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公子無知因為殺死了公子因,最終憂懼而死。 看來殺死兄弟是會被上天懲罰的。 但是公子林犯下了大錯,應當到天上向父親祈求原諒。 您如果在宋國殺死他,幫助他見到晉國先君,想必他會感激您的。 晉國也不會忘記您的恩德?!?/br> 宋公眼見大勢已去,公子重耳繼位已經是不可爭議的事實,現在晉國與洛國再次聯合起來,他擔心洛國和晉國借著這個借口來討伐他,又見公子重耳在信中隱隱威脅,于是憂懼之下殺死了公子林。 至此,持續數年的五公子之亂終于落下了帷幕。 …… 血腥的殺戮之中,晉文公即位,這標志著齊晉之間的聯盟徹底形成。 公子因被殺死,秦國感受到了晉國的惡意,秦楚之間的聯盟愈發緊密。 從秦晉兩國間的崤函天險,到齊楚相交的鄢陵之地,一幅橫貫諸夏世界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 姬姜聯盟與羋嬴聯盟這兩個諸夏世界最大的軍事集團,展開了兩百年的殊死搏殺!——《全球通史·東周卷三》 第60章 一國之相,兩國從之 在昊天和素王的見證下,洛言、重耳、齊公三人在翼城之中盟誓,要共同尊奉王室,征討蠻夷,彌合諸侯之間的兵鋒。 洛言與齊公同乘一車,望著兩側蒼山碧綠,層林盡染,洛言有些感慨地說道:“齊公。 五百年前,您的先祖太公望,追隨著武王和素王征伐了這片土地,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富貴。 到了現在,還是齊國和洛國一起,維持著邦周的天命?!?/br> “邦周天日昭昭,這是上天的旨意,齊國不過是按令行事罷了?!?/br> 齊公話語很是謙虛,若是一百年前,他定然驕狂,但是現在齊國國中連年敗落。若不是齊桓公的底子太厚,早就跌落出一流大國的行列了。 洛言回到國中,心中還是感慨,齊公身為齊國之主,卻毫無心氣。 齊國消滅了萊夷國后,周圍連個強敵也沒有,國君只知尋歡作樂,又沒有管仲那樣飽受信任的賢臣輔佐,和秦國與楚國這種千難萬險之中殺出來的,是萬萬不能比的。 國中沒有賢明的臣子,國外沒有強大的敵人,這樣的國家怎么會強盛呢? …… 楚國,郢都。 楚人在這里立國,在這里昌盛,在這里擊敗周天子、擊敗吳國,這是上天賜予楚人的沃土。 “父親?!?/br> 人未至,聲先到。 楚王的臉上已滿是笑意,放下手中竹簡,便見屏風之后轉出一個年輕女子,大氣溫婉,很是柔美可親,她盈盈坐于楚王之前。 “宣兒,你與秦君的婚事定下來了,不日就要送你出境,到了秦國,不要忘了故國舊土,和父親對你的一片疼愛之心啊?!?/br> 宣羋是個聰慧的女子,她明白父親的心思,盈盈下拜道:“父親,女兒到了秦國之后,定盡心竭力,維持兩國邦交友好?!?/br> 雍都。 這里是秦國的首都,也是目前整個崤函以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當代秦伯是個英武的男子,歷代秦伯的標準之一都是要能征善戰。 畢竟西戎的戰斗力真不是蓋的,否則周天子不會遷徙到洛邑之中,將這片上天賜予周人的土地遺落。 秦伯的弟弟公子曾走進殿來,臉上帶著喜色道:“國君,楚國公主宣羋到了?!?/br> 秦君大婚,雍都大賀。 翌日清晨,秦伯為宣羋結發,宣羋正聲問道:“夫君,您可知如何才能國家昌盛嗎?” 秦伯還未從溫柔鄉中走出,溫聲道:“君主任用賢能的人才,就能讓國家變得昌盛?!?/br> “夫君睿智,妾從楚國中帶來一人,名為異里,先前是異國的大夫,后來做了楚人的奴隸。 他年雖老,卻有大才,妾身將其帶來秦國,正是要獻給您,作為興盛秦國的禮物?!?/br> 異里? 秦伯一聽此名便覺得甚是熟悉,便想到前任奇林薨前,他問政秦國未來大計。 沒想到奇林卻道:“國君。 我執掌秦國的國政十年,卻沒能讓秦國變得強盛,看來是能力不足以擔任這樣的高位了。 我在異國之時,有一摯友,名為異里,有文公管仲之能,若是得到他的輔佐,國君的霸業想必可以實現了?!?/br> 可惜異里在異國破滅之時,已經失蹤,讓秦伯扼腕嘆息,現在聽聞夫人宣羋似乎為自己將此人帶來了秦國。 望著宣羋亮晶晶的瞳孔,秦伯放聲大笑道:“夫人還未嫁到秦國時,便已經想著為秦國選賢舉能了?” 宣羋微微靠在秦伯懷中,羞道:“妾身是您的妻子,秦國的夫人,自然應當為秦國著想,聽聞夫君一向重賢,不重出身,才將他帶來?!?/br> 秦伯頗有一種得此賢妻,夫復何求之感,當即就在大殿之上召見異里,要考校一番奇林與夫人競相稱贊的賢才。 異里的確是年老,粗粗看去便已經六七十歲,但精神抖擻,體格健碩,很是健康。 異里先拜,秦伯回拜,問道:“異里,夫人宣羋言你有大才,舉薦你為我秦國大夫,孤實在是好奇啊?!?/br> 異里放下手中饃饃,正色道:“國君,前年晉國五公子之亂,公子因被晉侯無知殺死于函谷關下,您想必是還沒有忘卻吧!” 秦伯臉上神情一滯,沒想到這老頭說話如此戳心戳肺,秦國在公子因身上投入不小,沒想到卻一無所獲,現在異里再次提起,恨聲道:“晉國君臣真是可恨!身為王室近親,宗室大國,卻無故誅殺公子,實在是為天下諸侯笑?!?/br> “國君,您錯了,公子因之死,不是意外,甚至五公子之中,只有公子因必死,另外三位公子至少暫時是能活的?!?/br> 這話震驚到了秦伯,連忙問道:“這話可不能亂說,為何公子因是必死的呢?” 異里眼神銳利,整個人的氣勢都變得不同尋常起來,他冷聲道:“因為想要殺死公子因的不是晉國君臣,而是洛國國君! 他要殺死的也不是公子因,而是秦國東出之心!” 天下善謀之人,說不上過江之鯽,但兩百年來,也稱不上鳳毛麟角,洛國謀劃再是隱蔽,也不可能瞞得過天下人。 五公子之亂,洛言所行所為堂皇正大,但目的太過明確,證實了很多猜測。 異里語不驚人誓不休,秦伯聽的卻是悚然一驚,連忙問道:“先生,您這話是何意呢? 秦國從來沒有得罪過洛國啊,正相反,秦國一向感念洛國之恩,以禮相待。 秦國缺糧,只有楚國與洛國肯借糧于秦,哪有什么惡意呢?” 異里在心中感慨著秦伯的天真,正色道:“國君,秦國的確沒有得罪過洛國,但您想過要東出崤函,稱霸中原嗎?” 秦伯面上露出憧憬之色,笑道:“自然是想的,昔年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號令諸侯,莫敢不從,那是何等的威風凜凜呢?” 異里直接打斷了秦伯的想象,“秦伯,您不能想了,這就是您的罪??!” 秦伯一頭霧水,只見異里冷笑道:“國君,您是諸夏的君主,抵御西戎有大功,所以洛國借糧給您,讓您在西陲開疆擴土。 但現在您想東出稱霸,什么是霸主?凌駕于周天子之上的是霸主! 在洛國眼中,齊晉之外,想要稱霸者,皆是異端。 我在楚國十年,楚人常常悲嘆鄢陵之敗,未敗于齊桓公之手,實敗于洛侯之能。 秦國現在多么勢大啊,豐鎬舊地的六層都在秦國手中,稱霸西陲,正如昔年的楚國一般。 這樣的一個大國,不再與西戎作戰,而是要東出與中原諸侯爭奪霸主之位,洛侯怕是心緒復雜啊。這就是公子因為什么一定要死,因為崤函通道在晉國手中。 洛國不允許晉國和秦國有如此親密的聯系?!?/br> 振聾發聵! 異里的話宛如洪鐘大鼓,直直的擊打在秦伯心頭,原來如此。 望著秦伯愣神的神情,異里眼中滿是得意,看破洛國的百年謀劃,實在是他平生所最得意之事。 “兩百年多前,洛宣公為先祖賜土時曾言:此去向西,有三萬里河山,君可自取,莫要向東,向東則有禍?!?/br> 秦伯說出了這一樁隱秘,卻聽到當啷一聲,夫人宣羋竟然將酒倒灑了。 宣羋顧不得擦拭,執秦伯手道:“夫君,您方才所言,楚國之中亦有,四百年前,先祖武公從申呂之地退兵。 洛文公言:此去向南,有三千里河山,盡可做楚國沃土,勿要向北?!?/br> 但是這讓楚人怎么甘心呢?楚人永不屈服! 即使是鄢陵的失敗那么慘烈,吳國一直糾纏不休,但是郢都周圍是沃野千里的平原,楚人四百年辛苦開拓,又怎么可能一敗而衰呢? 得到秦楚兩國的隱秘,異里知道自己的所有猜測都沒有錯。 聽到夫人宣羋所言,秦伯知道異里所說無錯,焦急問道:“先生,這可如何是好? 光是晉國就讓孤束手無策,若是加上洛國、齊國,秦國不要說東出,怕是直接會被中原聯軍殺入雍都了?!?/br> 秦國雖然在西陲之地稱雄,但是楚國當初何等的強大,還是敗在中原諸侯手中,他不認為秦國能夠幸免。 異里擺擺手道:“秦伯勿要擔憂。 楚人不忘北上,四百年前就向周王室問鼎,有不臣之心,卻沒有打敗中原諸侯的力量,這才是楚國禍患的源頭。 鄢陵之敗后,洛國沒有對楚國落井下石,一是楚國暫時沒能力北上威脅周王室的安全。 二呢?洛國還需要楚國安定南方,攘除南蠻,吳國是承擔不起這個重任的。 秦國鎮壓西戎,有大功于諸夏,洛國不會來找秦國麻煩?!?/br> 秦伯聽出了異里話中的意思,這是說只要秦國安心在西陲之地和西戎作戰,那么洛國就不會帶著中原諸侯西出函谷關來找麻煩。 但正如楚國不甘心一般,秦伯同樣不甘心就這樣鎮守在西陲,于是問道:“先生,您有著孤難以比擬的智慧,是足以輔佐圣王的大賢之人,您認為秦國何時才能東出呢?” 異里見秦伯還是不忘東出之事,心中暗嘆,平靜道:“您是秦國的國君,知道秦國曾經和費國作戰,五次戰爭只勝了一次,但是費國卻滅亡了,這是為什么呢?” 秦伯道:“這是因為費國國力弱小,而秦國國力強大,費國雖然表面上勝利,但是人口損失卻很大, 秦國敗了還有士卒,費國一敗就亡國了?!?/br> 異里點點頭嘆道:“秦國和晉國就是這樣啊,晉國有中原諸侯的支持,即使秦國的將士勇猛,能夠打敗晉國,但是最終受到傷害的一定是秦國。 楚國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屢次鼎盛的時候前往中原,都會大敗而回,國力衰退。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