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真. 硬核威脅?! 【作者有話說】 思考中,還有誰可以來學院當小霍他們的老師和同學呢 第133章 大明洪武位面, 一處蘆花滿地、秋水盈盈的江南水鄉,有草屋數間,青燈一盞。 湖海散人羅貫中正隱居在此地, 杜門謝客,一心著書,進行《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創作。 此刻, 他正寫到建安十五年周瑜還江陵, 準備發點刀子,安排讓周瑜下線, 忽然就看到了天幕上老朱的這一則消息。 這意思明明白白地寫著就是, “要么出來當導師,要么朕誅你九族?!?/br> 羅貫中擱筆嘆息。 這一年, 距離他和老師施耐庵一道離開張士誠的幕府,已經過去了十多年。 當時,他建議張士誠“緩稱王”卻不被采納,因此對張氏集團的江山前景感到失望,最終及時抽身離去。 后來就一直隱姓埋名, 離塵索居, 倒也僥幸躲過了老朱的通緝。 但羅貫中心里清楚,他之所以能僥幸存活下來, 并不是自己多會保命, 而是老朱沒真的上心抓人。 他退出張氏集團很早,并沒有追隨到最后,這些年一直當個透明人不出來活動,亦無甚危害, 所以老朱沒把通緝真正當一回事罷了。 但現在這個情況…… 倘若他說一個不字, 大明這架精密可怖的巨型國家機器就會飛速地運轉起來, 不出三日之內,那些無孔不入的錦衣衛一定會打上門,將他直接扛走。 他出事不要緊,可是三國還沒寫完吶。 而且,他也有很久沒看見自己的老師了。 羅貫中沉沉地嘆息了一聲,在天幕上輸入一行字跡:“固所愿也,承蒙陛下青眼,此事我應了?!?/br> 過了片刻之后,施耐庵也措辭極為客氣地表達了同意。 老朱看到這里,滿意極了,這兩人還挺識相。 這回他們不僅要去當導師,還得提供高質量的講課,倘若抱著抗拒不合作的態度前去,亂講一氣,顯然會拉低大明在萬朝的口碑。 因此老朱想著,回去就給他們發個功臣專屬的免死金牌,這下總該全無后顧之憂了吧。 羅貫中二人:想要我死,大可不必如此彎彎繞. jpg 洪武位面此刻就在歷史長河的岸邊,等著少年朱棣領獎,故而,老朱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劉裕,準備把名單報給他。 哪成想,宋祖陛下直接擺手回絕:“此二人都是文學家,擅長領域基本重合,朕只能收羅貫中一個?!?/br> 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比較年輕的導師。 只因他深知本位面的小朋友每天活力四射,到處搞事,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若是換作一位顫巍巍老先生被氣得一口氣沒接上來,活生生氣死,那可就不太妙了。 老朱一聽,頓時大皺眉頭。 若是放在以往的話,出一個名額給太子朱標已經足夠。 但自從朱棣在崖山副本一路北伐,打穿了北極圈,充分展現了大明將星的風采,他在老朱心目中的地位便直線上升,已經被視為未來江山數十年的保護神。 老朱一面反復敲打,讓他別生出哪些不該有的心思(朱棣:我冤枉?。?,一面決定花大代價,以最高規格培養他。 多高的規格?參考大漢霍去病。 人家是封狼居胥/封地中海,咱這也是封狼居胥/封北極圈,怎么都不能落后吧。 所以這次課程,朱棣是非去不可。 可是,本位面實在湊不出第二個能當導師的人才了。 辦法總比困難多,老朱一思忖,立刻打算去其他大明位面借人,首先就瞄準了他的「夢中情臣」于謙。 長河中停泊的船只眾多,挨挨擠擠,老朱費了好一陣功夫才找到景泰位面的船。 “祁鈺啊”,老朱拍了拍景泰皇帝的肩膀,帶著一臉親切之色,“你讓于謙去做導師,把學生名額給老四,如何?” 朱祁鈺神色無奈,他倒是愿意,朱棣畢竟是他祖爺爺,然而老朱來得太晚了:“太祖爺爺,您遲了一步,廷益方才已經報過名了?!?/br> 老朱疑惑:“咱記得你還沒有太子?” 朱祁鈺告訴他:“我們位面的學生是黃月英?!?/br> 小黃月英自從來到大明,拜于謙為師,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天賦,不管教她什么都學得又快又好。 詩詞歌詠、天文地理、音律射藝、奇門遁甲,可以說是往全才的發展方向一騎絕塵。 更讓大明眾人驚喜的是,她似乎對機械工造尤其感興趣,經常搞出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奇奇怪怪小發明,這讓朱祁鈺在她身上看到了變革創新的希望。 如此人才,景泰位面上下皆視之如珍寶。 不過,朱祁鈺陡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少年諸葛亮似乎就在宋祖位面,等會就要跟小黃月英做同學了。 由于三國混戰位面的一切已經發生了偏轉,二人此前并不認識,但考慮到歷史慣性,朱祁鈺還是在心底劃下一個鮮紅的感嘆號。 宋祖一向擅長招攬人才,上次邀請于謙去做客的場景,他還記憶猶新。 等會一定要叮囑小黃月英去上課時提高戒備,沒事少跟諸葛亮說話,搞不好就是宋祖使的什么計策,準備將人留下。 我大明的明日之星可不能這樣拱手讓人! 老朱眼看這個晚輩面露殺氣,真不知又腦補到什么了。 現在的年輕人啊…… 放在平時他免不了要說兩句,但現在時間緊迫,老朱不打算繼續耽擱,自前往下一家。 即便老朱不過來,鄭成功等會也要去找他,說說洪武位面開放海禁的事。 堵不如疏,要保衛海域安全只能依靠本方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不是一以貫之的封鎖,況且這也不符合海上貿易方興未艾的世界大潮。 老朱到的時候,還未說話,鄭成功就遞過來一個裝滿了文獻材料的麻袋:“太祖好?!?/br> 老朱一愣:“這是?” 鄭成功:“開放海禁之前需要做的準備,一點點艦船、火器、艦載裝備的圖紙,還有什么大明諸港在本位面的貿易路線圖,海外風土人情手冊之類的”。 他嘴里說著一點點,事實上,這個麻袋重到連老朱第一回都沒拿穩,踉蹌了一下。 老朱直呼好家伙。 簡直就是天降橫財的滋味,咱居然也有被后繼之君帶飛的一天,這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鄭成功伸手在麻袋里一摸,撈出一套卷軸地圖,指向一個板塊:“這是前些年意大利傳教士martino martini新繪好的世界地圖,我大明在此間?!?/br> 老朱和大明地圖上偌大的關羽頭像對視了半晌,語氣幽幽地說:“咱大明的地圖,他為何要把關云長畫上去???” 鄭成功也覺得這個意大利人仿佛腦子有點毛病,微微點頭:“據說是每個國家畫一個標志物,然后就變成這樣了?!?/br> 對老朱來說,西方傳教士還是很新鮮的東西,不免多問了幾句:“這些傳教士來我大明有何目的,莫非像朝貢使一般,同是動輒數萬里,慕義來歸?” “完全不是一回事”,鄭成功道,“傳教士來華夏,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傳播宗教,讓更多人信仰他們的主神,其余什么經濟、文化、軍事追求,都是順帶的?!?/br> 老朱眼神一下犀利了起來。 在他看來,這簡直是老虎頭上跳舞,是赤裸的文化掠奪與侵略,其心可誅??! 而且這種宗教傳播確實在那個時候,已經深入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甚至扎根于最高層。 老朱想起一個天主教徒,那就是永歷的兒子康斯坦丁. 朱,臉開始黑沉沉的,發誓回頭就把朱老四好好修理一頓。 必須子(孫)債祖償,永歷父子實在是太丟人了,不僅把大明的臉面撕裂到地上,還狠狠地踩了幾腳! 鄭成功有點擔心老朱危機感過強,直接把傳教士禁了,想了想,語氣較為客觀地說道:“若是限制他們傳教的話,這些人還是很好用的?!?/br> 就比如這個martino martini,最早是南明時期在福建一帶登陸中原,當即就被他父皇隆武帝抓走打工了。 隆武帝一通cao作,給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僅要穿大明官袍、行臣子禮,還給他取了個名叫「衛匡國」,匡扶明國的意思。 隆武帝根本不關心什么宗教,也不允許他自由傳播,只是讓他不停地默寫那些先進的彈道學、澆鑄大炮和火藥生產方面的知識,而后投入實踐,把他腦子里的存貨壓榨得一滴不剩。 可惜當時留給他們的時間太少了,不然,制作工坊還真能做出點成果來。 衛匡國來到大明許久,傳教進度基本為零,一怒之下就北上投了順治,最后被鄭成功打進北京城的時候順手嘎了。 老朱聽完之后,心里大略有數,又問:“你想讓咱開這個口子,會不會對朝貢使團監管造成影響,還是將二者并入一處?” 鄭成功:呵呵。 朝貢體系?狗都不要! “朝貢這種落后的東西早已在本位面消失了”,他告訴老朱,“非但沒有帶來任何利益,反而每次登陸都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接待。我大明本國子民都沒享受上的福利,卻要優先給外人,天下絕無這樣的道理?!?/br> 老朱面色不虞,他覺得朝貢貿易是他生平得意之作:“咱也沒有說是完全不盈利吧,咱規定了,凡是朝貢使團攜帶私貨進行貿易的,通通都要繳納高額賦稅?!?/br> 鄭成功微笑道:“幾十年后的永樂年間就不是如此了,成祖陛下說,「今夷人慕義遠來,乃欲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萬萬矣」——所以貢團里不管賣什么貨物,通通不用交稅?!?/br> 老朱:??? 好你個老四,上趕著給別人送錢? 老朱目光緊迫地問:“如此,定會有大量貪得無厭的朝貢jian商橫行?!?/br> 鄭成功全然不知,可憐的朱棣因他三言兩語,回去又要挨一頓鞋拔子。 當然,他就算知道了也不怎么在意,畢竟又不是他祖上。如果是洪武年間的唐王,他可能還會幫忙婉辭修飾一下,燕王就算了。 他面色淡然地說:“也就是達到了——雖傾府庫之貯,亦難滿其谷壑之欲的這種程度吧?!?/br> 老朱兀自生了好一陣悶氣,快冒煙了。 結果忽然意識到,哎,不對啊,他明明是支持朝貢的,怎么被鄭成功給繞進去了: “聽咱的,你不能光顧著賺錢,對那些附屬國賚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懷柔之意,形成萬國來朝的盛景,多氣派啊?!?/br> 鄭成功扶額,常言說三歲一代溝,他和太祖之間仿佛有一百個代溝,委實是難以交流。 他思索片刻,抓住了最關鍵的一點:“萬國來朝還是有的,只不過比起厚往薄來,更加主打一個無往有來?!?/br> 周邊附屬小國家錢還是要交的,但是,進了大明國庫的錢是一分都不可能吐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