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八九不離十?!?/br> 云熙的怒意這才消散了,只要她成了太子妃,云薇見她都得給她行禮跪下。 溫氏道:“所以這幾天你得好好表現,名聲半點不能出差池?!?/br> 說起名聲,云熙又緊張了起來,“娘,前一段時間那件事,您幫女兒處理好了沒?” 溫氏呷了一口茶,“為娘辦事,你還不放心?” “可是那個人不是跑了,女兒肯定是擔心的?!?/br> “能跑到哪兒去,京城就這么大,放心,我已經托人去查了,你的婚事,為娘自然會上心?!?/br> 云熙笑嘻嘻的湊過去,拉著溫氏一聲娘啊娘的喊得格外親切。 …… 城郊小院,籬笆墻,兩三梨樹,花瓣隨風搖。 樹下一位紫色衣袍的公子沏好了茶,悠哉的躺在搖椅上賞月。 一道黑影晃過,紫衣公子的對面已經坐了一個帶著銀色面具的男子。 “殿下好雅興?!?/br> 男子邊說,邊順勢摘掉了面具,一張清風儒雅的臉,被月光溫潤的不似人間凡色。 今夜顧長凌剛沐浴完畢,就接到了殿下的信,隨即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匆匆趕來。 紫衣公子叫陸行川,皇嗣中行九,封號祁王。 祁王殿下生的星眸朗眉,端方陽剛,微微一笑時,眉宇之間自帶一股貴氣。 但偏偏坐沒坐相,貴氣中散發著一股慵懶的愜意。 “先生來了,這貴定云霧剛剛泡好,先生嘗嘗?!?/br> 顧長凌也沒客氣,執起精致的茶具,抿了一口。 “茶湯亮綠,濃釅明亮,不愧是皇家貢品?!?/br> “先生喜歡,本王這里剛好帶了一罐,待會兒給先生帶走?!?/br> 剛好是不可能剛好的,怕是提前準備的。 顧長凌淺笑,“還是不了,這等皇家貢品,不該出現在下官府上?!?/br> 陸行川嘖了一聲,“先生還是一如既往的謹慎,不過是一罐茶葉而已?!?/br> “特殊時期,還是謹慎些好?!?/br> “行吧,說正事?!?/br> 陸行川也不進行寒暄的客氣了,從袖中拿出一封折子。 “這是太子近期提的改稻為桑計劃,父皇已經采納了,估計不久就會定位國策,執行下去?!?/br> 改稻為桑,顧名思義就是將稻田改為桑田,用桑葉養蠶,然后織絲綢。 現在大魏朝行情每匹絲綢內地六兩白銀,賣到西洋十兩以上,獲利頗豐。 絲綢產量增加,朝廷也能增加幾百萬兩的收入。 圣上這兩年沉迷于煉藥修觀,不理朝事,國庫虧空的厲害,太子殿下的這一建議提出,就博得了皇上的歡心,于是決定再撥臨安一半的土地改種桑苗。 甚至想將這策略定位國策。 這種內閣議事,顧長凌是沒資格參加的,所以現在還不知道。 顧長凌看完具體的計劃,以及如何解決臨安人民糧食的問題后,贊道:“上利于朝,下利于民,看起來是個良策?!?/br> 陸行川嘖了一聲,“先生,本宮約你出來,可不是聽你來夸那廝的?!?/br> 第13章 深夜偶遇 顧長凌莞爾,“再好的良策,都要落地執行下去,才算為良策,若是沒有執行成功,都只能算是紙上談兵,下官建議殿下暫時靜觀其變,面上也可順著大臣們一起支持這個策略?!?/br> 陸行川皺眉,“可是,萬一這計策執行成功了,太子就是大功一件,這東宮之位就相當于坐死了,誰都別想動?!?/br> 顧長凌為自己斟了一杯茶,問:“這國策如果頒布下去,要經過哪些程序?” 陸行川道:“要經過內閣,總督,臨安布政史按察史,錢塘知府,縣長,再到百姓?!?/br> 顧長凌分析,“這么一個有利潤可圖的良策,經過層層下達,會有人不貪嗎?” 假設一下,“太子真有能力層層嚴格把控,不讓人貪,那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階層,是他控制不了的?!?/br> 陸行川立馬拿起茶壺,再給先生添了一杯茶,“哪兒個階層?” 顧長凌:“百姓?!?/br> 百姓才是那個最終執行的人。 “連年虧空,賦稅加重,百姓已經積了不少怨言,對朝廷信任力大打折扣?!?/br> 此時忽然發布一個國策,說是對你們有利,又能充實國庫,這么好的政策,真的就落到他們頭上了嗎,那為什么不包給那些地主呢? “百姓定會起疑,起疑就會拖慢實行的步伐……” “還有,這其中不想太子做成這件事的人,不止是殿下一人,殿下不放心的話,可是適當透露出一點,想來多的是王爺愿意去臨安為百姓做“思想功課”?!?/br> 陸行川樂了,“先生好計謀?!?/br> 顧長凌淡笑,不是好計謀,只是因為他在鄉下待的那些年日,知道朝廷寒了百姓的心。 這世道,注定是要易主的。 所以機緣巧合,他結識了九殿下。 有了顧長凌的分析,陸行川心底憂慮減半,但還有一樁事,讓他梗著。 “先生可知道衛國公府將要和太子聯姻了?” 顧長凌道:“能猜到些?!?/br> 因著太子殿下的這個計劃,最近皇上格外待見他,所以聯姻這事,皇上已經算默認了。 一來表示皇上的看重,二來,此次改稻為桑衛國公作為臨安總督,將會出不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