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本來吧,若是單純劉阿斗等人在此玩耍,探子倒也不會如此上心,但衛青和姜維加入就不一樣了,探子覺得他們一定是在密謀著什么,而且所圖甚大。 于是,在所有人都未曾注意到的時候,麻將的一百三六張效果圖已經被畫在紙上,順流而下,連夜飄往了江東建康城。 建康城,王敦看到這一則消息也是高度重視,特別是這名探子居然在紙上畫出了所有的麻將圖案和布局,一看就很能唬人。 王敦立即召集自己的一眾幕僚商議,結果當然是誰都沒能提出任何洞見。 他無可奈何,只得把堂弟王導、大司馬陶侃等人都請了過來,邀他們共同參悟這軍事陣法。 眾人苦思冥想多時,卻是不得要領,只覺這麻將一百三十六張布局奇特,走勢深奧,竟是比諸葛武侯的八卦陣還要難以參悟。 王敦本覺得劉琨新滅趙國,內部動蕩,想著直接控制司馬睿北伐,先翦除劉琨,以振聲威,回到江東再謀朝篡位。 結果看了這套麻將陣法,頓時就意識到了,劉琨陣營中必有高人坐鎮,自己對其一無所知(雖然這么說倒也沒錯)! 王敦驚駭之下,最終改變了cao作思路,決定先奪取江東,積蓄力量,等自己實力足夠強大了,再北上和劉琨決一死戰。 在明面上,王敦倒也不敢明言作亂,公開跟司馬睿說我想圖謀皇帝這個位子。 盡管事實確實如此,但表面上功夫總要做一做的。 畢竟劉琨登基,還可算是復國,位居正朔,師出有名,但他瑯琊王氏祖上又沒有皇帝,反倒是有一個被祭旗的廢物美人王衍。 總之,王敦打出“誅逆臣,清君側”的旗號,糾合部眾,昭告天下。 發難的表文一夜之間就乘著小船去勢如箭,春水疾如天上,抵達了建康城,隨后又傳向四面八方。 里頭無非是一些套話,什么“圣主如天,無非小人作祟,臣要對付的不是你,乃是一干jian臣虎倀,你若識趣就快些把他們都殺了”之類的。 光說這些也就算了,結果王敦好死不死,居然在表文里加了這么一句話: “漢武雄略,亦惑江充讒佞邪說,至乃父子相屠,流血丹地,終能克悟,不失大綱。今日之事,有逾于此……” 是誰被戳中了脊梁骨呢,反正劉徹看到之后,直接生生捏碎了這張紙。 此賊著實該死! …… 另一邊。 盡管劉阿斗等人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動已經被一名探子記錄下來了,但天幕觀眾們卻是通過直播看得清清楚楚。 隨著觀眾的持續熱議,第二日,劉徹等所有人都知道了,看向劉琨的眼神不免帶上了幾分同情。 好慘一個漢王吶。 鄭成功更是無比感同身受地拍了拍他的肩,遞給他一杯茶:“越石節哀,朕與你同在?!?/br> 劉琨:??? 心中驀然浮現出不祥的預感,明世祖這么說話準沒好事。 他雖然之前被從歷史長河中釣出來,可以看見天幕,但畢竟是后來才加入了,cao作不是很熟練。 好半天,終于點開了天幕觀眾的評論,逐行看過去,不禁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禁宮深處出現探子,眾人一開始還以為是皇城防御過于松懈,直接漏成了篩子。 然而吃瓜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很快便發現,原來是內部出了叛徒,而且這叛徒還不是別人…… 正是劉琨的兒子劉群,從前是世子,未來登基后就將是太子。 且劉琨就只有他這一個孩子,可以說是等額選舉,壓根沒有競爭對手。 本來還有個長子劉遵,從前在令狐泥掀起的兵亂和鮮卑浩劫中,連同劉琨全家一并被殺,殆無余者。 如此太子叛國之事,可以說是聞所未聞,令人完全無法理解他的腦回路。 觀眾們遇到這等費解之事,第一反應就是去問永遠奮戰在吃瓜前線的新皇帝王莽。 王莽果然不負眾望,在吃了一盤炸雞,吮干凈手指頭后,忽然靈光一閃,得出了一個推論——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劉群用一封信,害死了自己的親爹。 他被鮮卑人抓去,難以忍受折辱,為了茍活一命,寫了一封挑撥離間的造反信給劉琨當時的合作對象。 直接將本就處境十分危險,正在借兵抗胡的劉琨推入了深淵。 一般人遇上這種事,不說壯烈就義,寧死不降,至少也得是周旋一番,虛與委蛇。 結果劉群明明知道寫了這封信,就等于是讓他爹去死,但還是為了保命照做不誤。而且,寫信這個主意甚至還是他主動提出來的,生怕自己失去了利用價值,被鮮卑人所殺。 這等哄堂大孝的行為,就連鄭經看了都要說一聲“吾道不孤”。 這段時間,隨著眾人進入五胡亂華位面,許多史書也一并帶了過來,并沒有對劉群特別加以防備。 劉群見到了自己史書上的舉動,自覺在大漢已經沒有了活路,于是轉身就把機密出賣給江東的王敦,進行得毫不猶豫。 天幕上,觀眾們也是持續在議論: 【新皇帝王莽】:真誠建議明世祖、宋祖,還有劉越石,組一個帝王「父愁者聯盟」。 【新皇帝王莽】:不對,不能稱之為「父愁者聯盟」,幾個倒霉孩子,鄭經、劉義隆已經被廢了,劉群看樣子也快了。所以,應該叫做「今天找到合適的江山繼承人了嗎」聯盟。 【魏孝文帝元宏】:朕剛賜死太子,這聯盟高低得報個名。 【北齊神武帝高歡】:朕這里已經不是找不到繼承人的問題了,是全族往下數三代,只有孝瓘一個正常人的問題。 【陳武帝陳霸先】:格局要打開,兒子不行可以將眼光放到全宗族,為什么不立侄子當繼承人呢。 【大順皇帝李自成】:立侄子好,朕的侄子還附帶一個完美的皇太孫。 【陳武帝陳霸先】:反正朕不想努力了,現在就等著茜茜北伐成功,一統江山,好送朕進太廟,當個鼎盛王朝的開國太祖。 【陳文帝陳蒨】:…… 【唐代宗李豫】:哈哈,隔著無盡時空都感覺到了陳茜茜的無語。 【周太祖郭威】:選繼承人這種事,如果本宗不行,還可以考慮外甥兼養子,朕的繼承人是千古一帝(驕傲. jpg) 【周世宗柴榮】:啊,謝謝父皇。 【晉明帝司馬紹】:如果全家都不行,也找不到養子,不如直接給太子安排一個優秀的太子妃。 【東晉康獻太后褚蒜子】:先皇謬贊。 【北周武帝宇文邕】:說實話,朕對太子的要求已經降低到底線了,只需品行端正乖巧便可,甚至像劉阿斗那樣的都行,朕不挑。 【明宣宗朱瞻基】:笑死,什么叫劉阿斗那樣的,你還挺會想的。 【明宣宗朱瞻基】:劉阿斗是多少雄才大略之君夢寐以求的繼承人,不濫殺,不作妖,不欺壓百姓,對諸葛武侯百分之一萬信任,讓他做啥他做啥。雖然有點笨,但只需安排良臣輔助代政,就是完美的守成之主。 【魏孝文帝元宏】:給朕一個阿斗,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全盤照抄繼承朕的改革國策往前走,朕縱然死也瞑目了。 …… 劉阿斗看到這里,驕傲地挺直了腰板。 他竟也有收到這么多表揚的一日,可把他給得意壞了! 然而,劉琨卻已無心再看下去。 他萬沒有想到會被自己的孩子背叛,合上光幕,滿身蕭索,長是心灰意冷,在今冬第一場朔漠的飛雪中,獨自撐傘走向了禁宮深處。 他的背影太單薄孤高,也太寥落了,遺世而獨立,纖然抖落了萬千清光。 崔悅下意識就覺得不能讓他一個人待著,立即轉身追了上去:“舅舅,等等我!” 盧諶與溫嶠早就義憤填膺,一個去捉拿劉群,押解審問,一個去順藤摸瓜,掃清其他內應。 劉徹望著這一幕,陷入了沉思。 天幕上有個周太祖郭威,好像就是傳位給外甥/內侄的,劉群連劉琨這三個外甥/內侄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 話又說回來,宋祖那邊還沒解決,越石這邊又來了問題,他老劉家的帝王難道是命里跟太子相克嗎? 【作者有話說】 老劉家眾多皇帝表示很淦 第128章 劉群很快被抓捕歸案, 盧諶一臉憤怒地將他綁縛到殿前:“我把這廝帶來了,舅舅人呢,該如何處置他!” “如此作為, 與國賊無異,自然是定斬不赦”,劉徹淡淡負手, 居高臨下地冷睨了一眼。 劉群屈膝跪在冰涼的磚瓦上, 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又或者是有恃無恐, 叫囂著“我要見我父王!他不會殺我的!” “聒噪”, 劉徹聽得一陣不耐煩,揮袖示意宮人將他的嘴堵住, “越石若不忍心動手,朕可以為他代勞?!?/br> 盧諶咬住唇,頓時陷入了一陣糾結:“可是,舅舅會很難過的?!?/br> 如果換作在另一位帝王在這里,可能會對這種殺一子而保江山的事毫不猶豫, 更別說劉群本來就犯了大錯, 確實該死。 但劉琨卻不同,他這個人敏感而重情, 對家人友人更是心特別軟。 盧諶很了解自家舅舅, 從前就是一派瀟灑自如的名士作風,為人重情重義,一往情深,淋漓如醉墨, 劍斬入燈前。 身是京華畫中客, 檐樓攀角數星辰。 雖然后來因國破家亡, 四處流徙,沉邃堅毅了不少,不再那么清狂不羈。 然而,再怎樣的冰炭摧折、風雪流離都沒有改變他的本心,撥開重重刀光劍影,他依舊還是當年的純然心性,愛憎分明,熾烈欲燃。 劉琨絕不是一個工于心計、深思謀算、走一步看百步的政治家,也永遠不可能成為那種人。 對人對己對這世間,都只憑一腔疏狂,一點心火,孤執地燒徹了乾坤照夜。 這樣疏狂的性格自然是缺點很明顯,得罪很多人,又讓更多人失望心灰離去,厭惡者甚至恨之欲其死。 卻也讓他成為一位極有溫度的領袖,與之相交,如飛蛾撲火,無可抵御這漫漫長夜中一瞥驚鴻的片羽極光。 所以世人仰慕甚眾,來者如潮,引以為豪英,絕不忍背棄辜負。 起碼盧諶早就想好了,自己死后墓志銘只寫「晉司空(劉琨之前官職)從事中郎」,這短短一行字就好。 當然現在復漢,可能會改成「大漢征南將軍」云云。 反正只要死后能和舅舅的名字寫在同一處,怎么樣都好。 盧諶想到這里,霎時一陣怒火灼燒過肺腑,沒忍住將劉群提起,厲聲斥道:“不是,你憑什么啊,舅舅有何對不起你的地方,竟讓你視他如仇,乃至通敵叛國、除之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