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節
除了紀元。 民間對此也有議論。 沒辦法,誰讓紀元太扎眼了。 特別是在學生當中,農戶當中,幾乎都在討論這件事。 “為什么別人都做了大官,紀大人沒有啊?!?/br> “只有一個正五品的翰林,這不是閑職嗎” 別的地方百姓或許不懂,京城腳下的百姓,對此還是有些了解的。 “是啊,為什么?” 既然有疑問,那就會找到答案。 書生們知道答案后,自然告訴了同樣對此事上心的普通百姓。 因為他們兩者,好像是最關心紀大人的。 “因為橡膠司!” “紀大人上朝頭一天,就提議把橡膠司的稅收轉到國庫!” 剩下的細節,大家自然也打聽到了。 好啊。 竟然因為這件事。 紀大人是為了給百姓們謀好處,所以被皇親國戚針對了? “那肯定啊,橡膠司那么多稅收,都進了皇室的口袋?!?/br> 有些事可以做,但有些話卻不能明說。 百姓們又不是傻子。 橡膠司的事朝廷也吵好幾年了,不少百姓都是知道的。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國庫的錢跟自己也沒關系。 但國庫的錢跟自己沒有關系,不代表大家同意錢進皇上的私庫。 以前只是隱隱有這樣的想法,現在看到紀大人被這件事連累,難免多想一些。 “紀大人為百姓們做了那么多事,竟然因為這件事被冷落?” “皇室也太貪了?!?/br> “就是,國庫的錢,本來就應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r> “進私庫算怎么回事?!?/br> “皇家的日子,是我們能想的嗎?!?/br> 這些討論,隨著紀元賦閑的時間越來越長,討論聲也更大了。 太子這邊拍板。 他要幫紀元要來實職。 這樣不僅幫了紀元,還能讓百姓們知道,皇室不是這樣的。 反正,反正橡膠司的事,再掙扎也是徒勞的。 朝中爭執那么多年,紀元這個對橡膠最有話語權的人也開口了。 此事多半也不能更改。 除非。 除非紀元改口。 但讓紀元改口? 怎么可能呢。 太子這邊已經做好決定。 皇上那邊,自然也知道民間的傳言。 民意如水,平?;蛟S不用在意,但要惹怒他們,便是皇上也要請罪。 至少不能忽略。 到底是誰想讓紀元回京的。 現在他終于被大家弄回京城了,你們滿意了? 但皇上同樣明白。 橡膠司強行放到內務府確實不妥。 橡膠司的利潤越來越多,養的不少皇親國戚胃口都大了。 而且紀元說的沒錯,熟橡膠怎么可能屬于山澤之物,此事確實要有定論了。 說來說去,橡膠司的歸屬,只有紀元說了算。 “陛下,趙國公跟陳國公求見?!?/br> “宣?!?/br> 兩人急哄哄的一起過來,手里還拿著一沓“罪證”。 “皇上,臣要狀告紀翰林!” 狀告紀元? 皇上懶得抬眼,紀元能有什么問題。 “紀翰林貪贓枉法!貪污金銀無數!根本不是百姓們以為的青天大老爺!”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真的為百姓好!” “這種品行不端,言行不一的人,說的話完全沒有意義!” 攻擊不了事情本身,那就解決提出事情的人。 要說橡膠樹稅收挪到國庫,誰最不高興? 自然是皇室的人。 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但紀元都開口了,加上李首輔他們的努力,此事基本更改不了。 可陳國公的孫兒陳均隨口吐槽的事,讓陳國公一家好像抓到救命稻草。 吐槽的事也簡單。 就是陳均在開解自己的親meimei,大概意思是:“別惦記紀元了,紀元是不錯,但他跟他夫人關系極好,根本容不得第二個人?!?/br> “對,他在寧安州的時候,還給他媳婦做飯呢,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br> “我知道他一拳能打翻我。他跟那個程學政感情真的很好,你上趕著也沒用,做妾?你瘋了?” “聽說他下聘的時候,請的是自己恩師親自寫聘書,一個是啟蒙的夫子,兩個五經夫子,還有一個不知道什么夫子,反正都是極重要的人?!?/br> “人家聘禮都送了三次,還有幾匹上好的西北寶馬,你覺得人家是湊合嗎?” “對,別想了?!?/br> 這原本也沒什么,只是郡主越勸越心動,這話還說給母親聽了。 郡主跟陳均倒沒什么,家里女主人則仔細問了聘禮的事。 “以紀元的俸祿,怎么可能買得起那么多聘禮,聽說他還在養著啟蒙夫子一家,這又是哪來的銀錢!” “單那些西北寶馬,都價值萬金了!” “他紀元看著清正廉明,其實都是假的!” 陳國公聽說之后,又跟趙國公商議一番,算是定下紀元的罪證,前來向皇上稟告。 皇上聽完之后,一陣無語。 說來說去,就是紀元貪污受賄。 但紀元都當官十年了,難道還置辦不起像樣的聘禮? 再說,這朝中誰不貪? 貪多貪少的區別。 那些亂七八糟東西加起來,還不到一萬五千兩銀子。 這算個什么? 如果紀元十年里,只拿了這么多錢,皇上都覺得他是難得的清廉。 當然了,跟紀元在外清廉無私的名聲還是差很遠。 不過也可以了。 眼前這兩位,一萬五千兩銀子在他們手里,那是錢嗎。 “李首輔身體成這樣,還在這個位置上不退,不是他不想退?!?/br> 皇上緩緩道。 李首輔是他的老師,他對老師一直尊重。 在他當太子最難熬的時候,都是老師陪著。 李首輔不退,是因為橡膠司的歸屬問題。 只要這事解決了,他老師就能去頤養天年。 這也是李首輔的態度。 皇上何嘗不知。 如今再加一個紀元,還有民間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