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
所有儒生都被這些墨者突然的發言驚呆了,就連那些平時和儒生不對付的學派之人,也愣在了當場。 好家伙。 這群人從哪來的,說話這么犀利。 陽勝的地圖炮自然將儒生們激怒,紛紛大聲道:“狂悖之徒,報上名來?!?/br> “陽勝!” 他的聲音擲地有聲,儒生們一見陽勝氣度不凡,便猜到了陽勝的想法,悄聲說道:“此人應當是特意來要與我等辯論。 切記要小心,所有辯論都會被記錄在案?!?/br> 在宮殿的各個拐角之處,都有很多的女子在此默記,另外的人則開始記錄,儒生們在學宮之中數百年,自然是知曉的。 雖然心中戒備,但儒生們凜然不懼,背靠洛國這棵王道大樹,加上孔子這位圣賢出世,如今天下之中,只有儒生才有最完善的理論體系。 辯論幾乎沒有輸過,即便是法家在嘴炮這方面同樣不是儒家的對手,所以法家換了戰場,不和儒家打嘴炮,要用真正的實踐成果碾壓儒家。 但是這一次儒家失策了,墨家有著這個時代最強的邏輯學,還有著更強悍的辯論體系,墨家是專門研究過這一門學問的。 而且墨翟本就出生儒家,對儒家的學說太過熟悉了,墨家專門挑著儒家學說最薄弱的地方來擊打,最不符合當前實際的地方來突破,三管齊下,這要是還能輸才是怪事。 不過一日,墨家就將儒家門徒懟的連話都說不出,若不是洛國公族化用儒家之外的理論伸出援手,這些儒生都要呆不下去了。 連續三日,結果一模一樣,儒家被反復吊起來錘。 這直接看呆了其他的學派之人,“這些人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竟然如此有才能,將儒家的學說批駁的一無是處?!?/br> 這當然不是儒家真正的水平,墨家屬于不講武德,搞偷襲,但造成的結果是震撼性的。 陽勝眼中很是平靜,對于周圍人的怒視和贊譽都不在意,他大聲笑道:“巨子說的沒錯,儒家學說,是無用之學,不堪一擊?!?/br> 學宮之中的儒生已經冷靜下來,“墨家陽勝,你的確是有才能的人,辯才無雙。 但是儒家所傳承的是素王大道,明公作經傳,難道這兩位圣人也會出錯嗎?” 儒生們已經意識到,這些自稱墨家之人,對儒家經典的認識很是深厚,所以才能每每切中要害。 那些要害都是儒家內部自己都感覺困惑,亟待解決的,現在被墨家提出來,自然是打不過的。 但是完成了道統梳理的儒家,對自己的理論有著無比的自信,儒家講究克己復禮,儒生一向認為自己的大道傳承于素王,學說有問題是正常的,改正就好。 陽勝自然知道這兩位圣人一定會被儒生提出來,尤其是素王,這是孔子最為推崇的圣人。 聽到眼前的儒生所說,陽勝當即冷笑道:“素王的大道?儒生莫非都是如此的自大嗎? 素王大道包容萬物,難道是儒學這樣的不便之物嗎? 素王講孝,但從未告知你要守喪三年,哭泣不分晝夜,還要披麻戴孝,忍饑挨餓,等到守喪結束,人形幾乎損毀,你們生活在洛國之中,難道就見不到洛侯從未如此守孝嗎? 素王重視祭祀和埋葬先祖,但素王先講貴生,就是活著的人先要活得好,才能好好的祭祀祖先。 大量的財物被葬入地底,若是匹夫家中,一場葬禮就要竭盡家財,這難道是對的嗎? 素王通天徹地,古往今來第一神圣之人,隨葬之物不過是昔年向武王進獻的金匱罷了。 后世王公貴族喜好奢華,于是厚葬之風成型,竟然還能說到素王身上。 你們曲解素王之道,還在這里沾沾自喜,這是何等可笑的事情??!” 這一字字,一句句,仿佛針一樣的扎在儒生的心里。 墨家最反對的就是儒家那些繁復的禮和祭祀,認為這是對社會資源極大的浪費。素王所制定的周禮,的確是非常的繁瑣,但那是為了確立邦周新的制度,后續盛大的儀式舉行的并不多。 這邊墨家在摩擦儒家大顯聲名的時候,墨翟隨著洛懷臣見到了洛長。 在守藏室之中。 望著眼前這個平平無奇的人,突然想起當年先祖面對老子和孔子時,是不是和現在的自己懷有同樣的心情。 墨翟抬眼向著四方上下左右看去,數不清的竹簡,密密麻麻的堆積在這里,他的心情同樣很是復雜。 洛長已經讀過墨翟的書,現在聽著墨翟講述他的學說,其中還有墨家子弟的實踐。 聽著聽著,洛長便擊節贊嘆道:“兼愛非攻,這是圣賢的學說,難道有人能不為之著迷嗎? 洛國公室數百年來或許就是因為兼愛才能如此和睦吧。 如果能夠用在諸夏列國之間,先祖素王希冀天下大同的想法就能夠實現了。 您的品德之高尚,諸夏列國之中又有幾人能夠比得上呢? 墨家墨者都是應當重重犒賞的義士啊,孤應當尊稱您為子才能表達對您的尊敬?!?/br> 洛長是發自內心的認為墨家這些人的品德太偉大了,這種極致的利他,連洛國公室都做不到。 但是這番話中還隱含著另外一層意思,對于天下大同,先祖素王也只能希冀,難道您能夠實現嗎? 墨翟當然能夠聽出洛長話中的意思,于是微微的皺了皺眉頭,實際上他早就料到了,因為洛懷臣的態度也是如此。 洛長繼續說道:“墨子,您想要通過止戰的方法來讓天下安定,這是很難得,魏國和秦國之間發生了戰爭,之后秦國和魏國之間必然還要發生戰爭,請問您要如何去阻止這一場戰爭呢?” 墨翟說道:“墨家有足夠多的守城利器,如果秦國和魏國互相無法攻破城池,君主就會思慮戰爭的得失,戰爭就會停止下來?!?/br> 這話的確是沒錯,就像是秦國,如果無法攻破函谷關,他是不會向魏國發動戰爭的。 洛長笑道:“墨子,您的想法只能阻止突然發動的戰爭。 我來為您講一個發生在楚國之中的事情吧。 在楚國之中,有一個喜歡勸人和睦的人,這一日他見到兩人爭吵,于是上前勸說,最終兩人重歸于好。 他很是得意,有一日,他再次遇到了兩個正在爭吵的人,他便學著上一次的態度,去勸人和好,卻沒想到直接被兩人打了一頓。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第一次的兩個人只不過是因為誤會而發生了些許的口角而已,但是這一次的兩人卻是因為爭奪田地的歸屬。 發生一些口角是不重要的小事,但田地的多少是關系到兩家生死的大事,所以他失敗了。 如果您能夠讓戰爭停止,那就說明這一場戰爭本就是沒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有一天,兩個國家的矛盾已經大到不死不休的地步,那您應該如何做呢? 在這樣的世道之中,您想要兼愛非攻的理想實現,那恐怕是比昔年的孔子還要艱難的事情了?!?/br> 洛長只說了兼愛非攻,因為這兩條是不可能的,他還是希望能夠勸說墨翟,這世上還有更需要他做的事情。 但這正是墨家的核心,若是失去了這兩條,墨家和那些為了政治利益而存在的學派還有什么區別呢? 對洛長的勸說,墨翟聞言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邦周的天命早該落地了,若不是洛國一直強撐著,王畿中的天子難道能有現在的逍遙嗎? 歷代洛侯都是素王的后裔,想必知道這些道理,但還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我雖然反對儒家的學說,但孔子是個真正的賢人,身上有常人不具備的純粹,或許這是我曾經學儒的原因?!?/br> 洛長愈發的傾佩墨翟,“您真是圣賢,孤不過是凡人,竟然妄想改變您的意志?!?/br> 沒想到墨翟卻搖搖頭道:“能成事的才是圣賢,就像是素王那般,從不失敗,從不出錯,我希望能夠在守藏室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br> 洛長離開了這里,洛懷臣走了進來,跪坐在墨翟身邊,兩人沉默著沒有說話。 …… 裕公二十一年,公與墨子論道。 及止。 問曰:墨者何也? 公曰:墨者,明也,圣矣!——《洛宮春秋·盛學》 第115章 洛氏不王 墨翟跪坐在守藏室之中,突然笑了起來,對洛懷臣說道:“墨家的思想要興盛了?!?/br> 洛懷臣微笑道:“是的巨子,這就是我請您帶墨家來到洛國的原因,這里是墨家的樂土。 您的思想是如此的瑰麗,天下人是如此的困苦,所有人都在期盼著您的出現?!?/br> 墨翟又說道:“洛侯說,墨者會犧牲,墨家的思想即便興盛,卻避免不了消亡的命運?!?/br> 洛懷臣還是笑著說道:“是也不是,兼愛的偉大是現在所無法實現的,或許完整的墨家會消失,但墨家的精神、典籍、文化會永遠流傳下去。 墨家的技術會改造天下,墨家的思想會使人聰慧,讓偉大的智慧延續,這是洛氏存在的意義之一。 直到日月崩毀,時間終末。 終有一日,兼愛的思想會重新回到天下之中,天下大同一定會到來的?!?/br> 洛長和墨翟短短的交談,貌似只是洛長在勸解墨翟,然后墨翟堅定自己的意志。 但正如昔年老子和孔子的對話,洛辭和孔子的對話一般,儒家從那之后就開始了大興。 墨翟明白,洛長是明確的告訴他,洛氏非常喜歡墨家思想,準備將它推行到天下。 即便列國的君主暫時不接受,但是洛國會一直養著墨者的存在,就像是學宮中的很多儒生一般。 在墨翟留在守藏室之中完善墨家理論之時,墨者們很快就發現墨家思想的發展速度遠遠比想象中的快。 墨家的學說極重邏輯推理,唯一邏輯推理極弱的就是天志和明鬼,但這兩篇在洛國之中被自動帶入素王。 儒墨兩家很快就開始了“友好”的切磋,一日三辯,然后墨家理論之中某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就被摘了出來。 比如說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后面又說人的一切都是天所決定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力。 洛國公室對于墨家的關注度很高,但關注的并不是那些政治上的思想,對于公室而言,最不缺的就是這些。 尤其是墨家兼愛非攻這種理想化到了極點的政治思想,洛國公室雖然傾佩,但并不認可。 “墨家最大的寶藏是思辯之道和工巧之利,尤其是工巧之利,若是洛氏能夠不斷精研,就能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武器。 諸夏之所以戰勝蠻夷,不僅僅是因為諸夏更加的團結,還因為諸夏有著更先進的文明。 當青銅器剛剛出現的時候,蠻夷還能夠與諸夏一戰,但是青銅器的冶煉技術愈發成熟之后,蠻夷就越來越不堪一擊。 這就是武器的作用,如果洛氏能夠始終保持武器的先進,就能夠始終引領著諸夏前進,順便維護家族的存續?!?/br> 洛國學宮之中,儒家學子已經不再與墨家辯論,取而代之的是道家的士子,因為儒墨兩家吵著吵著就發現,雙方之間的矛盾不是根本性的。 但是道家和墨家和理論有根本性的沖突,墨家絕大多數的理論都建立在天是兼愛的基礎上,并且由此推導出整個墨家的理論體系。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