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呂小白大度的原諒了曲伯的行為,讓諸侯們都認為他是一個君子,值得信任,于是紛紛響應這一次的會盟。 在曲邑的會盟,前來的不僅僅是曲國,還有一些其他的小國,甚至就連宋國公子也親自到場。 之所以宋公沒到是因為現在宋國沒有國君,公子附一和他的叔叔況父兩個人在爭奪宋君的位置,打的不可開交。 周王室勢弱,自己內部都是一堆的事,根本不想參與到宋國這種還算是大國的內部紛爭之中。 于是在上一任國君薨后,連國君都沒有冊封,只想著等宋國打完了,再冊封勝利者作為君主。 天子不愿意履行自己的責任,于是公子附一就來到會盟之地,希望呂小白能夠為他主持公道。 “齊侯,我在宋國的時候就聽說,您在蒼翼會盟時,號召諸侯要尊王攘夷,維護宗法綱紀,這是素王所倡導的王道啊。 宋國雖然是殷商的后裔,卻始終尊奉著周禮。 您因為燕國遭到了山戎的侵擾,于是率領著諸侯援助燕國,又因為曲國不尊奉天子的號召,出兵討伐,言出必行,這樣的品德是值得所有人傾佩的。 武王曾經想要將王位傳給素王,素王說,兄長有子嗣,卻將王位傳給弟弟,這難道不是取禍的根源嗎? 現在我的叔叔卻想要搶奪走屬于我的君位,這是對宗法制度的踐踏啊,難道您能容忍嗎? 如果您愿意幫助我獲得宋國的君位,我愿意效仿曲伯,向您獻上宋國的兩百里土地,這是品德高尚的盟主應該得到的。 我對您的欽佩,想必這樣可以表達了?!?/br> 盟主應該得到的? 公子附一是第一個這么說的。 在天下諸侯之間的威望,愈發龐大的聯盟力量,還有宋國的友誼和實打實的好處,宋國可不是曲國這種小國。 單論土地面積,宋國比吞并萊夷國之前的齊國還要大。 對于公子附一的請求,呂小白正色道:“宋國公子,你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 齊國當初呂無咎亂政的時候,正是洛侯將孤送回國,諸夏列國應該保持這種互相幫助的傳統。 你就先在這里住下,會盟諸侯想必是會同意的?!?/br> 等到呂小白將宋國公子附一的遭遇講出,眾人果然義憤填膺,認為況父不應該搶奪自己侄子的君位。 于是十五國諸侯,共計七萬大軍,三千輛戰車就浩浩蕩蕩的在宋國的北方和東方駐扎。 況父沒想到自己侄子居然這么無恥,為了奪下君位,竟然直接帶著外人來,他可不相信齊侯會白白的幫助自己的這個侄子。 齊國又不是洛國,為了維護宗法能夠付出一切。 這一次請動齊侯出兵,定然是許下了很多的好處,這讓他恨得牙癢癢,直道太無恥,其實他心里是很后悔的,本來他占據著上風,只要先一步向齊侯投誠,根本不會有這些事情發生,跪的太慢導致了現在的事情發生。 但是現在說什么也晚了,齊國大兵壓境,不可能束手就擒,總是要拼一把。 對于這一場戰爭,只能說一句螳臂當車! 聯軍摧枯拉朽的擊敗了況父的軍隊,況父帶著親信逃往了鄭國。 然后公子附一給鄭侯寫了一封信。 “鄭侯,況父雖然與我爭奪君位,但他是我的叔叔,如果殺死他,我的父親可能會傷心,我這樣做是不孝的,所以我不在宋國殺死他。 請求您在鄭國殺死他,不要讓他回到宋國來,這樣父親見不到他的尸體,就不會傷心了,這是作為孝子所能做的?!?/br> 鄭侯收到這封信的時候,便將信交給左右觀看,還問應該如何做。 “國君,齊侯很明確的要支持公子附一即位,將宋國作為附庸,如果我們不殺況父,可能會被齊侯認為是想要爭奪宋國的權力,齊國現在強橫,激怒他是不明智的?!?/br> 聽到這話,鄭侯有些不快,這不是表明他怕了齊侯嗎? “齊國雖強,但鄭國有強軍,是不懼怕他的。 但是因為況父而讓鄭國的士兵去流血,這是不對的。 國君您可以回信說,況父搶奪侄子的君位,應該被懲罰。 為了公子附一的孝心,您愿意為他殺死況父。 這樣公子附一定然會感激您,鄭國也不需要和齊國開戰了?!?/br> 什么叫做語言的藝術? 同樣的目的,這話說出來就讓鄭侯覺得非常舒服,于是欣然同意殺死況父。 況父還以為逃到沒有參與會盟的國家就能免于一死,卻沒想到侄子狠辣,鄭侯虛偽,結果在鄭國送了性命。 宋國的使者來到鄭國之中,見到了況父的尸體,滿意的點點頭,回到了宋國之中。 呂小白的威望經過此事,更上一層樓,隨著宋國歸附,呂小白在宋國再次舉行會盟,這是第四次,相比第一次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第54章 百家源流,至圣之道 洛國公室一向簡樸,便是洛休這位國君的居室也稱不上華麗。 這些年呂小白的聲望愈發高漲,而且有管仲在旁邊出謀劃策,不需要洛休時刻指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生出了華發,洛曦陪伴在自己父親身邊,“曦兒,上月給你的書簡讀完了嗎?” 洛曦整個人直接愣在原地,想到自己父親交給自己的書簡,想到里面的內容,腦門上的冷汗刷的一下就流了下來,低頭道:“父親,那份書簡兒臣已經毀了?!?/br> 似乎是意料之中,洛休似笑非笑的望了自己的兒子一眼,平靜道:“為什么毀了?可是寫的不好?” 洛曦沉默著,室中的空氣都仿佛凝滯一般,洛休也不著急,微微的瞇著眼,等著自己的兒子給自己答案。 過了許久,洛曦才終于開口道:“父親,您的智慧只在素王之下,您寫出來的書簡之中自然是蘊含著天地的至理。 但那書簡是不合時宜,若是被人知道那是洛氏所出,不要說是四百年聲望,便是四萬年也是頃刻之間滅亡?!?/br> 這等恐怖的話從洛曦口中說出,洛休反而笑出了聲,思維落到須彌戒指中,手里瞬間出現一份竹簡,遞給洛曦道:“再看看這個?!?/br> 洛曦以為又是那種驚世的無君之言,雙手有些顫抖的接過。 展開一看,“《性善論》?” 不過寥寥數百字,邏輯清晰,讀罷讓洛曦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他認為自己已經被說服了。 人性本善,這是至理,所有治國需要使用仁恕之道,這也是素王所提倡的。 他剛想要表達對洛休智慧的崇拜,就見到父親又遞給他一卷竹簡,他展開一看題目就大跌眼鏡。 “《性惡論》?” 怎么和剛才的截然相反?等到讀完他這一篇,整個人都有些恍惚了。 洛曦看了看手中的性惡論,又看了看手中的性善論,欲言又止,他認為自己應該說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該說什么。 姬昭見到這一幕有些想笑,洛休可是天命之子,雖然政治軍事天賦都有些平庸,但是搞學術絕對是圣賢級別的。 性善和性惡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世界觀,邏輯嚴密的同時出現在洛曦這個智商不太高的人面前,他不懷疑人生才是奇怪。 “父親,這……”洛曦有些躊躇的問道:“這哪個是對的?” 以他的才能,他認為這兩種都是對的,但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怎么可能都是對的呢? 洛曦的表現早就在洛休預料之中,于是笑道:“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之后你將這兩篇文章拿到學宮之中,學子們一定會各站立場,激烈的辯論,派人將他們的辯論記錄下來。 思想的交鋒之中一定有智慧的結晶展現,收割這些智慧,洛氏就會永遠昌盛?!?/br> 這才是洛休成立學宮的真正目的,培養公族子弟只是次要的,他的最終目標是將諸夏列國之中所有的大賢之人都邀請到學宮之中。 讓諸夏列國之中,最聰明、最有天賦的一群人互相爭個高低,而洛國作為學宮的主人,將他們的所思所想全部記錄下來,自然是非常合理的行為。 【百家爭鳴,光輝璀璨,無數的歷史人物閃爍著智慧的光,天命之子將會開啟這個時代,您的氣運點增加速度再次加快了?!?/br> 至于性善還是性惡,的確是沒有對錯,只有選擇,但是世界觀的不同,會造就完全不同的學派。 荀子是性惡派,他自己自詡儒家,但是教出來的弟子全是法家,這不是巧合,而是法家的嚴刑峻法就是根據人性本惡而制定的,而性善派就會更多的強調德治的作用。 姬昭深吸一口氣,春秋戰國時期,本就是思想革新,生產力大變革的時代。 洛休現在就將對立的思想拋出來,即使短時間之內雙方只會單純的針對善惡辯論。 但一旦這些人開始執政,這些思想就會不由自主的影響他們的行事風格。 姬昭望向昭城的洛氏學宮,恐怕日后,百家思想源流都要由此而出了。 天命之子,真是恐怖如斯! “曦兒,若是邦周天命落地,洛氏幸存,你說洛氏何去何從?” 洛曦想了想有些遲疑的說道:“洛氏聲望卓著,或許可以像宋國那樣,裂土封國?!?/br> 洛休有些失望又帶著一絲嫌棄的看了自己兒子一眼。 管仲已經開始在齊國推行土地私有,這是一種與邦周建立完全不同的制度,結果自己的傻兒子還在這里玩老一套。 現在公室之中,人才越來越凋零,若不是洛國底子厚,加上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實在是勝過其他國家太多,哪里還能有現在的輝煌。 想到這里,洛休就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他要給子孫留下足夠多的智慧,以免子孫不肖,累及素王的家族傳承大計。 若是姬昭在這里,他會直接勸洛休算了,就連他這個天命之子的屬性都是他用屬性卡強行改變的,其他人的平庸再正常不過。 這就是與周王朝深度糾纏的結果,解決的方法,姬昭漸漸地有了眉目,只能說還不到時候。 雖然心中對于自己的蠢兒子有些失望,但這些年來,洛休漸漸也接受了公室子弟的平庸。 似乎是感受到了父親的不滿,洛曦連忙又補充道:“若是不能裂土,亡周者必然是新的天命之人,就如武王一般。 但邦周之所以能存續,是因為武王之后有先祖素王,東征平亂,才能安定下來。 可以等天命之人老死,再尋求復國?!?/br> 這還像話,對于這一次的答案洛休還算滿意。 實際上這種問題本來就沒有意義,按照現在的局勢,只要洛國控制的好,幾百年之內周的天命還不會落地。 至于再遠的未來,誰能知道呢? 洛曦將兩篇大論直接掛在了學宮之中,言明這是國君所寫,讓眾人評價哪個理論更技高一籌,若是說的有道理,便以金銀布帛相贈。 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些財物,性善論和性惡論這兩篇文章,是如此的邏輯清晰,如此的觀點強烈,宛如洪鐘大鼓一般,將所有人的腦子都震成了糨糊。 現在這個時代,元士的力量還沒有被發掘出來,思想還沒有變革。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