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繞過去之后,大可以抄遠路前往長江下游地帶,先定下游,到時候這些上游地區的重慶、合州、釣魚城等地,孤立無援,取之如探囊取物,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來。 這就好比數學考試,最后一道大題空著做不出來,可以直接跳過,做前面的基礎題拿分。 咱最后雖然考不到第一名,但保個及格問題不大吧。 但蒙哥他偏不,他偏要在這里死磕,哪怕其他題目一分不得。 呂布見他這個架勢,險些以為釣魚城里面的王堅等人給他下了什么蠱。 更糟糕的是,這時遠方傳來了一個壞消息,因為這時候蒙古水軍勢力還非常弱小,要等到后期大量的宋人降將投靠,才會轉為強大。 忽必烈那一路負責江淮戰場的塔察兒和李璮等人,進度十分慘淡。 致使蒙哥更加孤注一擲,將所有希望都放在了釣魚城上,希冀拿下這里之后,打開三峽通道,自長江順流北上,一舉滅宋。 蒙古大軍沿著嘉陵江岸扎營,浩浩蕩蕩,綿延百里。 這些日子,什么進攻之法都試過了,架設云梯、炮火轟擊、水路齊進、圍筑欄墻,非但毫無效果,甚至還被王堅逮到機會,夜間出來襲營了好幾次。 搞得蒙古人日夜戒備,精神疲憊,直是苦不堪言。 時間轉入最熱的酷暑時節,來自北方的蒙古人個個水土不服,軍中更是起了瘟疫,倏然間到下一大片,死傷無數,堂堂帝國精銳之師,如今已經戰力頓挫,落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就在蒙哥感到事情萬分棘手、甚至頗有些絕望的時候,呂布覺得時機到了。 他找到蒙哥,斬釘截鐵道:“兒與王堅同為漢人,愿孤身入城,勸其出降?!?/br> 蒙哥聞言大喜,心想這個兒子又一次主動為朕分憂,當真是一片孝心,自己收義子的決策做得真是太明智了! 當即就給呂布撥了幾十名自己怯薛軍的精銳侍從,于六軍陣前,緩緩讓開了一條道路,目送他上山。 呂布的屬下大將術速忽里等人看著他漸行漸遠,眸中充滿了擔憂之色。 …… 釣魚城。 守將王堅聽說了蒙哥大汗收呂布為義子之事,頓時大為詫異:“你說這人叫什么?” 探子:“九原呂奉先?!?/br> 王堅:? 蒙哥不知道呂奉先是誰,他還能不知道嗎,呂布雖然在趙宋時期名聲不太好,但因為武力值驚人,追捧者同樣很多。 王堅倒沒有往怪力亂神的方向去想,覺得一定是某個崇拜呂布的九原同鄉晚輩,模仿前人所取的名字。 這樣反而更令人震撼了。 他回望北方,天邊一輪落日沉沉浮浮,引發一段幽愁思緒:“并州幽燕之地,自我大宋開國以來,便從未涉足過那里,從前屬遼,后來屬金,而今又歸于蒙古?!?/br> 并州三百年以來,未見漢人之衣冠,與中原星火隔絕。 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有一名晚輩愿以漢人的英杰為名,不遠千里萬里,前來馳援釣魚城,又怎能不讓他動容感慨呢? 副將張玨不禁嘆了口氣:“這呂奉先屈身事仇,想必也是一時權宜之計,我們這邊幫不上什么忙,只能燃香一炷,祈禱他好運了?!?/br> 現在釣魚城的情況,就是困守自保有余,出城進兵不足。 可以守住,但也僅僅是可以守住。 他們山上本就有田有水,自帶一個生態系統,一旦城門關上,坐恃天險,蒙哥的兵力便是再多幾倍,依舊拿他們毫無辦法。 二人正在這里交談,忽聽見外面有人來報:“呂奉先上山求見!” 王堅大驚,不知他究竟有何來意,與張玨對視一眼,到達城頭相迎。 蒙哥立在山下江邊,一路目送著呂布翻過石子山,進入釣魚城,這時,城頭旌旗獵獵,山上草木掩映,早已擋住了所有的一切。 呂布一經脫離他的視線,立即翻臉,從身后箭筒中倏然抽出羽箭,縱身躍起,對準那些護送他一起前來的怯薛軍,就是狂風暴雨般一通亂射。 箭箭凌厲,穿心斃命。 等會要和王堅談話,可不能讓這些人聽到了。 王堅一下子反應過來,立刻將城門打開一線,派人出去相助,可憐這些怯薛軍平日仗著是大汗蒙哥的親兵作威作福,地位尊崇慣了,如今尚未反應過來,就迷迷糊糊橫死當場。 只余一兩聲凄厲的慘叫,順著晚風飄下山去。 下方的蒙哥等人聽聞,頓時憂心忡忡,還以為王堅罔顧「兩軍交戰,不講來使」的慣例,直接就開始動手了。 不多時,上方又恢復了一片寂靜,各人摸不清究竟是什么情況,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而此時,王堅還道呂布是來投奔自己的,將呂布迎入城中,握著他的手,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無比動情地說:“可算是把你盼來了,一切都還好吧?” 呂布見他如此熱忱作態,當真是一頭霧水,只好道:“我都挺好的,王將軍也好吧?王將軍倒是比我想象中更年輕一些?!?/br> 現在還是釣魚城堅守的前期,距離崖山海戰和釣魚城陷落有整整二十年,這時,王堅不過是個青年將軍,未滿而立,望之英姿俊爽,一派颯沓高風。 王堅看著他,也感嘆道:“奉先也比我想象中更像呂布一些?!?/br> 看看這金冠,看看這畫戟,再看看這就差寫在腦門上的「老子天下第一,縱橫無敵」的氣場,簡直就是呂布再生啊。 呂布本布:“……” 他決定不討論讓人無比郁悶的話題,轉而單刀直入道:“我是來勸你們投降的?!?/br> 王堅一怔,神色陡轉沉冷,手已經按上了佩刀:“你應當知道,上一個同我說這番話的人,已經被分尸投江了?!?/br> 呂布豎起三根手指,神色十分淡定地說:“我就說三句話?!?/br> 王堅冷笑一聲。 呂布的內心其實已經十分緊張,但他掃了一眼視頻那頭,陳宮正高舉著一張紙,懟在鏡頭前面,讓他念臺詞。 不遠處,城主府的弓弩手已經喀拉一聲就位。 呂布:“第一,這城你們可以守住,但沒有任何意義,韃虜大可以從容繞道,南下過江?!?/br> 陳宮又換了一張紙,示意呂布趕緊念下一條。 遠處連弩發出了一聲沉悶的轟響。 呂布徐徐道:“第二,將軍乃不世之英才,理當策馬江濱,為國征戰四方,困守在此處毫無益處。如今朝中jian佞作祟,黑暗橫行,亦不會派出任何援兵來營救你?!?/br> 王堅神色毫無波動。 連弩的火箭頭已經產生了火花與空氣次啦摩擦的聲音,呂布已經感覺到了那股瞄準他的高溫,鼻尖都開始冒汗了。 陳宮終于換上最后一張紙,呂布趕緊大聲念道:“我們是詐降,伺機撥亂反正!如今蒙古軍中缺大將,宋廷不能用你,但蒙哥可以!只需找準時機進行倒戈一擊,必能讓蒙古帝國自內部崩潰!” 王堅揮揮手,示意壁后的刀斧手、弓弩手、火器手通通縮回去,暫時不必動彈。 呂布這才發現,尼瑪,他坐的地方簡直是個活靶子,只要有異動就會被打成齏粉,危險至極??! 觀眾們:“……” 王堅好牛逼一人! 王堅作為宋末年間最大的狠人之一,心智之果決,遠超常人想象。 堅守一座孤城三十年,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二百余場,與蒙古八十多名將軍交戰過,從青春年少,到滿城盡是白發兵。 就連最后投降也不是因為守不住了,而是因為在崖山海戰結束、宋廷已然覆滅之后,與元廷進行談判,以不傷釣魚城百姓一人為條件,開城歸降。 百姓們各自安居,王堅、張玨等釣魚城十余名守將,在城破當日自刎而亡。 從王堅這個人的作風來看,他并未為了求一個身后名死守到底,對名利的訴求相當淡薄,始終將百姓放在心上。 此刻,王堅沉默不言。 呂布前兩條理由在他看來完全就是巧言令色,唯獨第三條,確實引發了他一番沉思:“汝欲效姜維之事乎?” 呂布:“……” 這姜維又是何人?! 他掃了一眼天幕,見熱心觀眾王莽,果然站出來給大家補課,將姜維詐降、一計害三賢的故事說了出來。 呂布雖然搞不懂姜維的腦回路,但沒關系,陳宮聽懂了,在一番頭腦風暴之后告訴他:“明公應當對王堅說,絕非如此,姜維詐降是國破家亡、別無他法的殊死一搏,而我們這次是成竹在胸的步步為營?!?/br> 王堅聞言,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成竹在胸?汝有何良策?” 呂布照搬陳宮的小紙條:“苦竹隘、長寧山城、大獲城、運山、青居等地皆已陷落,川地屏障全無,如今釣魚城陷落,下一步便可以長驅直入進江,切進重慶?!?/br> “我欲以平定釣魚城之功,封萬戶侯,經略川地,營運后方糧倉,進而可以控制整個江南地區元軍的糧食運輸,挈其后路,縱橫其中,指日可待矣?!?/br> 陳宮的思路總地來說就是,盡量揚長避短,減少無謂的資源消耗。 畢竟呂布是北方人,最擅長的還是北方騎兵戰,這南方水師對他來說完全是全新領域,所以說,要想平定江南,還是得借助蒙哥、忽必烈等人的力量。 等江南掃平了,到時候在這么臨陣倒戈一擊,哎嘿,這兩人也就可以上天了。 蜀地既有天險,又有占據了整個南宋四分之三的賦稅,而且還是糧食源泉,實在是一個完美的后方根據地啊。 那么問題來了,這是從自己登基、逐鹿天下的角度,進行的思考。 王堅畢竟是宋將,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宋廷那邊,該怎么說服他呢? 陳宮自然也有辦法,那就是一句話,十六個字:“人無自辱,外人何辱?國無自亂,他國何亂?” 反正就是說,想要攘外必先安內。 你王堅大概也知道現在整個南方的宋將各路派系斗成了什么樣子,這樣下去吃棗藥丸,但他們面對共同的外敵就會團結起來(實際上并不會),你干脆辛苦一點,去做那個靶子給他們打吧! 王堅:“……” 雖然這話聽著很詭異,但仔細一想,居然還很有道理。 王堅這時對宋廷還抱有許多幻想,覺得這樣一通cao作,說不定真能讓宋廷內部凝聚起來,同仇敵愾。 等他半推半就地上了呂布的賊船,作為第一批幫助呂布打天下的功臣,開國元勛,日后,就算是想要后悔脫身也遲了。 何況他往后許多年,從未后悔過自己今日的決策。 他關心百姓,甚于關心這個社稷朝廷,當然也遠甚于關心他自己。 此刻,王堅注視著呂布良久,徐徐道:“我要你以血定誓,絕不妄殺天下百姓,絕不真心為胡虜效命?!?/br> 呂布心想,天下百姓那未來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可能動他們?。骸斑@是自然,我絕不妄殺百姓,絕不真心為蒙古效命……” 當然肯定也不會為宋效命就是了! 王堅微微頷首,引著他走到城中宣誓處:“呂將軍請吧?!?/br> 這塊宣誓石乃是當初老帥吳玠興建釣魚城時所留,歷經風雨滄桑,巍然屹立,上面布滿了刀槍劍雨和歲月侵蝕的痕跡,訴說著長久以來,在這里堅守的一位位戰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