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但尊貴的難道是王號嗎? 荊楚南蠻僭越稱王,殷商徐國僭越稱王,夷狄之中,稱王的人誰知道有多少呢? 王的尊貴來自于受命于天! 堯舜禹三王,湯武二王,乃至于神圣素王,天命只會降落在這些大賢之人的身上。 姬臺是桀紂幽厲那樣的昏惡之君,若是讓他僭居王位,難道上天不會厭棄邦周嗎? 晉侯您是姬姓諸侯,到那時難道能夠逃脫掉嗎?” 重耳已經沒有那么生氣,這時素來以知禮著稱的趙卿貼耳悄聲道:“國君。 王子述殺死姬臺這件事,是值得同情的,他說的話,很是有道理,是足以記入史書的。 他沒有強大的實力,如果您能將他送回洛邑繼承王位,難道他會不重重的報答您嗎? 臣想,王子述就是上天賜予您的,成為霸主的鑰匙了?!?/br> 趙卿幾句話就說服了重耳,晉國國力強大,干涉王畿需要的就是借口,現在王子述為他送來了借口,的確不能錯過。 于是他親自將王子述從地上扶起,還向王子述下拜道:“王子,正如您所說的,姬臺是個踐踏宗法的獨夫,這不是您的錯。 您不是弒殺君父的罪孽之人,孤卻對您無禮,這是孤的不足,向您三拜祈求您的原諒。 孤還愿意送您回到洛邑之中,只有向您這樣品德高尚的王子,才能夠得到上天的庇佑?!?/br> 王子述沒想到竟然會峰回路轉到這種地步,本來只是為了在晉侯面前保住命,沒想到晉侯竟然要送自己回洛邑繼承王位。 晉侯是諸姬第一強國,晉侯的話就是未來。 什么叫驚喜? 驚喜就是前一刻還在流亡的王子,下一刻就有人將王冠遞到他的手中。 這讓王子述還怎么保持鎮定,他立刻握住重耳的手,動情道:“晉侯,孤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么才能表達對您的敬意。 在昊天與素王的見證之下,孤愿意指著洛水起誓,若是能夠成為邦周的王,必不忘您今日的恩情。 除了大宗的王位,只要是您要的,只要是我有的,我都愿意與您分享,只有這樣才能稍稍的報答一下您對我的恩情了?!?/br> 王子述是真的不在乎這些,他的性格屬于隨遇而安,若不是姬臺觸動了他的底線,他一定會和亦姜平平淡淡的度過一生。 重耳感受到王子述的真誠,也有了些許的感動,他直接咬破了自己的手指,伸手在嘴唇上一抹,以手指天道:“王子,這里沒有牛血,但孤的心意,由此可以明鑒,還請您放心?!?/br> 這是歃血為盟,歷次諸侯會盟都會以牛血抹唇,以此表達聯盟的牢不可破,王子述同樣咬破手指伸手一抹,兩人雙方緊緊握在一起,互相深情的對視著,眼中滿是信任與笑意。 晉國群臣互相對視,眼中全是喜意,事情實在是太過順利,王室之中竟然會有一位這樣的王子,真是有懿王之風啊。 晉國的軍隊是為了清剿伊洛之戎而來的,雖然遇到了王子述這件事,但是在前往洛邑的路上,順手將伊洛之戎收拾掉沒有問題。 等到晉國軍隊出現在洛邑城下的時候,整支軍隊都顯得殺氣騰騰,這直接嚇壞了洛邑之中的貴族。 還好是晉國的軍隊,這樣的軍容若是楚國軍隊,他們立刻就要交出九鼎,搖尾乞憐了。 王子述出現在晉國軍中對那些貴族的震撼是極大的,他們沒想到王子述才剛剛逃亡居然就能找到晉國作為依靠。 王子述就這樣在晉國軍隊的簇擁之下,來到了他出生的王宮,亦姜陪在他的身邊。 他手中拖著茍延殘喘的逢集,然后在祖廟之外,砍下了逢集的頭顱。 王子述跪在祖廟之前,以獻俘的儀式,將姬臺的寵臣全部殺死,這是向整個諸夏世界宣告,姬臺不配為王。 “二十世孫述,祭告先祖武王、素王,及歷代先王。 姬臺禍國,違背宗法踐踏人倫,卻不知道天命昭昭,上天早已厭棄了他。 他失去了天命,上天借助述的身體懲罰了他,最終殂于天中。 這不是述一人能夠完成的,想必是有先祖的關照才能成功吧?!?/br> 姬述這是要將誅殺姬臺的事情從自己的身上剝離出去,凡人怎么能夠殺死天子呢? 姬臺的死是因為上天剝奪了他的天命,邦周的先王對姬臺不滿,最終才由自己動手。 做完戲,姬述開始了真正的報復,首先就是姬臺的謚號,毋庸置疑的是惡謚,他最中意的就是桀紂這兩個亡國之君的謚號。 “荒yin無度曰桀,殘暴不仁曰桀,賊人多殺曰桀,賤仁多累曰紂,殘義損善曰紂,難道有不適合姬臺使用的嗎?” 姬述這些話都會被記錄在史書上,但他還是要說,可見他對姬臺的恨意,最終定下桀的謚號。 姬述又道:“這樣的賊人獨夫,難道能夠進入邦周的宗廟,與武王并列嗎? 將他葬在荒野之中,然后用五匹馬踐踏他的墳墓,這樣就沒有人會給予他血食的供奉了?!?/br> 這是真的恨啊,所有人都如此想著。 但不論是重耳還是其他的公卿,并沒有覺得姬述這個人陰狠可怕,因為姬述只是單純的性情之人罷了。 做完這些,姬述眉心之間的戾氣明顯散去,他握住重耳的手,笑道:“晉公,如果沒有您的幫助,寡人難道能面南而坐嗎? 受到了這么大的恩惠,難道能不報答嗎? 您是晉國的君主,晉國有廣袤的國土,猶如皓月,王畿國土狹小,猶如米粒。 但寡人還是愿意將河內、陽樊兩地賜予您,若是能讓晉國皓月更加閃耀,這是寡人能為諸夏所做的?!?/br> 這下重耳直接起身拜倒,感動道:“王上,您的仁德不遜色于古代的圣王啊,有您這樣的君主卻不輔佐,這不是忠臣該做的。 諸夏列國不用心的向您獻上貢品,是應該被討伐的,臣愿意充當您的御者,為您驅馳戰車?!?/br> 姬述的慷慨和守諾讓重耳感動,他便投桃報李,承諾一定督促諸夏列國按時向王室朝貢。 “晉公,齊桓公昔年攘除夷狄,使諸夏安定,王賜予他方伯和九錫,這是臣子最高的禮遇。 您的品德和功績不遜色于齊桓公,如果不賜予您方伯之位和九錫,難道還有面目安坐在此嗎?” 反正土地都給了,方伯之位和九錫這些,姬述就更加的不在意,直接慷慨的全部交給了重耳。 至此,懿王之后,重耳成為了第二個獲得方伯之位和九錫這兩件霸主套裝的諸侯。 晉國霸業崛起之迅速,讓天下諸侯震驚不已。 …… 元王即位,感晉文公之恩,施以方伯之位,加九錫之榮,賜河內、陽樊二地于晉。 卿士諫曰:晉公功高,賜以方伯、九錫即可,河內、陽樊,王者之地,失之則周衰。 元王對曰:周室興衰自有天命,生死禍福cao于人手。 生寡人者桀王,活寡人者晉公。寡人與晉公盟誓,寡人王也,晉公霸也,此乃王命,勿要再言!——《史記·周本紀》 第64章 重耳雨中哭洛宮 洛國,昭城。 洛辭已經是兩鬢斑白的年紀,洛言為他將文書取來,有些憂慮的說道:“晉公重耳稱霸以來,感念天子的恩德,很是恭敬的對待天子。 但他對晉國公族愈發苛刻,對諸夏列國動輒舉兵,短短幾年,并國十余,實在是過于驕橫。 私下里有傳言,重耳曾經對左右說,洛氏有圣痕,固然是素王神跡,但他生而重瞳,這是古圣王之相,生來就該鞭笞天下?!?/br> 洛辭喟然嘆道:“五公子之亂時,洛國沒有堅定的支持重耳,他想必是心中有所怨憤。 他這一生大致順遂,沒有遭過磨難,即位五年便甩開洛國獨自稱霸,不知道何等的驕傲。 他想要成就齊桓公一樣的霸業,一定會去招惹楚國,但秦楚同盟,晉國卻疏遠齊洛。 他一人不要緊,只擔心之后歷代晉侯都產生獨霸的心思,這才是取禍的道路。 若是晉國攻楚,吳伯定然會與楚國休戰,再多的道理,不如慘痛的教訓,他缺失的教育便交予現實來彌補吧?!?/br> 洛辭對重耳的預料一點沒錯,強大的實力帶來自信,整個晉國現在的信心都已經爆棚,實在是這些年來戰果太過輝煌。 重耳加冕方伯之位的第二年,晉國挫敗三國聯軍的抵抗時,晉國卿大夫就向他諫言道:“國君,齊桓公時,齊國雖是列國第一,但是如果列國聯合,齊國并不能勝。 因此管夷吾建立了一個以齊國為首的盟會,通過王命、聲望、盟約制衡各國,齊國因此而霸。 但晉國之強,列國不能制,臣等商議,并國之舉可以加快,天命已經降臨在您的身上?!?/br> 于是重耳以楚國進貢的貢品數量不足為由,號召隨國、唐國、穎國、吳國一起攻打楚國。 卻說楚國自從得到秦伯傳信異里之策,深以為然,于是恢復了向周王室的表面朝貢,再不主動北上,引發列國聯合攻楚,而是一直在積蓄實力,準備尋找時機擊潰吳國。 面對晉國發難,楚國上書周天子說:“天子,孤沒有罪過。 晉公這樣肆意的討伐一位諸侯難道是正確的嗎? 您是天子,難道能夠支持這樣的行為嗎? 如果您不阻止,恐怕天下的諸侯都是會寒心的!” 這封文書直接送到了重耳手中,他展開看罷傳給臣下,于是晉國君臣全都哄笑起來。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吶? 重耳大聲笑著說道:“趙卿,給楚國回信。 信中道:‘楚國蠻夷也,以夏伐夷,王道大義! 晉國是姬姓諸侯,有瑰美的禮儀和強大的軍隊,楚國應當順從,才能早早脫去南蠻本性?!?/br> 這話一出,直接將楚國激怒,楚王在郢都怒道:“晉侯實在是太過猖狂與無禮,是人所不能容忍的?!?/br> 雖然中原諸侯一向歧視秦楚兩國,暗地里譏諷為戎蠻,重耳這番話說到了很多諸侯心中,但是國書之中堂而皇之的說出來很是不妥。 不少東方的國君紛紛與左右臣下議論:“楚國是素王分封的諸夏列國,懿王時加封為公侯高爵,宮廷中有著金冊。 即使是真正的蠻夷之國,頒下金冊之后,也應當給予尊重才是。 楚國雖然居于蟲草滋生的荒惡之地,習性上也帶上了南蠻的風俗,但晉國以這樣的借口開戰,實在是過于兒戲?!?/br> 話中是對晉國如今強勢的擔憂,吳國收到晉國聯合出兵的消息,直接扔到了一邊。 吳伯笑著對左右道:“晉國有千里肥沃的土地,二十萬的軍隊,光是戰車就有幾千輛,這樣的實力是孤從未曾見過的。 楚國一定會迎來鄢陵之后的又一場大敗,那時楚國就無法與吳國在南方爭雄了?!?/br> 吳國君臣已經打定主意不參與晉楚之間的戰爭,就等著楚國落敗然后再次痛打落水狗,就像一百年前做的那樣。 見到吳國沒有整頓軍備準備出征,楚國大喜過往,不用兩線作戰這是最好的消息。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