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節
夫妻倆說著說著,干脆抱頭哭起來。 蔡豐嵐倒也沒忘了,讓娘子幫忙準備紀元的新婚禮物。 成親他肯定到不了場,但新婚賀禮,肯定要送上的。 六月中旬,準備好一切的紀元準備偷偷離開肅州。 可這一次,他沒能成功。 因為水泥場的工人無意間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一直在打聽紀大人離開的具體時間。 一個工人兄弟知道了,礦工,橡膠工都知道了。 他們甚至根據紀元交接任務的時間,算出紀大人什么時候離開。 于是在離開肅州的必經之路上,牽著幾匹馬的紀元以及隨從,就被攔住了。 “紀大人,您怎么可以偷偷離開啊?!?/br> “紀大人您還會回來嗎?!?/br> “請受草民一拜?!?/br> “我們全家的命都是您救回來的,您受得起?!?/br> 紀元趕緊下馬攔著眾人,可這哪攔得住,聽到消息的肅州百姓更是蜂擁而來。 他們個個哭得不行。 因為紀元走得低調,而且不讓衙門的官吏們多說,很多人現在才知道什么情況。 所有人眼里都帶著茫然,紀大人要走了? 為什么??? 是他們這里做的不好嗎? 無數人哭著,眼里帶著熱淚。 他們真的,真的舍不得紀大人,真的舍不得。 而這其中,有個人的身影格外眼熟。 不是紀元眼熟,是曾經打劫過紀元的石偉忠石偉陽兩兄弟眼熟。 那不是馬老三嗎。 肅州曾經的劫匪頭子,這會怎么哭成淚人,還緊緊拉住紀大人的手? 石偉忠石偉陽兩人對視一眼,剛想上前,卻看到紀大人了然的目光。 紀大人知道。 他全都知道。 他曾經也下令剿匪,這次西北戰亂,他也讓指揮營重新清查過各家各戶。 真正窮兇極惡的匪徒早就被抓起來了。 可唯獨馬老三這支沙匪沒有管。 是因為,紀大人知道他們不是真正的惡人? 可惜了,馬老三哭成這樣,絲毫不明白自己的處境。 紀元跟蔡豐嵐對視一眼,明顯是告訴雙方,他們會持續關注這些人的。 都說兩年時間不夠啊。 紀元無奈。 不過好在,該解決的都解決了。 他真的可以安心離開。 至于馬老三他們的故事,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第183章 第183章 晁山是石興縣的一個礦工, 今年四十五,他從十二三歲的時候,就跟著爹娘一起下礦。 剛開始的時候, 他很不適應, 因為礦洞很黑, 又很深, 像是隨時都會出現怪物一樣。 可他必須下礦。 因為下礦了才有飯吃,才能還錢。 他們石興縣的人都是這樣過的。 也有人說,他們其實也可以種地啊。 可石興縣沒什么好地,種的莊稼也不像樣子,他們石興縣的人,注定是要當礦工的。 他挖了十年的礦, 娶妻生子了,也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甚至做好準備,等他兒子十四五的時候再下礦,因為下礦太累了。 他爹娘四十多就沒了, 他不想讓孩子也這樣。 可最壞的事情發生。 甚至是整個石興縣都沒想到的情況發生了。 礦洞下面滲水, 滲得特別厲害, 礦洞廢棄了。 晁山知道這種情況,就是挖到水了,再往下挖,積水會更多。 一旦這種情況,這礦井也就廢了。 讓他更沒想到的是,陸陸續續五年里, 石興縣的礦場幾乎都出了同樣的問題。 一撥又一撥人的過來, 說礦洞離得近,什么地下水基本都在同一個位置, 這些礦洞開采的時間也差不多,所以不到八年內,石興縣的礦洞都完了。 這話說得沒錯,石興縣最大的礦洞永興礦場也出了同樣的問題。 從那個時候開始,石興縣的人就完了。 徹底完了。 種地的收入不夠吃飯的,礦洞又廢棄,就連自家的孩子,也只能去撿撿掉落的石炭,好換個銀錢。 晁山家也完了,孩子是不用去礦洞吃苦了,可連吃飯都成大問題。 他只能去肅州城里做工,雖說他肯下苦力,也能堅持,還有力氣,但做工到底不穩定。 于是他想著,自己力氣這樣大,要不然去拉貨。 也是巧,當初礦場的主人,他們家改做貨運好幾年了,晁山想著反正認識,要不然去他們那算了。 那年晁山已經三十五了,為人踏實沉默,以為老主家會照顧。 誰料那老主家覺得他們這些礦工們晦氣,招他們過來之后,不是打就是罵,給錢也比別人少。 因為老主家私下說。 都是這批礦工不會干事,所以礦洞才廢棄了的。 晁山挖了十幾年的礦,第一次受到這種指責,氣得他差點打人。 不過在動手之前,被一個叫馬老三的漢子拉住。 這個馬老三長得五大三粗,眼神帶著戾氣,問他要不要干一票大的。 什么大的? 里應外合。 把這鱉孫家的貨物給搶了! 晁山剛開始嚇了一跳,是不愿意干的。 但是那礦場主人改了貨運之后,對他們依舊很不好,非打則罵,飯也不給吃。 還有些行徑,晁山都不想說。 所以在馬老三第四次找來的時候,晁山咬牙:“干了?!?/br> 那會晁山三十六,被主家的刁奴打得血淋淋的,正在家里養病。 跟著馬老三之后,晁山才知道,原來石興縣有不少“沙匪”,大家都是沒錢吃飯,這才跟著劫道的。 他們這地方偏遠,而且本地人,對當地的路很熟悉,被追得著急了,直接換身衣服,又是當地的良民。 晁山還看到一個人,那個人的女兒被一戶人家搶了,當時他在外做工,還是女孩母親拼命護住。 可他家的妻女都被賣掉。 等他回來的時候,家里已經散了,當晚就放火燒了那人全家,之后跑不見了。 其實這不是晁山頭一次看到這人,出了那事之后,晁山見過他在縣里買饅頭,不過他就當沒看到。 一個是不敢惹這人,二是覺得那一家人確實該死。 原來是當沙匪了。 這樣的人做沙匪,晁山很能理解。 馬老三手下有不少這樣的人,要么是要犯,要么是日子過不下去了。 像晁山這種,蒙面是沙匪,換身衣服是良民的也有不少。 不過說起來,沙匪幫這種組織,靠近商路的人,多半是不參加的。 他們臨近商路,日子更好過。 也就是他們這些窮得掉渣的十六七個縣,臨時當當沙匪。 大家彼此或許都認識。 但是平常只字不提的。 馬老三也不是誰都要,肯定要篩選的。