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聽說他們甚至已經在準備北伐之事,自蜀道北上,揮師直取長安。 再往南,則有文天祥的文山軍,大致占據了自隆興府往下的大半個江南西路,還有整個廣南東路,什么廣州、潮州、惠州一路,直抵南海。 總而言之,呂文德的東南西北四面,無論哪一個方向都很難搞。 呂文德正在這邊一籌莫展,聽聞了忽必烈前來投奔他的消息,當真是喜上眉梢,仿佛已經看到了帝路盡頭的帝王寶座在向他招手。 第一個突破口這不就有了! 二人相見的場景無比感人。 呂文德作為荊襄呂氏政權的王者,堂堂天潢貴胄之尊,面對忽必烈一介去國亡命的蠻夷王爺,完全沒有自矜狂傲,反而親率官吏,前往郊外相迎,待之禮遇甚厚。 忽必烈用盡平生演技,一通哭訴,痛斥自己所遭受的凄慘待遇,蒙古政權暴虐無道,何等不公! 聽得呂文德連連嘆息,感慨不已,最后更是握著他的手寬慰道:“賢弟,勿要憂心,一切都過去了,快來與孤王共創大業!” 忽必烈假惺惺地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眼淚,又聽呂文德感嘆了一番「蒙古南侵害我生民,直欲殺盡仇寇飲虜之血」云云,二人抱頭痛哭。 呂文德為了表示自己寬宏大量,收復蒙古帝國人心,特意分給忽必烈一支人數適中的軍隊,允許他掌兵,而不是直接束之高閣。 鄭思肖對此極力反對:“我觀此蠻夷有人君之面相,絕非庸才,其一得兵,正如龍虎縱入風云四海,屆時必將縱橫捭闔,驅策四方,我們如何抵擋?” 呂文德帶著一股迷之自信說:“我既有意為帝,天下的一切人才合該盡數入彀中,豈能因為他出身蠻夷,就直接殺之?” 鄭思肖極輕地嘆了口氣:“曹cao不殺劉皇叔,而有赤壁之敗,苻堅未斬慕容垂,終在淝水戰后亡國。前車之鑒在此,望君好自為之?!?/br> 呂文德當時不以為然,他肯出兵幫助忽必烈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覺得忽必烈勢單力薄,并且又處于絕境,只能夠依賴他的兵力上位,做受他cao控的傀儡之君。 然而…… 此刻一見到陳宮撰寫給呂布的詔書,他頓時覺得眉頭一皺,覺得事情不妥,大不妥! 合著忽必烈這廝根本沒處于窮途末路的境地,萬一他這邊路走不通,忽必烈回家還能當上將,有這好事? 既然如此,忽必烈怎么可能真心誠意為他效命,說不定只是把他當成上位工具人(忽必烈:哈哈,被你發現了)! 站在同一條沉船上的人,可能會生死與共、并肩作戰。 但一邊船快沉了、另一邊還舒適干爽整挺好,肯定不會彼此信任。 呂文德立刻翻臉不認人,將忽必烈囚禁了起來,對他萬分提防,甚至一度以為忽必烈是蒙古那邊送來的臥底。 他也聽過那個什么“死亡殉情”的故事了,多感人吶,忽必烈為了先皇甘愿犧牲自己的名聲演一場戲,也并非不可能。 他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了觀察忽必烈、搜集對方是臥底的證據上,完全沒有再動兵戈,以至于錯過了蒙哥駕崩后,蒙古帝國政權過渡期的最佳征伐時間。 待秋高馬肥之時,呂文德終于能騰出手來。 呂布卻已調集大軍南下,四路齊至,一舉滅宋,順道將荊襄政權也一并掃平,呂文德的故事從此落幕。 考慮到呂文德本身的崛起,正是因為陳宮策劃了夔州流言事件,促成了陸秀夫和張世杰背棄宋廷,建立漢軍。 呂文德從而得以掌握重兵,進行西征,并和賈似道分庭抗禮,最終更是步步為營,開始了獨立建國,直到如今。 如此說來,呂文德這一生從輝煌到死亡,簡直是被陳宮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幕前的觀眾們:“……” 陳公臺,心機好深沉一人,做事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最終大招發作坑死敵手,只在頃刻之間。 不必和他成為對手真是太幸運了! …… 這一夜,月明星稀,呂布準備了一壺酒,和蘇醒過來的老皇帝蒙哥對飲,準備送他上路。 本來吧,按照原計劃,蒙哥應該是在對陣忽必烈的當場被放出來的,搞個揭棺而起,徹底摒除后患的。 但呂布光想著進行自己的高光時刻,就忘了喚醒他,直接導致老皇帝從假死狀態中脫離的時候,忽必烈之亂已經結束了。 老皇帝雖然醒過來,但也已經處于最后的回光返照,只是強撐著一口氣,準備交代后事。 他在呂布的攙扶下,到眾人之前去顯圣了一圈,以示自己尚且存活,為后續一紙詔書,調集阿里不哥等人的大軍南下做準備。 畢竟,只有他在眾人心中活著,阿里不哥才會因為忌憚他的威嚴,而按照計劃一步步走下去,最終被呂布剿滅。 蒙古大軍這些天一會兒風一會兒雨,早就無所適從,如今見到了大汗,皆覺得先前仿佛只是一場噩夢,歡呼聲響徹云霄,熱血沸騰,振奮不已。 蒙哥掃視著全場,龍驤虎步,雄姿冷然,以鋼鐵般的意志力控制住了自己,沒有流露出半點不妥:“兒郎們,都拿起你們的刀,準備數日,隨吾兒奉先一起滅宋!” 士兵們轟然稱是,聲浪洶涌而上,直欲掀翻天際。 眾人都散去后,他看向呂布,淡聲道:“你陪朕出去走走,送朕最后一程吧?!?/br> 呂布點頭,手提一壺酒,過去攙扶他,背后的兵刃在暗夜中映射著冷月的幽幽銀澤,寒光凜冽。 天幕上,眾人望著這一幕場景,議論紛紛: 【南唐后主李煜】:朕有一種「果然如此」之感,這一天,終于還是到來了。 【陳文帝陳蒨】:呂布這回不僅要除去義父,接下來,還要對二叔「父」忽必烈、四叔「父」阿里不哥陸續動手。 【陳文帝陳蒨】:如果再加上三國位面因他而死的丁原、董卓,王允,那就是連殺六爹。 【成化大帝朱見深】:連殺六爹,和科舉連中六元一樣,放在整個諸天萬朝都是相當炸裂的水準。 【周世宗柴榮】:朕大受震撼,真的有人科舉連中六元? 【成化大帝朱見深】:沒見過,連中三元的倒是有,比如朕的首輔商弘載。 【隆武帝朱聿鍵】:文山先生也是連中三元吧,鄉試第一,會試第一,當然也是狀元。 【新皇帝王莽】:想要連中六元還不簡單,景泰和成化位面都有商輅,把兩個三元加起來湊一湊,那不就六元了。 【吳大帝孫權】:論思路野,還得是你莽子。 【晉武帝司馬炎】:連中六元的難度顯然高于連殺六爹,前者天時地利缺一不可,后者卻很大程度上全靠運氣。 【唐肅宗李亨】:呂溫侯的傳奇之處,不在于他殺了六個爹,畢竟如果想的話,完全可以隨口指認七八十個爹,站成一排,當場宰殺。 【唐肅宗李亨】:而在于他每次殺爹之后,都會實現一次資源飛躍和地位飛升。 【唐肅宗李亨】:殺完丁原得以掌兵,殺完董卓得以封侯,王允死后他得以出鎮一方大權在握,現在蒙哥一死,呂溫侯這波直接成為蒙古帝國的軍政第一掌舵手。未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再一死,他直接無敵了。 【大順皇帝李自成】:李亨心中羨慕極了,甚至躍躍欲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肅宗李亨】:朕沒有這樣的打算,父皇切莫擔心(看朕真誠的眼神. jpg) 【宋孝宗趙瑗】:唐玄宗位面的小李亨看到這里,如能提前動手,亦不失為一樁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成化大帝朱見深】:附議,趙小羊言之有理。 【周世宗柴榮】:李亨若做成了這件事,那就是功德無量,是全天下的英雄,功績不輸在崖山海戰副本絕地翻盤,重整乾坤。 【新皇帝王莽】:唐玄宗非常需要呂溫侯作為義子,還有宋徽宗,明擺宗,北齊高家的一堆皇帝,最好給每個昏君都安排上一個呂溫侯。 【陳文帝陳蒨】:好家伙,呂溫侯業務如此繁忙,堪比宋祖陛下的北伐事業了。 【新皇帝王莽】:呂溫侯既能殺死義父,又能作為繼承者管理好江山,也就是讓江山改個姓氏罷了,各位昏君爹爹就偷著樂吧! 【新皇帝王莽】:當然,不是昏君的也可以安排上呂溫侯,比如苻堅。 【新皇帝王莽】:可以讓呂溫侯之前一直按兵不動,任由苻堅建設前秦,發展成當世第一強國。直到苻堅頭腦發昏,準備發動淝水之戰的時候,再一舉弒父,給他攔下。 【大秦天王苻堅】:朕與閣下無怨無仇…… 【楚宣武帝桓溫】:呂溫侯能不能開拓一下業務,君父也是父,能不能練習一下弒君? 【楚宣武帝桓溫】:本位面需要你。 【晉簡文帝司馬昱】:救命,你不要過來?。。。?! …… 呂布看到這里,嘴角微微抽搐,好想把新皇帝王莽吊起來打一頓啊。 莽子小嘴叭叭,直接讓他多出了一大筆殺爹弒君的業務。 他想過這樣做,會讓「呂布」這個名字成為諸天萬朝第一眼中釘嗎?沒有,他只顧著自己快活! 老皇帝在一塊巨大的山石邊坐下,見他如此神態,頗為奇怪道:“吾兒何故發怒?” 呂布從容道:“想起萬里江山猶在,義父卻已英雄不復,因而感到惋惜?!?/br> “真是孩子說話”,老皇帝“嘿”了一聲。 因為回光返照,他現在顯得精神頗佳,忽而拿起手邊的佩刀,錚然出鞘,刀尖的鋒芒映著月華如水,一斬而下:“朕死于最巔峰之時,何來英雄不復?” 呂布告訴他:“義父從前,可以拔刀向天,斬落星斗,亦可以上帝揮鞭,威震中外,如今止能斬向一石,刀鋒卷刃,而石頭幾乎無損?!?/br> 果然,原地那方巨大的青石上,便只留下了一道細微的刀痕,幾乎難以辨別。 蒙哥垂目看了半晌破損的刀口,驀地將彎刀一擲在地,嘆道:“可悲!可恨!死期已至,如今便是這把相伴平生的老伙計,也已經徒勞無功了?!?/br> 呂布默然。 蒙哥看向了他,緩緩道:“你正青春年少,料想還不曾考慮過身后事。其實自古多少英雄豪杰,就如草原上的長風一去不復回,誰能不死,唯一可慮者,不過是身死之后,后人當如何評價這一生罷了?!?/br> 呂布想起自己毀譽參半的身后名,心頭陡然生出了一股豪氣:“你說得不對,我等大丈夫坦坦蕩蕩行于天地之間,只爭這一世,是也罷,非也罷,千秋之后不過白骨黃土,又何須后人來評論?他們也配?” 蒙哥聞言,竟是大笑起來,一晃杯中酒:“照你所說,朕想要為這一生做個了斷,便只有在此刻,在生前的最后此時了?” 呂布點點頭:“正是如此?!?/br> 蒙哥的目光一瞬轉為深沉,在冷風吹拂中沉淀下來:“照你所見,朕這一生,可是英雄的一生?” 呂布沉思了許久:“是,也不是?!?/br> “你讓蒙古帝國的版圖發展到了最鼎盛時,古來未有,日后也不會再有,自是古來第一流,英雄之名號你當之無愧?!?/br> “但同時,你也為了征伐的愿望,在四海三洲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浩劫動亂,陳尸滿地,鮮血如山,能定蒼生卻不能護蒼生。就這一點而言,你是不是英雄,卻也很難說了?!?/br> 蒙哥聽到此處,并未有惱怒,只是定定地看了他許久,帶著一絲困惑道:“這倒是稀奇了,你與朕同為一往無前的征伐者,竟有如此想法,天上的蒼龍何曾在意過螻蟻的心思?” “不過這樣也好,用你們漢人的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至于盡數沿著朕的足跡前行?!?/br> 在這一瞬間,他隱約有一種嘆息之意,這種感覺曾在過去的許多次襲上心頭。 為何呂布不是他的親子呢,蒙古帝國若是傳承到這樣一個人手里,必然會攀登上更高峰,更勝于他在世時。 但他轉瞬又意識到,世事從來差強人意,豈能盡得十分圓滿。 老皇帝抓住了呂布的手,最后叮囑他:“朕走之后,這江山就托付到你的手中了,你要如朕在世時一般,守衛著這片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