,導致這一批的君臣水平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些人一直以來就生活在齊國天下第一的環境之中,心里自然有不可磨滅的驕縱之氣,面對列國不免趾高氣昂起來。 昔年六國皆朝于齊,是因為齊國氣勢正盛,六國之間同樣不是一條心,齊國則是因為剛剛戰勝魏國,需要鞏固新得到的土地,最終一場相王讓詭異的氣氛落下了帷幕。 但只要還沒有統一,激烈的戰爭就永遠不會結束。 尤其是趙魏被迫向齊國俯首稱臣,心中怎么可能沒有怨恨呢? 即便是韓國,身邊就是齊國這么一個龐然大物,韓侯午夜夢回之中,都要時不時驚醒。 燕國,薊城。 經過二十余年的厲兵秣馬,現在的燕國兵精糧足,基本上達到了燕國所能夠達到的巔峰。 昔年那一群青年俊杰,現在一個個都已經是中年人。 燕侯感慨道:“燕國能有今日的興盛,都是列位賢才的功勞,擊破東胡拓土千里,這是真正的由燕國獨自創造出的功績。 孤聽聞齊王在國中同樣橫征暴斂,齊國的貴族都不喜歡他,又對韓國蠻橫,似乎想要吞并韓國的宋地。 甚至還想要和洛國易地,將洛國在宋地的飛地拿到手。 現在或許是對付齊國的時候了?!?/br> 燕相樂毅沉吟道:“的確是對付齊國的時候了,但是僅僅憑借燕國是不足以對抗齊國的,還請國君聯絡其他五國,合縱伐齊?!?/br> 燕侯皺眉道:“韓趙畏懼齊國,魏侯昏庸,終日在后宮之中廝混,根本沒有大志,秦國與魏國一直交戰,難道會參與伐齊嗎? 這五國之中唯有楚國會出兵,因為楚國想要吞并吳越之地?!?/br> 樂毅笑道:“國君,如果一個人喜歡金銀,那就要用金銀愉悅他,而不是用美色。 魏侯好色便送他美女,韓趙畏懼齊國,那就要用齊國并土來脅迫他們。 當今天下七國之中,秦楚齊三國稱王,您也想要稱王,那趙魏韓三國國君難道就不想稱王嗎? 昔年眾國君皆是五等爵諸侯時,尚且不覺,現在三人為王,四人為侯,便有了高低上下。 若是您與趙魏韓三國互相承認王位,四國就能緊緊的團結起來。 齊國定然不滿三晉稱王,會興兵討伐,難道三晉會去掉王號嗎? 自然是不會的。 那么集結燕楚趙魏韓五國之力,就足以顛覆齊國,五國合縱,秦國難道敢不參加合縱嗎? 那恐怕秦國就要步齊國的下場了?!?/br> 三晉國君果然如同樂毅所預料的那樣,對于稱王的提議根本就無法拒絕,即便有臣子勸諫,便只是一句,“齊宣王歸葬之時,以王禮入殮,那才是榮耀的事情?!?/br> 四國相王果然激怒了齊國,尤其是韓國同樣稱王,被齊國視為背叛。 齊王安在臨淄怒聲道:“韓侯是寡人的臣子,他的德行淺薄,不能得到上天的認可,卻僭越稱王,這難道不是背叛的亂臣賊子嗎? 昔年楚國僭越稱王,洛文公便擊之,使楚國去王號,現在韓侯稱王,寡人應當去討伐他,這樣他才能知曉,沒有德行卻稱王的人,昊天會降下懲罰?!?/br> 齊國臣子同樣是義憤填膺,“王上,若是沒有齊國,韓國早就如同昔年的數百個諸侯國一般,消失在天下之間,現在卻背叛齊國,臣愿意領兵出戰,為您征伐韓國?!?/br> 齊國君臣早就垂涎韓國的土地,單單稱臣已經不能滿足齊國貴族的借口,他們希望韓國像吳國那樣,徹底的并入齊國之中,現在韓國給了這么一個上好的借口,自然是要利用起來的。 殊不知,齊國的舉動正中燕國君臣下懷,燕王平直接笑道:“齊王竟然直接斥責韓王,他難道沒有聽過驚弓之鳥的故事嗎?” 齊王聽沒聽過不知道,但是韓王這只鳥是嚇壞了,王位還沒有坐熱乎,趕緊聯絡趙魏燕三國。 當初相王的時候許下了承諾,可不能這個關鍵時候就不算數了,好在燕趙男兒的承諾還是作數的,這讓韓王心中暫時安定下來。郢都。 垂垂老矣的楚王終于等到了中原諸侯合縱攻齊,他來到了早已逝去的項系墓前,笑道:“項卿啊,您所說的合縱攻齊開始了,吳國終究還是要落到楚國的手中。 只可惜您見不到這一天了,不過寡人會派您的后裔擔任合縱之將,統率一隊楚國的兵馬?!?/br> 秦國,咸陽。 秦王的面容有些嚴肅,“燕趙魏韓楚五國伐齊,這表面上是邀請秦國加入合縱,實際上卻是威脅,若是現在不從,恐怕五國下一步就是共同擊秦了?!?/br> 衛鞅深深地皺著眉頭,打擊齊國對秦國沒什么影響,但是怎么打擊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沉思良久才說道:“王上,合眾弱攻一強,這是一直以來的鐵律,若是齊國被擊敗,誰才是最強的國家呢?” 秦王面容陰沉道:“自然是秦國!” 秦國占據巴蜀,楚國只能在出巴蜀的重要關隘布置重兵,秦國對魏國的打擊同樣嚴重,甚至屢屢侵擾河東之地,若不是戰略還不能奪取河東,早就已經將這塊土地奪來。 衛鞅沉聲道:“既然如此,那此次合縱,即便要參加,但是卻要收斂鋒芒,不要讓韓趙燕三國對秦國升起恐懼之心?!?/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