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這話倒是沒錯,現在的齊侯本來是前任齊侯的侄子,他弒殺了前任齊侯,坐上了齊侯的位置。 這種公室之間,弒君奪位的事情,在現在的諸侯國中很是常見。 洛曦疑惑道:“可是呂無咎已經做了幾年的齊侯,我們這個時候刺殺他,又有什么作用呢?” 僖王當年弒兄上位,現在諸侯也承認了洛邑的王位,呂無咎雖然弒君,但這么些年過去,基本上已經沒人在意了。 洛休沉吟道:“當今諸夏列國,深受蠻夷侵擾,大地之上,到處都是腥膻之氣。 天下人心浮動,一直期望有人能夠站出來,統合四方諸侯,匡扶王道大業。 能有實力做這件事情的,不過齊國、晉國、楚國而已,楚國不考慮,那就是齊晉了。 現在晉國有些亂,不能擔當這個重任,而且現在手中制衡晉國的籌碼不夠,所以為父準備讓齊國做這件事。 呂無咎,我已經給了他幾年的時間,但是這幾年齊國昏亂,與萊夷之間的戰事頻頻失利。 這證明他是個無能的人,這樣的人難道配得上齊國國君的位置嗎? 這些年呂無咎雖然沒有破壞與洛國之間的關系,但是卻破壞了齊國與燕國之間的關系,這是何等的昏庸??! 現在齊國國內對呂無咎的不滿也漸漸浮出了水面,我對他的容忍也已經到達了極點,我認為齊國的形勢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階段,我們再順水推舟,他必死無疑?!?/br> 對這個答案洛曦表示理解,但緊接著就問道:“父親,那為什么我們不自己做呢?洛國的聲望想必是可以承擔這個責任的?!?/br> 洛休沒說話,只是靜靜地望著自己的兒子,洛曦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王室?名聲?” 對于洛曦這么快就能反應過來,洛休還是很滿意的。 “沒錯,就是王室,單單憑借任何一個諸侯的名望都是不夠統合諸侯的。 即使是重啟舊年的奉王受命諸侯也不夠,想要統合全天下的諸侯,必須要周天子的旗幟才行。 而且這件事做成了,威壓天子是必然的,這對洛氏的名聲不利?!?/br> 洛曦明白了,從僖王弒殺太子進開始,洛國與王室的關系就進入了冰點。 洛休的太爺爺洛仁曾經發下誓言,洛國百年不朝周,天下皆知,洛陽時期立下的青銅柱,現在還在城中立著呢。 洛國自然是不會去朝見周天子的,而且洛氏以往即使是攝政,也都是合理合法的,現在明顯是要稱霸,洛國是不能沾這個東西的。 “您是想殺掉齊侯無咎,然后將小白送回國,繼任齊侯的位置?”洛曦想到了自己的表弟,流亡在洛國中的齊國公子。 “沒錯,齊國太子已經薨了,只要殺死呂無咎,小白就能回國即位?!?/br> 面對現在這種紛亂的世道,除了原則性的問題,洛國自然不會僵硬的尊奉周禮。 那不是守禮,而是愚蠢。 他們在公室之中,還是嚴格的執行宗法制度,但是干涉起他國事務來,相當的實用主義。 所以現在擺在洛侯面前的就是讓具有洛氏血脈,親近洛國的齊國公子小白回國,繼承君位。 呂小白回國即位,以齊國的人口、土地這些硬條件,只要君主正常,再有幾個靠譜的大臣,齊國的實力很快就能得到恢復。 作為洛國的傳統盟友,還是洛侯的外甥,齊國的強盛能夠讓洛國得到更多的轉圜余地。 洛氏再在暗中相助,能夠讓齊國更加強盛,統合諸侯,稱霸中原也沒有問題。 過去的三百多年,洛氏一直都是這樣幫王室的,相當的有經驗,到時候由齊國出面朝拜天子,會盟諸侯,團結諸夏。 洛國既能夠表達自己對王室的不屑,又能借助王室的力量,和齊國聯手驅散現在彌漫在諸夏列國頭上的邪情。這個完美的計劃,就連姬昭都嘖嘖稱嘆,不像是洛休這個屬性的人能夠想出來的。 正常來說確實想不出來,但架不住洛國公室之中的治政經驗書太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呈現出超越屬性的能力,太正常了。 本來計劃最合適的人選是原來的齊國太子,這是真正的洛氏嫡女生下的兒子。公子小白的母親則是隨著嫡女同時出嫁的滕妾,是洛休的庶妹。 不過對洛休來說也沒有什么不同,反正都是他的meimei。 “父親,我這就派人去做?!?/br>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和父親的計劃,洛曦當即就準備安排人去做這件事,洛國之中有一批專門做這種事情的人。 而且公室之中還有一張王牌! …… 在洛國的國都昭城,由洛休建立,占地極廣的洛氏學宮就坐落在這里。 在洛國之中,國人們將洛氏學宮稱之為洛國公學的進階,同樣由洛國公室邀請那些具有才能的人來授課。 其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洛國的公族、卿族、士族、國人,也有少數其他諸侯國的貴族子弟。 這些學生平時聽課,課余時間可以自由的發表對于先賢文章的看法。 尤其是對素王典籍的解讀,洛國公室很是鼓勵這種行為,畢竟誰知道這其中有沒有那些才華不顯的智者呢? 若是解讀的好,洛國公室從不吝嗇賞賜。 對于洛國公室來說,只不過是付出一些金錢就能得到智者的智慧,這便宜占大了。 由于都是貴族子弟,絕大多數日后都是要做官的,所以他們討論最多的是對邦周的規劃,最起碼也是一國的強盛之道。 若是其中有好的意見能夠被采納,甚至能夠從一個普通的國人,一步登天成為大夫。 這一日散學之后,學生們三三兩兩的從學宮之中走出,有兩人相伴而行。 其中年紀稍長的那個男子,氣質很是不凡,若是姬昭能夠看到他的屬性,估計會覺得自己家族之中都是一群蠢材。 【權斗:92(96);治國:93(97);御人:92(95);統率:72;武力:84;軍略:83?!?/br> 這是一個甚至稍微勝過洛蘇一絲的超級名臣! 他的名字叫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洛國公族,而且是還在五服之中的洛國公族。 呂小白不知道自己的舅父和表兄已經開始安排他,每天還在樂呵著上課玩耍。 他正想叫管仲去射箭,卻發現管仲整個人都在走神,嘴里還在嘟囔著什么。 “阿仲,你在想什么呢?這么心不在焉?!?/br> 管仲從沉思之中被驚醒過來,有些激動的語無倫次的說道:“小白,今日青靈公講的課讓我如夢初醒啊。 懿王時,諸夏列國攜手討伐夷狄,各國尊奉王室,二十年,天下大治,夷狄不敢侵擾。 僖王即位,諸侯不朝,各自為戰,于是現在夷狄侵擾不休,諸夏不振,我一直想不到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今天青靈公講《王道》,我終于想通了。 王道不偏安,夏夷不兩立! 現在夷狄昌盛,就是因為王室傾頹,王道不振啊,既然王道不振,那就要用其他的辦法來補足王道。 真不愧是素王老祖,這就是圣人的智慧啊。 困擾我這么久的事情,竟然就藏在這只言片語之中?!?/br> 若是洛休在這里,定然要驚為天人,他能想到這一點是因為洛氏的歷代先祖留下的智慧結晶,這位可是直接自己想出來的。 呂小白更是糊涂起來,但他知道管仲是個有大才的人,數遍整個邦周,也沒有幾個人比得上。 于是便好奇的問道:“阿仲,你想到什么了?” 管仲的眼中放著光,擲地有聲地說道:“尊王!” “尊王?” 這個詞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陌生了。 洛邑中的那個王室,從誕生的時候就遭遇了洛國不朝周的打擊,僖王親近鄭國,結果到了悼王的時候,又與鄭國漸行漸遠。 現在對諸侯來說,沒有人關注王室,諸侯們雖然還保持著表面的恭敬,但連朝貢都是敷衍進行,現在管仲竟然說出尊王這樣的字眼。 呂小白奇道:“阿仲,懿王之后,王室之間傾軋混亂,現在連舅父都不去擔任天子卿士,還有誰會尊王呢?” 呂小白話中的舅父就是洛休,洛國對王室都是這種態度,其他諸侯自然是有樣學樣。 “王室傾頹,但他畢竟還是天下共主,代表了王道大義。 國君不朝周是因為不可明說的原因,但其他諸侯還是認可王室的,尤其是他們自己上位也不正常的情況。 現在的天下局勢,王室作為旗幟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我這就回去整理一下思緒,寫一篇《尊王》,到時候還要麻煩小白幫我交給國君?!?/br> 作為洛休的外甥,呂小白能直接見到洛休,所以管仲勞煩他幫自己。 呂小白還在洛國之中悠哉,卻不知道齊國之中已經有一場圍繞他而起的殺戮正在暗中進行。 從洛氏第九代嫡子洛宴出仕楚國起,這些年也陸陸續續的有不少末代公室子弟或者公族子弟入仕其他的諸侯國。 其中晉國和齊國這兩個洛國的傳統盟友是人數最多的,洛國之中也有這兩個國家的公族之人。 其次就是楚國,因為當初遷入楚國的洛宴一系,現在在楚國之中權勢滔天,很多在洛國碌碌無為的公室公族子弟都前往楚國去投奔同宗兄弟了。 齊國之中,現在權勢最大的卿族是高氏、云氏還有安氏,其中出自洛氏分支的安氏扎根時間最短。 安氏的崛起有洛國的推波助瀾,在洛國的戰略方向轉向國內,失去了天子這個協調之后,如何保持與傳統盟友之間的關系就成了重中之重。 僅僅依靠嫡系之間的聯姻是不穩定的,所以洛國選擇讓洛國公族乃至于公室入仕他國,來換取政治上的友好。 其中齊國的攻略本來是最成功的。 安氏的祖先是洛氏嫡系之一,隨著當時嫁入齊國的貴女一起到了齊國,因為下一代就要被降為公族,所以前往齊國也沒有什么心理負擔。 齊侯將這批人封在安地,之后在齊國對外的戰爭之中,立下了戰功。 通過戰爭安氏開始在齊國內獲得權勢,同時利用動蕩時期大量卿族陣亡來擴大自己的權勢。 由于有齊國夫人的幫助,安氏的一切行為都很是順利。 洛國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了大量的資源,能夠讓安氏通過小恩小惠收買其他的卿族與國人。 通過與齊國公室、公族之間的聯姻,對整個公族體系滲透,安氏的勢力增長很穩。 直到擁立新君,也就是前代齊侯為止,安氏在齊國之中的權勢已經足以與那些世代盤踞的卿族相比較。 但是呂無咎殺了前代的齊侯和太子,公子們流亡各國,作為太子黨的安氏,只能暫時蟄伏起來。 這讓他們很是不滿,尤其是呂無咎明顯不信任安氏,在壓制安氏的發展,這讓他們心中升起了殺死呂無咎,重新贏立新君的心思。 這種想法在現在的列國之中很常見,甚至已經到了見怪不怪的地步。 兩位公子都流亡在外,其中流亡洛國的公子小白,擁有洛氏的血脈,是他們的第一人選。 在和洛氏通氣之后,安氏當即就收集呂無咎的行動軌跡,準備動手。 這一日,呂無咎正帶著自己的親信到臨淄的獵場狩獵,一行人牽著獵狗,好不快活。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