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宋公爽感覺洛蘇發生了一些變化,之前兩人結伴而行時,他能看出洛蘇心中有些躊躇,但是現在仿佛想通了什么,給人一種豁達的感覺。 一個個諸侯陸陸續續的來到祁巖,宋公爽完全依照周禮派出不同級別的大臣來迎接諸侯。 諸侯們將軍隊駐扎在宋國已經為他們分配好的營地之中,就帶著自己的親信大臣和一些親兵護衛進入城中,拜見齊侯。 等到齊侯帶領著很多附庸到來,這場少見的盛會就正式開始,諸侯們按照爵位、血統、功勛各自落座。 最上首坐著三人,居中的自然是宋公爽,他是奉王受命鎮東諸侯、公爵、東道主,地位最是尊崇,右手坐著齊侯,此時以右為尊,他是當今國丈,自然應該居右,左手便是洛蘇,素王之后,又擔任三公高位多年。 等到編鐘的聲音響起,會盟前的飲宴便正式開始,從洛邑派來的史官端坐在廊柱之后準備記錄,各諸侯國國君也都帶了史官在場,如此盛大的會盟自然要完完整整的記錄下來,夸耀后世子孫。 開宴之前,作為東道主,宋公爽高舉青銅飲器道:“天地有四極,所以天子以四位諸侯鎮守它,天子不因為孤出身殷商而歧視,這是何等的恩典,王將這樣的重任交給孤,孤怎么能夠不盡心竭力呢? 從遵奉王命,擔任鎮東諸侯以來,孤始終擔憂不能報答王上的恩典,做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出什么差錯,幸好這些年來,仰仗王上的天命,也算有些成績。今日會盟諸位宗親貴戚,不至于掩面而走。 孤以王命召集諸公,諸公群起響應,這不是看重孤,而是遵奉王命,諸公都是邦周的忠臣,孤便以此酒,敬諸位忠臣?!?/br> 這一番話,就連洛蘇都覺得相當有水平,臉上自然浮出開懷的笑意,同樣舉杯道:“宋公所言極是,切入孤肺腑之中,殷商舊事莫要提起,我等都是邦周的忠臣,日后應當齊心協力,保證邦周的昭昭天命永存?!?/br> 諸侯們便紛紛誓言,宴會一瞬間就熱鬧起來,所有的史官都開始紛紛記錄這重要的一幕,近百位諸侯共同盟誓,他們已經在史書上寫下了“祁巖之盟”四個字。 會盟的諸侯沒有意識到重要性,但是姬昭卻通過突然快速增加的氣運點,注意到了這一場會盟。 飲宴仍在繼續,諸侯們紛紛乘著這個機會聯絡,甚至異姓諸侯之間還能談幾樁婚事,上座的三人也開始低聲商議。洛蘇和宋公爽都在王畿之中有大量的故舊,是以能夠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尤其是洛蘇還有邯侯這個盟友,所以姬完的行動幾乎是一清二楚。 洛蘇先說道:“洛邑中的六軍,已經分批出發,前鋒兩軍最先行動,征召沿途諸侯國準備糧草,以及大軍歇息之地。 洛邑與楚國之間有十幾個諸侯國,基本上都是子男之國,還有南蠻部落,但應該不會,可能會暫時向西或者向南避開。 根據消息傳來的時間,這個時候天子六軍應該已經全部過河,往漢江那塊去了?!?/br> 齊侯久經戰陣沉吟道:“天子大軍遠道而來,正常來說應該是要短暫修整一段時間,也就是說起碼半月之中應該是打不起來的。 而且雙方軍隊規模那么大,南方又不像中原這般平原眾多,交通方便容易指揮,甚至能容納數十萬人作戰,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雙方進行小型會戰,這樣戰線會拉的比較長,而且戰爭的時間也會變長?!?/br> 最終齊侯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王上與熊頓的這場大戰短時間是結束不了的,我們可能需要借助攻打東夷部落來拖延會盟時間?!?/br> 齊侯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著對戰局的猜測,卻沒看見洛蘇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宋公爽倒是注意到了,說道:“齊侯,洛侯似乎有話想說?!?/br> 洛蘇心中一直有種不詳的預感,隨著自己舅父分析戰局發展,那種不詳的預感越來越強烈,見宋公爽和舅父都望著自己,便強行壓著聲音問道:“舅父,若是,只是假設,若是天子不等大軍修整便出戰,或者強行將大軍在丘陵地區、河流眾多的地區展開的話,會怎么樣?” 聽到洛蘇的問道,齊侯一怔,根本沒有多想直接說道:“若是武王、素王在世,或許能勝,但以孤看來,十死無生,那種局面一旦崩潰是極其可怕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第一時間逃跑,之后再想辦法收攏殘兵,以圖后事?!?/br> 說到這里,齊侯神色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天子應該不至于如此不智吧,就算他自己不太懂,只要身邊有懂兵事之人,建言之后采納總不太難。應當是你太過杞人憂天了?!?/br> 這一下就連宋公爽都有些無奈的說道:“齊侯你可能不了解你這位天子女婿,文不成武不就其實不是大事,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剛愎自用,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知,否則有洛侯這位國之大才在朝中理政,怎么可能發生這么荒唐的事情?!?/br> 三人瞬間陷入了沉默之中,最終還是洛蘇打破了沉默,咬牙說道:“現在只希望都是我們胡思亂想,希望事情還沒有到不可挽回的事情,孤絕不允許邦周的社稷出現任何動蕩!” 第12章 熊頓問鼎 祁巖這邊,正式的會盟拉開序幕,朝拜天子、祭祀山川河流之神,最后所有軍隊一起合練,加強各軍之間的配合,一切如火如荼的進行時,姬完已經率領著大軍到達了申呂之地。 洛邑與楚國之間有眾多的諸侯國,紛紛響應姬完的號召,帶著自己的軍隊跟隨天子出征。 看著雄壯的軍隊,姬完很是得意,飲宴之上,諸侯們紛紛用溢美的詞語夸贊他,甚至比由侯、紀侯還要rou麻。 “隨伯可在?”姬完突然想到了一個人,便向著近侍問道,由侯心中正有些不忿這些南蠻之人,聽到姬完之問,連忙說道:“王上,隨伯鎮守隨國,乃是面對楚蠻的第一線,不敢輕動,所以漢水五國主都沒有前來?!?/br> 姬完飲下一杯酒,搖搖頭道:“待寡人天軍一到,楚蠻定然聞風而降,何須如此謹慎?!?/br> 由侯連忙點頭稱是,同樣在身邊侍奉的邯侯本想上前言明這五國的重要性,但想了想若要闡明,定然會提到洛蘇,說不得還會產生反效果,便直接閉口不言了。 這漢水五國,皆是洛蘇所立。 當初熊頓驕橫不能制,鎮南諸侯多次組織聯軍攻打熊頓,卻多次被擊敗損兵折將,那個時候洛蘇就已經意識到熊頓恐怕是個少見的戰神。 洛蘇不會統兵,但他知道這種人在戰場上是無敵的,要戰勝他,只有把他拉到自己熟悉的局面中。 所以他果斷的叫停了再次伐楚的呼聲,要求眾將打造一條能將熊頓困在楚地的防線,軍隊人口錢糧他來負責。 洛蘇使用辦法就是看出熊頓雖然軍隊精銳,但是人數卻少,整個楚國土地雖多,大多數卻是空地,并無人口,所以洛蘇逼著熊頓和他拼錢糧的消耗,以一地的人口錢糧對抗全天下的人口錢糧,自然是行不通的。 最終這道由鄧、盧、鄀、唐、隨五國沿著漢水打造的防線就出現了,這五國互為犄角,視野便利,一旦熊頓來攻,便堅壁清野,據城而守,然后尋求機會斷其糧道。 這種戰法導致楚軍根本不敢越過漢水進攻,熊頓被惡心的不行,但又不可能拿本就不多的人口去拔城。 至于五國國君為什么這么聽話,主要是由于洛蘇這個人性格剛強,有些獨斷專行,對于他的命令,只有執行和徹底執行這兩個選項。 過去多少貴族的下場都證明了,稍有陽奉陰違,就會被洛蘇斥責,如果由此導致大敗,定然是奪爵除國的結局。 至今為止,熊頓還沒有攻破這道防線,這也是他聽到洛蘇棄官之后喜出望外的緣故。 洛蘇這種不正面沖殺,而是軟刀子慢慢捅人的辦法簡直天克他,幸好這些年他向南、向西取得了一些成果,否則真的是要憋屈的吐血。 雖然洛蘇棄官的消息已經傳遍了諸夏列國,但他積威過重,這五位諸侯直到此時依舊不敢離開自己的防線,生怕洛蘇回到洛邑,懲罰他們。 其實這幾人心中正惶惶不可終日,走他們是不敢走的,但是如今洛蘇離開王畿,這五國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王畿之中執政的三公,還會不會給他們補充人口、兵馬、糧草,這都是擺在他們面前很現實的問題。 姬完在申呂兩國大宴諸侯之后,便準備直接南下,到漢水五國中,那時就楚國之間就只剩下漢水,在他的預想中,十萬大軍渡過漢水,熊頓怎么可能抵擋的??? 在姬完看來,先祖武王能在牧野以少勝多打敗殷商大軍,一戰定天下,素王能在洛水畔一戰打崩叛軍,之后摧枯拉朽的征服了整個東部諸國,他是邦周的天子,二王的后人,打敗一個區區南蠻諸侯,還不是輕輕松松嗎? 等到大軍到了漢水五國,便分別駐扎進了鄧、盧、鄀三國之中休整,準備后續渡河作戰。 早就在楚地摩拳擦掌等著姬完的熊頓,聽到姬完已經到達的消息,當即便派遣使者去問鼎之輕重。 聽到楚國有使者求見天子,姬完、由侯、紀侯等人還以為熊頓畏懼天子大軍,想要求和,頗有些得意。 姬完在鄧伯的殿中接見了楚國使者,一層魁梧的衛士將他保護起來,幾位重要的諸侯伴隨在他身邊,楚國使者是個高大的男子,臉上沒有絲毫的膽怯之氣。這使者進的殿來,也不行禮,只是微微拱手,“外臣景林,我家王上……” 還沒等他繼續說下去,邯侯已經直接憤怒的跳出來怒斥道:“逆臣敢爾?熊頓不過子爵,怎敢在天子面前僭越稱王,莫非以為不敢殺你嗎?” 姬完的臉色也是瞬間變得鐵青,他沒想到熊頓竟然如此不知死活,天軍已至,死期就在眼前,竟然還敢如此大言不慚。 他甚至已經開始考慮當初由紀二侯的策略。 面對邯侯的怒斥,楚臣景林凜然不懼,依舊施施然說道:“我家王上向周國天子問,不知道我楚國的大鼎與洛邑的九鼎哪個更重?” “噌!” “嘭!” 這一下不光是邯侯一個人,幾乎所有人都怒視著這個楚國來的使者,天子姬完更是完全無法克制住心中的憤怒。 “熊頓!找死!” “你這賊臣且回去告訴熊頓,讓他等著,寡人定要將他五馬分尸,車裂而死!” 整個殿中只能聽到姬完憤怒的聲音,他抽出衛士的利劍,狠狠地劈砍在面前的桌案上,怒吼道:“立刻出兵!寡人要立刻將熊頓用最殘忍的方法處死?!?/br> 邯侯雖然憤怒,但理智還在,聽到姬完的亂命,連忙勸諫道:“王上不可啊,我大軍連日行軍,正疲累不堪,如此渡江而戰,必敗無疑??!” 但姬完正怒氣上頭,哪里聽得這種話,當即沖著由紀二侯吼道:“你們也不停寡人的命令嗎?” 由紀二侯也覺得不能出兵,但又不敢違抗姬完的命令,只能命令各軍出擊。 眼見事不可擋,邯侯只感到渾身發冷,他這時才明白洛蘇為何一定要走,原來是早已看透了姬完的性格。 即使這一次勸了下來,下一次呢? 姬完這種性格不改,一定會一敗涂地! 不行! 不能這樣坐以待斃。 邯侯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天子六軍不能全部死在這里,他要盡可能的將更多的人活著帶回去。 他想起了洛蘇曾經留給他的一份貴族名單,其中都是洛侯系的貴族,現在想要共謀大事,只有靠他們了。 他連忙開始回憶名單內的人名,立刻就準備開始聯絡,他相信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聽到姬完的命令都會震驚。 第13章 詭計 陰云 先敗 事實上,姬完的命令所引起的轟動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 要知道這個時代,能負甲的戰兵可不是普通人,那些能統領一小隊的基層軍官都是擁有采邑的基層貴族。 基層士兵也都是脫產的精銳,這些貴族從小訓練,就是為了給天子服兵役,軍事素養相當高。 姬完這種命令傳下來,到達基層就形成了軒然大波。 天子六軍這種精銳中精銳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命令下來,他們連日行軍本就疲累,這種情況之下怎么能夠去渡河進攻呢? 但是面對數十年積累下的天子權威,這些天子的附庸只能聽從。 統兵大將都是天子卿大夫,位比諸侯,但面對盛怒的天子,沒人敢去頂撞。 邯侯很快就見到了名單上最重要的一個人——余伯修,他也算是素王之后。 先祖是素王庶長子,被封在余地,同時也是這次親征中轄制兩軍的將領。 “余伯,王上這是亂命,絕對不能按令行事,否則恐怕要落得一個全軍覆滅的結局?!?/br> 邯侯的聲音有些急切,余伯安撫道:“邯侯不必如此急切,太傅離開洛邑之前,曾經告知過修。 若是有亂命,便假意為之,尋求時機保全自身?,F在王上正處于怒極的狀態,孤自然不會奉命,邯侯可有什么辦法嗎?” 聽到洛蘇早就囑咐過余伯,邯侯微微放下心來,沉吟道:“大軍肯定是不能渡河的,必須要好好休整,孤不懂統兵,不知我軍幾日能休整完畢?!?/br> 余伯微微思索道:“連日行軍,三日為好?!?/br> 邯侯喃喃道:“三日,也就是說要拖延三日,既要讓天子看到我軍在渡河進攻,又不能真的讓我軍進攻?!?/br> 突然他眼中一亮喜聲道:“余伯,孤有一策,你看能不能施行?!?/br> “哦?邯侯但說無妨?!?/br> 邯侯便將自己的奇思道出:“軍中輔兵、奴隸眾多,不如派遣一員小將,將這些輔兵、奴隸換上我軍服飾,帶上旌旗軍旗,日夜渡河,船上不多站人,只做虛幻遮掩,造成大軍蜂擁的假象,我軍便在漢水邊扎營,讓將士們好好休整,天子不懂軍陣之事,定能蒙騙過去?!?/br> “邯侯好計策,孤這便派人去做?!庇嗖猜暤溃骸疤翟鴮抡f過,邯侯臨亂有急智,如今果不其然,我們二人這一次一定要精誠合作,由紀二人都沒有才能,此次南征便依靠邯侯了?!?/br> 邯侯又派出信使與名單上的幾人溝通,接下來就只能聽天由命,看看熊頓是不是真的像洛侯蘇所說的那樣勇不可擋。 楚國的使者乘著姬完暴怒悄悄地溜走,片刻也沒有歇息的向著王都而去,熊頓從使者口中得到了姬完暴怒出兵的消息,又從兩處駐守的將軍口中得知王軍的先頭部隊正在對岸起帆,看來是要渡河。 見到姬完果然中計,熊頓便對著左右笑道:“姬完果然是個無知小兒,這樣不懂得體恤將士的君主,怎么可能獲得將士的效忠呢?寡人猜測周人軍中定然人心浮動,心中必然有怨氣。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