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他邁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洛宮,當宮門轟然落下,撲面而來的是小民的喧鬧之聲。 小商販在路邊賣著各類的商品,臉上帶著笑。 所有人見面先問候一句“愿素王與您同在”,仿佛有凈化心靈的效果一般,如此便和和氣氣。 小孩子在街上四處跑來跑去,手中則是各種木制的玩具。 這是墨家子弟隨手創造出來的,然后在洛國之中風靡。 洛理沒有駕車,而是隨意在街上走著,在昭城之中,刺殺洛國公室,還不如說宋人能復興殷商。 洛人當然認出了他,不說他眉心的圣痕,單單是他這張臉,昭城之中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太子!” 此起彼伏的呼喚之聲,沒有行大禮,眾人還是做著自己的事情,只是話語之中滿含熱情,“愿素王與您同在!” 洛理笑著一一回應,但是攥著秦法竹簡的手卻幾乎要暴起青筋。 “嘭?!?/br> 一個玩鬧的小孩子撞到了洛理,洛理低頭一看,是個非?;㈩^虎腦的孩子,眼睛滴溜溜的轉著。 他抬頭望著洛理好奇地問道:“太子,您的圣痕真好看,素王真的在天上庇佑我們嗎?” 洛理颯然笑著,直接將這個小孩子一把舉起,這時孩子的父母來到了這里,是個很強壯黝黑的漢子。 黝黑漢子見到太子舉著自己家的孩子,連忙說道:“太子,是草民的錯,沒有管教好這小子?!?/br> 他語氣之中倒是沒有畏懼,先不說洛國公室從不遷怒,他自己也算是公族子弟,這一點自信還是有的。 “你是城大夫七世孫?那這小家伙就是當初在襁褓之中的那個嬰兒?” 洛理認出了這個黝黑的漢子,之前他代表公室曾經去探望過這個漢子,笑道:“幾年不見,這小家伙長的虎頭虎腦的,好好教他,族學之中食宿全免,有天賦的話把他送進去?!?/br> 黝黑漢子笑著說:“草民只希望他日后能做敢戰士,為國君效力?!?/br> 敢戰士是公室親衛,是洛國公族子弟的追求,尤其是對于那些漸漸成為平民的公族子弟,這是能夠光耀門楣,興盛祖業的。 洛理將小孩子放下,摸了摸他的頭道:“想要做敢戰士可不簡單,你生于公族之中,這是優勢,但還是要看你的努力了?!?/br> 洛理看著這些洛人臉上的笑容,他心里的陰寒之感就越深。 他知道了自己為什么厭惡秦法,就是因為這些洛人,或許用厭惡不合適,應該說是恐懼。 邦周天命落地,洛國公室最差的結局無非就是死社稷而已,公室子弟都是有這個覺悟的。 昔年愍公和議,其中一條原因就是洛人不再參戰,從洛國公室的角度來看,洛人為邦周流的血已經夠了,天命的終結沒有必要再讓洛人流血。 洛國公室已經想過了,即便日后洛氏死社稷,也不會帶上任何一個洛人,這件事和他們沒關系,這是邦周和洛氏的命運。 洛氏將孤軍奮戰! 而洛人,不需要經歷殘酷的戰爭,不需要再流無數的鮮血,就能夠順利成為新的諸夏王朝的子民。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雖然洛國生活的很舒服,但是洛國注定無法長久,能不流血并入他國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 洛人一定會受到新王朝的重用。 但見到秦法的那一刻,洛理感覺到,似乎哪里出現了錯誤。 雖然洛氏之中有最霸道的法門,但是這么多年的變法看下來,就算是最為嚴苛的魏國,實際上還不算是完全失去人性。 但是秦國這加強版的魏國變法,直接把洛理看呆了,竟然真有法家子弟敢將這一套滅絕人性的制度用在人身上! 洛國是溫室,外面的國家是風霜刀劍,但洛人不是嬌弱的花朵,而是雄壯的參天大樹,洛人不會屈服。 一旦溫室消失,洛人一定會感到不適,一定會反抗,然后就是流血和犧牲。 這已經不是秦國的問題,洛理是能夠看出來的,秦國這一套用來強國是真的有用。 這就是最可怕的,一旦真的確定有效,以后所有的君主都會使用。 昔年先祖將霸道束之高閣時所說的一人獨尊,萬民為奴,真就要出現在諸夏的土地上了。只要想到那一副場景,洛理都感到不寒而栗。 他停下了腳步,然后轉身回到了洛宮之中,他再次推開了門,跪坐在洛策的面前,沉聲道:“父親,若是秦法盛行天下,洛國一定會成為人間煉獄的。 孩子年幼時見不到父親,等到見到父親的時候,要么是在戰場之上,要么是尸體。 縱然天命如此,但我們必須做些什么,這想必是素王所期望的?!?/br> 洛理所能想到的,洛策又怎么會想不到呢,他想的甚至更遠,喟然嘆道:“理兒。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新王朝的建立都是撕破舊王朝的制度,在舊王朝的骨血灰燼之中誕生的,洛國就是舊王朝,所以毀滅是注定的。 你和先祖襄公很像,是個真正的仁君,但洛氏不可能真的逆天,我們能在紛亂的世道之中,把自己保護住,還是得益于老祖宗的幫助。 素王老祖廢除了殷商的制度,建立了周禮,建立了宗法和分封,建立了井田和世卿世祿,這些在列國之中都漸漸地被革除掉。 列國強盛都是因為法家變法,說明這就是天命所垂青的學派,這就是上天要在諸夏之間建立的新的制度,新的王朝就會在這些貫徹新制度的國家之中誕生。 秦國、魏國,現在變法比較成功的就是這兩個國家,后續或許趙國、楚國都能變法成功。 但不論是哪一個國家能得到天下,若是愿意改變這種讓他們獲得天下的方法,那自然是千好萬好,我們也就不需要憂慮。 但新的王朝大概率會產生另外一種思想——‘這種方法管用,那么就不需要改?!?/br>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想要毀滅這個制度,就要毀滅貫徹這個制度的王朝。 就像是昔年先祖踐奄一樣,用酷烈的方式將它毀滅。 然后站在王朝的廢墟上,用王朝的骨血,告訴天下人,這一套不行,誰用誰死!” 洛策要做的不僅僅是毀滅使用這套制度的王朝,還要讓后世的人色變,以防止這一套制度的死灰復燃。 洛理眼中一亮,不愧是父親,這么快就找到了摧毀這一套制度的方法,。 但他轉念一想,遲疑道:“父親,夏朝有五百年的天命,殷商有六百年的天命,邦周現在已經八百多年,或許能夠有一千年的天命。 不知道下一個王朝的天命又能有多久呢? 至少四百年沒什么問題吧?” 由于夏商周三個王朝,最少的夏朝也存活了將近五百年,這導致洛理認為新王朝起碼能維持四百年。 用這種霸道之術統治一百年都難以想象,若是統治四百年,對人的脾性影響會非常的大。 洛氏最重視的就是人的德行和教化,洛國的法律同樣在保護那些有德行的人。 因為洛氏王道始終認為,人才是一切的根源,想要實現夢想之中的大同社會,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是洛氏對儒道墨三家表現出善意的態度,但是對法家卻始終報以一種冷漠的原因,法家的實踐確實強,但是“術”雖然重要,“道”才是根本。 洛策搖搖頭道:“理兒,你還是沒有看懂刑罰之道。 這一套律法,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軍功爵,但打仗的時候還能拿到功勞,兩相一抵,忍一忍也就算了。 但打完仗,唯一能得到的賞賜沒了,這套律法的唯一生機也就消失了。 根本活不過一百年,能活過五十年都算是多。 不論改不改,法家的墜落是注定的,這一步最好是由洛氏來完成。 ‘踐法’會給予洛氏巨大的聲望,而且由洛氏主導的‘踐法’,能夠將法家之中那些求新求變的可取之處留下來,融合到其他的學說之中?!?/br> 洛理嘴中喃喃著“踐法”兩個字,眼中越來越亮,欣喜道:“父親,洛氏有洛國學宮,有諸子圣殿,有百家源流,想要主導‘踐法’輕而易舉。 兒臣明白了,還是要從儒道兩家入手,這兩家學說包容性最強?!?/br> 洛理欣喜的離開了宮中,暖洋洋的陽光落下,再也沒有一絲寒意,四肢百脈傳來的都是溫暖。 第134章 君位讓于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 韓國君臣心知待在平原之上是完全擋不住魏國和趙國大軍的,所以一方面在韓國之中布置防線,阻擊魏國和趙國,另一方面,干脆利落的帶著大批的韓人到了鄭地。 韓侯得知齊人和秦人正在進攻魏國淮泗的土地,先是憤怒,隨后面露苦澀道:“齊國定然是想要消耗三晉的實力。 但好處就是齊國的確是得罪了魏國,至少齊國還是會站在韓國這一邊,亡國之??梢越鉀Q。 現在就是要撐住,一年,兩年,甚至更久,直到齊國軍隊的到來?!?/br> 韓侯心中對齊國恨極,但是卻毫無辦法,魏國不愿意退兵,韓國不可能割土,那雙方就只能盡全力去廝殺。 幸好獲得了鄭地之后,韓國的戰略縱深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否則還真擔心撐不到齊國來的那一天。 淮泗之上,齊國貴族美滋滋的收割著魏國的城池,“能攻下的就攻下,不能攻下的就切斷他出城的道路,把他們困死在城中,告訴城中的將領,先投降的人不殺?!?/br> 攻城戰最忌諱的就是一上來猛攻,這樣反而會讓城中的守軍眾志成城,所謂久守必失,為什么守城的一方,總是會出城來襲營呢? 因為守城方所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城中人心的浮動,所謂堅固的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一旦長時間被圍城,城中就一定會出現想要獻城求富貴的人。 齊軍本就統治淮泗之地多年,對這里的山川河流走勢都非常了解,魏國和齊國出城野戰,并沒有占上風。 反而因為后勤的問題,加上這里的魏武卒數量并不多,結果被齊人擊潰。 齊國在淮泗戰場之上節節勝利,大片曾經失去的土地都回到了齊國的手中,齊國貴族紛紛歡呼,“克復桓公霸業?!?/br> 春風得意之際卻不知道趙魏韓三國都將他恨得牙癢癢,秦國默默地在齊國身邊跟著打下手,然后將怒火吸引到齊國的身上。 …… 楚國和吳國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的數百年,雙方都曾經差點滅掉了對方,但是最終由于天下的局勢還沒有走到那個地步而繼續對峙。 但是雙方用世仇來形容真是再貼切不過,在雙方的爭斗之中,吳國最輝煌的自然是慶忌孫武之時,后來的吳國就沒有再出過才能出眾的國君,所以一步步衰弱下來。 魏國大敗楚國,改變了魏國和楚國、秦國和楚國之間的實力對比,卻并沒有改變楚國和吳國之間的實力對比。 吳國還是要被楚國壓著打,昔年墨翟阻止了吳國進攻楚國,就是因為墨翟讓吳國成功的意識到,進攻楚國對吳國沒好處,吳國也不可能攻下楚國的城池,只會白白的讓吳人送命。 墨家到了現在,已經徹底成了天下第一的顯學,不要看法家領袖人物在列國之中變法,呼風喚雨,威風無比。 實際上墨家不逞多讓,不但在列國之中勢力龐大,在底層民眾之中同樣擁簇極多,那些貧困到無立錐之地的國人,紛紛加入墨社之中。 雖然墨家分裂,但是各個分出的墨家巨子依舊是權威極大,振臂一呼,萬人景從。 從吳國和楚國之間爆發戰爭以來,一直以來活躍在王畿、洛宮和宋國之中的宋國墨家巨子就率領著墨者前往吳國幫助守城。 姑蘇城。 這里依舊是星羅棋布的小湖泊,青翠蒼遠,大片適宜耕作的土地,密布在都城的周圍,吳國的王霸之基就是楚國一直以來所想要占有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