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132章 變動,意料之外 城郊小院里,陸行川沒有如往日般的隨意,而是站在梨樹下,一臉凝重。 顧長凌不動聲色的落在他身后,“何事需要殿下出動紅封?” 陸行川回頭,看到先生臉上一抹紅痕,詫異道:“云薇又動手了?” 顧長凌別開眼:“不關她的事,是我自己不小心蹭的?!?/br> 以前先生也經常帶傷,但是最近,陸行川都沒有再見過了。 他以為云薇傾心先生,終于改了,沒想到,到底是本性難移。 先生估計為了面子,不愿意說,陸行川自然也不會多問,從懷里拿出一封信,“宮里線人傍晚時分送出來的,說是父皇有意,定先生為臨安巡撫,負責督促改稻為桑?!?/br> “什么?” 顧長凌驚訝不已,拆開信封一目十行。 信中說是因為皇上聽到他對前朝農業改革的一番言論,才決定重用他,定為改稻為桑人選。 要知道顧長凌暗地里支持的是祁王,祁王與太子相爭,改稻為桑是太子的項目,他現在被安插在這個位置上,極為難辦。 顧長凌若是好好執行改稻為桑,功勞是太子的,幫太子穩定了地位,以后就相當于站在祁王對立面。 若是不好好執行,便是藐視皇權,辦事不力,隨便安個罪名都可以砍頭。 當然,如果這個人選不是先生,是別的無關重要的輔臣,陸行川會覺得這是個好機會,這不是主動邀請他去嚯嚯改稻為桑嗎。 到時候大不了多給為他犧牲之人一些補償,又或者讓人假死,從此隱姓埋名,帶著補償去逍遙。 可惜,那人偏偏就是先生。 先生有抱負,若是為了輔佐他,將眾臣商議的國策搞砸,可就背負了歷史罵名。 不是一點補償就能打發的。 再者,如果他真的強硬要求先生這么做,也就給二人造成了隔閡,會顯得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先生焉能如以前那樣輔佐他? 所以,這實在是個很棘手的事。 陸行川十分頭疼,“先生為何忽然會對前朝農業發表言論?” 顧長凌眸色微凜。 他會說那篇言論,是因為宋章和伯安在整理前朝關于農業的書籍,剛好起頭討論起了前朝農業賦稅地土改革的失敗,他也就隨意發表了下意見。 怎么會那么巧,被皇上私下聽到? 陸行川道:“怕也不是巧合,是父皇有意派人去煽動這個話題,然后故意把結果傳給父皇?!?/br> “我今日剛聽太傅說父皇這次對翰林院的考核,臨時起意,打算用這種無意間的方式來考察誰是有真材實料,所以派了好些個小太監去監聽,下午本來想提醒先生留意的,看來是不用了?!?/br> 顧長凌詫異,皇上竟然用這種考核方式,如此的草率。 他收起信,問:“皇上為何會臨時起意?” 陸行川搖頭:“暫時不知,派人去查還沒說結果?!?/br> “是否跟太子有關?” “本王之前去試探過,似乎陸行止還不知道先生的身份,而且陸行止如此在意改稻為桑,堵上全部,要把這政策推行下去,假設他真知道先生的身份,也絕不可能冒險安排先生在這位置上?!?/br> 要知道先生畢竟是他的人,陸行止如此看重這個項目,怎么可能只是為了制裁他,就把先生安插過去,給自己埋下一個不確定因素呢? 真出了意外,這后果陸行止也承擔不起。 陸行止應該會想安排一個全心投靠他的人。 顧長凌沉思,殿下說的不無道理,如果不是太子,那就還有一個人…… 他問:“關于上次刺殺,殿下還是沒有任何線索嗎?” “沒有,從那些暗衛的衣服著手,本王已經派人去臨安查了好幾回,什么都沒查出?!?/br> 關于背后之人,二人仍無任何線索與頭緒,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人知道很多,多到能cao控二人的局面,讓他們完全被動。 顧長凌忽然問:“聽聞殿下與景王殿下關系較好?” 陸行川詫異:“你懷疑七哥?” “算不上懷疑,但只有他沒有調查了?!?/br> 陸行川在民間有較好的聲譽,所以不可能是得罪了什么人想殺他,特意密謀空明山那一計。 再說看那陣仗,普通人根本做不到,只有皇子。 所有的皇子他們都深入排查過,唯有一人,殿下始終沒查。 陸行川:“不可能是七哥,他身體不好,我找了許多大夫給他看,都說他時日無多,可能……撐不到年底?!?/br> 陸行川找那么多人為陸行亦診治,一大部分當然是感恩,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一小部分存了試探,看看他是否真的是生病,時日無多。 一個兩個大夫能被收買,但是他找了幾十個了,五湖四海皆有,都說他先天心疾,撐到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 “再說,先生身邊那位信任的大夫,不也幫七哥把過脈嗎,結果都是與其他大夫說的一樣,”陸行川嘆息,“將死之人,他還能謀劃什么,七哥甚至已經開始交代后事了?!?/br> 顧長凌聽祁王殿下口中的篤定,微微皺眉,但卻沒好在多說什么,只道:“我非是挑撥你們兄弟之情,只是奪嫡之路兇險,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希望殿下多一份謹慎而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