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書迷正在閱讀:從西周建立千年世家、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綜養崽、乖軟寶貝穿成炮灰了、貴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變美后、禁愛(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離(追妻火葬場)、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斷復活
“孫家的老夫人是信佛的,這信佛之人是不能撒謊的,想來她說的菩薩托夢,應該也不會假?!?/br> “說起來,那給齊嫣郡主看相的也是個和尚,這和尚是佛門弟子,自然也是不會撒謊的?!?/br> “不對,若是齊嫣郡主真是福星,前幾天長安王府的人又怎么會總出事兒?” “自然是不想讓齊嫣郡主當皇后的人弄出來的?!?/br> “這長安王府的管家被砸那日,我在寶泰樓吃飯,親眼看見一個小廝捧著花盆兒往樓下丟,丟了就跑了?!?/br> “那這么說,這長安王府的人出事兒并非意外,而是人為的。就是為了讓咱們認為,齊嫣郡主不是福星而是災星,這樣一來她就當不成皇后了?!?/br> “肯定是這樣的?!?/br> “那些人也太壞了,為了不讓齊嫣郡主做皇后,完全不管咱們天元國會遭多大的災難呢!” “……” 第111章 不舉 因為孫家送了一塊匾,讓這京都的百姓的想法發生了改變,罵長安王府愚弄百姓和說齊嫣是災星的人變少了。 長安王妃趁熱打鐵,又找了個老太婆在齊嫣出門的時候,攔了她的路,讓她給點兒福運給自己身患重病連大夫都瞧不好的孫兒。 齊嫣當著大街上許多人的面兒,動了惻隱之心,摸著那孩子的頭說:“希望你能好起來?!?/br> 過了幾日,那老婆子便牽著活蹦亂跳的孫兒去長安王府感謝齊嫣。齊嫣沒有見她,她便和孫兒在長安王府門口磕了三個響頭。 逢人就說,齊嫣郡主真的是福星,就因為她分了福運給自己孫兒,原本吃了大半年藥都不見好的孫兒,這病便都好了。 聽說了這事兒,京都的百姓又信這齊嫣郡主是真的福星了,不少人會特地往長安王府門口走,好沾沾這齊嫣郡主的福氣。 局面完全扭轉,長安王妃和齊嫣直夸秦如韻聰慧過人,竟然能想到這樣的辦法。 儷妃她們一聽說此事,便知道那孫家人和那御醫還有穩婆都被長安王府收買了,所以才幫他們做了這么一場戲。 那孫家跟長安王府是有些親戚關系的,長安王妃的弟妹便是孫家的人。 還有那孫兒重病的老婆子,定然也是長安王府找的人,為的就是欺騙無知的百姓,讓他們相信齊嫣還是福星。 后妃們大罵了一通長安王府不要臉,又想了個招。傳了信給家里,讓他們找生重病的人,去長安王府求齊嫣。她不是分點兒福運給人家,這重病之人的病就能好嗎?那她們就找真有病的人去找她救命,看她還能不能讓這些真病人痊愈。 秦如韻也是有后招的,她出這主意的時候,便想到肯定會有人這樣做,讓長安王妃送了齊嫣進宮去陪太后。 齊嫣雖然不想進宮陪她姑母,但是聽了嫂嫂的分析,也怕真的病重的人找到她面前來,讓她救他們的命,便乖乖的進了宮。 齊嫣一進宮,儷妃她們這招自然是沒法使了,后妃們氣得不行,又將這長安王府罵了一通?;氐阶约旱膶m里,扎起了齊嫣的小人兒。 冷宮。 徐太嬪她們嗑著瓜子,聽張肅講完了這宮里宮外這些日子,傳得沸沸揚揚的天災福星的事兒。 “了不得,了不得?!毙焯珛鍝u著頭感嘆道,“現在這些人的手段,比咱們那會兒可高多了?!?/br> “可不嗎?”劉美人把瓜子皮從嘴里吐了出來,“福星,這世上哪里有什么福星,分明就是那長安王為了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搞出來的?!?/br> “沒錯?!壁w美人點頭,“可惜這百姓這心思沒咱們這么多,看不透這些東西,別人做出戲給他們一看,他們便信了?!?/br> 張肅笑著道:“普通人自然沒有娘娘們看得這般通透?!毕袼锞托帕诉@些,還問他知不知道皇上何時立齊嫣郡主為后呢! 衛答應笑著道:“畢竟咱們也是玩兒過宮斗的?!?/br> “這事兒也不曉得會如何收場?” “若是百姓都信了這齊嫣郡主是福星,要讓皇上立她為后,皇上怕只有立了?!彪m然說圣意難為,但是有的時候這民意也是難為的。這百姓可不會想那么多,只想不受天災,好好的過自己的日子。 若是皇上不愿意為了天元百姓立齊嫣為后,災禍真的降臨,怕是會激起民怨的。 “落月,這事兒你怎么看?”徐太嬪看著磕著瓜子的冷落月問。 冷落月用手托著下巴,嘴里嚼著瓜子道:“我坐著看?!?/br> 她肯定是不希望狗皇帝立他那個表妹為后的,畢竟有了個皇后在,那她的小貓兒成為太子的道路就更艱難了。 徐太嬪看了冷落月半響道:“要說福星,依我看,落月才更像是福星?!?/br> “沒錯?!编嵆T谂牧伺氖稚系幕?,“瞧瞧咱們這冷宮,如今哪里像了冷宮??!” 去年她們種的那些花,好些都開了,整個冷宮鮮花盛開,姹紫嫣紅,蝶舞蜂繞,簡直美得很。這天天聞到花香,看到綻放的鮮花,這感覺簡直不要太好。 張肅也道:“娘娘確實是福星?!?/br> 因為娘娘他們的日子都變好了,王平這個月初,新買了個三進的宅子。李成前兩天也在他們村兒買了幾十畝地,過幾日還要把他家的祖宅拆了,蓋個大院子呢! 他也打算把他隔壁的院子買了,把兩個院子拆了,修一個大一點兒的院子。孫明倒是沒有買宅子,但是卻把他大兒子送進了這京都最好的書院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