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小曹植緊盯著鏡頭, 聲音清脆地說:“出發之前陛下你說過, 我們在里面玩得開心就行,出了什么事你會給我們兜底的?!?/br> 沈約也凝眸微笑,一片波光月色如飛絮般浮動在眉間:“有勞宋祖陛下?!?/br> 就連晉安王蕭綱都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不錯,宋祖定然可以為我們指明方向?!?/br> 梁武帝從直播中看見這一幕, 險些當場昏迷。 他這個君王/父親當得到底有多失敗, 他的宰相和兒子遇見問題, 第一反應居然不是來找他求助,而是去找劉裕? 今日,建康城中又多了一位心碎之人。 劉裕見所有人的目光盡皆透過鏡頭看過來,充滿了期待,也不再推辭,沉思著說:“論起這東晉十二美的評選,首先是標準問題,不可專以外貌而論,應當兼采風骨、氣度、特長、才華、佳績諸多選項?!?/br> “且以現世為準,而非歷史上的聲名?!?/br> “譬如荀羨美則美矣,但目前還并無什么亮眼的事跡,則現在的他就不能入選?!?/br> 眾人想起荀羨……不對,這些日子扮作女裝混入陳郡謝氏的荀二娘,紛紛嘴角一抽。 “陛下所言甚是?!?/br> 劉裕又道:“你們心中可有人選?” 曹雪芹拿出記錄小本子,將連日以來的觀察結果分享給大家:“這些只是一個粗略的上榜名單,不分排名,有謝安、謝尚、王羲之?!?/br> “另外歷史上其他知名的美人、名士還有,戴安道,衛夫人,殷浩,會稽王司馬昱,郗超,王徽之,桓大司馬……” 他抬手將小冊子翻到下一頁,摸出一只羽毛筆,刷刷記錄道:“我準備將衛玠列為榜首?!?/br> 沈約深感無語:“衛玠在這個位面都埋骨成灰多少年了,若是他也能算,為何肅祖劉越石,還有潘岳、陸機、陸云、嵇康,這些人算不得?” 曹雪芹并不接受他的質疑,語氣溫和地說:“休文此言不虛,這些人自能算得?!?/br> 沈約不覺搖了搖頭,告訴他:“你這是王安石題詩謝公墩——與死人爭地?!?/br> 都說死者為大,這些已然身故的名士們誰還沒個晚輩后人、門生后進了,他們往往帶有強烈感情色彩,會導致十二美排名的公信力大大減弱。 曹雪芹攥著小冊子,神色頗為惋惜:“可是,不把衛玠排進去實在是太可惜了?!?/br> 他在歷史長河邊見過衛玠本人,那真是傾世的風華,花枝滿目,澄江皎月,落雪無聲。 劉裕聽到這里,生出一個主意,拍板決斷道:“不妨設立兩榜,一榜為在世者,一榜為已故之人?!?/br> 曹雪芹覺得宋祖陛下真是個天才:“就如十二釵正副冊?” 劉裕頷首:“正冊為當世之人,副冊上迄姜維,下至某年某月去世的某人?!?/br> 曹雪芹驚奇地問:“怎么還有姜維?” “怎么就不能有姜維了”,謝靈運不滿地瞥了他一眼,“姜維乃是「蜀官多英俊,無人出維右」,難道還不配上十二美榜單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曹雪芹立刻說,“只是姜維處于季漢年代,過于久遠,不如從西晉年間的嵇康開始?!?/br> “熱知識”,小曹植從書本里抬起頭,目光幽幽地注視著他,“嵇康去世比姜維還早一年?!?/br> 曹雪芹:“……” 忽然有一種時空錯亂感! 初步敲定要設立正副兩冊,大家開始進一步敲定人選。 “且慢”,劉裕又道,“既然「一統天下」也是副本任務之一,爾等不必將目光局限于江左一地,可以放眼北國南疆?!?/br> 眾人深覺有禮:“北方的話,慕容???” “慕容恪是長得高,兩米一左右,而且氣度瀟灑雅量,不一定俊美吧?!?/br> “那就苻堅?!?/br> “怎么秦王又出來了……這個年代他出生了嗎?” “出生了,今年七歲?!?/br> “你們確定要讓一個換牙小孩加入十二美評比?” 小曹植聞言大怒,雙手叉腰,目光憤怒地掃向曹雪芹:“換牙小孩怎么了,萬一正好趕上掉牙期,可以讓他閉著嘴,安安靜靜地畫像??!” “不可以有年齡歧視”,謝靈運站出來和自己的偶像統一立場,“子建說得對,謝安三歲就被稱作「風神秀徹」,何況苻堅現在已經七歲了?!?/br> 曹雪芹并不將他們兩個小朋友的意見當一回事,和沈約湊在一起,自顧自地記錄著名單。 小曹植生氣起來,又覺得有點委屈,鼓著臉看向視頻那頭的劉裕:“陛下?!?/br> 劉裕隔空摸了摸他的腦袋,帶著一絲安撫意味,徐徐說:“不若再開一個十二美又副冊,專為幼齡未冠之人設立,可放入謝道韞、苻堅、郗道茂等,子建也可以參與?!?/br> 小曹植沒想到有意外之喜,笑容一下子粲然綻放出來:“真的嗎?” “當然”,劉裕為他進行了規劃,“晉時慕隱之風盛行,你雖在副本中沒有身份,并非門閥子弟,卻可以自稱是世外隱士高人的后代?!?/br> 小曹植一聲歡呼,蹦起來,揮拳向天:“蕪湖!” 劉裕又道:“照這個標準,你們若是感興趣,皆可以用隱士高人或其后人的身份參與排名?!?/br> 聞言,王維長舒一口氣,還好他跟別人打交道,報的是太原王氏的名號,這等出風頭的事看來沒他的份了。 誰料下一秒,謝靈運便握住了他的手腕:“既然大家都要參與,那摩詰便作為我的好友加入陳郡謝氏陣營吧?!?/br> 又將沈約往前一推:“休文的母親是陳郡謝氏人,你也加入我們家?!?/br> 沈約:“……” 他母親確實來自陳郡謝氏,是謝脁的遠房小姑姑,非要掰扯這段關系倒也沒錯。 但是,謝靈運到底打算給陳郡謝氏扒拉多少人才? 謝靈運轉眸看向李白,極為輕快地眨了眨眼:“太白作為我的好友,也應該掛上陳郡謝氏的族徽對吧?!?/br> 這玩意還是他半路上讓謝尚趕出來的設計,主打一個甄別度,謝尚設計得一通花里胡哨,五顏六色,謝靈運通通不感興趣,最后選了一款最為素凈的鏤空山川浮月的圖案。 李白緩緩點頭,將小徽章別在了衣襟處:“好?!?/br> “還有子建”,謝靈運直接俯身,手動給小曹植戴上徽章,滿意地捏了捏他的小臉,“從今日起,你也是我們謝家的人了,知道么?” “好呀好呀”,小曹植快活地轉了一個圈,欣賞小徽章在太陽下閃閃發光的模樣。 曹雪芹頓時汗顏,陳郡謝氏本就美人眾多,再被謝靈運這一通cao作,完全是要霸榜的節奏??! 可別到時候,正冊一到十二名后面全都跟著謝家的title??! 他將求助的眼神投向劉裕,希望劉??梢怨芤还苤x靈運,制止這股不正之風。 然而,劉裕這般護短的人怎么可能給曹雪芹一個外人主持公道,完全就當沒看到,輕描淡寫地切入了下一個話題:“這是人選,還有榜單發布的宣傳和運營?!?/br> 眾人一聽,頓時發愁。 劉裕確實讓他們帶了很多金銀進來,但這些錢雖然足夠花銷,衣食無憂,距離將東晉十二美榜單宣傳貼滿江東,還是差了很多。 起步資金該從哪里來呢—— 關于這個問題,劉裕本人也是愛莫能助。 要讓他做,直接去打一場仗,把東西搶回來,就有錢了,但參賽的文人們顯然不能走這種路線。 如何才能以和平安全的方式,快速搞到錢?劉裕陷入了沉思,最終決定,術業有專攻,還是去找專業更對口的人吧。 諸天萬朝之中,弱的位面都是相似的,強的位面則各有各的強法。 比如漢武帝位面側重于全方位無短板,呂布的溫朝特別尚武,朱祁鈺的景泰位面主打一個休生養息,安寧靜治。 劉宋帝國,那就是文武兼備,武德充沛,文光璀璨,明世祖位面同樣也武德充沛,但更側重于貿易強國。 像這種涉及到金錢的問題,鄭成功才是此道大師。 岳飛接過鏡頭,和那邊副本里的人保持著聯絡:“陛下,事不宜遲,我這就去見明世祖?!?/br> “可是,現在已經到吃飯的時候了”,劉裕說,“等一會再去吧,吃飯最重要?!?/br> 岳飛有點無奈,就算是到了飯點,也不能丟下副本的人不管。 劉裕見他堅持,從袖中摸出一個圓滾滾的橘子遞給他:“鵬舉先吃這個,快去快回,朕等你?!?/br> …… 岳飛拿出微型傳送門,前往明世祖位面。 結果很不巧,大明一眾高官皆不在,將領之中只有周瑜留下坐鎮中樞,掌握機要,確保帝國正常運轉。 “岳王好”,周瑜從容微笑,告訴他說,“陛下和晉王他們都帶兵去大漢攻打印度了?!?/br> 這是早就商議好的大漢、大明聯盟之事,大漢的最高指揮官是衛青,大明則是李定國。 印度強盛的孔雀王朝崩塌未久,分裂成了多塊,最大的一個巽伽國內亂四起,正是進攻此地,打通前往歐陸、北非通道的良機。 蓋因國都波吒厘城乃是雄才大略的孔雀王創設之舊都,地位顯要,繁盛無比,同時也有著極其險峻的地勢防護,相當易守難攻。 故而,聯軍主要歸為兩路,一路從蜀地自夜郎,開通身毒古道,順帶平定滇西一帶。 另一路海軍為主力,兵分四線,從cholas、amaravati、barigaza、patalena沿海四城登陸,最后溯恒河而上,直取vidisa等戰略要沖之地,直逼合圍都城波吒厘。 出于一種盡量減少傷亡的戰略考量,特意避開了奢羯羅等一些歷史悠久的佛教、婆羅門教重鎮,以免在印度民間造成不必要的反抗情緒。 岳飛抬眸望去,大明偌大的煌煌禁宮之中人聲寥落,一片蕭條,不禁驚訝道:“所有人都走了?” 區區一個印度,本位面又不是沒打過。 雖然劉宋帝國攻打的是笈多王朝,而不是巽迦王朝,不過工作量大同小異,哪里需要如此大的陣仗? “畢竟是萬朝第一次跨位面遠征”,周瑜神色有些無奈,為他斟了一杯茶,閑閑地說,“有人是去帶兵打仗的,有人是去練習外交技能、準備拉一批打一批的,有人是聽說印度有許多珍貴古籍,準備去搞學術研究的,還有人,純粹就是去湊熱鬧的?!?/br> 第一種比如小老虎,他和霍去病組隊,分別進攻婆蘇密多羅的兩個城邦。 第二種比如王昭君,她肩負著外交重任,需要和摩揭陀的一些舊孔雀王朝藩王進行溝通、拉攏,從內部分化印度本土的抵抗力量。 第三種比如顧炎武,他最近正在搞一本金石學巨作,聽說巽迦的貴幣、銅鑄特別出名,登時就打算去看看。 還有黃宗羲,老先生的詩學研究碰到了一些瓶頸,恰逢印度的若干魚往事書、風神往事書等作品流傳,這讓他很是心生好奇。 第四種人的成分就比較復雜了,做什么的都有,主打一個看熱鬧。 比如郭嘉這樣想去品嘗印度美酒的,班超這樣去現場學習印地語的,甚至還包括了鄭成功本人。 另有一種特別的職業,以才子金圣嘆為首的一批大明戰地記者,也在本次出征的隨行隊列中。 隨著帝國領土日漸擴大,鄭成功為了加強信息流通、方便疆域統治,不斷考慮要如何進行更深入的漢文化傳播。 他一通琢磨,就想到了印刷品方面,決定制作一批周報大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