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溫良端著碗,一臉凝重地從房間里退了出來,輕手輕腳地關上門。 王府劉管家見狀,連忙迎了上去,壓低聲音問道:怎么樣? 溫良搖了搖頭:還是老樣子,殿下只把藥喝了,不肯吃飯。 劉管家沉沉嘆了口氣他知道自家主子天生怕苦,從小到大,喝藥簡直比登天還難,現如今卻徹底反了天,只要是郁先生留下的藥,他都能無知無覺一飲而盡,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 這倒也難怪,再苦的藥,哪里比的上他心里苦。 可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呀! 劉管家揪心道:人不能光靠藥活著,殿下這些天,除了初八那晚要了碗面條外,就沒正兒八經地吃過東西,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要不然咱想想辦法,打聽下郁先生的下落,把人找回來算了? 不用找,溫良如實道:郁先生在北疆領了軍醫的差,殿下早就知道了。 軍醫?劉管家吃了一驚,那怎么還不趕緊把人給追回來? 溫良苦笑一聲:當初是郁先生自己要走的,解不開心結,怕是很難回來。 劉管家一時無話,但心里了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郁先生對王爺的情深義重,卻依然狠心選擇離開,其中緣由必有內情。 就在幾天之前,慶王府一道圣旨從天而降:今太子適婚娶之時,大將軍方進中之女方若琳品貌出眾,聰敏大方,值待字閨中,兩人堪稱天造地設,元安皇帝成佳人之美,特指婚許配太子,為太子妃,一切大婚事宜,交由禮部cao辦,待神壇祭祖后,擇良辰完婚。 誰料圣旨之下,周祺煜竟當庭抗旨不尊,于金華宮外跪了一天一夜,請求元安皇帝收回成命,最后還是方老將軍于心不忍,連夜趕去宮中面圣求情,這才將人領了回來。 無論如何,周祺煜是新晉太子,又是當朝碩果僅存的成年皇子,即便在婚事上任性胡來,卻也是個萬萬不能出事的主,況且眼下大燕內憂外患,強敵當前,如此關鍵時刻,絕不能再掉鏈子,于是圣上指婚一事只能擱淺,暫且不了了之。 想到這里,劉管家不禁唏噓起來,咱殿下為了郁先生,連抗旨拒婚都干出來了,唉要我說,本來就是兩情相悅,到這份上了,郁先生還在乎什么呀? 解鈴還須系鈴人,溫良沉思道:想必殿下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元安三十五年八月,大燕太子力排眾議,擬御駕親征,護送一批輜重糧草至北疆戰區。 此言一出,滿朝上下為之嘩然,文武百官皆是一片反對之聲,說什么太子乃國之儲本,安危關系社稷江山,萬不可以身犯險,且眼下國勢危殆,正值太子坐鎮京師之時。 幾個老臣顫顫巍巍講到動情之處,甚至擠出了兩行熱淚,恨不能一頭撞在大殿的柱子上以死相諫。誰知太子殿下根本無動于衷,全然不在意他們會不會血濺當場肝腦涂地,只輕飄飄回了句北疆軍心不穩,急需提振士氣,便硬生生把人給打發了回去。 周祺煜不顧安危出征北疆,的確有些一意孤行,可在駐邊將士看來,卻是另一番明智之舉。 如今,大燕與乞木戰況膠著,兩軍對壘僵持不下,將士們早已人困馬乏再衰三竭,急需一個契機穩定大局。當朝太子親征,無疑是體察軍情,鼓舞士氣的不二之舉,還可借此以鎮國威,彰顯大燕不懼外敵的勇氣。 當然,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不能與外人道大燕太子周祺煜,這次是鐵了心的,要將自家的媳婦追回來。 作者有話說: 同志們,準備好!王爺要千里追妻了哈 第九十章 追妻 聽說太子要來,北疆駐地各級將士全跟打了雞血似的,從上至下,群情振奮,就連練兵場上每日的口號聲,都喊得比平時響亮了不少。 太子兩個字,一時間成為傷兵營逃不開的話題。只要一得空閑,大家就會湊到一起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唯獨只有南星,提及此事就跟丟了魂似的,整個人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沉默地異乎反常。 當初他狠心分手,從未奢望此后能再見面,不是不想見,實在是不敢見。他不知該如何面對周祺煜,更不知該如何規整自己的心那種肝腸寸斷的錐心之痛,簡直這輩子也不想經歷第二回了。 日復一日,南星挨過一天又一天,好不容易勉強學會將周祺煜藏在心底,雖然還是會像心魔一樣,時不時地冒出來發作一次,可畢竟時間是副良藥,日子久了,總有熬過去的一天。 如今,胸口的疤都沒來得及愈合,一聽說太子御駕親征,這個不能觸碰的地方,竟又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挖了出來,連帶著苦苦壓抑的旖念,一同不可救藥地瘋長起來。 于是,在外人眼中一向成熟穩重的郁大夫,竟忽然間變得心不在焉,就連不明所以的滿囤都看出了端倪,頗有些擔心地問道:郁大夫,您可有什么心事? 南星猛地回過神,手上力道一松,藥碗險些掉在地上,一陣兵荒馬亂之后,才不好意思地說道:沒沒什么,滿囤兄弟找我有事? 我也沒啥事!滿囤收回目光,沒再繼續追問,轉移話題道:對了,營里最近都在熱議太子過來北疆,真沒想到這輩子能有機會親眼見到未來的皇帝,要我說咱太子還挺了不起的,那么高高在上的人,竟能想著來鳥不拉屎的邊關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