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別人家的將領和人才都在身邊,而他的將領,在牢里。 “怎么辦”,趙構一臉糾結,癱坐在皇位上,“要不,先把岳飛放出來?” 【作者有話說】 我今天更新了兩章?。ú嫜湴粒?/br> 可憐的蚩尤,已經被晾了很久了,我爭取下章或者下下章放他出來(扶額) 第9章 搶救一下 今年是紹興十一年。 趙構悶不作聲,辦了兩件大事。 一是跟秦檜勾結,將岳飛父子關押下獄,二是準備和金人簽訂屈辱至極的紹興和議。 當然,這是天幕沒出現以前的思路。 如今,趙構緊盯著天幕上的【通關獎勵:一個任意愿望】,怦然心動。 真的什么愿望都可以嗎? 那年苗劉兵變,他受到了驚嚇,從此不能人道,只得收養宋太祖一脈的趙瑗為太子。 從此,他就開始擺爛了。 反正也沒有血脈相連的后人,隨他去吧,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現在…… 他一個垂死病中驚坐起,感覺自己又行了! 通關,一定得通關! 然而,關于參賽的人選,趙構卻陷入了糾結。 劉光世? 不行,這個二世祖,一遇上問題溜得比兔子都快。 韓世忠? 也不行,太老了,戰力不在巔峰。 趙構仔細一盤算,發現除了還關在牢里的岳飛,他麾下,還真沒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大將。 “……”這tm就尷尬了啊。 他正在這里反復糾結,忽有人來報,太子趙瑗求見。 趙構:“讓他進來?!?/br> “父皇”,趙瑗進門后,端端正正地對他問好。 少年身量未成,披一身翠袍,宛如瑩玉的修竹般清冽挺拔,一舉一動,都顯得極為風采怡人。 趙構看了這個養子一會,神色復雜。 他選擇領養趙瑗的原因很簡單。 這孩子是太祖一脈的,原本流落在民間,勢單力薄,容易控制。 趙瑗又性情溫和內秀,對他很孝順。 當然,后世的發展證明了,趙構這一生全是污點,唯有選太子這件事,做得十分正確。 趙瑗后來改名為趙昚。 正是南宋最杰出、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孝宗。 登基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岳飛平反,生平勵精圖治,幾度北伐,想要收復失地。 同樣是南渡小朝廷,南明只堅持了18年。 而南宋的國祚,卻綿延了足足152年,經濟文化高度發達。 這都是未來趙瑗的功勞。 趙瑗一向很仰慕岳飛,今天一看見天幕,立刻就動身前往皇宮,試圖勸說父皇趙構放人。 “朕知道你的來意了”,趙構語氣淡淡,“宣樞密史秦檜覲見?!?/br> 趙瑗一下子有些著急:“父皇,不可!” “回去坐好”,趙構冷哼一聲,“他不過是家中的一條看門狗,能把你嚇成這樣?” 趙瑗:“……” 還不是怕你拎不清! 趙構雖然有很多的問題和毛病,但有一點,他絕對不是傀儡之君。 對金人,他唯唯諾諾,高聲喊爹,對內,他卻是雷厲風行,重拳出擊。 朝野的生殺大權,被他牢牢緊握在手中。 秦檜再怎么位高權重,都不可能越過他的意愿,做任何決定。 后人也評價說,“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br> 本質上來說,秦檜議和也好,害死岳飛也好,就是在不斷迎合趙構的想法,當一個好用的工具人罷了。 趙構:這鍋你不背誰背? 當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兩人最后都被齊齊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一個都跑不了。 秦檜進門,恭恭敬敬地行禮。 接著,又說了些什么“不殺岳飛,金人恐怕心生怨恨,不愿議和”、“對大宋的和平不利”、“岳飛意欲謀反,根本沒把官家您放在眼里啊”、“萬一北伐成功,二圣被迎回來了怎么辦”,之類的鬼話。 趙構如同看傻子一樣看著他。 這當口還想著金人? 天幕都降世了,若是放岳飛出戰,一定能得到獎勵的,哪里還用得著擔心什么金人和二圣! 而且…… 還有最重要的原因,他還指望著天幕獎勵幫他一把,生出有自己血脈的繼承人。 秦檜還在說著什么,趙構卻不耐煩再聽,將一本奏折摔在地上:“速去大理寺放人!如果岳飛出了什么差錯,你這個樞密史也當到頭了!” 趙瑗在一旁清清嗓子,刻意用不輕不重的聲音說: “秦相的人品一向那什么,又和岳將軍不對付,只怕趁機使壞。父皇宜親自去大理寺,表明誠心?!?/br> 秦檜:“……” 小賤種,當面說人壞話,本相聽得見好么! 趙構點頭:“就依你?!?/br> …… 宋孝宗趙瑗的位面。 他的情況比趙構還要棘手一些。 畢竟,在趙構的位面,岳飛等名將都還沒有死。然而,在宋孝宗的年代,名將們早就全都被他的便宜老爹嚯嚯干凈了。 宋孝宗沒有辦法,只能公開張貼求賢令,招募愿意參加【崖山海戰】副本的義士。 一連三天,來得都是些歪瓜裂棗。 要么不能打,要么總是唧唧歪歪搞嘴皮子功夫,要么只知蠻力,不講戰術。 孝宗頭疼不已。 直到最后一日,副本準備倒計時即將結束的時候,一名少年風塵仆仆地趕到了京城。 京城的許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一聽他來了,歡欣鼓舞地出來迎接。 “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br> 孝宗立刻請他入宮。 在滿城的東風飛花中,少年背著劍,輕盈地躍下馬,鮮衣熾烈,浩然席卷長風萬里。 一雙清湛如星的明眸,映著天邊云霞盛放,瑰麗如暈染了彩墨。 在眾人的歡呼簇擁下,他揭下了皇榜。 “臣辛幼安,叩見圣天子?!?/br> 因為求賢令,辛棄疾與宋孝宗的會面,比歷史上早了好幾年。 這一年,孝宗尚未經歷過隆興大敗,仍舊意氣風發,一心北伐。 這一年,辛棄疾剛完成了孤身奔襲敵營,抓捕叛將張安國的壯舉,驚動天下。 詞中之龍,與南宋第一帝。 一場宿命般的相逢。 “哎”,很久以后,孝宗陛下這么說,“幼安啊,朕看到你的第一眼起,就覺得必定是你,也只能是你了?!?/br> 他從對方的眸中,看到了一些和自己很相像的東西。 堅定,決絕,無畏,一往無前。 明知不可亦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 他是為了恢復大宋江山,回歸中原故土,才選擇這樣拼命的。 那么,眼前這個人,這個來自江北的歸正客,備受南方主流社會排斥的人。 他所求的又是什么呢? 宋孝宗想不明白。 但沒關系,他還有未來的許多日日夜夜,可以慢慢去想,去和這個人并肩作戰,挑燈看劍,躍馬萬里,勢如破竹直取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