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節
有人已經犀利吐槽了:“太子帶了十萬人出海,就弄來一些早就運過來的動物?!?/br> “人家民間船只,卻能帶回來紅薯?!?/br> “看來這太子,也不怎么樣啊?!?/br> 這天齊國,還是要靠我們普通百姓的! 靠那些酒囊飯袋??? 那早就亡國了! 第199章 第199章 熊麗瑞今年四十六, 生的五大三粗,從小做漁女,原本出海的船是不讓女的去的。 但她不一樣, 她天生方向感極強, 在海上怎么都不會迷路。 又有一把子力氣, 普通男人都比不過。 成親之后, 她張羅起來一艘普通的船,帶著弟弟meimei,相公還有相公一家子去附近海島做做買賣。 這算走私,海邊都這么做,也就法不責眾了。 再說,縣城的老爺們, 還要收私稅呢,肯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好在日子慢慢好過起來。 當地普及了占城稻,家里的糧食有了保障,日子就沒那么難了。 熊麗瑞卻有一個想法。 她在看到蒸汽船的第一時間, 她就想要。 但開始那幾年, 蒸汽船太貴了, 根本沒人買得起。 所以她看到太子帶著一百多條船離開時,忍不住罵道:“敗家?!?/br> 給她一艘也好啊。 幸好有紀大人的工部在。 蒸汽船的價格逐漸降低。 魯地有個厲害的門戶,還把蒸汽機的價格壓縮到非常低,讓不少私人船只也用得起。 那時候熊麗瑞也掙了不少銀錢,準備自己買。 永康十一年的時候,各地爆發起義, 她家也參加了。 之后還分了不少土地, 家底更厚了。 也是那時候,她買了第一艘蒸汽船。 從小生在海邊的漁女, 天生敏銳的方向感,讓她做了個大膽的決定。 聽說最近不少船隊,都帶著貨物往更遠的地方做交易。 他們家也去吧。 賺來的錢,能買更大的船只。 她家一直是熊麗瑞做主。 不管娘家還是夫家,都是聽她的。 大家說做就做,一家子老小,只留了人看住田地,又招了十幾個同鄉,組成三條船的船隊,準備去更遠的地方做貿易。 大海茫茫。 意外實在太多了。 比如海浪,海風,還有像是永遠不會停的雨。 要不是熊麗瑞對方向十分敏感,還能在夜晚靠著星星辨別方位,估計早就要要迷失方向。 他們的船隊一點點前行。 最終竟然到了從未見過的大陸。 雖然沒有見過,但大家卻是知道的。 這就是紀大人一直想來的地方。 有人說,若不是天齊國這些年動蕩不安,紀大人是想親自出來的。 不過他不能出來,只好把地圖,以及當地的風貌,甚至人種,動物都寫了出來。 當然,還有紀大人心心念念的農作物。 紀大人為什么心心念念? 自然是為了他們。 為了天下的百姓。 紀大人身居高位,有沒有高產糧食,都不缺他的吃喝。 他想要高產糧食,完全是為了百姓們。 他還說過,以后天齊國人口越來越多,如果不提高糧食的產量,大家還是會餓肚子。 是啊。 現在天齊國吃的飽,過的好,家家都愛生孩子。 一家四五個孩子,那是很正常的。 當然,這些年也有不同,因為紀大人還說,要優生優育。 少生,但是養的精細。 哎,反正聽紀大人的就沒錯。 他們這一家人踏上這片大陸,面對的就是當地人戒備的目光。 熊麗瑞并未說實話,比比劃劃解釋,只說他們這些漁民遇到風浪,被吹到這邊的。 這些人看著熊麗瑞一家的皮膚粗糙黝黑,確實是漁民的模樣,這才好了些。 底層人有底層人的辦法。 底層人也最能理解底層人。 熊麗瑞敏銳發現,這些長得跟他們不一樣的人,其實知道天齊國商船的來歷,并不是傻子。 他們語言不通,就會顯得很笨拙。 實際上換成自己的語言,都有自己的陰謀家政治家。 這些人防備著天齊國的人,也懼怕天齊國的人。 就像天齊國不允許其他人帶走茶種一樣。 當地人也不允許他們帶走高產的糧食紅薯。 歷經三個月,熊麗瑞靠著膽大心細,終于夠到不少紅薯藤,全都塞到艙底,又用稻草包裹,這才松口氣。 即便如此,也差點被對方發現。 但就像對方一定會找機會弄走他們的茶一樣。 他們也不會放棄高產的農作物。 這并沒有對錯。 想要有吃的,想要保證自己一方百姓的吃食。 已經不能用對錯來辯解。 反正熊麗瑞眼里透著狂喜。 她知道自己弄到好東西了,她也知道,只要能回天齊國,她們一家就會飛黃騰達! 最好快點回去。 做天齊國的頭一份。 最好比那個什么太子還早。 不過這片海洋太大了,大陸也太大了。 可能他們都在這? 卻看不到彼此。 熊麗瑞的蒸汽船開的飛快,她每天晚上都在看星星指路。 直到,看到天齊國的海邊。 熊麗瑞讓自家子女坐著小船前去報信。 熊麗瑞的子女回來的時候,還說了個不好的消息。 港口上說,太子殿下昨天回來了。 有沒有帶回來紅薯玉米? 他們不知道。 因為還沒消息傳過來。 這些倒不是關鍵了。 關鍵是,他們出去這兩年,天齊國律法改了。 以后再也沒有奴隸,見官員皇室都不用跪拜。 紀大人說,人人平等。 這對熊麗瑞沖擊極大。 可是聽說,民告官,工人告工廠老板,都不會被責罵的時候,就知道她喜歡共和這個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