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其他的貴族則從漢水轉道,晉國不會針對小貴族,他們是安全的。 希望您帶著秦國的援軍回來的時候,臣還活著?!?/br> 秦楚開拓巴蜀,就是為了讓兩國之間能夠互通有無,沒想到第一次用上竟然是楚國王族逃命。 王太后直接走下殿中,執手泣淚道:“國家危難的時候,才知道您的忠誠,這是妾的罪過,為您加封令尹的身份,這是唯一所能做的,國相還請保重啊?!?/br> 項刺向著王太后微微躬身,然后目光落到了小楚王的身上,他前行幾步,跪在地上叩首。 “臣刺,叩謝王太后、王上?!?/br> 楚國王宮大殿之上,群臣噤聲,只有項刺一人的聲音響徹。 他微微躬身,他跪伏在地叩首,說愿意效死,用自己的命來換王的命,太陽照進大殿,落在他的身上,染上了一層金光。 這一幕落到坐在王位上的小楚王的眼中,一瞬間,他好像見到了太陽。 那個英雄一般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之中,很是溫暖,他輕輕的呢喃著,沒有人聽到,“項氏,項氏?!?/br> 項刺的執行力很快,在王太后將楚國令尹的位置交給他之后,他沒有絲毫耽擱的就將第一批出逃的貴族名單擬好。 還有大量的王都之中的精兵,全部出奔保護這些貴族,一批批的貴族有條不紊的離開了郢都之中。 他自己則帶著各家留下的不少軍力,開始在江漢之上布置,開始準備迎戰孫武。 他知道不是孫武的對手,那個人能夠憑借著吳國的國力將楚國打的丟盔棄甲,這是一個不世出的戰神人物,但是項刺并不懼怕。 “至高至貴的素王,你看吧,項氏的子孫,不比洛國之中的本家差。 即便沒有您的保佑,項氏依舊可以忠誠的對待王室,項氏依舊可以庇佑楚國永遠的繁榮昌盛?!?/br> 項刺望著忙忙碌碌的郢都,心中暗暗道。 事物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項刺是比先前的楚國將領強了很多,確實給孫武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但是在吳楚之間經歷了這么久的戰爭之后,損失了大量精兵之后,兩國早已攻守易勢。 面對孫武這種超級軍事大師,除非是熊頓那種完全不講道理的兵主,或許能夠從戰術之上直接將孫武完美的戰略計劃所破解。 很明顯項刺是沒有這個本事的,尤其是貴族撤退還帶走了大量精銳的情況下,郢都的大門轟然破碎。 “一戰之敗,數十年的積累,毀于一旦,下次楚國復興,看不到了?!?/br> 項刺不愿投降,被慶忌親手格殺,殺掉項刺之后,慶忌有些感慨,“項氏是所有的洛氏小宗之中,最有洛氏忠正之風的,穎國的公室和項氏完全不能比啊?!?/br> 孫武搖搖頭道:“國君,郢都之中的上層貴族都已經逃走了,最大的目標看來是實現不了了。 但是他們走的匆忙,還有無數的財富留在這里。 楚國恐怕是前往秦國搬救兵了,我們的時間不算多?!?/br> …… 吳楚之戰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第三卷中,編者提出了姬姜聯盟與嬴羋聯盟之間的鐵幕徹底落下,兩大軍事集團徹底形成。 雙方在崤函之地和鄢陵之地對峙,在伊洛之戰后,晉國為秦楚兩國割土,嬴羋聯盟在渭河平原、南陽盆地、漢陽平原都占據了優勢,但是吳國的異軍突起,迅速的戰爭為雙方之間重新劃定了勢力范圍,雙方對峙的前線推到了穎水一帶。 這種雙方之間的此消彼長主導了未來上百年,尤其是對人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國與國之間的單打獨斗徹底消失,無聯盟不作戰的思維貫徹到每個人的身上,影響深遠?!度蛲ㄊ贰|周卷四》 第89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舊在 在吳楚兩國的戰爭正在進行中時,晉國開始準備稱霸了,重耳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在正月之時,周天子進行了占卜,得到了“大吉,和”的卦像。 這是一個好的年份,結果現實明顯相距甚遠。 新興東南霸主吳國和老牌南方霸主楚國,在江淮流域、大江之上、漢陽平原之上到處開戰。 從鄢陵之戰起,兩國就一直在角力,這算是十幾年前大戰的延續,只不過這一次異常的慘烈。 超過千里的疆域之上,大部分的方國和部落都被卷了進去,甚至就連那些蠻夷部落都不能脫離戰爭的漩渦。 要么參與這一場大混戰,要么就帶著自己的部落向更南方的十萬大山之中而去。 但是對于中原諸侯來說,這些事情都太過遙遠,他們最關心的是,在遭遇了伊洛之戰的慘敗之后,晉侯重耳再一次的開始了自己的會盟霸主之路。 經過這么多年的修養生息,晉國的實力大致恢復,但是限于弭兵之盟的影響,畢竟洛國的面子要給,所以晉國現在主要走以德服人之路。 重耳畢竟依舊是天子冊封的方伯,而且實力恢復大半的晉國依舊是天下第一強國,所以這一次的會盟,洛言選擇了全力的支持他。 而且洛國同樣想要借助這一次會盟,向所有人展示邦周天命的穩固。 即使是姬姜聯盟內部,同樣需要不斷地壓制晉國和齊國的僭越之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根基是王室。 洛瑜和齊公呂敬、燕侯無垢三人聯袂而至,這是重耳第一次見到洛瑜。 洛瑜依舊是那般的光彩照人,他只要站在那里就會讓人心生好感,重耳一見之下就非常的喜歡,連連稱贊道:“太子瑜,自您出世以來,美姿容之名便傳遍列國,但孤還未曾見過,如今一見,真是名不虛傳,世間絕無僅有的人物啊?!?/br> 洛瑜學著西子曾經調侃自己的話說道:“瑜的姿容不過是上天所賜予的,晉侯您的霸業卻是自己成就的,這才是天下豪杰,青史之上留名的大丈夫?!?/br> 洛瑜說話永遠都能讓人相信,重耳更是暢快笑著,短短幾句便將兩人之間的陌生徹底抹掉,像是相處了數十年的老友一般。 會盟之地,列國君主之間各懷鬼胎,但是表面的氣氛卻很是熱烈,很多人的目光都帶著些詭異的意味,落在楚國和吳國的使者身上。 “楚國和吳國在南方廝殺的那么慘烈,竟然還同時來參加會盟,這不會直接打起來吧?” “秦國也來了,他們不會忘記了,上一次將晉侯從霸主寶座上打落下來的,就是他們兩國聯軍吧?” 以楚國和秦國的實力,當然不需要向晉國朝貢,派人去參觀晉國這一次的會盟,只是單純的體現三國之間的友好。 秦國和楚國的使者向晉侯重耳獻上了禮物,笑道:“晉侯,國君為您獻上美玉,贊揚您的德行和功績,當之無愧的中原霸主,昊天素王會保佑您?!?/br> 然后見到吳國使者的禮品,紛紛譏笑道:“聽聞吳國盛產利劍,果然便將利劍帶來,這寶玉如此的劣質,卻作為獻給晉侯的禮物,吳國已經貧困至此了嗎?” 吳國使者聞言冷聲道:“蠻夷之人難道懂禮嗎? 禮不在價值的貴賤,而在情誼的深厚,我吳國乃是姬姓貴胄,與晉侯乃是同宗血親。 你們穿著華貴的衣服,卻像是帶著帽子的猴子,看著頗為可笑,還在這里跳梁,待吾回去之后,定然在史書上記下你們今日的丑陋可笑?!?/br> “你!” 楚國使者頓時就炸了,他們最煩的就是中原諸侯稱呼他們為蠻夷,尤其還是吳國這個正互相廝殺的仇國。 秦國使者同樣是怒目而視,甚至想要直接出手將對面這個吳人的腦蓋骨砸爛,讓他知道老秦人的武力充沛。 晉侯重耳望著這一幕有些頭疼,腦瓜子都在嗡嗡的響,這三個國家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燈,秦楚就不用說了,當年的慘敗他還沒有忘記。 吳國雖說是姬姓,但是重耳心里唯一信任的姬姓國就是洛國,吳國在他眼里和楚國實際上沒有什么區別。 看著互相怒視的吳國和楚國使者,重耳心中想著,你們兩國打仗就好好的打,反正晉國現在也不會動手,來我這搞什么。 作為主人不好直接下場,洛瑜面容之中帶著一絲寒意笑道:“三位貴使,晉侯乃是東道主,莫要在此刻爭斗,這是不尊?!?/br> 望著臉色有些難看的晉侯重耳和笑容之中帶著一絲寒意的洛太子瑜,幾人安靜了下來。 周天子自然是要親自參加會盟的,這一代的天子與重耳之間,算是共患難的關系。 當年伊洛之戰,王畿的軍隊追隨著晉國出戰,結果損失慘重。 重耳這些年自己發展的時候,也沒忘了王室,所以現在王室和晉國的關系非常融洽。 會盟之時,天子和洛瑜站在高臺之上,祭祀昊天和素王,所有中原的諸侯都贊頌著昊天和素王的偉大。 無數的士卒匍匐在地上,齊聲頌唱,刀劍林立,寒光凜冽,人群卻宛如潮水一般。 洛瑜望著列國諸侯,見到眾人面上都帶著絲絲肅然,心中暗忖,果然這種盛大的儀式,最能震懾混亂的人心,彰顯王室的天命。 天子祭祀完之后,轉身對著所有的諸侯大聲道:“諸公! 晉侯德行之高,當世沒有可以媲美的人,晉侯功績之大,當世沒有能相比的。 寡人曾想賜予晉侯公爵之位,晉侯以德行不足,上天還沒有賜予為由拒絕。但是中原的霸主,如果沒有公爵的爵位,這難道是正確的嗎? 今日祭祀昊天,已經傳下旨意,重耳當進位公爵,還請晉侯莫要推辭了?!?/br> 洛瑜同樣在高臺之上,大聲道:“素王與昊天同,晉侯受命,當進公爵,統率諸夏,清剿夷狄!” “素王萬萬年!” 所有人連呼三聲,之后諸侯們便分批躬身勸道:“晉侯您德高功大,執掌方伯,理應進公爵之位,這才是天地至理??!” 會盟之地無數的甲士紛紛大吼道:“受!受!受!” 聲震四野,數里之內的飛鳥都紛紛驚走。 于是重耳抬頭望了望高臺之上的周天子,微微躬身道:“臣重耳,多謝王上厚愛?!?/br> 隨后就一步步登上高臺受封,秦國和楚國的使者眼神之中滿是震撼,互相低語道:“這等勢大,你我二國,終生不得嘗矣?!?/br> “邦周天命已經快要六百年了,卻不見墜落,上天竟然是如此的眷顧周人嗎? 難道還能延續八百年,甚至一千年嗎? 真是讓人心寒,回到國中定要向國君如實稟報,短時間之內想要進入中原怕是奢望?!?/br> 會盟是最能看出各國動向的,秦楚兩國的貴族就從中看到了中原諸侯對王室的認可度還是極高的。 吳國和楚國這兩個諸夏國家在漢陽平原之上打生打死,然后看著中原諸侯歃血為盟,相約共同出兵攘除夷狄,實在是相當的割裂。 實際上從齊桓公之后,攘夷會盟已經很少了。 現在列國對于夷狄的態度不是之前的你死我活,很多諸侯都在通過清剿夷狄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其中秦國和楚國是其中的翹楚,這些夷狄尤其是其中和諸夏相貌相差不大的,基本上和野人差不多。 先抓來當奴隸,慢慢地立功、授田、編造戶籍,等到掌握了農耕能夠繳稅之后。雖然不可能和國人相比,但也算是上好的農人。 “晉公,在太行山之中,中山等部落愈發強大,竟然僭越稱自己中山國主。 這實在是太過可笑,不經天子冊封,怎么能夠建國呢? 您是方伯,天下盟主,此次會盟之后,定然要懲處中山,洛國愿隨您左右。 邦周天命依舊在,怎么能容蠻夷放肆呢?” 洛瑜說完,列國諸侯紛紛喝道:“彩!” 蠻夷建國,是和諸侯僭越稱王同等嚴重的政治事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不是王臣怎么能夠率土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