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簫聲激越響起,慨然如利刃破云,翻江倒海,極具有穿透力,祖逖便迎著簫音拔劍揮舞,端的是英姿蓋世,意氣風發。 而此刻。 不遠處的宮殿內,劉徹正在清夢中沉睡。 這是連日以來難得的一次安眠,甚至他半夢半醒之間,還忍不住感嘆,祖逖果然靠得住,還得是一物降一物,劉琨這回終于不再吹簫了。 哪成想,睡得正香,猛地聽聞一陣慷慨激昂的簫聲,從天靈蓋深處響起,仿佛有無數縱橫披靡的戰鼓聲,直接在頭蓋骨上隆隆敲響! 劉徹一臉懵逼地爬起來,走到外面,見若干相鄰的宮殿已經是亂作一團,平陽公主披頭散發地狂奔出來,手持馬鞭,容色暴躁:“我馬呢,我要去山間打獵!” 再看更遠一些的地方,柳如是提著長戈,縱身躍上房梁,當場給大家表演了一個飛檐走壁:“我今日就要伐無道,殺韃虜,殺殺殺!” 劉琨的音樂是何等富有感染力,很快,小半個皇城都陷入了刀劍鏗鳴的境地,無比混亂。 劉徹:“……” 真是離譜,劉越石還不如吹悲曲呢。 這玩意聽得他一大早上就熱血沸騰,恨不能御駕親征,去戰場上廝殺幾個來回! …… 當長安城發生變故的時候,江左的東晉也同樣一片水深火熱。 自從王敦貼出檄文,以誅朝中jian臣之名起兵叛亂,令部下沈充、錢鳳等人兵分三路,各領大軍浩浩蕩蕩出擊,從江淮上游直逼建康城。 王敦想得很美,自己位高權重,威望素著,朝中又防御空虛,自己大軍掃過之處,必然是一地望風披靡,檣櫓灰飛煙滅,區區司馬家……不對,牛家,安敢與吾攖鋒! 在歷史上,鎮守建康城、消滅他有生力量的人,正是長大之后的溫嶠。 不過這一回,因為大漢重建之事,王敦深感司馬睿在江東立足未穩,自己有機可趁,直接將發難提前了好幾年,而溫嶠也已經北上投奔自家舅舅。 東晉朝中無將,人心惶惶,輕而易舉就被王敦從京口殺入,沿途勢如破竹,打過蔣山靈山覆舟山,一舉霸占了建康城。 王敦為了安撫百姓,倒也做足了表面功夫,禁止抄掠,嚴明賞罰,一面卻是將司馬睿等一干帝王宗室盡皆軟禁,擇日處死。 自己則是在明里暗里各種籌備,即將進行改朝換代登基之事。 不料這邊正準備得風生水起,萬事俱備,忽聽得一則噩耗自上游江州傳來,大將軍不好啦,你已經被人偷家了! 王敦:??? 此刻已經霸占了江州的霍去病和小老虎:嘿嘿嘿。 終整個東晉一朝,江州始終是最重要的舉國重鎮,一句“兵家必爭之地”都不足以描述其價值。 幾乎每一場大戰都與此地相關,不管是王敦之亂,蘇峻之亂,還是后期的桓溫建兵,淝水駐防,就連宋祖劉裕京口起義之后,最早都是選擇了江州刺史的職位。 這里本是王敦經營多年的大本營,雖然衛夫人的相公李矩是名義上的江州刺史,卻早已被王家勢力架空,只能退避至江夏城。 那日,李來亨和郭嘉進駐江夏,接管了軍隊,李矩提議他們暫避鋒芒,畢竟王家勢大,咱這點兵馬是真的打不過,不啻以卵擊石,還是莫要胡亂作死了。 郭嘉:暫避鋒芒?不好意思,他的字典里就從來沒有過這個字! 郭嘉直接把李矩撇到了一邊,給小老虎出主意,二人一拍即合,當下無比大膽地決定來一招偷天換日。 小老虎喬裝打扮,冒充王氏使者進城,孤身一騎飛快馳入,鎮守江州大本營的瑯琊王氏大將王含毫無疑慮,覺得他一人翻不起什么風浪,當即開府相應。 不料小老虎直接一個飛馳,迎面將其斬殺,頭顱骨碌碌滾落在地。 王氏部曲大駭,立即高呼擒此惡賊,小老虎趁機拿出一張紙高呼,“我乃奉詔平亂,上前者視如叛逆!” 眾人難免遲疑了一下,雖很快反應過來,早被小老虎一鼓作氣提著王含的頭顱跑遠了,迫開城門,將本方大軍放入。 郭嘉一面揭榜告知百姓,安撫眾人勿要驚慌,一面開始讓消息傳播出去,王敦聽聞后方陷落,果然大怒,發出檄文就要征討。 但他并不舍得放棄剛到手的建康,必須留下坐鎮,又自忖在江州經營多年,固若金湯,不至于這么快就全部陷落。 所以故作姿態,在檄文里極盡呵斥,令李來亨等人速速改邪歸正,既往不咎。 小老虎都驚呆了,沒想到他居然這么能顛倒黑白,郭嘉看了檄文片刻,倒是面露一絲微笑:“他能寫,難道我們就不能寫么?” 當即文不加點,頃刻成篇,里面寫上甚么「圣德應運,大漢江興」云云,都是套話不提。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什么「平西將軍王邃撥亂反正,丹陽將軍張離率軍三萬,奮威將軍陶侃駐守江關」之類的,一連列了幾十個名字,表示是站在自己這邊的,業已采取行動。 整個瞧起來氣勢斐然,似乎整個江州之地已經盡數望風而降,其實統是虛張聲勢,全靠瞎吹。 小老虎看了都驚呆了,這些人他一個都沒見過,難道不會被戳破嗎? “一點簡單的心理戰術罷了”,郭嘉讓他放心,“要的就是讓他們焦頭爛額,窺破虛實?!?/br> 小老虎還在想著,都被看破了怎么還能焦頭爛額,一面按照郭嘉的指示,去約在益州的衛青和霍去病和他一同交攻淮南,另有李雄一路北上為疑軍,設伏八公山。 當是時,兩軍會師之時,正面夾攻,江面上擂鼓滔天,無數的飛箭你來我往,轟隆隆撕破天際。 王氏大軍看了檄文,好久方查明真相,正自嘲笑對面虛張聲勢,頗為輕敵,冷不防四面火勢陡起,斜下里李雄一支伏兵自山上殺出,喊聲驚天動地。 彷徨無主之時,漢軍早已趁勢大舉攻上,霍去病揮劍疾進,小老虎橫槊迎上,一把火熊熊燒徹對面戰船,王軍手忙腳亂,身陷包圍圈中,竟無救火之時。 縱有再多的艨艟戰艦,也是被這一把烈焰盡數收走,人也通通燒焦,成了一塊塊黑炭,墜入江中溺死。 “哦豁”,郭嘉撫掌道,“瑯琊王氏果然焦頭爛額了?!?/br> 小老虎聞言絕倒,合著是這種物理意義上的焦頭爛額啊,真. 硬核。 此戰斬敵逾萬,回頭檢查損失,本方僅折進去幾十號人。 小老虎這回倒是受了一點傷,深可見骨,看起來怪嚇人的。 霍去病過來看望小伙伴,見小老虎正在碾碎一種自己從沒見過的藥草往傷口上涂抹,效果還挺好,非常迅速地止了血:“這是什么?” 小老虎:“劉寄奴?!?/br> 霍去?。???? 你說什么玩意? 小老虎告訴他:“這種草藥就叫做「劉寄奴」,是宋祖發現的,據說他幼年的時候上山遇見大蛇,拈弓搭箭,將其射死?!?/br> “這倒是有意思”,霍去病想起了高祖斬白蛇的傳說,看來老劉家的開國之君,確實是有點共同之處的。 小老虎又道:“后來第二日,宋祖準備把蛇撿回家煮蛇羹吃,遇見好些神仙童子在那里采藥,準備救活那條蛇。宋祖一怒之下,把神仙童子通通都趕跑,而后將那種草藥帶回去,這就是「劉寄奴草」?!?/br> “宋祖陛下的醫術很不錯,據說后來北伐之中每逢將士受傷,就以這種草藥敷治傷口,止血效果很好?!?/br> 霍去病覺得這故事挺好玩,不由感嘆道:“宋祖陛下好氣魄?!?/br> 不僅沒有在名字上避諱,而且還歡迎所有民間百姓公開叫他的小名「寄奴」。帝王生前就公開允許其他人叫自己小名的,似乎也只有宋祖一個。 小老虎給自己處理好傷口,帶著一包裹的劉寄奴草,繼續開始征戰。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宋祖的戰神buff附體,接下來,他倒是沒再繼續受傷了。 眾人趁勝追擊,直入宣城等淮左數郡,所過之處號令嚴明,皆無犯辦,安堵如故。 最后終于掃平了江州全境,李雄也過來跟他們匯合。 李雄是巴蜀氐人領袖,眼下在奉姜維號令,身長八尺三寸,約是2.05米。 “好高啊”,小老虎驚嘆地仰頭看著他,拿手比劃了一下,發現自己比他矮一大截,“李將軍,你的佩劍都快比曹cao高了吧?!?/br> 李雄聞言露出了一個憨厚的笑容:“不知道,俺沒試過,假如俺生在三國時代的話,也許可以試試能不能單手掄起曹cao?!?/br> 小老虎直呼遺憾。 一旁的郭嘉:“……” 多損吶,心中充滿了對老曹的深深同情。 …… 這一回,攻占江洲之后,有一件大事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 那就是……小桓溫他已經滿一周歲啦! 他爹桓彝此刻正在擔任宣城郡太守,也就是江洲次府,責任重大,掌一府之生殺。 當淮南郡完成了回歸大漢的一系列事物交接之后,就輪到了宣城。 所以桓彝這半月以來,是忙忙碌碌,腳不沾地,如陀螺般連軸轉,就沒有一時半會的停歇時候。 好容易忙完了這一陣,今日偷得半刻閑,提前下衙回家,準備烹點小鮮,酌點小酒,享受一下快樂人生,就被一陣突如其來的敲門聲驚醒。 又特么誰啊,他惱火不已,還讓不讓人休息了。 聽得外面的聲響越來越劇烈,桓彝只得自認倒霉,爬起身去開門。 而此刻的門外,霍去病、衛青、李來亨、郭嘉等人正在等待著,視頻那頭的鄭成功、劉徹等人也在同步觀看。 這一批人是如今駐扎在江左的最強陣容,可謂是非常的光輝燦爛,人才濟濟了,瞬間讓桓彝的小院都顯得蓬蓽生輝。 眾人之所以聚在此處,是因為……鄭成功隨口的一句話。 小老虎每天都要開視頻和他一起聊天,有次,就忽然講到這件事。 史書記載,溫嶠小魔王掐了小桓溫一把,聽著哭聲,夸獎了一句真嚶物(英物)啊。 然而下面還有一句,那就是溫嶠聽說桓彝用自己的姓給桓溫取名,就指著小桓溫笑說,此子日后會讓我不得不更改姓氏。 意思就是,桓溫有王氣,日后注定會稱帝,這就讓自己不得不避開「溫」諱。 鄭成功隨意點評道:“也是奇了?,F在桓溫才一歲,一歲小孩的哭聲不都是一樣的吵鬧煩人么,溫嶠怎么就能從中聽出他命格不凡,貴不可言,將來要成為帝王了?” 而且,溫嶠的眼光確實沒錯,桓溫自己雖然沒稱帝,但只差最后一步,后來也被其子桓玄追封為楚宣武帝。 小老虎:! 陛下質疑得好有道理! 小老虎很有探究精神,當即就準備上門拜訪,親自掐一把桓溫試試,甚至還拉上了小伙伴霍去病一起。 鄭成功樂得看熱鬧,鼓勵他趕緊去,記得開視頻給自己看看。 但衛青卻覺得明世祖真是個禍害,引誘兩個小朋友這般胡鬧,太不像話,準備好好管教一下二人。 小老虎眼看自己要被制裁,眼珠一轉,進行了直擊人心的拷問:“你看你們的武帝陛下,雖然是千古一帝,難道在他一歲的時候,孝景皇帝就知道他注定要登基為王了?” 衛青一怔,發現確實如此,自家陛下初封膠東王,七歲的時候才當上了太子。 就連先皇都不知道何為王氣,溫嶠憑啥這么肯定。 這里面水很深啊。 望氣之說古來風行,劉徹手下就有個善望氣者王朔官拜望天郎,相當于國家天文臺臺長的一個職位,當朝眾人耳濡目染,對此多多少少是信一點的。 衛青對小桓溫的哭聲到底是怎么個嚶嚶法并不感興趣,卻很關心是不是桓溫真有帝氣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